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508节

  赵都安心中腹诽。
  果然就听淮安王话锋一转,道:
  “何况,这天下万事万物,又岂会因为一顿饭便有所不同?”
  赵都安没吭声,他在评估眼前这对父女与他见面背后的因由。
  大张旗鼓包下整个大风楼,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淮安王在刻意释放信号给所有人看。
  是什么信号?
  表达自己与朝廷亲近?不……当然不是。
  淮安王没有选择当面递邀约,而是让与自己相熟的郡主将他“诓”到这里,且言谈中以“长辈、晚辈”来定性这场见面。
  这本就在表达,这是一场私人见面。
  而其又是在靖王见了自己之后,才临时起意。
  再联想到淮安王出了名的“墙头草”的摇摆立场,以及冯举透露给他的湖亭当前的三分局势。
  赵都安心头逐渐踏实下来,他大概明白了。
  淮安王今日与他见面,对外,是做给靖王看的。
  表达一个与朝廷若即若离的状态。
  可想而知,靖王得知他与自己见面后,肯定会担心淮安王立场上倾向女帝,影响“开市”的成败。
  从而给予进一步的拉拢和许诺。
  对内,淮安王也是想通过这场交谈,摸一摸朝廷的底,自己这次代表女帝前来湖亭,自己的态度,一定程度反应女帝的态度……
  淮安王作为一株巨大的墙头草,俨然是利用自身对开市的影响力,来作为筹码,试探朝廷的想法和诚意。
  其方才那一句“这里是淮水”,言外之意,所表达的就是身为地头蛇,淮安王府的态度,将极大地影响中立派的态度,进而影响朝廷这次开市的成败。
  往小了说,这是关乎“湖亭开市”的一场会面。
  往大了说,这可能关乎淮安王在立场上,究竟倒向哪一方的谈判。
  当然,“天下万物,岂会因一顿饭有不同”这一句,也是一语双关。
  意味着和赵都安的谈判,也不会就定下了其最终立场。
  只能说,八王没一个好相与的,眼前这位吃家,又是个每句话都藏了诸多深意的谜语人。
  而能否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便也是对赵都安这位“监察使”分量轻重的考验了。
  ……
  “王爷,鱼好了。”
  忽然,楼梯口下传来婢女的声音,然后才有王府下人端着那条刚出锅的大青鱼上来。
  热腾腾的鲜鱼,也再次打断了双方谈话的节奏。
  三人暂停交谈,等这一条浇着色泽金黄的汤汁,洒着清脆葱花笋片的青鱼摆在八仙桌居中的位置。
  下人仆从悉数退下楼去,留下整整一层只有三人。
  “呵呵,光说话了,拿筷子尝一尝,”
  淮安王笑呵呵地撸起袖子,拿起木筷,催促道:
  “这河鱼,吃的就是一个鲜,在案板上杀之前要是活的,入锅后也决不能炖的太久,否则便老了。”
  赵都安也拿起筷子,夹了口鱼肉吃了,果然极为鲜美。
  令他眼睛一亮,对大虞朝的饮食有了巨大改观。
  虽然这个世界的调味料远不如上辈子,但架不住顶级食材原滋原味,这鱼也不知怎么养的,半点腥气也无,肉质却鲜美异常。
  饭桌上一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三人专注品尝。
  片刻后,赵都安将一口鱼汤入腹,方才勺子,擦了擦沁出汗珠的额头,主动提了一杯酒。
  而后才赞叹道:
  “早听闻淮水道河鲜最美,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京城御厨虽强,奈何食材运过去,已然差了。”
  徐君陵抿嘴微笑:
  “使君再尝一尝其他配菜?这一桌配菜,可是有讲究的呢。”
  “哦?愿闻其详。”
  淮安王放下酒盅,指了指桌上鲜鱼四周,那八盘不同的河鲜,道:
  “这八样,每一样都不同,却都是河鲜中代表之物,有‘河鲜八吃’的雅号,单独品尝虽味美,却总归差一筹,唯独配着刚出锅的炖鱼,才为最佳。”
  赵都安看了眼桌上八盘河鲜,围成一圈的“合围”架势。
  又看了眼“八鲜”中央,那一条滋味甚美,被撕下好几口肉的大青鱼,神态怪异起来。
  就……
  颇有种八王围杀女子帝王的格局了。
  存了这个心思,再去看整个八仙桌的配菜,还真有几分大陆疆域的架势。
