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男女皆可。
招天下习武者,入武院,凡入院者,免费提供玄级上品功法。
天赋优异者,可得天品。
对于修行者来说,功法自然是最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凡州这地界,尤甚如此。
特别天品,在凡州闻所未闻,武院居然有,这诱惑不可谓不大。
一时之间,天下修行者云集而来,据说,就连昊天,无尘的武者,都纷纷来投。
更莫要说苍月了。
听人说,百城王侯家里的供奉都不辞而别了。
短短一月的时间,书院也好,武院也罢,招生便达到了上限。
开院那一日,圣上和国师共同出席,人山人海,声声鼎沸。
从那以后,整个苍月都知道了两句话。
一句是书院门口石碑上刻着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
另一句是武院外刻着的。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刻苦修行武道,不负少年凌云志。]
世人皆知,二句出自忘忧先生,世人也皆调侃。
书院文绉绉,蕴含天地大道。
武院简单粗暴,言简意赅,蕴含大争之道。
至于医院,这是一个特殊的学院,至少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这样的。
医院开院比之书院,武院要晚了一个月。
许轻舟先是召集天下郎中入院为师者,后又从流浪巷里挑出大批年长一些的学子,心思细腻的,多为女孩,入院学习。
医院的开院仪式很低调。
医者务其实,岂可争虚名。
但是,开院的那一天,许轻舟还是去了,他站在高台上,对着莘莘学子们说道。
你们肩负的,是整个苍月人民的生命安全,好好学,给我一份满意的答卷,给天下一份满意的答卷,我要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妙手回春,治病救人,我要你们把学到的知识,带离学院,带出京都,遍布全国。
讲话中,许轻舟还特别提及了,每年因病却得不到救治死去的人数,乃至生孩子难产死去的人数。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时刻刺痛着在场的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让他们暗暗的下定了决心,一定不辜负先生,不辜负天下,学有所成,而后造福万民。
他们是国家的孩子,是天子的孩子,肩负起这份责任,他们义不容辞。
至此,三大学院正式运行。
开始为了苍月未来的教育,军队,医疗培养储备第一批人才。
而到了冬天的时候,许轻舟望着城外,也终于把手伸向了百城。
“是时候,一统疆域了。”
ps:书测结束啦,跟老书友们说一下。
书名:《我有一卷书,可渡天下人》
周末愉快。
第246章 再回天霜
再回天霜。
那一年的冬天,苍月除了江南,特别的冷。
千山覆雪,大雪封城。
兴许也正是因为天太冷了,所以那一年,除了天霜,林枫,云城,其余所有的城主都冻死在了雪天。
皇城一连发了一百零二道圣旨,按推恩令,册封新王,册封侯爵,百城主地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
而那一年,不仅圣上闭关了,就连国师也未曾出门。
初春,天霜城外,那棵槐树下,许轻舟手捧书籍,仰望槐树,见一截树枝在阳光下抽出的新绿,暗暗发神。
不多时,一个姑娘策马而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大马车,马车上装满了酒。
苍月心吟翻身下马,笑嘻嘻的说道:
“先生,您要的酒买回来了,三百多坛,她店里的我都买了。”
许轻舟回神,视线缓缓看向苍月心吟的身后,那马车上装满的酒坛,每一个酒坛上都写着。
[盼君归]的字样。
许轻舟起身,慢慢走到马车前,伸手抚摸着酒坛,浅闻其香,嘴角轻扬,小声嘀咕。
“不仅菜烧的香,酿出的酒也香啊。”
说话间,手掌拂过,满满的两车酒便没入了储物袋内,消失的无影无踪。
唯独余下一坛。
许轻舟将手中书别在腰间,取过那坛酒,来到骏马旁,翻身上马,揭开坛封,饮了一口。
“啊——好酒,走了。”
苍月心吟亦连忙上马,追逐而去,眼中满是稀奇,带着坏坏的笑意。
“先生,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许轻舟无奈摇头,举着酒坛,笑道:
“想问什么,就问吧,知无不言。”
闻言,苍月心吟眼中一亮,自是不客气,便追问:“那可我真问了,你和那老板娘之间,什么关系?”
