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721节

  ……
  ……
  这一个上午,类似的一幕在城中各地上演。
  因李党官员的投降,很多抓捕变得容易了起来,而又因为“事以密成”,这次小规模政变真正涉及的核心成员本就不多。
  在徐贞观重新掌控京城主导权后,抓起来比对付匡扶社容易一万倍。
  此刻。
  皇宫某座暖色的,摆满了座椅的殿宇中,君臣坐于一堂。
  徐贞观端坐主位的龙椅上,赵都安在旁作陪,其余未参与叛乱的大臣坐在下方。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
  赵都安淡淡开口,从旁边宫女手中托盘上,拿起一个杯盏,喝水润了下喉咙。
  方才,他简明扼要地将封禅失败后,自己与女帝逃回京城的经历讲述了一番。
  当然,其中一些君臣狼狈的段落,都被他以春秋笔法略过。
  至于两人炮火连天的三日三夜,自然也不会提及,赵都安只说陛下还有后手,最终突破成功。
  虽然他也很想嘚瑟一下……但他担心说了的话,会被羞恼的贞宝锤死。
  “竟是这般经历么……”群臣听完,纷纷露出惊叹之色。
  袁立率先开口道:
  “陛下否极泰来,踏入天人,如今返京,更进一步。可喜可贺。”
  不是,这种情况你也能硬吹……赵都安扯了扯嘴角,觉得这老阴比年轻的时候舔功只怕不在自己之下。
  徐贞观摇头道:
  “朕虽已是天人,在京城内有龙气加持,近乎无敌。但如今烽烟四起,各地藩王叛乱,京城之外,朕没了龙气加持,依旧只是初入天人罢了,不是玄印对手。”
  这样么……群臣面面相觑,他们对于修行上的事并不了解。
  赵都安轻咳一声,简明扼要道:
  “总而言之,如今还不是庆贺的时候,陛下虽回归,但各地叛乱不会立即消失,覆灭李彦辅只是铲除了朝廷内的不臣之人,接下来,如何尽快将那些反叛的藩王打下去,收复失地,才是第一要务。
  当然,好消息在于,接下来那些叛军不会继续向京城进攻了,大概率会转为割据一方,换句话说,接下来这下半局棋,他们是守的一方,我们该反攻了。”
  董太师点了点头,他已从欣喜中恢复过来,虽大悲大喜下,有些疲倦,但仍旧思维清晰:
  “赵少保说的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朝廷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将陛下晋级天人,坐镇京城的消息传播出去,以稳定人心。
  同时,陛下应当下一道诏书,将如今的叛军都打为谋反之臣……
  哼,这些叛军如今打出的旗号,可是入京勤王,加上是皇族血脉,故而沿途地方的朝廷官员才投降的那般迅速,毫无负担,只要定为反贼,地方的官员、将领自会竭力稳住局面。”
  他这话听起来有些书生气,但赵都安却表示认同。
  只要定性为叛军,那么地方官再想投降,就要考虑下以后会不会遗臭万年,乃至于因不忠而牵累家族的事了。
  赵都安理性分析道:
  “以如今局势,北方燕山王有拒北城的罗克敌挡着,西边的西平道有汤国公率边军压制河间王,算来算去,实属心腹大患的唯有靖王、慕王两支叛军。
  既然薛枢密使已经南下驻守临封,随着陛下回归的消息传开,格局大概率会暂时稳固下来。”
  户部尚书忽然说:
  “赵少保莫要忘了城外的青州军。”
  兵部尚书冷哼道:
  “恒王志大才疏,以为策反了青州的军府,就可进驻京城。之前陛下没回来,京营不好对皇族动手,将其阻拦在城外,如今陛下回归,自然再无顾虑,以京营兵力,足以退敌。”
  袁立忽然提醒道:
  “诸位,切莫大意。青州兵虽不如建成、云浮两支叛军势大,但其进可兵临京城,退可缩回青州,打退容易,但只怕打贼不死,一旦恒王率军缩回青州,该如何?
  若京营深入青州,一旦临封兵力告急,如何驰援?要知道,临封道的兵马,可不足以同时抗衡两支叛军!
  可若不能将青州兵剿灭,一旦其缩回去,便时刻对京城是个威胁,更可与滨海道的陈王结盟,恐成大患。”
  这……兵部尚书语塞,青州兵不算强,但的确是个不好处置的麻烦。
  赵都安坐在女帝身旁,没吭声,心中却突然有了个想法:
  说起来,这么久过去了,不知道神机营里的新式火器量产的如何了……
  若是已经可以使用,或许拿青州恒王的兵马试一试新式火器在这个时代的威力,是个好的选择。
  “好了,青州兵一事,不急于今日,可明日再议。”徐贞观开口道:
  “当务之急,一个是解决李党反叛在朝野内的动荡,那些倒下的官员,都是要职,需要安排人填补,确保朝廷中枢运转如常。
  此外,便按太师所言,由修文馆起草讨逆诏书,火速通报各地方,将叛军定为谋逆,同时通缉天下隶属于神龙寺的僧人、东海青山一脉江湖武夫。也是时候昭告天下,朕的归来了。”
  众大臣纷纷起身,拱手:“臣等遵旨!”
