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93节

  第355章
  正阳门外大栅栏五聚阁外茶楼, 张廷玉和徐元正在此喝茶。
  两位一个文华殿大学士,一个武英殿大学士,青天白日的, 不去皇上跟前伺候,在此繁华喧嚣之地喝茶,当然是有目的的。
  茶楼有五层,两人在二层雅座, 从半开的格窗,听一楼的士子们高谈阔论。
  “这新一代的年轻人真是不一样了,想当年咱们,来京之后,谁不是战战兢兢,唯恐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路,丢掉了前程还可, 若是丢掉了脑袋, 那可是冤死了。”徐元正摇头叹笑道。
  张廷玉也道:“我虽有先父遗泽,有兄长关照, 但也是不敢行差踏错一步的。这些年轻人,太过轻狂了。”
  徐元正倒是看的很开:“人不轻狂枉少年啊,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这个时候不轻狂,等像咱们这样的年纪,想要轻狂, 都轻狂不起来了。”
  对徐元正说的好时候, 张廷玉沉默不语。
  徐元正还在兴致勃勃, 指着一楼高台上正挥斥方遒的年轻人, 道:“那个学生叫杨士庭,年二十八,登州人,曾在福山水师服役,水师中学考状元,后回到登州原籍读书科考,康熙五十九年秀才,康熙六十年举人,本要参加明年的会试,今年恩科,可提前一年参加会试了。”
  张廷玉看着那个据说是举人看着更像武将的年轻人,道:“定王爷的门生。”
  徐元正轻“呵”一声,摇头道:“定王爷可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什么门生故旧的,像杨士庭这样的才子,站他面前,他都不认识。”
  张廷玉:“这样才华横溢的学生他都看不上?”
  徐元正笑道:“这也算才华横溢?真正才华横溢的,都是出不了福山的。”
  张廷玉从眼角看了他一眼,面色讳莫如深。
  徐元正“嗐”了一声,解释道:“定王爷所见才华横溢,跟咱们不一样。这个杨士庭,在他那里,大抵是明珠暗投,怀才不遇,才回原籍科考的。”
  张廷玉给自己斟了杯茶,问道:“像杨士庭这样的,在福山有很多吗?”
  徐元正:“这个就不知道了,我又没去过。”
  张廷玉:“定王爷就没朝你那里塞过人?你没个评判的吗?”
  徐元正笑呵呵:“我倒是上赶着提过几回,他就说他那里都是粗人,来了我这里也无用武之地,就罢了。”
  张廷玉:……
  看杨士庭那样的,可不像是一日之功能学成的,这也算是粗人?
  徐元正抽了抽鼻子,笑颜问道:“你喝的是什么?我好不容易请一回茶,你自带茶叶,是嫌这茶楼,还是嫌我呢?”
  张廷玉淡淡道:“同仁堂的岳老三给我开的胖大海,喝茶解药性,这两天我只能喝这个。”
  徐元正仰头笑了起来,道:“咽喉上火了啊,你这外面模样真看不出来。”
  张廷玉呷一口药茶,道:“我为今科士子心焦难安,不比你闲庭信步,智珠在握。”
  徐元正嘿嘿笑了两声,不接他这话里有话的话茬。
  张廷玉继续道:“昨儿晚上,定王爷夜宿宫中,今早也没见出宫,不知道内里情形如何。你在这里与我言笑晏晏,想来是心中有数的。”
  徐元正笑容收敛,定定看着张廷玉,道:“你也不用来试探我,我与定王爷,只是君子之交。我们既不结党,也不附缠,他是个光风霁月的人,不屑如此。”
  张廷玉:“题奏内阁筹建图书馆,的确是他先提出的。”
  徐元正:“你虽是后起之秀,却并未见过王爷少时是如何和先帝相处的,他们无话不谈,亲密无间。你可能无法想象,今日的万国来朝盛会,在他十岁那年就和先帝论过。当年我乃起居注官,侍讲学士,曾有幸听过,也亲笔记录过。王爷诸多雄论中,其中一项,就是万国图书馆。所以,先帝临终前,才会有那样一句话。”
  【你一直想在正阳门内建一座图书馆,朕准了。】
  张廷玉不成想其中还有这样的前尘,这也就不奇怪先帝最后见的人会是他,最后一句话是允准建图书馆。
  好奇道:“先帝起居注书,我在内阁,也曾查阅过,并未见你所说。”
  徐元正:“……被先帝封存了。”
  张廷玉向前探了探身子,问道:“封在哪里?”
  徐元正:“乾清宫内档,你看不到的。”
  张廷玉坐正了身子,神情似有可惜之意。
  徐元正道:“正因为我是亲历者,才发下宏愿追寻他的足迹,实现他的雄愿。只可惜,神女有意,襄王无情,徒叹奈何。”
  张廷玉审视的看着他,道:“皇上虽然才登大宝,厌恶结党之意已经显露无疑了,你……”
  徐元正:“所以,我不去叨扰他。他已经位高权重,无需结党,也能一呼百应,实在没有必要理会我等。”
  张廷玉:“可是,三王爷当朝一问,他是怎么都脱不开身的。”
  徐元正笑道:“皇上很快就能想明白,皇上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定王爷。”
  张廷玉咂摸着这话,突然灵光一闪:“三王爷当朝那一问,并不是空穴来风。”
  徐元正失笑:“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张廷玉手指头颤抖的指着他,“你你你”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徐元正笑眯眯将他手指头压下,笑问道:“怎么,你要去告发我吗?”
