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369节

  德亨的产业分布很广,京中反倒是小数,哪里有什么,能调派多少,德亨自己可能要翻一翻簿册才能知道,而小福都记在脑子里,随口就能说出来。
  德亨接过清单,没看,递给陶牛牛,拉拉小福的袖子,嘿嘿笑道:“姐姐这是怎么了,谁给你气受了?你说出来,我去给你报仇。”
  小福一下就笑了,又努力忍着,她还在生气呢,道:“除了你,还能有谁给我气受,你说,你为什么叫别人,不叫我来?”
  德亨:“苦寒之地,我怎么舍得让姐姐来跟我受苦呢?”
  小福冷笑:“你这话骗别的女人去吧,我可不听。”
  德亨忙道:“我这不是怕你身子没修养好吗,你还有娃娃要养呢。对了,你们两个都来了,孩子给谁养?”
  说到孩子,小福也顾不得生气了,发愁道:“你还是先好好想想怎么哄夫人吧,她知道你不回去后,狠哭了一场,还说要来找你,被我劝了过去,孩子也交给夫人养了,夫人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你。”
  说什么来祈福跪经七天就回去,结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纳喇氏没想着自己是被儿子糊弄了,她就是舍不得,离不得,想跟着儿子走。
  德亨缩了缩脖子,道:“那我隔两天就写家书给她好了,萨萨呢,她怎么样?”
  小福摇头道:“二格格当家做主了,老爷去了最南边,你来了最北边,夫人早上担心老爷,晚上担心你,还哪里有心思管府里的事儿,还好二格格立的住,就接手,操持起来了。”
  德亨担心问道:“府上奴才没欺负她吧?”
  小福笑笑,道:“咱们府上,向来是少主当家的,有阿哥爷您珠玉在前,谁敢欺负她?”德亨当家的时候,比萨日格岁数还小呢,府上奴才都是德亨一手挑选培养起来的,或许会提意见,但绝对不敢欺负。
  德亨松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又故意叹气道:“我不让姐姐来,也是想姐姐帮扶府里的意思,唉,现在,萨萨独自当家,没有人帮她,可有苦头吃了。”
  小福对着碧蓝高远的天空“哈”了一声,道:“我人都来了,你再补这窟窿有什么意思,说罢,要做什么?你这里怎么乱糟糟的,你住哪里?”
  德亨一听要做事,就知道这一篇翻过去了,忙道:“幸亏姐姐来了,我这里还缺一个内总管统筹全局呢,每日粮草消耗、人工记分、冬衣缝制都没个定数,姐姐就帮我管起来吧。”
  小福笑道:“我以前做惯了的,都交给我。”
  德亨叮嘱道:“先去阿尔松阿那里领一把好刀和皮鞭,这里丁员复杂,人心难测,若有冒犯的,姐姐先保自身,死了残了都算我的。”
  听了这话,小福先是愣了一下,郑重应下,同时,心中增加几分谨慎,看这片土地,也带上了审视。
  德亨是因为什么被委任了副都统,不得不留在这里,她是知道的。
  既然是征战之地,那就容不得心慈手软和以理服人了。
  你说的理,可能跟人家认为的理不一样,但有一样是共通的,那就是武力。
  小福离开,德亨这才对宋学清笑道:“路上辛苦了。”
  宋学清忙道:“主子折煞奴才了,为主子做事,何谈辛苦。”
  德亨摆摆手,客套的寒暄说一句就行了,道:“书都带来了?”
  宋学清声音都压低了几分,道:“都带来了,一本都不少,徐大学士亲手清点过后,我才带来的。”
  德亨皱眉:“他怎么掺和进来了?”
  宋学清:“好几千册书,奴才们才疏学浅,实在分不清哪个是哪个。而且,听了您的话,徐大学士将整个修书处管的滴水不漏,少一张纸他都能知道,您在油印大典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
  “现如今朝廷,虽然面上不显,但暗地里议论的都是您在黑龙江所作所为,和您从库页岛海运回去的物件儿,徐大学士虽然在修书,但他离皇上近,一些消息知道的很清楚,又派人注意着咱们府上动向,发现奴才们在装点书册后,就找了上来,送了许多地方志、堪舆图和记载奇技淫巧的书籍来。”
  “奴才见他如此,便请他替奴才掌眼,生怕将您要的书册给弄错、弄漏了。”
  真不怪宋学清麻爪,《永乐大典》里面一些器械、方物的记载晦涩难懂,他就是个包衣奴才,识得几个字都是为主子服务的,你让他去分辨这些书册,实在是难为他。
  从《永乐大典》一重新问世,德亨就打定了一定要将这部大典一字不漏的复印出来的主意,康熙帝不同意,他就往徐元正那里塞自己的人手,偷偷的抄写,然后带出去油印出来。
  这就是德亨选择支持徐元正做总裁官的原因,徐元正知道了,就当不知道,他还帮德亨掌眼,别印错了印漏了呢。
  如今大半年过去,德亨搭上大量的人手,再加上有徐元正暗中相助,已经将大典里面的书册全部抄完一遍了,抄一遍,就等于复印出来了。
  如今的油印技术一再改良,一张蜡纸复印十份已经不是问题,用蜡纸抄一张书页,立刻就能复印出十份来,抄一遍大典,就相当于复印出来十部一模一样的大典,想想是不是很爽。
  至于摸上去一手油一手墨,都不是问题,能准确的看清字迹就行。
  此次从京中调集人手,以及运送的主要物资,就是这部大典。
  不是德亨想将《永乐大典》在黑龙江口藏一份,而是他越来越发现,有些建城、造船、铺路、架桥、手工业制造等基建工程,都能在这部大典里找到原理和方法,这部大典,就是明朝的百科全书。
  不对,是全人类的百科全书。
  德亨当然要随身携带,以便于随时查阅了。
  不过,他私带大典出京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大家都不知道他带来的书籍是《永乐大典》。
  第253章
  除了小福和赵香艾, 卓克陀达派了王彩和喜鹊来,王彩要留下来贴身护卫德亨,喜鹊是特地奉卓克陀达的命来给德亨传消息的。
  有一些话和信息, 付诸于笔墨,太过刻意和留痕了,还是当面说更稳妥一些。
  自从废太子后,王彩自请去热河做了一名三等侍卫, 实在清闲,等卓克陀达到了热河之后,王彩偶然帮了卓克陀达几回,一来二往的,两人就熟悉了。
  等卓克陀达在康熙帝那里的分量越来越重后,康熙帝曾将热河行宫一部分低等侍卫使唤权开放给卓克陀达,随她调派,卓克陀达就将王彩调到自己身边, 充当护卫。
  因为知道德亨对王彩有恩, 卓克陀达不放心德亨的安全,就将王彩派了来, 替她保护弟弟。
  喜鹊是卓克陀达自小一起长大的大丫鬟,地位跟小福差不多。
  德亨急于了解京中消息和康熙帝的态度,就单独找两人说话。
  喜鹊不忙着述说京中之事,她先道:“此次随行而来的,还有皇上御用太监赵拙言。”
  德亨诧异:“是他?”
