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579节

  难以置信地死死盯着拒北城中,军务声望仅次于自己,比他的亲生儿子还强的义子,从喉咙里滚出一句:
  “你……背叛……本公?!”
  曹克敌却认真摇了摇头,纠正道:
  “义父……不,曹国公,你说错了,我从来没有背叛你。”
  顿了顿,在后者茫然的目光中,曹克敌认真地解释道:
  “因为我从始至终,都不是你的人,或者说,从我十年前进入拒北城,担任低阶武官时,背负的任务便只有不惜一切代价,取得你的信任,从而逐步掌控拒北城边军的防务,为今日做准备。”
  间谍!
  不是叛徒,而是间谍!
  听到这个答案,曹茂心中竟然没有愤怒,而是被庞大的茫然填满:
  “十年前……怎么可能……那时候她还是个皇女……”
  “太子,”曹克敌平静地给出答案:
  “十年前,太子殿下安排我进入拒北城,彼时太子殿下便已看出,你在北方盘踞太久,将会成为隐患,所以安插包括我在内的,一批影卫在北方。
  不过太子殿下昔年并未料到会有如今的变化,玄门政变后,当今陛下接管了宫廷影卫,才得以与我等重新建立联络。”
  曹克敌顿了顿,有些感慨道:
  “太子原本也并没想到,我能做到副将的位置,在殿下的预想中,国公你肯定会将兵权逐步交给几个儿子,我这个外人,哪怕被你收为义子,也做不到高位。
  但怎奈何,你当初最寄予厚望的儿子,因管不住私欲,死在浪十八手中,而后,哪怕你又去扶持其他两个儿子,可那两位更是烂泥扶不上墙,你只能让我代管一部分军权……
  可你却不放心我,所以,哪怕进京都要带着我一起,而不是你的两个亲儿子。
  对我说,是为了栽培我,但实际上,我又如何看不出,你是担心自己走了,留我在北方,夺你的权?”
  曹克敌摇头叹息道:
  “但这又有什么区别呢?不妨与你说清楚,今日无论你是否放弃兵权,陛下都不会容许你离京。
  而我将回返拒北城接管兵权,而你那两位公子,身边同样早已潜伏了影卫的人,这个时候,若无意外,他们已经被控制住,至于两位公子的生死,就看你如何选了。”
  一口气说完这一番话。
  身为影卫,却意外一路做到副将的曹克敌仿佛将憋了一肚子的话宣泄完毕,浑身轻松地扭头,看了眼赵都安,拱手微笑道:
  “前几日刑部多有得罪,赵大人还望海涵。”
  赵都安哈哈一笑:
  “曹……不,今后你该改回自己的姓氏了,那罗将军,提前恭喜了。”
  罗克敌抱拳拱手,面露笑容。
  多年影卫熬出头,一朝青云直上,如何不畅快?
  二人笑着寒暄,全然将一旁呆坐,仿佛已经抽离了魂魄的曹国公忘记。
  赵都安转回身,看了眼曹茂,从袖中取出一张空白的折子,走过去,弯腰,轻轻放在他面前。
  又将一杆笔塞在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断了脊梁的曹茂手中,说道:
  “曹国公,我们在门外等你。”
  ……
  赵都安与罗克敌走出房间,反手关上门。
  二人站在屋檐下,望着外头愈发大的飞雪沉默等待。
  “赵大人,你说他会主动请辞么?”罗克敌忽然问。
  赵都安笑着看他:“你不该比我更了解么?”
