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70节
不干体力活他也不闲着,就开始设计房子。
标出尺寸,计算石头、青砖、土坯砖、房梁、檩木、椽子以及麦草等的数量。
甚至还算了瓦片的数目,预备以后有钱了好换。
为了以后能换瓦片,这房梁和檩木就得粗一点,檩木排列也得密一点,免得经不住。
虽然早就心中有数,可越算他眉头越紧缩。
15檩那样十来米的大进深他就不想了。
九檩六米开间七米进深在他看来房屋大小正好,既能盘大炕还能靠墙添置家具,也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可惜,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盖不起。
于是房梁檩木不断缩短,减少数量,改为7檩,调整间距变成五米开间六米进深。
可即便如此,依然盖不起。
因为好木头太贵,长出一尺,可能就贵上两百文,而粗上一寸可能就得贵一两银。
沈宁和裴母刚帮裴大柱又卸下一车稻子摆在院子里晒着,她回屋喝口水,就见裴长青坐在堂屋桌前眉头紧缩,一副我穷我真穷的表情。
她噗嗤笑起来,凑过去,“裴总为钱犯难呢?”
裴长青飞快地亲了她一下,叹气,“打脸了。我算了算,即便减少到7檩,三间就得21根,一尺出头胸径的房梁得三根,共10.2两,另外18根可以细一些,2.1两一根,总共也需要……48两。”
这是之前跟高里正询问的。
他这都省略了所有柱子,地面承重全用墙壁。
沈宁:“⊙▽⊙”
恐怖如斯!
怪不得即便泥草屋子,很多人家也要攒十年之久!
木头不易得啊。
裴家之前住的屋子,正屋三间算不错的,房梁檩木也没那么齐整。
其他人家就更别说了,檩木都用自家攒的榆木、槐木、榉木之类的,檩木甚至都不直,根本没条件讲究风水美观。
沈宁抬头瞅瞅谭家这屋子,为了防止夯土墙开裂不能一直承重,他们做了三角形屋架,用的木头多,但是好木头、长木头少。
为什么房梁被虫蛀了,自然是本身木头就不好,容易招虫子,又没舍得用够桐油大漆这些。
像高里正家盖房子用的松木和杉木、樟木、香椿木这些,不但有香味,还防虫,又刷够了桐油大漆等防腐防水防虫的材料,那自然扛用。
别说一百年,五百年都不待坏的。
城里那些好房子,一个小院子动辄数百两,这么一算也合理。
当地木头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山林,不产大量做檩木的松木和杉木。
大户人家可以从木材商手里买,普通人家就是有什么用什么。
他们家……不想那么将就凑合,又没有人家的经济实力。
这就不上不下的难受了。
难道真要先盖两间?
可他们要盘火炕的,那外间的灶台直接连着炕?
这样的话……也不是不行?
西北很多窑洞式民居不就是锅灶砌在炕头么?
只要不爆炒激起油烟,单纯蒸煮炖的话应该没关系。
想炒菜的话可以在外面草棚子那里起锅。
不不,还是不行,不管多注意卫生,烧柴火还是烟熏火燎,没有隔墙直接连着炕的话不两年屋子就黑乎乎的。
沈宁看他眉头紧锁就帮他减压,“你刚开始是不是想盖15檩像宫殿那么宽敞来着?”
裴长青:“媳妇儿,别笑话人,咱还是好朋友。”
沈宁笑得更大声,15檩变成11檩,又变成9檩,现在成了7檩,结果还是不行?
她认真道:“我觉得开间不用五米,进深也不需要六米那么大。开间四米……连墙四米,实际三米三左右就行,进深五米足够了。”
一个房间15平方,似乎也能接受?
