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身前摆着个小摊,摊上堆着一些泛黄的书。
身侧立着块木牌。
上书。
[贱卖]
眼尖的书生一眼就瞅中了其中一本,止步回顾。
蹲到小摊前,口涎大包子,取过那书,随意一翻,取下堵住嘴的包子。
问:“老先生,这书,怎么卖?”
老人家瞥了一眼白面书生,平静无常,轻答:
“贱卖。”
许轻舟有些无语。
“贱卖也得有个数吧?”
老先生看一眼书生另外一只手上拎着的包子,本能的吞咽一口唾沫。
合上手中书,慢条斯理道:
“这本是老夫自己写的,你若想要,看着给便是,一文散钱也罢,两个包子也好。”
许轻舟心领神会,放下手中包子,眯眼道:
“成。”
“这我的了。”
看着书封,写着几个大字。
字写的倒是不错,看着也还大气,就是少了几丝力气。
写字的人像是个没吃饱饭的大家。
[江渡往事录]
写的是江渡,所以许轻舟买了。
袖口一荡,取出碎银几两,放到了桌上,往前轻轻一推。
“这些,也一并都给你了。”
老人家恍惚。
“你这是何意?”
许轻舟随口道:“我要去从军了,即将去那北境,这些留着无用,都给你好人,走了,老人家..”
说完起身,潇洒离去。
在这样的世道,满腔墨水有时候抵不过一把子力气。
读书人。
多窘迫。
心气高。
卖书求生,定然实属无奈之举。
许轻舟虽然没卖过,却也能懂这老先生的无可奈何。
故此赠几两白银。
随口还送上了一个台阶。
讲究。
老人家看看桌上碎银,又看看远去的白衣书生,浑浊的眼底闪过一丝痛色。
莫名暗自神伤,摇头轻叹。
“哎...这世道,就连这样的读书人,都要去送命了吗?害...”
满眼复杂收起碎银,一边收摊一边长诵。
“君只知,北境镇妖城,披甲数十万,妖兽闻风丧,却不见我茫茫北境三千里,十村不见一儿郎啊……”
许轻舟听闻,暗暗垂目。
好一个十村不见一儿郎。
第706章 北境江家。
据许轻舟所知,云川帝国很大,人间仅此一国。
北境。
即云川帝国的北疆。
不同于中原的富饶,北境之地苦寒荒,名声凋敝,人口稀薄。
倒不是这北境的土地不够富饶,养不活太多的人。
相反。
北境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而造成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只是因为北境离镇妖城关很近。
常年来都是镇妖关上斩妖军的主要兵源补充之地。
自古至今。
翻阅史书三千卷,妖犯北境由来已久,北境之妖,会于每年开春,惊蛰之日集结破关。
一直持续到秋季叶落之时褪去,然后,便会迎来一个寒冬的和平。
所以。
在云川大陆,冬季又被人们称为休战期。
彼时。
曾有妖族破关而来,北境三千里之地,无一人存活,妖族奔袭皇城。
险些举国沦丧。
后来。
时逢秋叶落,妖族莫名就退去了,毫无征兆,或者说,只要到了秋天。
那妖族就一定会退去。
没人知道为什么?
只知道这是云川帝国人人皆知的常识。
曾有大儒提出谬论,妖族惧寒,故此萧瑟秋风起,它们便会退。
却是惹来满朝武将哄笑一堂。
北境往北的地方。
冬天冰封千里,白雪茫茫,从那里来的妖族,怎么可能会惧怕严寒呢?
