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572节

  “沈爷您怎么突然来了?”
  沈倦正眼都懒得瞥他,说道:“我家大人要交待你几件事。”
  红花会首领面色一肃:“赵大人有何吩咐?”
  沈倦拿出一张纸:“明天,我家大人要这个消息传遍整个京城的街头巷尾。”
  红花会首领捧起一看,大冬天秃头上瞬间沁出密集冷汗,瞅着“曹国公”几个字发愣。
  沈倦瞥他:“怎么?不敢做,还是做不到?”
  在京城中堪称地下皇帝,手握帮众上万的红花会首领深深弯腰:
  “能为赵大人办事,我等必当尽心竭力。”
  得罪一位国公固然头疼,但和赵阎王比,他自然知晓该如何站队。
  ……
  ……
  汤国公府邸。
  夜风拂过干净宽敞的街道,府邸门楣下的两盏红灯笼微微摇晃。
  “赵大人?”门房拉开门,吃惊地看着突兀造访的赵都安。
  “本官来拜访国公,可否通报一声?”赵都安微笑。
  门房怔神了下,忙迎接他进来,并呼唤家丁通报。
  不多时,赵都安被领着进入府内书房。
  推开门,就看到穿着宽松柔软常服的汤国公坐在桌后,缓缓放下练字的毛笔,略带惊奇地抬头看向他,笑道:
  “使君来的倒是快,只是不曾提前递个信来,倒是错过晚饭了。”
  赵都安歉然道:
  “冒昧夜访国公,实在唐突,还望见谅。只是确有一件大事,想与国公商谈。”
  富家翁一般的汤国公笑着请他落座:“哦,什么大事?”
  赵都安开门见山,说道:“想请国公递上一张投名状。”
  汤国公动作一顿,缓缓眯起了眼睛。
  ……
  国公府庭院中。
  闻讯而来的姐弟二人在书房外碰头,寒风习习,俩人抱着胳膊靠在一起,面色复杂地看着书房紧闭的房门上,倒映出的屋中两个人的影子。
  小公爷汤平咂咂嘴:
  “二姐,你说赵大人突然上门,和爹在书房里闭门说了这么久了,到底是为了什么事?不会是告状吧,上午的事不是说开了么。”
  性格直爽剽悍,麦色偏黑皮肤的女将汤昭也抱着胳膊,翻了个白眼,说道:
  “你问我,我问谁?”
  等待良久,忽然窗纸上倒映出的两道人影同时起身。
  继而,“吱呀”一声,书房门打开,汤国公笑着将赵都安送走,这才看向一双好奇宝宝般的儿女,目光一闪:
  “来的正好,为父交待你们一件事。”
  ——
  下章零点更新,久坐屁股有点麻,这章我是跪在电脑前写完的……这个姿势码字好累……
  第413章 无能狂怒
  清晨。
  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大理寺少卿鲁直便已走出家门,奔着家宅附近售卖早食的街巷走去。
  距离赵都安扳倒周丞已经过去许久。
  在当初那件案子中,因被赵都安举荐而被女帝提拔的鲁直,也在短短几个月里,从大理寺评事,连升几个品阶,成为堂堂少卿。
  不过饶是身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鲁直的生活却依旧简朴,住的还是老宅,依旧喜好步行去衙门,连吃饭的铺子都是街边的小店。
  “鲁先生,您来了?还是老三样?”
  包子铺内,店老板看到鲁直进来,笑着打招呼。
  鲁直点头,许是太冷了,又补了句:
  “再热一角酒。”
  说着,就坐在了角落一张桌旁,笼着袖子听周围的百姓闲聊——这是他获取民意的渠道。
  这件铺子早上来的多是贩夫走卒,城中底层出了什么事,这帮人总是消息最灵通的。
  “听说了么,昨儿北边的曹国公回京了,进城的时候绑了一个人,说是直奔宫里去了。”
  “好像是个通缉犯?”