两米宽三米长的炕足够睡的,房间还有三米的余地呢,放一米的柜子桌椅,还有两米的动线以供活动。
裴长青伸手环住她的腰,她总是这样体谅人,从来不主动加码提要求,反而想办法减轻他的负担。
沈宁笑道:“这就跟我小时候和奶住的屋子差不多大了,挺好的。”
裴长青想了想,“进深缩小,这样还是7檩,但是两个檐檩可以用细一些的,胸径10公分足够,能便宜不少。”
因为小鹤年不在,他俩尽情说现代尺寸单位,等落在纸上再换算成现在的丈、尺即可。
被沈宁这么一说,房檩变短变细,就省了不少钱。
三根脊檩也就是最顶上的房梁,这个不能省,因为它们责任最重。
四根精檩因为缩短了尺寸,受力要求就降低,可以适当缩减胸径尺寸,檐檩就更好说。
当然裴长青还是考虑以后改泥草为瓦片,瓦片重量大得多,房檩承重就大,所以木头不能太细。
但是开间改小,房檩变短,一根大木头也能多锯一根檩木出来,单独买檩木也便宜。
“如此三根房梁一共8.4两,12根精檩就是15.2,再有6根檐檩5.4一共29两。”裴长青写出这个数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咱们只需要赊账十五两就够。”
虽然家里有二十两左右,但是不能花光,手上一文钱都没有于他来说比裸奔还不安全。
过些天还要交朝廷的秋粮呢,虽然正税地租不多,但是杂税不少,有些要兑钱,有些还得加损耗。
七七八八的也不轻省。
沈宁:“希望三叔给力点,能帮咱们买两根大木头。”
裴长青:“三叔这里两棵树就能解决一半问题,另外再跟里正家买几根。”
里正家的就得看尺寸了,长度若是太大就浪费了。
他们去里正家的时候裴长青观察过了,里正家正屋进深有六米,开间有四米多不到五米的样子。
不过正房一般更高大宽敞,厢房和耳房会小一些,那木头估计就是他们需要的长度。
如果里正家能帮忙凑几根,那缺口就很小了,裴长青瞬间看不上自家那些杂木了。
他分的几棵都是杨树槐树柳树,这些木头容易被虫蛀,不适合当房檩。
其他人家用杂木是不得已,他这不是能凑凑么。
如果还不够再跟村里人买香椿木,最次也要用榆木。
香椿木虽然容易开裂,但是他有防开裂的法子,就是得花点钱。
而且香椿木防腐防虫防潮,也是挺好的檩木选择。
榆木则软硬适中,又韧性又能承重,是普通人家喜欢用的檩木。
榆树全身是宝,除了用木材,春天可以吃榆钱,饥荒年月可以吃榆树叶、皮,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种上棵。
至于自己家的树,可以和别人家换同等木材做门窗桌椅什么的。
这种能更换的家具,材料凑合一下无所谓,有钱了再换更好的。
定好了开间和进深,他便继续画设计图。
窗户不要那种只有窗棂没有窗扇的,太死板,他要设计推拉方便还美观大方的。
沈宁情不自禁地坐在旁边看他画图,裴工徒手画图的本事真不错,横平竖直,连圆柱体都画那么到位。
看着设计图又看看他修长的手指,虽然裴二郎皮肤没裴长青本来的白,但是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是一双刚劲有力的大手,手型也漂亮。
“嘎、嘎!”
外面大鹅的叫声打断了沈宁的注意力,她欢喜道:“高里正送大鹅了。”
还不到中午呢高里正就送大鹅来了,效率真高!
这样的里正放现代也是非常高效的村官。
沈宁让裴长青继续忙,他已经站起来,跟她一起迎出去。
院子里正摔稻谷的裴母见里正过来,下意识就要缩起来,却被沈宁拉住。
沈宁:“娘,里正伯送大鹅来了,看看给养在哪里。”
裴母:“先给它们围起来,认认家,记住了再放出去就行。”
高里正是骑着骡子过来的,骡屁股上驮着一个藤编篓子,里面放着一大一小两只鹅。
大鹅雪白的羽毛,那只小鹅还呈灰褐色,估计正在换毛中。
大鹅嘎嘎嘎,小鹅呱呱呱,瞬间热闹起来。
裴长青上前帮忙把高里正扶下来,又把篓子解下来。
沈宁笑道:“里正伯辛苦啦,一大早就去给我们换大鹅。”
高里正笑道:“我舅兄家的,我正好也有事往他家去呢,顺手的事儿。”
这年代姻亲是很重要的资源,小时候是姥娘家,等母亲和舅舅等人去世以后,和外家渐渐就会疏远起来,然后又会跟自己的岳家亲近起来。
关系好的时常资源互换。
高里正说他舅兄是南边荷花沟儿的,水源多,所以养了一些鸭子大鹅啥的。
“咱们龙庙镇这一片,或者说咱们成阳县地界,就他们家养这种水禽。”
潜台词就是他们有关系能把蛋肉卖掉,其他人养多了没用。
沈宁和裴长青自然听懂了。
沈宁和裴母去量豆子。
家里有木斗,是根据官府核定的容积做的,大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