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36节

  德亨掰了一小半糯米团下来,将外面的粉皮剥去,只留里面的粘囊,他用从被子里抽出的丝线一头系好粘囊,另一头系好撕的细细的布条,瞅准角度,“嗖”
  粘囊带着细布条穿过不到半个巴掌大的窄格子,落在地上,精准命中一片枫叶,德亨开始轻轻扯动布条,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快,枫叶受到摩擦,会增加阻力,从粘囊上脱落。
  起来了……收……
  “嘎嘎…嘎嘎……”
  一直扁毛乌鸦落下,扑簌簌的扇动翅膀,将吊在半空中的粘囊一口叼走,然后飞了。
  德亨:…!!!
  “哪里来的神鸟,竟敢抢小爷的口粮!!”德亨在窗内跳脚。
  一直偷眼瞧着的值班侍卫们:……
  “赵拙言,赵拙言,拿小爷的弹弓来,小爷要给它颜色瞧瞧!”
  “你要给谁颜色瞧瞧?”
  德亨眨了眨眼,努力斜眼向西面瞧,没一会,一个明黄蟠龙靴出现在视线里,德亨双手巴着窗格,委委屈屈控诉道:“现在连神鸟都欺负我,它抢了我的糕点。”
  那可怜劲儿,要是能开口唱一首铁窗泪,可能更应景一些。
  康熙帝弯腰,缓缓捡拾起那个被黏住又掉落在窗下的枫叶,抹了抹浮尘,递给德亨。
  德亨两指伸出窗格,将之夹住,小心不碰触到窗格夹入窗内。
  康熙帝问他:“早上给你布置的书背完了?”
  德亨:“背完了,张院士已经考校过了。”
  张院士,张廷玉,内阁学士,经筵讲官,武英殿试读卷官,《省方盛典》副总裁官,今年又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
  总之,是康熙帝面前得用的小红人。
  德亨被圈禁在一墙之隔,每天不是嘿嘿哈哈打拳,就是咻咻咻的做俯卧撑、仰卧起坐、举着凳子撸铁等消耗自己过剩的精力和体力,他甚至自己手搓了一个弹弓出来,抠着糕点、葡萄等水果打从路过的鸟儿,实在是闹腾。
  康熙帝就点了张廷玉来教德亨念书,让他消停点儿。
  南边的事儿还没查完,他还得继续在他书房隔壁圈着。
  跟着翰林院学士读书啊,这可是德亨的老本行了,他也乐得有大儒来教他,就按部就班的跟着学。
  只是,你关了个猴儿在屋里,消停是不可能的。
  这回倒是不打拳了,他改了个文雅的玩法儿。
  直教人瞠目结舌。
  康熙帝听到德亨说上午的书读完了,就道:“朕已经给锦绣传旨,让她带孩子回京。”
  德亨屏住了呼吸。
  锦绣!
  这些年,德亨在外跑的日子里,在福山主持事务的不是阿尔松阿等康熙帝派驻去的官员,而是他的妻子,锦绣。
  因为锦绣能担的起来,德亨才会放心的在外面浪。
  德亨:“……宝儿还不到两岁,还没有种痘,我……我担心……”
  康熙帝:“朕派了太医去接,赵香艾也会跟着伺候,孩子不会有事的。”
  德亨:“能不能……”
  康熙帝:“这是圣命。”
  德亨:“……好吧。”
  “您派了谁去接手福山?”
  康熙帝:“德隆。”
  德亨:“他啊。”心下稍稍松了口气。
  他如今是圈禁状态,什么都统什么海运总督自然都不是了,需要另有人去接手,接手到什么时候,还会不会给他还回来,都是未知。
  康熙帝让德隆去接手,也就是让他去给他占着位置,这是好事。
  康熙帝:“德隆很快就能回京,到时候你跟他说清楚,海运不能停。”
  德亨:“是。”
  康熙帝点头,转身要离开,德亨在窗内大喊:“中午能吃莲藕排骨汤吗?点心我要桂花糕,我闻到有桂花开了……”
  一个荷包“啪”的一下摔到他的脸上,虽然隔着窗格,但德亨还是反射性后仰,并吓了一大跳。
  等回过神,扭着视线向下一瞧,是一个明黄色的荷包。
  嘿!
  德亨追着屁股大喊:“谢皇上赏”
  “滚!!”老虎虽然暮年,但仍旧是猛兽之王,这一声咆哮,够气势。
  “好嘞。”
  “我说,你们谁能把皇上的赏给我拾起来?”
  值班侍卫们:……
  俺们都是聋子瞎子,没听见,没看见!
