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注定了会出现一波失业潮。
到时候,社会就业压力剧增,而新的能替代三族的家族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冒出来的。
这个空档期,很难保证会不会衍生出一系列麻烦。
眼看变法即将步入正轨。
他要的,不仅是快,还要稳。
三大世家杀了,不如留着为自己所用,一点一点的削弱,蚕食,直到渐渐取代,才是王道。
而且他需要三大世家的支撑,保障最基本的商贸交易,他才能下下一步棋,操刀分天下之田于天下人。
凡事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
毕竟谁家胖子,也从不是一口就能吃成的不是。
如今的自己身居高位,天下百姓的重担压于一身,自是当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又怎么可能还是当初那个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少年了呢。
至少在解决苍月心吟心中之忧前,他就得当个老谋深算,稳稳当当的半大老头。
回到国师府,一如往常。
正午之时,宁锋回来了,顺便还带来了南宫言。
二人向许轻舟汇报了几人商谈的结果。
水到渠成,两家自是没有选择,各自出了白银两千万两。
建设安和坊,绰绰有余,后续安置也能维持个几年,问题不大。
遂问许轻舟,接下来该如何做?
许轻舟取出了地图,往上一笔划过,只说了一句。
推翻重来。
即将现有的建筑物全部拆除,趁着来年雨季到来之前建出个雏形来。
京都一坊之大可留民数十万,相比现在,占地面积比一个五线小城市都要大。
重建,这注定了将会是一件浩瀚的工程。
南宫言问:
“国师,那些流浪的孩子,该如何安置?”
许轻舟踱步分析。
“江南的秋冬无雪,些许惊寒,不足为惧,只要在来年雨季到来之前,建出个雏形,便无伤大雅。”
“那些孩子,就近安置吧。”
南宫言又问:
“若是他们不愿意呢?”
不等许轻舟回答,宁锋便道:
“那些孩子,无亲无故,只要给口吃的,就不会不愿意,只要告诉他们,那是他们未来的新家,就可以了。”
没人比他更懂那些孩子,也没有人比那些孩子,更在乎家这一个字的含义和重量。
因为他们没有家,所以他们无时无刻不渴望,拥有一个家。
许轻舟淡淡一笑,点头回应。
“没错,宁兄说的在理,只要告诉他们,那是他们未来的新家,我相信,那些大孩子们也会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来的。”
说着话音一转,继续道:
“不过那流浪巷里可不止只有孩子,这样,你们就这么去办,凡十五岁之上者,皆需参与建造,包吃住,给工钱。”
“咱们是做善事不假,但是要有底线,像那些手脚健全,身强力壮者,若是不愿劳动,光想着吃别人嗟来之食的,这样的人,我们不救,不仅不救,还要把他给我撵出城去。”
许轻舟始终相信,当命运选择眷顾你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张嘴等待,而是主动迎上去。
那些十五岁以上的流浪汉在这之前可以因为种种原因沦落乞讨为生,可是现在,我给了你们工作的机会。
有手有脚若还是不愿意干,那就死去。
黄连救人无功,人参舍人无数。
良言不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
就是这么一个理。
“国师说的,我们记下了。”
最后,许轻舟取出了一张图纸,交于了宁锋,又取出一册计划书,一并交给了对方。
“宁兄,这些我就交给你了,替我建起这座坊,给这天下所有的孤儿一个家吧。”
单手接过这些东西,捧于怀中,宁锋的内心是复杂的,眼神却又是坚定的。
先生说过,给自己一个赎罪的机会,可他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一件大事。
给全天下孤儿一个家,这样的事情,在这之前,试问何人敢想。
怕是也只有先生这样的人敢说,不仅敢说,还敢做。
那不是一个啊,那是十万,几十万.......甚至更多。