所以此间定有不为人知的秘辛。
不过。
却是无人在意,毕竟这是共识,他们只需要知道,守住北境,便可保云川帝国无忧。
春战,冬休。
在很久以前。
北境本是无人居住的,虽然每年云川帝国都会派大军前来镇守镇妖关。
可。
妖族秋退春来。
留给云川帝国的时间,只剩休战期的严冬。
可冬日北境千里冰原,行军本就不便。
大军开拔,岂是儿戏,到达北境之地那座城时,寒冬已经过了大半。
而且。
那时妖兽一族年年破关,大军赶到,剩下的时间还要重铸城墙,时间很紧,有时候修到一半,妖族就来了。
而是北境苦寒之地。
中原来的士兵自是水土不服,大多无法忍受严寒带来的侵袭。
冻死,病死者比比皆是。
尚未战,士兵便折损大半,士气更是跌落谷底。
等妖族打来,也就像那一江春水,溃了也就溃了。
年年如此,却又不得不守,云川帝国就这样被拖成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头,奄奄一息。
每年都要被妖兽袭扰,却又留下一口气,让它苟延残喘。
后来。
云川帝国出了一位猛将,率领大军,城头血战,竟是抵御住了那一年的妖族。
未曾让一只妖踏过城关。
时朝野震动,云川哗然一片,万民与天同庆。
也是从那年以后,不曾再有一只妖族跑出过北境的地界入主中原。
后来将军上书一封。
说是北境苦寒之地,距中原太远,调兵运粮损耗极大不说,还费时费力,容易延误战机。
请求先皇移民北疆域,可便于战局紧张之时,就地征兵,就地征粮。
这一提议。
自是得到先皇支持,大批云川子民南出中原之地,安家北境。
后来。
才有了这北境一个个村落,一座座小镇。
直到后来,演变出了北境三十六城。
也就是当今的北境。
而那位传奇的将军,就是江渡的老祖,江战。
因其战功卓著,为人族守土有功。
先帝册封其为北境王。
江战也是整个云川帝国史书中,唯一一个异姓王。
也是从那时起。
北境王全权统治北境,世代沿袭。
也有文人墨客自笔中写下。
北境是云川的北境,却不是天子的北境。
言外之意,说这北境姓江。
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
在北境。
提皇无人应,呼王万人随。
不过,即便北境江家功高盖主。
云川皇室和那些中原氏族大家,王侯公卿却也不敢把江家怎么样。
他们很清楚。
只有江家在,云川才能无忧。
江家若是没了。
北境也就没了,云川便将万劫不复,中原也将年年被妖兽袭扰。
自然也有那别有用心之人,狂言北境便是没了江家,亦可有楚家,王家...凭什么只能是江家。
可是那些当权者却不傻,他们很清楚。
北境想要固若金汤,只能是江家。
那支斩妖军团。
只听江家人的军令。
那支军队也只有在北境江家人的手中才是当之无愧的帝国之盾,才能守住北疆。
自古功高盖主者,要么造反,要么无疾而终,江家却是历经五代三王。
百年不曾衰落,世受皇恩。
这样的事,若是放在外面那座天下,绝对不失为一桩美谈。
可在许轻舟看来,倒是也并没什么好稀奇的。
不是江家忠心感动天家,也不是云川三代明君,心胸大度,更非庙堂之上君臣同心,无人兴风作浪。
一切只是因为江家生在这样一个世道。
外敌太强,且还是完全不同类的妖族,所以云川没得选。
拥有如此强悍的一个外部势力,持续袭扰,稍有不慎便是亡国灭种。
人族没有选择,只能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方可生存。
这也是为何。
云川山脉南部这偌大的土地上,只有一个帝国的原因。
江家。
生在这样的时代,幸也不幸。
幸的是注定了能留下一个千古流芳的好名声。
不幸的是连年苦寒,征战不休。
北境。
三十六城,百万户,无数的尸骸筑起了那座高墙。
北境。
十村不见一儿郎。
虽然。
有些言过了,夸张了。
可却也道出了生活在北境的百姓们的悲凉。
这里多是女人当家,操劳一家大小之事,并非北境重男轻女。
而是北境的儿郎都上了战场,守卫边疆。
就这街道上看到的老人家,无一不负伤,皆是那放下刀刃的老兵。
总之男人也好,女人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