“什么什么关系?”许轻舟假装懵懂。
苍月心吟幽怨的扫了他一眼。
“哼,先生可骗不了我,无忧可是都跟我说过的,老实说,你们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点什么?”
许轻舟再饮一口,成微醺之态,慢慢悠悠道:
“那姑娘于我有一饭之恩,仅此而已。”
苍月心吟没有反驳,反倒是眉梢下压,带着一抹愁。
“可是,她好像并不快乐。”
许轻舟叹息一声,“碍....我知道,可是她心中的忧我解不了,她也不会让我解。”
苍月心吟又岂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呢。
她只是比较同情那老板娘罢了,毕竟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努了努嘴,责备的说道:
“人都来了,干嘛不去见一见呢,先生的心真狠,哼。”
许轻舟嘴角带着一抹苦笑,不知该如何与苍月心吟去解释。
既然不爱,为何要伤害,既然注定了没有结果,又何必给人希望呢。
他始终不过是这人间的一个过客罢了,既遮不住苍月,也换不了日月。
轻笑一声,说了一句。
“我不是去见过了。”
苍月心吟不否认,见的时候她就在旁边,隔着老远,还是傲娇道:
“那人家没见过你啊。”
许轻舟余光望向身后城头,嘴角酸楚更甚。
“你又怎么知道,她没见我呢。”
苍月心吟怔了怔,茫然回头,望向天霜,眼中竟是彷徨。
“莫要回头,且前行。”
一坛老酒入了喉,在风中,在夕阳下,徐徐之声,自此间入了那城头。
“心若向阳花自开,人若向暖清风徐来...”
“从此山水不相逢,莫问良人长与短。”
“一别两宽,无我也欢...”
城头上,女子遥望,听声回荡,悠悠入耳。
那年的姑娘,今时春日鬓角也带着丝丝青霜,风一吹,伴着落花飞扬,是张扬,也是凄凉。
凝望那抹渐行渐远的白衣,姑娘知道,她已经老了,而那先生却仍是少年。
听闻少年二字,应与平庸相斥。
有人走向山,有人走向海,这注定了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两种不同的风光,却皆是好风光。
姑娘沐浴风中,闭上双眼,一滴泪悄然落下,她低声呢喃。
“再见了,先生。”
恰逢此时,惊风更烈,似是给予了她回应一般。
许久后,王冬儿一步一回首,走下了城头,走向了城中,走向了一个和那人完全不同的方向。
喜欢是热烈,而爱是克制,她始终信奉。
城外,先生走了,城头,姑娘也走了,只余下了风,吹起些许桃花瓣飘扬在长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偏他来时不逢春,偏他走时满城春。
生不逢时,爱不逢人,有缘无分,最是可悲,也最是凄美,也最最难忘。
“先生,我们接下来去哪里啊?”
“还没想好。”
“先生啊,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苍月,我该如何寻你?”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便与风说吧,它能带着你的花,去到任何的地方。”
“好吧。”
............
变法第四年春,百城格局动荡不安,世子承袭王位,嫡子封侯赐地,矛盾一触即发。
各地纷争初起,百姓自然遭了殃。
朝廷趁着这个间隙,颁布全新法令,郡县制开始在百城之中推行。
以数城为一省,一城为一郡。
兵部,户部,礼部三部联合,派遣大量官员入驻百城,开始整顿,锦衣卫暗中保驾护航。
虽然些许风霜,却是有惊无险,未曾有太大的风浪。
天霜,林枫,云城率先响应,三城立为一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耗时一年,风波渐渐平息。
又一年,王权被无形瓦解,虽然仍可享受锦衣玉食,却是在无实权,新律开始在整个苍月的国土上遍地开花。
土地改革的风,也吹到了百城山间。
此时,离许轻舟入京城,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