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19节
趁着他喝醉没知觉的时候打他,他都不能辩解反抗!
裴端感觉能怄死。
接着他发现自己兜里的钱也没了,明明还有七八钱碎银子的。
很快他就不纠结谁打他了,因为一早就有俩汉子上门大喊,“二伯,俺们早饭前先去地里忙一气呀,你吃了饭再去就行。”
裴端:“什么意思?”
从东厢出来的吴秀娥对着他横眉怒目,“裴端,你花钱雇人秋收种地,怎么不和我商量!”
裴端:“我花钱?”
吴秀娥恨恨道:“你甭跟我装!”
之前公爹说雇人,你一直不肯,我以为你和我一心呢。
裴端一脸懵逼。
这时候裴父从西厢出来,扛起墙根儿的铁锨就要去下地。
他日常不在家里呆着的,宁愿待在地里。
“爹!”裴端喊住他。
裴父咳嗽一声,“昨儿你小妹和妹婿回来,二郎媳妇做了红烧肉让你娘过来给你送,你吃得高兴就拿了几块碎银子让去雇人收豆子种麦子。我就知道老大你是个有成算的,不会真丢着地里的活儿不管。我一把年纪,一个人可种不完那些地,再拖下去,翻不完地就种不上麦子了。”
他一走,吴秀娥就朝着裴端哭上了。
裴端一个头两个大,关键他嘴里也没个红烧肉的味儿啊?
这银子到底咋掏出去的?
他屁股又是咋回事?
他提了提臀,不敢问自己挨打的事儿了。
吴秀娥显然不知道这茬儿。
【作者有话说】
醉断片的后果很严重。【加更了,宝子们,求个订阅吧。】
第52章 猪肉饺子 压场,打豆子,交税粮
第二日中秋节,沈宁和裴母多磨了几斤豆子,预留二十斤豆腐做腐乳。
腐乳从开始到食用起码得十七八天,急不来,不过比酱油至少四个月到一年可好多了。
腐乳也比酱油更适合推广。
酱油只能卖给酒楼、饭馆和大户人家,普通人家基本不吃酱油。
腐乳却没有那么大的贫富差异,基本各个阶层都需要。
没见现代人一边大鱼大肉还得来碟腐乳或者小咸菜么,这时候吃腻大鱼大肉的富贵人家也一样如此。
而普通人家即便不吃肉,顿顿高粱小米豆饭也难以下咽,需要咸菜大酱之类的下饭。
腐乳和咸菜、大酱又不同,腐乳自己就是咸菜,每顿饭不用多,来那么一两块就可以。
吃小豆腐的时候配两块腐乳都能更好下咽。
只要价格不高,依然用豆子换,乡下人也消费得起。
试成了以后她打算跟高里正合作。
前天高里正从荷花沟儿回来的时候又给她捎来一个小手磨,还送了两只小鹅,说是陶族长给的。
那天沈宁跟他聊了聊,听了高里正的一些想法。
主要是关于“大家以后都会点豆腐,你还开豆腐坊,准备好低价换了呗?”、“城镇各大酒楼、饭馆以及大户人家、收入高吃得起酱油的百姓买的基本都是柳家酱油,乡下庄户人一般不吃酱油,你还想卖酱油吗?”。
高里正却很乐观,“二郎媳妇,六两七两换豆腐的话我就不说了,关于酱油我也不瞒你。我闺女婆家是县城霍家,开酒坊的,家里养着几十号帮工。他们也要吃饭,能买柳家的酱油和酱为啥不能买我家的?平时我和大舅兄家的鸡鸭鹅猪可没少卖给他家呢。他们也给我介绍了咱成阳县好几家酒楼饭馆和其他大户的生意,我们定期给人家送鸡鸭鹅猪的,那再送些酱油尝尝也正常,对吧?”
沈宁要的就是他的销售渠道。
她和裴长青算过家里那十一亩地玩不出花样,什么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的,重要的不是你会不会养,是你有没有地方卖,养了卖不掉就纯赔钱。
更何况现在他们连买牛、买鱼苗、鸭苗的钱也没有,更没有联系好的销售渠道,所以不用想。
至于其他地那就更没花头了,没有足够的肥料,没有足够的牲口和人力深耕细作,种什么产量也不高。
种高价草药没有种子,也没有能联系好的采购商。
所以家里的地只能种庄稼,交税、自己吃,能让自家吃饱不饿肚子就算完成了土地的使命。
另外他们还得赚钱供阿年和裴长青读书、科举,走礼,还得管家里四季衣裳、被褥,还要添置家具、农具等等。
裴长青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他自己盖房子就展示了才能,之后可以靠这个找相关活儿干。
甭管盖房子还是做木工、瓦工,他都可以稳定赚钱。
但是沈宁不能让他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赚钱上,因为家里长期阶级升迁靠阿年,短期就得靠他。
裴长青必须从零开始学四书五经,想要考中秀才,必须花费海量时间背书。
十年寒窗,说的基本就是这个阶段了。
他们没有十年给他,自然是越快越好。
但是甭管他多聪明,记性多好,考秀才这一步都没有捷径,不能靠思想、策论等来博眼球,只能扎扎实实地考基础知识。
古代不少名人都卡在秀才这一关上,死活过不去,花钱捐了,后来却一路举人进士官运亨通。
没看裴端久考不中人都变态了么?