可是先生就是做了。
而他宁锋何德何能,竟是有幸参与。
“先生放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不会让先生的失望的,我保证每一分钱,都会花在刀刃上。”
许轻舟会心一笑,挥了挥手。
“去吧,这些事情就由你去操心了,若是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来寻我。”
宁锋深深一拜,为这天下的苦命孩子而拜。
“宁锋告退。”
南宫言亦随其离去,无论如何,许轻舟是利用自己也好,还是真心也罢。
他这份敢为天下先的肚量,却是深深的折服了这位家主。
在南宫言看来。
能行此大善之事者,先生确实担得起先生之名。
第222章 入秋三件大事。
二人走后,许轻舟负手而立,凝望窗外,恰逢桑叶一片摇曳而下,落入眼中。
“起风了,入秋了——”
秋天来了,悄无声息。
江南却迎来了三件大事。
这第一件大事便是,京都安和坊,传说的流浪巷要重建了,而且在布告发出的当天,就开始了动工。
负责此事的乃是一个独臂的剑客,也是流浪巷大多人都知道的宁锋。
新的工部侍郎。
对外的布告是这么写的。
安和坊重建,由三大世家出资,工部牵头,为天下乞儿重建家园。
建成之后,凡天下无家可归的孩子,皆可入安和坊定居。
即日起,安和坊搭设粥棚百座,需落筷不倒,凡十五岁之下的孩童,皆可免费取食。
全天供应。
凡十五岁上之人,无论男女亦可报名入工部当工人,有工资,包吃住,无家可归者优先录取。
布告刚公布之时,流浪巷人心惶惶,流浪的孩子们内心是害怕的,也是担心的。
在他们逝去的日子里,对于官府没有任何的信任感可言,他们不相信法,更不相信公理。
自然也不相信,国师那所谓的承诺。
重建之后,这里是他们的新家,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都是狗屁。
天下乌鸦一般黑,那国师也一样,没什么区别。
可是当他们看到粥棚搭起,在到真吃上了热乎乎的浓粥时,他们动摇了。
心中的柔软在这一刻被渐渐击溃。
他们眼中的神色变了,看这个世界的眼光也变了。
第一天,他们吃着免费的粥,骂骂咧咧,第二天,他们还是吃着免费的粥,暗自菲薄。
第三天,他们还是吃着免费的粥,说这都是朝廷的阴谋。
直到第四天,第五天.....
他们不再说话了。
因为希望的火被点燃,在他们的心中熊熊燃烧。
他们依旧担心,担心这份希望破灭,所以他们想要守住这份希望。
这一次,好像真的不一样了,那国师也好像真不一样的,至少他真的让他们吃饱了。
“他可以让我们吃饱,为何就不能给我们一个家呢?”
他们开始妥协,开始放松戒备,年长的开始报名,加入了建设,年幼的也跟了上去,想为那梦想中的家,出一份力。
他们渴望一个家,能吃饱,能遮风,也能避雨.....
以前是奢望,现在好像就在眼前,只要伸手,便就唾手可得。
短短半月的光景,整个安和坊就动了起来。
工部入场,资金就位,虽见秋风起,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色。
随处可见半大的的孩子们,赤裸着膀子,在冷风下挥洒汗水,干的不亦乐乎。
就连数岁的稚子们也加入了进来,虽然力量小,却是一刻不歇,不停的搬运。
安和坊的事,也如秋天的叶一般,随风落满了整个江南。
百姓听之无不震惊,建一坊之地,安置天下孤儿,这样的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可是偏偏这样的事,还就真在京都上演了。
对于国师,忘忧先生,这一刻,寻常百姓有了新的认知。
而对于变法,更是充满了信心。
试问一个,连天下孤儿都放在心上的朝廷,推行的新法,又会坏到哪里去呢?
抵触的声音少了很多,百姓们私底下,也开始歌颂起了他们曾经所讨厌的官了。
趁着这个势头,新律开始在江南三省正式推行。
全面改革开始,刑部所有官吏前仆后继,执行新法。
妓院,青楼被迫转型,只可卖艺,不可卖身。
一张张卖身契被撕碎,一把火烧成了灰。
一个又一个风尘女子恢复了自由之身。
她们可以选择留下,也可以选择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