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734节

  尤金花嗔了她一眼,用手指戳女儿的头:
  “快去洗手,整日就知玩狗。”
  旋即看向赵都安,轻轻叹息:
  “不过多瞧瞧是对的,以后等大郎与陛下成婚,便瞧不见了。”
  赵盼就不乐意了:“八字还没一撇呢。”
  虽京城中,赵都安与女帝的绯闻早已人尽皆知,但始终没有摆在台面上。
  也就在这时,三人突然听到院外传来喧闹的吹吹打打声,由远及近。
  “什么声音?哪家有喜事不成?”尤金花大为诧异,好奇往外望。
  以如今动荡局势,政变刚平息,李党倒台,朝野不宁,按理说这附近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不至在这敏感关节办什么喜事才对。
  低头喝汤的赵都安抬起头,表情略显古怪,心说不会这么快吧……
  俄顷,那吹打声越来越大,终于惊动整个赵府上下,老管家忽地急匆匆奔入后院,大喊:
  “外头来了宫里的人,吹吹打打,扛着旗子,大郎快出来看。”
  宫里的人?这时来做什么?
  母女二人皆是一愣,看向赵都安,本能反应,是赵都安的什么封赏下来了。
  “出去看看吧。”赵都安不动声色,起身率女眷迎接。
  等走出大门,就只见整条街巷都站满了宫人队伍,一名名太监扛着明黄色的龙旗,有人敲锣打鼓,鸣金开道,更有数辆马车在队伍中。
  这时候,周边的大宅中也都走出人来,朝这里好奇观望。
  “赵少保!呵呵,咱家冒昧登门,若有打扰,还望海涵。”队伍为首一人,赫然是个满脸堆笑的宦官。
  赵都安认出,此人乃是宫中“秉笔太监”,仅次于孙莲英与莫愁。
  乃是如今宫中下人里地位最高的一个。
  “公公这是……”赵都安表情愈发古怪。
  秉笔太监微微一笑,当众从袖中取出一张圣旨,展开:
  “赵少保接旨!”
  赵都安拱手站立,身后的一众赵家人也熟练地躬身垂首。
  太监高声道:
  “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惟重,祗遵天命……今,遣使持节,以礼采择……纳赵氏郎君为驸马……钦此!”
  一番话,铿锵有力。
  被临时任命为“执事官”的太监收起圣旨,堆笑躬身朝前一送:
  “贺喜少保,今日,咱家奉旨特来府上提亲。”
  提亲!
  仿佛一颗平地惊雷落下,当即,不只是赵家人,连附近出来看热闹的邻里皆是脑子嗡的一下,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女帝提亲,官宣驸马!
  即日起,赵都安便是名正言顺的“女帝驸马”、“当朝皇夫”。
  “陛下……提亲……”尤金花呆了呆,继而眼眶一下红了,抬手捂住嘴,激动欣喜。
  哪怕对这一日早有预料,但当亲眼目睹皇家提亲,继子将要缔结姻缘,身为赵家主母的她依旧难以平静。
  “提亲……皇帝驸马……”
  赵盼也呆住了,没想到这一切来的这么快,心头一阵怅然失落,但旋即想起陛下的绝代风采,又扬起脸蛋,挤出笑容:
  “恭喜大哥。”
  提亲……从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也能被女方提亲的赵都安只觉古怪,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神色。
  昨晚徐贞观与他提起要提亲,但他也没想到,能这么快。
  略一思忖,就明白了,是因为他即将带兵出征,所以贞宝想提前将这个名分定下来,好方便他统帅京营。
  “来人呐,还不将贺礼送去府中?”
  秉笔太监忙道,顿时,身后大群仪仗队敲锣打鼓,将一份份礼物从车厢中取出,送入赵府。
  “驸马请看,这是提亲贺礼清单,原本陛下接亲,应更为隆重些,但时间太过匆忙,这次准备不周……”太监谄媚递上一张礼单。
  赵都安扫了眼,只礼单上的,就有:
  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金茶器一具,银茶器二具,银盆二具,各色缎千匹、全副鞍辔文马二十匹……
  而这样的礼物,还只是第一轮,皇帝成婚,有“六礼”,每一次都是大手笔。
  “辛苦公公了,来人,去给公公包一封银。”赵都安笑道。
  后者推辞再三,终于勉强收下,整个赵家一下轰动了,紧接着,便是周围邻居纷纷前来拜访恭贺。
  可想而知,伴随这个消息传出,今天一整日,赵家都将宾客盈门。
  赵家的地位,也将更进一步,跻身京城顶级门阀之列。
  而赵都安在送走秉笔太监后,将迎客之事交代给姨娘和妹子全权处理,自己则换上官袍,悄然从后门离开家,骑马直奔城外神机营。
  女帝归来的消息很快会传开,为避免青州军撤走,他不敢耽搁,今日就将拔营。
  ……
  ……
  城外,神机营驻地。
  天还没亮的时候,营房中士卒便已拔营,排成队伍,准备出发。
  赵都安抵达时,只见旌旗猎猎,步卒黑压压,枪杆如林。
  一群熟悉的武官,人人披甲,在晨光中等待。
  “赵将军!”