  罗克敌摇摇头,说道:“我这十年,都看不透曹茂。”
  赵都安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人没那么复杂,这种人,包怂的。”
  罗克敌一愣。
  约莫一刻钟后,罗克敌推门进屋,旋即捧着一张请求解甲归田的奏折,表情古怪地走了出来。
  “我说什么来着?这种自私的人,舍不得鱼死网破的。”
  赵都安将奏折收入衣袖,抖了抖身上大红色的披风,笑着道:
  “有劳罗将军处理后续,我这就去宫中向陛下复命。”
  “请。”
  赵都安脚步轻盈,交待了梨花堂众人先行回去,自己走出国公府,翻身上马,直奔皇宫。
  这时候,到了中午,如钦天监所说的那般,雪势越来越大。
  街上几乎没了人,整个京城都被皑皑白雪笼罩。
  赵都安进了皇城。
  翻身下马,独自一人披着红色的斗篷,沿着空无一人,却覆满了积雪的午门广场,朝女帝寝宫走去。
  漫天飞雪,深红宫墙,只此一身。
  漫天飞雪,送一人。
  ……
  错字先更后改
  第417章 禀陛下,臣等不负所托,安国公曹茂上书请辞,愿移交兵权
  御书房内。
  “吱呀。”用完了午膳的徐贞观迈步走回处理政务的场所,站在窗边,纤细白皙的双手将一扇窗子推开。
  呜——
  寒风扑在女帝脸上,微微吹乱了她的发丝,徐贞观睫毛颤抖,眸子眯了眯,澄澈如婴孩的瞳孔倒映出窗外飘飘洋洋,如柳絮纷落的大雪。
  有些走神。
  她犹自记得,玄门政变的那一日,也是一个隆冬的雪天。
  彼时喊杀声填满了皇城的每一处角落,刀光剑影掠过,皆有一蓬蓬猩红的鲜血溅落在午门宽敞的广场上。
  血洒下一层,天空的皑皑白雪便覆上一层,如此反复几次,血水与雪水融合在一起,几乎将天空映出红色。
  如今行将到达第三个年头,看得见的刀光不见,但看不见的刀光却从未断绝。
  “呼……”
  寒风卷起一片雪花,打着旋飘入窗口,给女帝抬起的右手掌心接住,呼吸间融化为一滴水。
  徐贞观抿了抿嘴唇,少许的困意消散,她没有关窗子,就这样转身,迈步走到书桌旁,端正地坐下。
  一手执笔,一手从桌上堆成一叠的,从修文馆中送来的,需要她亲自过目的奏折最上层,摘下一份。
  展开,女帝眉梢扬起。
  这是南方漕运总督送来的奏折,请求朝廷尽快委派新的地方官员,填补空缺。
  伴随“新政”的推行,这几个月来,对原本冗余的官场整肃的行动,也在轰轰烈烈进行着。
  当初赵都安提出的考核吏治的法子,已初步草拟,于建成道实施,不出预料的,一批官员被裁撤。
  倒下一批,便亟需新的人手填补,这本来是吏部李彦辅的职责,如今通过“新内阁”,已重新抓回女帝手中。
  “一代新人换旧人。”
  女帝怔怔出神,心思却早已飘到了宫外,忧心曹国公的最终抉择。
  她大费周章,布下这样的一个局面,为的终归还是最小代价拿回拒北城的兵权。
  若曹茂咬死不配合,与她硬拼,哪怕最后能拿回兵权,也势必要付出不少代价。
  走神了不知多久。
  “陛下,”门外传来女官的声音,“赵大人求见。”
  仿佛从梦中被惊醒,徐贞观猛地站起身,急切地说:
  “请进来!”
  “是。”女官应声离开。
  徐贞观却已坐不住,快步往外走,青丝朝着身后飘舞,等她倚在门口,视线隔着飞雪朝远处望去。
  片刻后,一道撑着油纸伞,披着红色斗篷的挺拔身影,迈步行来。
  积雪覆满了伞面,点点落在披风上,少许沾在赵都安头顶乌黑的发冠上。
  他走过庭院,在身后留下一串的脚印,附近的女官、太监懂事地纷纷退开。
  “赵卿……如何?”
  徐贞观语气凝重地盯着他,黑亮的眸子中透着一丝悬而未决的不安。
  赵都安迈步入回廊,双手将油纸伞合拢,伞尖朝下,旋转伞柄之际,积雪簌簌落下。
  旋即望向女帝,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嘴角缓缓上扬,双手将袖中的折子呈上:
  “禀陛下,臣等不负所托,安国公曹茂上书请辞,愿移交兵权。北地边军,已成陛下囊中之物。”
  尘埃落定!
  成了!
  伴随赵都安这句话吐出,徐贞观心口悬着的大石终于骤然落地。
  她有了片刻的恍惚,而后,嘴角上扬,似乎想大笑,但又碍于赵都安在场,便硬憋着,种种细微表情,极为精彩。
  赵都安眨眨眼,认真道:“憋着伤身,要不臣先给陛下笑一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