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你不愿意倒是别这么高兴啊!
  “乃公不愿意……冒顿这样的,只配做乃公的孙子!”刘邦轻咳两声,又强调一遍,“儿子,不行,孙子,行。”
  冒顿目眦欲裂,怒喝:“大汉皇帝,你莫要欺人太甚!”
  ……
  “所以你愿不愿意?”刘邦抱着胳膊,得意地笑了,“你,愿不愿意?
  “说话!”
  刘元看着刘邦装腔作势,还帮腔几句:“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哦~”
  冒顿咬破了嘴唇,感受着口中的血腥气,才会过神来。
  他缓缓地抬起头,看看刘元,又看看刘邦。
  似乎是带着嘶吼一样,他满脸涨红地说道——
  第101章
  “好。”
  “我答应你。”
  冒顿屈辱又压抑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包括被众人簇拥着的韩信。
  他们惊讶于匈奴大王竟然这么快就投降了,毕竟大部分的匈奴人都是不怕死的硬骨头。
  陈皮更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冒顿,这人心性绝非一般人,这可是不亚于“胯下之辱”的羞辱,可他竟这样生生忍了下来。
  “大将军,您是如何知道,冒顿的老巢在那边的?”曹参一脸惊叹地看着韩信,“可是有什么妙法?”
  “不过是细致的观察与推算罢了,”韩信脸上洋溢着笑容,“倒是算不得什么妙法。”
  谁不知道韩信对于战场那惊人的把控能力?刘元撇撇嘴,她这夫君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虚”呢。
  刘元正想去迎,但有人比他速度更快。
  刘邦见韩信来了,激动地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楚王果然是朕的股肱之臣,大汉有了你,何惧那些蛮夷?”
  “只是……说好的封狼居胥,到底是没能做到。”韩信迟疑了一瞬,“这次的兵马,到底是少了些,陛下是想先班师回朝,以图他日,还是咬咬牙,一鼓作气?”
  所谓的封狼居胥,本是汉武帝时的事情。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攻入大漠深处,到达狼居胥山。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更是在狼居胥山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
  开始,韩信与项羽也不知道这四个字的含义,刘元与他们解释,惹得他们一次又一次心潮澎湃。
  “……”刘邦罕见地沉默了,这对他的诱惑确实很大,如今捉住了冒顿与他儿子,匈奴遭受重创,显然是回长安的大好时机,但吕雉一再叮嘱他不可劳民伤财、轻举妄动,是以他看向了刘元,“元,你以为如何?”
  若是一鼓作气,则有机会封狼居胥;若是匈奴又突然团结起来,只怕有些太过冒险。
  “打!”刘元咬了咬牙,“匈奴此时群狼无首,正是扬我大汉国威的好时机,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你们将冒顿单于绑起来带去,他们若真还有反抗的余地,也会顾忌我们手上的单于!”刘元撇了眼地上的冒顿,“至于他儿子稽粥,就留在营中吧。”
  听见这话,冒顿单于又一次闭上了眼。
  “打!打回这些孙子的老巢!”樊哙激动地哈哈大笑,“冒顿,你也叫声爷爷来听!”
  项羽神色和缓了不少,对刘邦道:“我已经选好了马。”
  刘邦闻言,狂奔向外面,他看着月氏人忙活的身影,猛地一拍大腿:“刚才怎么就忘了这事!”
  都怪这冒顿,好端端的还要认他做祖宗,害得他被项羽抢了先。
  “大哥,我也已经选好了!”
  “陛下,我也选好了!”
  樊哙、夏侯婴、灌婴、曹参几人又争又抢,指着一匹又一匹马儿给刘邦看,宣布马儿的归属。
  “几位大人莫急,我们的马儿都是好马,哪一个都是很好的。”月氏首领客气地冲几人笑笑,
  “你们眼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陛下,我要让叔孙通给你们好好上上课,”刘邦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们学的礼仪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就该让叔孙通再编出百八十条来,也好叫这些竖子知道,到底什么叫天子的威仪……
  *
  狼居胥山,风声猎猎。
  一块潦草的石碑耸立在小土坡上。
  石碑之上,刻着一个巨大的【汉】字,下面有许多小字,是此次出征将领的名字。
  除了刘邦与刘元,韩信的名字赫然在最上,其次是项羽,而后是周勃、灌婴等人。最可气的是,那碑上还刻着冒顿单于的名字。
  刘邦立于正中,玄服帝胄,目光灼灼地看着石碑,眼中是说不出的沧桑与豪迈。
  刘元就站在他的身旁,谁也不敢说什么于理不合的话。人人都知道,大汉能有今日,刘元是最大的功臣。
  刘元面色微白,下颌紧绷,强抑着自己激动的心情。这么久了,从接收到那段记忆开始,她从未如同今日一般,感受到了自己的心跳。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她做到了!