  当望见远处一骑由远及近,神机营指挥使石猛,火器局主官陈贵,以及银甲银盔甲,英姿勃发的“小公爷”汤平等熟人,皆是眼睛一亮。
  纷纷上前迎接。
  “恭迎赵将军回营!”
  “昨日便听闻城中变故,可惜军务缠身,无法进城,今日终于得见。”
  “数月不见,将军英姿更胜从前!”
  众人都很激动。
  赵都安勒马停步,微笑着审视一张张脸孔,看到外表粗犷,身材魁梧,实则粗中有细的石猛时,拱了拱手:
  “石指挥使,好久不见。”
  扭头与小公爷汤平那双亮晶晶,充满战意的目光对上,笑吟吟道:
  “怎么?小公爷还想给我个下马威?”
  汤平被揶揄的一张脸红透,这位国公之子心悦诚服道:
  “我听说将军晋级到了世间境,更一路护送陛下,从建宁府冲破层层叛军阻挠,汤平心服口服,今日只愿追随将军左右,剿灭叛军,还我大虞安宁!”
  其余武将也纷纷激动开口,一副摩拳擦掌姿态,急不可耐要上战场姿态。
  石猛笑呵呵道:
  “昨日少保命陈贵带回消息后,神机营上下连夜拔营,如今只需一声令下,便可出发破敌!”
  这群武将憋坏了!
  京营中,禁军十二位驻守城内,三千、五军、神机三大营屯兵城外。
  反王起兵后,大虞“军神”薛神策带走“三千营”,南下临封道,阻截叛军。
  五军营则调兵前往京城以东,青州边境上,阻拦青州叛军。
  唯独神机营一动不动,留下防止京城出乱子。
  这令石猛等人难受的要死,身为武官,他们只盼着打仗,要建功立业,上阵杀敌。
  如今,赵都安归来,一条口令说要带他们去覆灭青州军,如何能不激动?
  “很好,火器在何处?”赵都安欣慰点头,望向陈贵。
  瘦巴巴的陈贵得意地捋了下胡须,指了指队伍后头,一长串被大军保护起来的辎重车,每一辆车都覆着防水布,鼓鼓囊囊。
  “禀将军,新式火器皆在其上,此番带上火枪千条,神威火炮二十门,雷弹、火鸦等若干……”
  陈贵侃侃而谈,这个匠人此刻比一群军官都更兴奋。
  新式火器的消息乃朝廷绝密,连枢密院的武臣都无法探知。
  这近一年来,整个神机营关起门来造火器,哪怕是同属京营的“三千”、“五军”二营,也只知道神机营在鼓捣火器,具体进展一概不知。
  并且,那帮人对火器的印象,也还停留在当初赵都安军演的时候。
  殊不知,经过一年的攻坚和改造,如今的火器,比当初军演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很好,很好,”赵都安面露微笑,伸手入怀,取出一纸昨夜女帝命修文馆给他开具的“调兵令”,丢给石猛。
  这份军令中,写明任命赵都安为临时督军,负责此次平叛。
  调兵打仗,该有的程序手续,必须有,否则他这个三品少保可调不动一兵一卒。
  石猛忙接过,展开看了眼,确认无误后,露出笑容:
  “既如此,石某等人此行唯大人马首是瞻。”
  “咦,这是……”忽地,眼神很好的汤平注意到,赵都安取调兵令时,“意外”露出的半卷圣旨。
  “哦。这个啊,今早刚刚收到的。”赵都安一副浑不在意姿态,笑了笑,随手将圣旨丢给汤平:
  “小公爷好奇,拿去看就是。”
  说完,他调转马头,朝大军前方走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