  “的确味美,令人垂涎欲滴,”赵都安唏嘘道,“只可惜一条鱼可不够几个人吃,倒是还得靠这八鲜填补肚腹。”
  淮安王没吭声。
  桌上一时安静下来,旁边的徐君陵见状,笑吟吟主动活跃气氛:
  “说来,之前我就与兄长打赌,说这次开市,定是赵使君来。毕竟都传说这新政开市的主意,乃是使君所出。”
  赵都安笑着谦虚道:
  “传言而已,我只是提出了几个点子,有幸被董太师以及修文馆的诸多学士参考,具体细则,我却是一概不知的。不想当初法会,韩半山等人偏要给我撑场面,倒是夸大成了,好似是我一人功劳一般。”
  恩,他只是制定了整套大框架方针而已,细节完全没参与。
  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他可没说谎。
  父女两个对视一眼,淮安王淡笑道:
  “话虽如此,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见识,已是不凡。此番陛下委任你来湖亭监察,城中不知多少人盯着。
  身为天子近臣,一举一动,难免为人揣测,本王对当今湖亭局势也略有了解,又年长些年岁,便也有些话想说。”
  赵都安认真道:“洗耳恭听。”
  淮安王顿了顿,眼神似乎看透他一般,平静道:
  “你今日入城,无论压制徐景隆,还是拙政园中落了靖王的颜面,看似无礼,却有章法,本王知你刻意为之,目的是彰显朝廷威严,令城中摇摆不定之商贾认定朝廷更强。
  此举或有效,但依本王之见,意义不大。
  你在明面看似胜了,但回头靖王却在暗中联络各方,逐一敲打,京城终归太远,于寻常人而言,天子之威,远不如眼前县令。
  如今城中,慕王、恒王等各家的代理人都在,暗中对诸多商贾的威慑,又远非你这位监察使可比。”
  这位吃货王爷盯着他,认真道:
  “如此处境,你可想好如何破局?”
  这番话可谓极为直白了,几乎就差将一切摊在明面上。
  分明是八王之一,却是一副为赵都安考虑的,谆谆长者语气。
  赵都安眼神有些古怪,却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双手交叠于小腹,身体后靠。
  沉默了一阵,直到父女两个微微皱眉,想要开口询问。
  他嘴角才微微翘起,露出灿烂笑容:
  “只要王爷您表态支持新政,想必局面迎刃而解,不是么?”
  ……
  ps:发现谈判内容两章写不完……十月啦,双倍期间,小声嘀咕求张保底月票
  第376章 一场改变王朝历史的谈判(下)
  大风楼五层,宽敞安静的房间内,灯火轻轻摇曳着。
  八仙桌旁,赵都安微笑说出这句话后,同桌的父女两人肉眼可见的表情微妙起来。
  “呵呵,”淮安王下意识打了个哈哈,好似听到好笑的事:“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在试探,赵都安出京前,女帝是否单独叮嘱了一些事。
  比如,倘若要争取他这位摇摆王爷的支持,朝廷会付出何种代价。
  然而赵都安却只平静地摇头:“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女帝是否就拉拢淮安王的问题,与他商讨过?
  是有的。
  离京时,君臣二人的确就此进行过一次商谈,而彼时达成的共识是,绝对不能给。
  虽说拿出一部分利益,来拉拢分化“八王”是一个诱人的提议,也的确存在可行性,但从长远来看,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给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朝廷又哪里来那么丰厚的家底,来填补这几位王爷的胃口?
  尤其,妥协本就意味着软弱。而女帝如今最不能留给外人的印象,恰恰就是软弱。
  而强硬的姿态固然可能令开市面临更大的阻力,但长远收效的反而更大。
  “这样么,”淮安王明显有些失望,神色也冷淡了几分:
  “那么,你何以认为,本王会愿意得罪人来蹚这趟浑水?”
  赵都安却没正面回答,而是说道:
  “如今城中三派,王爷便是最大的中立派,若王爷点头,那在淮水地界上,开市会容易许多,若王爷阻挠,便会困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