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218节

  这次她戴了,但大哥好像压根没注意。
  赵都安刚走到庭院中,正准备坐下,忽然门房急匆匆奔进来:
  “大郎,外头有人找。”
  恩?赵都安挑眉,不明所以。
  迈步走到门口,只见院门外,停着一辆马车。
  旁边是一名略有些眼熟的仆从。
  仔细一想,好像是当初,与董太师在宫门口见面时,曾叫他过去的那人。
  董太师的人?
  赵都安心中一动,隐隐有了个猜测。
  只见那人恭敬拱手:
  “赵大人,太师请您前往修文馆,与诸位学士议事。”
  第168章 赵公子开堂讲课
  皇城北门,修文馆外。
  一辆马车,划破夜色,在禁军的视线中进入皇城,停在了新组建一日的衙门外。
  赵都安掀开车帘,迈步走下,只见天色已彻底黑了下来。
  天边半光线也无,浓郁的夜笼罩了京师,天空中繁星隐现,圆月澄净高悬。
  视线投向前方,修文馆外悬挂的灯笼,点缀夜色。
  巧合的是,与赵都安一同抵达的,还有从南边,即‘宫城’方向驶来的另一辆车。
  莫愁走下马车,二人在衙门口两侧对视,都愣了下,异口同声:
  “你怎么来了?”
  然后又再次异口同声:
  “我当然能来!”
  沉默。
  赵都安嘴角抽搐了下,视线朝宫城方向瞟:
  “陛下没过来?”
  他没看到女帝的皇家车辇。
  被起了个“女宰相”的绰号,实则更像是个大丫鬟的莫愁板着脸,淡淡道:
  “陛下闭关修行……你还没说,为何又过来了?”
  上午那次,是“皇权特许”,但这回不可能是陛下允许他来的。
  闭关了?闭多久……赵都安愣了下,稍感意外,但迎着对方质问的眼神,只是道:
  “董太师邀请我来的,怎样?”
  不服,你咬我啊。
  太师会邀请你?
  中性打扮的第一女官瞪大眼睛,显然不信,但瞥见马车旁太师随从,又迟疑了。
  完全想不明白,向来对赵都安这等酷吏不喜的文坛泰斗,如何会邀请他。
  “诶……等等我。”
  正想问,却见赵都安已经迈步进馆了,只好追了上去。
  对今晚太师的突然召唤,倍感疑惑。
  ……
  馆内灯火通明。
  二人推开房门时,只见屋内仍是白日的布局,只是桌上一盏盏灯罩都亮着光。
  此刻,屋内上首位置,是一袭鲜红大学士袍的白发白须耄耋老人。
  在其身旁,是谦谦君子模样,头发整齐后梳,气质文弱的韩粥,韩半山。
  此外,还有四名学士,显然也都是被急匆匆召唤而来。
  人还没到齐……
  但赵都安这回,却不再是迟到的那一个了。
  再考虑到赵家距离修文馆的位置……
  说明,董太师可能是第一个召唤的他,然后才是其余人。
  赵都安心中,已经有了些许猜测。
  “刷——”
  这会,一道道视线投了过来,神态各异。
  除了董太师外,其余学士脸上都浮现诧异。
  莫愁到来不意外,涉及大事,女帝无法亲至,总需派来一个信得过的“耳朵”旁听。
  但……
  “这个武夫怎么又来了?”没人说出这句话,但他们流露出的神情,分明是这个意思。
  韩粥也很惊讶,但旋即似乎脑补到了什么,当即微笑朝他点头示意。
  那名容貌普通至极,有世俗官场老油子气质,极擅财政的“郭解元”,也跟着笑了笑。
  视线在韩粥与赵都安间打转,似看出二人关系变化。
  “太师。”莫愁迈步,径直走了过去:
  “不知夜晚急召聚集,所为何事?”
  董太师抬头,目光从奏疏里拔出,先朝代表女帝的莫愁点头:
  “有些关于新政的变动。先坐吧。”
  然后……
  视线便投向了小透明般的赵都安,忽然抽出一叠纸,晃了晃:
  “这是……你写的?”
  果然……是手稿引起主意了,这老头眼力还可以嘛……
  赵都安微笑道:
  “白日旁听,随手记下的一些……零散想法,不值一提。”
  语气轻松随意。
  众人难掩好奇,包括韩粥在内,都并不知道这份手稿的存在。
  “恩,”董太师锐利的目光顿了顿,缓缓点头,忽然环视众人,道:
  “不等了,开始议事吧。”
  学士们愣住,心说还有好几人没到,怎么就不等了?
  恩,想来太师在等莫昭容,莫大姑娘到来……也算合理。
  学士们精神一肃,正襟危坐,夜晚的修文馆内,气氛一下严肃凝重起来。
  啧……有大晚上紧急开会加班那味了……赵都安迈步,又来到了角落里,录事官身旁坐下。
  后者捏着笔杆,正要记录,见他过来,破天荒地点了点头,眼神复杂。
  “今晚急召诸位到来,仍为新政之故,韩学士下午寻到老夫,要求撤回十策。”董太师语出惊人。
  众人大惊,不明所以。
  韩粥起身,面露愧色:“实在汗颜,此前韩某所献十策,经人点拨,才觉不妥……”
  接着,他坦然将中午如何与赵都安“巧遇”,席间受其指点,察觉不妥之事简略描述,限于篇幅,未详叙内容:
  “赵君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深感十策之谬,故而请求重写。”
  一番话说完,在场之人都愣了下。
  本能认为荒诞离奇,那个被他们忽视,看不起的武夫酷吏究竟说了什么?
  竟令韩半山如此?
  不等众人议论,董太师便抬手压了压,视线投向角落,平静道:
  “老夫对你所写想法,颇感好奇,你既能点出韩半山之策论谬误,想来心中对新政,亦有独道看法,不若上来讲述,如何?”
  讲讲,如何?
  太师他……在邀请,一个酷吏?谈论新政?
  众人再懵了下,实在是这场夜间会议的节奏太快,韩粥的发言,都好似是过场。
  他们还没回过神,话筒就递到了赵都安前。
  赵都安扬了扬眉毛,迎着一道道诧异的视线,笑了。
  若是上午,他心中腹稿还未清晰,或会拒绝。
  但经过了一下午的梳理,一些基本思路,已成形。
  本来,他准备效仿历史上的张居正,写一本奏疏,递给女帝看,吓她一跳。
  不想,董太师的召唤突如其来。
  也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