  第301章
  腊八过后没几天, 北京城淅淅沥沥下了第一场雨夹雪,先是雨,后是雪, 加上慢悠悠刮着的西北风,又湿又冷。
  康熙帝站在檐下看着,眯着眼睛,神情舒缓, 自语道:“下的好啊。”
  头年冬节令正常,该刮风刮风,该下雪下雪,来年就能风调雨顺,农时照常,可以缓口气了。
  比节令如常更让康熙帝高兴的,是西北准噶尔大捷。
  策妄阿拉布坦和大策零多尔济伏诛,精锐部队全部歼灭, 台吉及其以上王公、官员尽诛, 只余无主的牧民、零星小部落等待天可汗裁决。
  准噶尔汗国,灭了。
  灭在弘晖手中。
  八月, 郭少仪和柳家耀奉命,各自带领一千全副武装火枪兵和一千五百后勤兵,来到西北甘州,胤禵麾下听用。
  一下得了五千精锐,胤禵大喜过望,自是要降服了, 收用于自己手下。
  但是, 并不简单, 更不顺利。
  因为郭少仪和柳家耀更听弘晖的, 或者说,他两个就是奔着弘晖来的,只要弘晖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冲入准噶尔,平乱、消患,马革裹尸。
  胤禵自然是不高兴,具体来说,是大怒。
  这个时候,就需要弘晖顶上去,去面对胤禵的怒火。
  弘晖既被奉为主公,自要有主公的担当,他开始分胤禵的军权。
  弘晖是有优势的,首先,郭少仪、柳家耀两个和弘晖是老相识,他们曾在恰克图并肩作战,签订了中鄂边境《恰克图条约》,此次前来,可名正言顺归入旧主麾下。弘晖和德亨好似亲兄弟,自然是旧主。
  其次,西北大军粮草供应者,月兰和年羹尧,都更青睐于弘晖。月兰不用说,她光明正大的支持弘晖,她就站队弘晖,这是她庄敏郡主的政治倾向和选择。年羹尧嘛,哈,胤禛已经白纸黑字的给年羹尧下了命令,少主在西北,你听他的就行了。两人派遣押运粮草的粮草押运官,一来大营,先去拜见弘晖,胤禵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三,山西、陕西大旱,粮草虽然有供应,但供应上捉襟见肘,存在后方不稳的隐患,这是胤禵的看法。弘晖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西北遍地都是粮草,就看你怎么获取。
  在这件事上,弘晖手腕之多变灵活,让人刮目相看。
  他和弘昇结成联盟,将两人从京中带来的八旗膏粱子弟归拢了一下,组成了一个寻访小组,鲜衣怒马,游走去喀尔喀蒙古、阿拉善蒙古、宁夏等各方势力大户,去谈判。
  他以德亨的信誉做担保,以火枪兵精良的火枪做抵押,以南、北、西北三座织造局雄厚的财力做倚靠,跟这些大户开具借条,“买”粮草。粮草包括且不限于牛羊马匹、麦秆稗草、五谷盐卤……
  只要可以供应大军的,都可以运来西北。
  如果稍懂后金变满清历史过程的,就会知道,弘晖此举,非常有先祖皇太极的雄风。当年,窝在辽东一穷二白的皇太极,就是靠着他开给晋商的“龙票”,空手套白狼,套来如今的千功伟业。
  所谓的“龙票”,就是一张白条,我取得了天下,你晋商跟着飞黄腾达,有从龙之功,是为“龙票”。
  要是输了呢?
  这不笑话吗,输了,命都没了,这所谓的“龙票”,自然就不作数了。
  弘晖的借条,和皇太极的“龙票”,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禵……
  胤禵要是熟悉老祖宗的这段历史,以他灵活的头脑,应该能想的到这个方法,也能凭借他强硬的手段将之实施。
  但怎么说呢,康熙帝在教儿子的时候,只教了祖宗的“美好品德”和“望风来降”的顺应天命,一些老赖的手段可能也教了,但都是经过美化之后教的。
  能不能领悟到这里面的奥妙,全靠自己的悟性。
  胤禛和胤禵学的一样,他教给弘晖的更少。
  但弘晖有个从小头脑、手段就不走寻常路的鬼才兄弟,他看德亨经营织造局从小看到大,一些匪夷所思的商业操作让人拍案叫绝,在这种夺权的紧要关头,他将自己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才学全部调动,给他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他敢想,就敢做。
  他压上他们兄弟所有,一定要平了准噶尔,作为他上桌的筹码。
  皇太极要是地下有感,一定会感慨,这真是他亲后孙。
  也不得不说,天命有归,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一句虚话。
  弘晖能从貔貅似的大户当中抠出粮草来,自然是他的本事,就连胤禵都不能说什么。
  在牛马粮草还没出仓之时,弘晖就开始筹备进攻准噶尔了。
  大军多停留一天,就多消耗一天的粮草,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及时止损。
  这个时候,德亨被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耳中,他提出出战,胤禵自然不允。
  弘晖一边备战,一边说服胤禵,金秋十月,即将入冬,是出战最好时机。可以且战且从准噶尔获取的战利品养军。
  胤禩给胤禵的信件和德亨被圈禁的消息几乎是同时到达胤禵和弘晖手里。
  弘晖当即不再犹豫,不管胤禵同不同意,出兵准噶尔,他势在必行。
  且即刻出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