  这一次,她无比确信,一切都与那史书上写得完全不同——她的未来,大汉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汉十一年,高皇帝与摄政长公主元决意出征匈奴,楚王韩信率军大破虏酋,虏酋冒顿单于遂为项羽所执,献俘阙下。单于稽首归命,尊陛下为太上,行孙辈礼。乃亲奉帝舆与元公主,北诣狼居胥山,燔柴告天,歃血立石,誓曰:“匈奴世世臣仆,永藩汉北。自兹瀚海所极,尽为陛下封疆。”勒铭山阿,永昭信誓。】
  作为位次仅在刘邦与刘元之下的第一人,韩信跪在群臣的最前方。
  他看看那石碑,又看看刘元,脸上浮现出一个释怀的微笑。
  颂功刻石,封狼居胥,位极人臣,他想做的……都做到了,他没想过的,也都得到了。
  而带给他这一切的,是他的妻子,刘元。
  若不是她,就没有今日的韩信。
  在那些光怪陆离却又无比清晰的梦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淮阴侯,还死于妇人之手。
  可如今,他是楚王韩信,是大将军韩信,是长公主刘元的丈夫,更是大汉的脊梁,他真正为楚国的百姓、为大汉的黔首们撑起了一片天。
  似乎是感受到韩信炽热的目光,刘元回头,恰好对上了他的目光。
  在尘与土、云和月的岁月流转中,在刀与剑、爱和恨的光阴故事里,二人相视一笑。
  *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浩浩荡荡的队伍就这样返回了长安,带着那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
  铁骑如雷,锦纛蔽云;山河带砺,旌旗高扬。
  “封狼居胥!汉军大捷!胡酋覆灭!”长安的百姓涌向街头,酒肆中的美酒都被买空,歌呼动地、万民空巷,迎接凯旋的英雄。
  韩信骑着汗血宝马走在前面,他的金甲映着日光,戈戟凝结着冷霜。楚王已经有了历经沧桑的那份成熟,却不改眉宇间的那份意气风发。
  看着被绑回来的匈奴首领冒顿,不少人当场哭了出来,伏在地上直不起腰,一个劲儿地磕头。
  “陛下万岁!”
  “公主殿下千岁!”
  听见一阵阵欢呼声,刘邦端坐马上,拊掌大笑。
  他问人群中的百姓:“昔日我在人群中,见到始皇帝出巡,羡慕极了,觉得大丈夫就该这样。你们说,朕算不算大丈夫?”
  “算!”
  “算!”
  一群将领附和着他,哪怕是一路沉默的项羽嘴角也勾起了一抹笑容。
  有些胆子大的,还给刘邦送上了鲜花与饭食,感念他这样好的天子。
  更有一群儒生给刘元送上了自己的文章:“长公主,这是我为您作的诗!”
  “长公主这是我写的文章,您看看。”
  还有人当场念出来,都是称赞她如何智慧勇敢,回宫这一路上,刘元的嘴角就没下来过。
  刘元不住地点头:“你们放心,科举的机会都会有的。”
  远处的叔孙通狠狠点头,他嘴角上扬:也不知道,长公主对自己这份礼物,满不满意?
  刘邦在一旁也不生气:“这些黔首倒是只给你作诗。”
  刘元眨眨眼:“只怕是叔孙通耍的把戏,他倒是一直这般上进。”
  听见这话,刘邦立刻就反应过来了:叔孙通这老小子是要借着刘元的势头,将那儒家的四书五经,设置为科举的必考内容,从而稳固儒家的地位。
  好算计!
  叔孙通胸有成竹,毕竟从前他主动为刘邦规范礼制,便是如此讨好与谄媚的。
  冒顿被绑在最前面,听着父女俩的谈话,又是一阵绝望。
  “那诗有什么好?都把我骂成蠢货了,可我明明是一统草原的英雄!”冒顿暗恨着这些溜须拍马的汉人,“虚伪!”
  “听说了吗?那冒顿单于还要给皇后陛下献舞呢!”一个农夫扛着新锄头,“别捣鼓你那曲辕犁了,待会县里会派人来教的。”
  “关你啥事,我乐意捣鼓,要是能做出改进,官府可是会奖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