所以沈宁要给裴长青腾出时间来读书。
那么赚钱的重任就落在她身上。
她没想过靠豆腐赚钱,来钱太慢,付出劳动力太大,干脆共享给乡亲改善伙食,节约粮食。
她也没想过用酱油赚钱,酿造时间太久,而且销路也是问题。
至于做点心,以后搬到城里可以,现在甭想。做了卖给谁?运到城里得多少时间成本?划不划算?所以现在就只是自家哄孩子走礼的用途。
进城租铺子就更别想了,没有点背景根本租不到铺子,这时候甭管干啥都得找保人,她进城找谁当保人租铺子?
这年代没有一个靠山,真的很难很难赚钱,你有本事你都保不住。
经商、开铺子不是你有产品就行。
古往今来,多少昙花一现的品牌?
不说别的,就说做豆腐,如果她不是拿出来跟乡亲们共享,单纯自己开个豆腐坊和人换豆子,甭管六两七两,都赚不久。
高里正得不到好处,他不会上凑帮忙,她也就享受不到庇护,那村里外村的混子就会沆瀣一气来捣乱。
柳家也绝对不会说什么“我们看不上乡下那点生意”之类的话,随便找个人给她使坏都够受的。
总之她家会被村里人排斥、嫉妒,绝对落不着好儿。
即便她拉着本家大伯他们一起也没用。
力量还是太弱。
而她现在把豆腐教给大家,不管本村还是外村都受了恩惠,对她和裴长青就会多有维护。
不需要人人如此,只要遇事有人维护,就有大用。
古代,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名声真的是能救命、换财的东西。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好处,所以才绞尽脑汁沽名钓誉。
就类似现代的流量吧,瞅瞅有些人为了博流量都变态到什么程度了?
她就用一个豆腐方子便换到这个名声,可以说相当划算了。
这样她家再干啥就不会那么打眼,别人不会那么嫉妒,嫉妒的时候都会想想,那可是豆腐娘子啊,她会做这个很正常吧?她赚这个钱很正常吧?
现代一个普通邻居突然开豪车,周围邻居就会蛐蛐人家,可如果知道人家是名人,就会觉得很正常,反而会羡慕捧着。
这就是人性。
这也是她赚钱的一个基石。
等新房盖好,她会跟谭婶子商量继续租借这边房子,开个临时农家客栈,管饭加住宿。
冬天绝对有生意。
试想大雪纷飞、冰天雪地,旅人冻得哆哆嗦嗦,一看还有六里才到龙庙镇。
正常两刻钟不到的路,现在至少半个时辰,越想越冷,越冷越饿。
突然,看到前面炊烟袅袅,饭香扑鼻,还有热乎乎的大火炕,热乎乎的泡脚水,就问谁能走得动道儿?
这些旅人大部分不差钱儿,或者没那么差钱儿,有住宿预算。
更何况她肯定比镇上便宜啊。
而自己家离村里有点距离,不会影响村里人生活。
日常柴火、牛马骡子嚼用的草料、豆腐、粮食等,她多半也得跟村里人买。
如此村里人自然更盼着她好,即便个别嫉妒她的也不敢使坏,使坏就被其他村民摁住了啊。
当然,民宿也赚不到大钱,她还想有一份不用花太多精力就能收钱的稳定进项。
这个就得靠和高里正合作,她出技术,高里正出人、销售。
合作的内容也不能是太高端的产品,就是腐乳、泡菜这些不起眼的。
一开始腐乳就够了,腐乳反应好再上泡菜。
另外如果高里正能稳定进货鸡爪鸭脚鸡翅鸭翅,她还能给做无骨鸡爪、糟鸭掌、卤鸡翅鸭翅啥的,味道绝对一流。
这些钱虽然小,细水长流,够他们过日子的。
她现在就准备样品。
高里正自己没研究出腐乳来沈宁还觉得挺奇怪呢,毕竟他那么热衷研究点豆腐,买了现成豆腐竟然没做出腐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