  徐贞观点了点头,挥挥手,大臣们转身朝外走。
  赵都安也站起身,想要回家一趟的时候,忽然被女帝叫住了:
  “赵卿,差点忘了一件事,需要你去处置。”
  “什么?”赵都安愣了下。
  徐贞观眸光平静:“铲除神龙寺,今日之后,京城将再无神龙寺!”
  第490章 覆灭神龙寺(5k)
  今日之后,京城再无神龙寺。
  赵都安愣了下,眼神闪烁,抿了抿唇,点头道:“我会办好。”
  徐贞观轻轻颔首,说道:
  “玄印已经不在京城,如今,寺内三大菩萨,般若在建成道,龙树已死,大净出逃西域。余下的强者,于如今的你而言,应不再有威胁。”
  她是确定神龙寺内,没有对赵都安有伤害的强敌,才将这事交待给他的。
  “臣知晓。”赵都安恩了声,脑海中突地想起老熟人辩机,不知那家伙还在否。
  “对了,这柄镇刀赐予你吧,你跨入世间后,正缺一把兵器。”
  徐贞观忽地叫住他,将李彦辅家传的那把造型古朴方正,刀鞘镶嵌宝石,来历不俗的镇刀丢给他。
  赵都安右手探出,凌空攥住刀鞘,挑起眉毛:
  “这东西,不是给术士用的?我也能用?”
  徐贞观恩了声,解释道:
  “朕已瞧过,这件镇刀有些意思,术武皆可动用,若由术士挥刀,以法力催动,可出一刀,同时劈砍多名敌人,哪怕敌人并不在同一个方向,亦可退敌。
  若由武夫以气机催动,亦坚不可摧,朕本还思量从武库中给你寻剑兵器,不想这个反倒适合你。”
  这么有意思?我如今可随时召裴念奴附体,本身又是武夫,这刀也有两种模式……的确蛮匹配……
  恩,金乌飞刀虽好用,但对现在的我而言,终归有点不够用了,寒霜剑更是已被淘汰……赵都安心中一动,左手持鞘,右手攥住刀柄一拔!
  “锵”的金属摩擦声中,雪亮刀锋出鞘半寸,露出刀柄下方,刀身上一个凹陷篆文。
  赫然是一个“镇”字。
  既为镇物,又为刀兵,取名“镇刀”虽简单,却也形象。
  赵都安收刀归鞘,笑了笑:“正好,此去神龙寺试刀。”
  ……
  ……
  离开皇宫,赵都安骑马直奔诏衙。
  奔行在熟悉的京城街道上,他恍惚间,生出恍然隔世之感。
  时间已过了正午,赵都安却没有饥饿感,抵达熟悉的诏衙时,正看到一队队锦衣回返,押解着大批逮捕的反贼,关入诏狱。
  “赵都安!”一个清亮的女声响起,循声望去,英姿飒爽的海棠正微笑着朝他挥手。
  赵都安嘴角上扬,露出笑容,翻身下马,朝迎面走来的女同僚板起脸来:
  “公开场合,叫赵少保。”
  “嘁。”海棠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半点不怵。
  身为海公公的曾孙女,她是京城里如今少有的几个,还敢公开叫他名字的人。
  “我听说宫里发生的事了,果真是你的风格。”海棠忽然正色问道:“我……海公公他们的踪迹,你可知晓?”
  赵都安摇了摇头,简单解释了下封禅后,双方被冲散的事。
  海棠点了点头,倒也并不焦虑:
  “莫昭容那支队伍,应还不知道你们回京的事,但算来,应该也在返京途中。”
  她并不太担心海公公的安危,一来,以海公公以及整个武功殿供奉的战力,除非遭遇天人截杀,或者发疯,去冲战场大军,否则想死也难。
  二来,这段时日,海公公一直在借助影卫渠道,向京城传递消息。
  “对了,你回来是找督公吗?”海棠好奇询问。
  赵都安点点头,又摇摇头:“陛下派我一件差事,我回来叫点人手。”
  “这样啊,督公眼下不在衙门,去带人处理李党残余了,你需要多少人?我们水仙堂刚空出人手来。”海棠道。
  赵都安笑笑:“只一个水仙堂的人手,只怕不太够。”
  海棠一愣,点缀泪痣的脸孔一片诧异:
  “城里乱子已基本被平息了,还有什么差事,要那么多人?”
  赵都安微笑吐字:“覆灭神龙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