  张廷玉面色很不好看,道:“你倒是大胆,不怕我去向皇上告发你。”
  徐元正:“我夜观星象,天下大势已变,皇上,也不能阻拦滚滚洪流。张阁老,你要逆流行舟,做那所谓的忠臣吗?”
  张廷玉质问道:“你所谓的大势,就是那个杨士庭?”
  徐元正:“杨士庭只是一个人,他之后会出现无数个他那样的人,这才是大势所驱。张阁老,你我来这世上走一遭,坐到阁老之位,已经算是万人之上了,你我毕生所求,就只是这些吗?”
  “蝇营狗苟,趋炎附势?然后最高也就只能做到满人之下的阁老?”
  “你可还记得我汉家衣冠。”
  “你可还记得何为权倾朝野,皇帝由你我而定,而不是所谓的异种!”
  张廷玉身子重重一震,震惊到无以复加的看着徐元正。
  “反……反……”他看着徐元正,实在不想将那几个字说出来。
  徐元正很是坦然,道:“人活着要往前看,没什么好反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我们可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生。”
  张廷玉:“……”
  徐元正:“我今日与你算是开诚布公,你当知道,我只顺,不逆,不反。你可以安心的做你的忠臣,为新君出谋划策,稳定朝政,继往开来,做你的阁老重臣。”
  张廷玉:“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徐元正:“建图书馆啊,给天下读书人开开眼界,老祖宗给我们传下了无数的瑰宝,我们可以丢之、弃之,但不可以不知道,做那井底之蛙,没头的苍蝇。”
  又笑问道:“张阁老,你不想建图书馆吗?我听说,你从我武英殿借了一本《万国图志》,抄完了吗?可以给你透露个消息,这本《万国图志》,下个月就要刊印发行了,一套武英殿版本,一套民间油印版本,民间初印一万册,所以您实不必抄。”
  张廷玉瞳孔微缩,道:“内阁并未收到武英殿的请示奏折。”
  徐元正:“很快就会收到了。”
  张廷玉:“皇上不会同意的。”
  徐元正:“所以才会有民间刊印版嘛。如果皇上不同意武英殿刊印,那就走民间书局,反正这本图书本意就是撒放去民间的。”
  《万国图志》,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是德亨授意徐元正带人编纂的,并提供了大量的异国图样和文字。德亨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通俗易懂。
  徐元正当即明白,这是发往民间开智的书册,并不是拮据敖牙给读书老爷们消遣用的。
  所以,他从两方面着手,如果雍正帝同意刊印,那就光明正大,趁着天下士子来京的时机轰轰烈烈的发,如果不同意,那也没关系,走民间书局,和志怪小说话本一起刊印发行,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张廷玉一拍桌子,怒道:“你简直胆大包天,我现在就回去参你一本。”
  徐元正:“那您请吧,看皇帝会不会理会你。”
  无凭无据的,就算是御史风闻奏事,也得有那个“风”吧?现在就他们两个人,张廷玉拿什么证据去参奏一个大学士呢?
  张廷玉瞪着徐元正,徐元正给他将胖大海药茶斟上,笑道:“你若是真像你表现出来的‘一身正气’,也就不会喝这劳什子胖大海了。老张,我希望你能给咱们读书人留条路,一条……”
  他想了想,形容道:“一条不被愚弄的路,怎么样?”
  张廷玉:“……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没有谁会愚弄你我读书人。”
  徐元正:……
  “你我非痴男愚妇,亦不是行尸走肉,我们既然看到了前路,能改变,能争取,为什么不去。我们也不兴风作浪,我们只是想读书、想读好书而已,有什么错。”
  张廷玉:“那你要我怎么做?”
  徐元正:“我来造势,你顺势而为,将建图书馆这件事定下来。”
  良久,张廷玉还是问道:“这是不是定王爷的意思。”
  徐元正:“有什么区别?不管他是什么意思,我余生,是一定要将这件事做成的。我修了一辈子书,死前想要留下点什么。”
  张廷玉:“……你容我回去考虑一二。”
  徐元正笑道:“好,我就当你答应了。”
  “你不用这样看我,你现在投充去做皇上的奴才,你以为皇上会收你吗?你我为汉,本就是一体的。你检举我、告发我,皇上或许会信你,但你张阁老以及你的子孙后代,都会被鄙视、被拷问,等你入了地下,将无颜面见你张氏先祖。”
  张廷玉叹道:“我竟不知,你还是条滚刀肉。”
  徐元正:“滚刀肉,红烧肉,好吃就行了,不必多做分辨。”
  张廷玉起身,道:“你我今日之言,无第三人知道,我且看你如何搅弄这京城泥潭。”
  徐元正对他一拜,看他走下楼梯,从后门走入滚滚人流中。
  徐元正整个推开了窗,一楼士子们轰烈的喧嚣声传到了他耳边,他自语笑道:“新朝,该有新气象……”
  第356章
  养心殿内, 诸王大臣、隆科多、马奇等齐聚一堂,议先帝临终前建图书馆的谕旨。
  允址还是那句话:
  建。
  到底什么时候建!
  所有人都看着德亨,听他这个当事人怎么说。
  德亨道:“建图书馆这事儿, 我向先帝提,得提了十多年了,先帝始终不同意建,那定然是有不建的考量。我乃臣子, 且年弱,这里面的考量许是我不能明白的。但君为臣纲,就算我再想建,君王不同意,我也不会坚持。”
  一句话,我听皇帝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