  “什么啊,一个通缉犯至于让堂堂国公亲自抓?我听说是曹国公有个儿子在军中……”
  这种铺子乃是底层小店,各种八卦汇集所在。
  任何时代的人都最喜欢听大人物们的花边新闻。
  诸如“宫廷秘史”这类东西,从未断绝。
  皇帝睡了哪个妃子,哪个妃子又偷人,真真假假,却是百姓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曹国公儿子玷污同袍妻子,被反杀后,掩饰真相的故事听着便一股野史味道。
  鲁直边吃便听,微微皱眉,却是并没怎么在意,觉得又是一些人编撰的谣言。
  只是令他有些意外的是,小小的一家店里,竟然有好几个客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鲁直摇摇头。
  吃完早饭,排出几枚铜板在桌角摞成一摞,而后掀开挡风的厚实布帘子,来了大理寺。
  大早上,衙门尚未“开门”,大理寺内不少官吏也在闲聊官场趣闻,竟也都提起自己听闻的,关于曹国公的八卦。
  不过这些人就谨慎许多,都是以“抨击”的语气简略提及,大概是:
  “又有人造谣中伤国公”云云。
  主打一个又怂又爱八卦。
  鲁直换上官袍,进了值房扫视一众官吏,众人集体噤声,安静地忙碌起来。
  生怕给这位不好伺候的清廉上司逮住批评。
  “都做好自己的事,莫要乱嚼舌头。”
  鲁直随口道,就听衙门外突然有人擂鼓。
  不多时,一名老官吏捧着一纸诉状从院中疾奔过来:
  “少卿大人,您且过目。有军属状告……哎呀,总之您看看吧。”
  鲁直疑惑捧起状纸,目光扫过后,脸色骤然凝重。
  这状告之人,自称狱中浪十八的亲友,控诉昔年案情冤屈。
  难道是真的?鲁直不禁皱眉,须知衙门的鸣冤鼓不是乱敲的。
  一旦敲了,无论对错先打一顿杀威棒,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诬告闹事,提高状告成本,若证实诬告,更是会严惩。
  “开堂,本官亲自审问!”鲁直说道。
  ……
  大理寺对面,一间茶铺内。
  曾与赵都安一同出使太仓府的老御史陈红一大早就点了一壶茶,一盘瓜子,独自一人慢悠悠地吃着。
  “咔嚓、咔嚓。”
  陈御史嗑瓜子时,镶嵌的两枚银牙格外醒目。
  当桌上的瓜子壳堆成了一座小山时,陈红听到街对面的大理寺内传来下堂的声音。
  “到时候了。”
  陈红轻轻叹了口气,双手怕了拍,掸去手上的碎屑,起身走出茶馆,迈步进了大理寺。
  声称自己听到民间议论曹国公事,故来大理寺寻人打听,结果“意外”得知方才的状告。
  陈红“大惊失色”,“义愤填膺”,当即拍屁股离开,回到都察院时整个人脸都是红的。
  挥毫写下一封弹劾奏折后,陈御史在同僚们古怪的眼神中,直奔皇宫,以言官谏言特权,讨伐安国公曹茂。
  ……
  神机营内。
  当小公爷汤平进入营房点卯时,其余武官都露出吃惊的神色。
  身材魁梧,粗中有细的指挥使石猛愣了下,疑惑看向汤平,说道:
  “我不是给你放了好几天假?国公爷一年来好不容易回京住几天,你不在家陪着,又跑过来做啥?”
  汤平关上营房的门,转身笑着看着一众同袍,说道:
  “军中其余将官都没到放假时候,没法回家见爹娘,怎么我就特殊?”
  石猛苦笑摇头,对这位小公爷的性格也见怪不怪,心想若是赵大人有你三分敬业就好了。
  身为指挥佥事,一个月来军营一趟都算勤勉了。
  汤平坐在营房内,安静开完了早会。
  等众多同僚散去,汤平起身走回自己所在的营房,然后将神机营内,以他为首的那群年轻军官召集了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