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843节

  “何必刨根问底?”
  哪怕退一万步,这件事未必全然是真的,那又何必拆穿?
  大家都有个过得去的,能接受的说辞不好吗?
  “袁锋,准备一下吧。”赵都安说道。
  国字脸的五军营指挥使懵了下:
  “大人……准备什么?”
  赵都安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道:
  “当然是入驻永嘉府。”
  ……
  赵师雄的动作,比赵都安预想中都更快速。
  一旦下定决心,这位边军瘦虎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果决。
  当日下午,永嘉城方向传来三条消息。
  第一:赵师雄突然当众斩杀了慕王府派来的新一批“监军”。
  第二:赵师雄宣公开宣布迷途知返,站队朝廷,并火速将城内慕王府一系列的军队全部缴械,该杀的杀,该囚禁的囚禁。
  第三:打开城门,军队出城缴械,恭迎袁锋率领的五军营入城。
  只一日的功夫,永嘉城易主,周边哗然。
  赵都安没有去凑热闹,只是在太仓府中坐镇等消息,结果当晚意外等到了一个人。
  “大人,芸夕她们回来了,还带着赵师雄的独女,赵珂儿。”
  浪十八走到城头上,对坐在城头看夜幕星辰的赵都安说。
  赵都安愣了下,扭回头,表情古怪:
  “赵珂儿?这是送过来当质子了?”
  浪十八道:“听说,是那个赵珂儿主动非要过来的,似乎对大人您很好奇。”
  “……”赵都安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道:
  “派人安排住下来,我就先不见了。”
  “好。”
  “还有,”赵都安抬起头,看了眼十四的月亮,轻声道:“明日白天我要闭关。”
  赵师雄投降的消息,也该回去京城,公告天下了。
  第559章 甘草台上话天下
  赵师雄公开投靠的消息隐瞒不住,更没必要隐藏。
  相反的,越早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对整个虞国战局的正向影响越大。
  但赵都安并没有心急,当夜就回返禀告女帝。
  一方面是要进一步等待朝廷大军彻底接管永嘉府,将这件事坐实。
  另外,也是要好好睡一觉,养精蓄锐,给神魂以足够的休养,以跨越两地。
  次日上午,当确定受降已完成。
  赵都安才以闭关为由,再次借助观想,返回京城。
  而这一日,恰是中秋。
  ……
  京城,皇宫深处。
  赵都安从壁画中迈步走出,神魂沉入盘膝靠在壁画旁的替身内。
  而后,他活动了下身体,推门走出旧楼,直往武功殿方向去。
  今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上午的阳光均匀洒在宫墙上,空气已有些微的凉意。
  赵都安在武功殿看到海公公时,蟒袍老太监正坐在台阶上,捏着一柄剪刀,修剪菊花枝。
  见他走出来,抬起眼皮:“回来了?”
  赵都安笑呵呵点头:
  “这几日在太仓忙碌,总算告一段落了,我正准备去见陛下。”
  海公公看了他一眼,露出笑容:
  “看你眉宇间轻松写意,看来是有了好消息。不过陛下眼下不在宫中。”
  “不在宫里?”
  “你莫是忘了?今日佳节,白日里有金秋雅集,陛下与民同乐,与诸公也一道去登高了。”
  赵都安愣了下,才想起这茬。
  金秋雅集……是京城每年的登高文会,前些日子孙莲英与他提过,但他没想到,女帝竟也会去参加。
  恩,以贞宝的性格,不会为享乐游玩,大抵是为了安定民心,才格外要参加这等聚会。
  “金秋雅集在哪?”赵都安询问。
  海公公抬手指了指东郊:
  “乐游原,甘草台。”
  而后,蟒袍老太监头也不抬地说:
  “去的话换一身衣服,注意仪表,你这身体十几日不动,都要馊了。”
  “……”
  ……
  快步离开皇宫,赵都安听劝地返回诏衙,准备换套衣服,简单洗漱。
  梨花堂内。
  “大人?您出关了?”小秘书看到他回来,面露惊喜。
  虞国的中秋白日也不放假,诏衙锦衣正常当值。
  赵都安“恩”了声,面具下笑容扩散:
  “这段日子,有发生什么要紧事么?”
  钱可柔汇报道:
  “要紧事倒也没有,大多是肃清内奸的余波。不过您这段时间,都在宫中不曾露面,有些事便上交督公处置了。此外……倒是请柬,收了好几封。”
  “请柬?”赵都安停下脚步,诧异询问。
  “恩,”圆脸小秘书从抽屉中取出厚厚一摞,递给他:
  “都是京中不同的请您参加聚会的,恩,入秋后,京中聚会格外多。最新的,是请您去金秋雅集登高的。”
  赵都安随手捡起,翻看了两张,意外发现好几封都来自于枢密院,还有国子监的。
  这两波人还蹦哒呢?
  他笑了笑,丢下请柬,说道:
  “你去喊一下今日当值的人,本官去换个衣服,等下咱们一起去乐游原登高。凑凑热闹。”
  反正都要去见贞宝,汇报此事。
  既赶上登高,他便也去散散心。
  “真的?”钱可柔兴奋不已,小鸡啄米点头,飞也似去喊人了。
  隔壁水仙堂的海棠今日就带手下去了金秋雅集,她羡慕坏了,可惜没有上司命令,无法擅离职守。
  俄顷,赵都安换了身崭新衣裳,骑高头大马,率梨花堂一群锦衣,朝东城郊外而去。
  ……
  金秋雅集,乃是每年秋季最盛大的秋游活动。
  虞国人每逢秋季,好登高远眺欣赏美景,踏秋郊游。
  佳节当日,京师中过往几个月因战争导致的肃穆紧绷都消弭了许多。
  一大早,家家户户门插茱萸,空气中弥漫节日气氛。
  “娘,快些出来,马车已备好了,莫要误了时辰!”
  赵家大宅内。
  赵盼儿一早就梳妆打扮,穿裹住脖颈的青色袄子,米黄色长裙,秋水般明眸忽闪,堵在娘亲卧房外拍打。
  “吱呀”一声门开,尤金花走了出来。
  身为赵家主母的贵妇人一袭墨绿色长裙,云鬓乌黑,盘在脑后,佩以珍珠金银首饰,竟有些珠圆玉润。
  今日秋游,京中贵妇人们亦相约东郊聚会。
  尤金花代表赵家门楣,于情于理,都应赴宴。
  母女二人携手出门,踏上马车,在家丁丫鬟仆从拱卫下往城外走。
  拐过街角,没走一会,旁边另外同样有家仆拱卫的马车加快几分,靠了过来,并驾齐驱。
  隔壁的车帘掀起,露出一位娴静端庄的妇人,正是漕运总督的妻子,宁夫人。
  “可是赵家主母?”宁夫人主动招呼。
  尤金花听到,也掀开了车帘,眼睛一亮:
  “宁家夫人,你们也去东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