  赵拙言,康熙帝御前侍卫也是御前大太监赵昌的干儿子, 德亨和他非常熟悉, 康熙帝曾经让赵昌教德亨在御前做事, 所以, 两人算是半个师兄弟吧。
  当然,这层关系,德亨愿意认,赵拙言可不敢应。
  喜鹊慎重道:“格格说,赵拙言此人根脚不明,不可信。”
  德亨面色一凝,问道:“确定吗?”
  喜鹊:“没有证据,好在他只是来传旨,会跟着裕亲王回京,不会一直待在这里。”
  德亨:“那传旨的时候,我怎么没见到他?现在他人又在哪里?”
  喜鹊勾了勾唇角,道:“他水土不服,吃坏肚子了,拉的腿软,只能在船上歇息,等缓一缓,就会来跟您请罪了。”
  德亨笑道:“那感情好,我一定好好招待他。”
  心下狐疑,这个水土不服的原因是什么。
  说完赵拙言,喜鹊才说京中之事,将德亨想知道的都说完后,再道:“格格的意思是,她虽然不知道您到底要做什么,但知道,您自小就是有大志向的,她不会阻止您,承德织造局和西北织造局也会全力支持您,庄敏郡主的信使也将不日到达。格格只望您能保重自身,做决定前,先想一想京中家人,都在盼着您回家呢。”
  德亨身体轻轻一颤,有些哽咽道:“他们都…说我什么了?”
  喜鹊忙道:“大家伙儿都为您高兴呢,王爷派了吴天宝,大阿哥派了苏小柳来看望您,还带了许多东西给您,他们现在就在外头等您召见呢。”
  德亨深吸一口气,笑道:“都高兴就好,等会大家伙儿一起用膳,也尝尝这里的鲜味儿……”
  保泰在德亨这里并没有待很长时间,他得尽快赶回热河向康熙帝复命,以及,玩了两天,新鲜劲儿过去后,保泰就不愿意待了。
  这里真没什么好玩的好吃的,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保泰,实在过不了这样原始且艰苦的日子。
  保泰带人走的那一天,德亨在岸上目送他们乘坐船只离开,等看不到人影了,他抬脚上了另一艘船,出了黑龙江河口,带着已经等候在河口的大小二十余艘船,顺着西北风,朝虾夷岛而去。
  孙茂口里的虾夷岛,就是北海道岛,现在,叫虾夷岛。
  德亨觉着,虾夷岛这个名字,就很好听。
  以及,黑龙江口外的海域,叫做北海,过了鞑靼海峡,也就是虾夷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域叫做东海,东海往南,日本岛和朝鲜岛之间的海域,叫做南海。
  德亨一行穿过鞑靼海峡,在库页岛南端尖角暂做停靠,孙茂拿着一个螺号“呜呜呜”的吹了几声,岛上一些低矮的木屋中,走出十多个人来,从岛尖端的另一面,划过来一艘小船来,船上站着三个人,一个人撑船,两个人持刀护卫。
  船先到,靠近德亨的大船后,三人在小船上行礼,笑呵呵问好,然后带着期待问道:“老大,要做买卖去了吗?”
  孙茂看了眼德亨,德亨点头,孙茂大笑,对他们道:“不错,这一回,做一票大的。”
  三人都兴奋起来。
  在去给康熙帝传信这一段时间,德亨得空就出海,沿着海岸线,将库页岛海岸探索了一遍。
  库页岛南北两端为平原,中间为高山,两端的平原身上,都有人在上面生活,德亨甚至还在北端平原上发现了明朝留下来的卫所,可惜,清廷对这里多年不闻不问,卫所已经毁了,北端的居民被俄罗斯人掳掠去做奴隶,南端的居民,则是被日本人掳掠走了。
  所余者,是逃入深山躲藏起来的,数量不多了。
  北端的俄罗斯人被德亨杀的杀,俘虏的俘虏,重新设立了衙门司属,南端这边遇到了一点点小困难,因为留在南端的,只有日本商人建的一间运上屋和几十户渔民。
  没有见到人烧杀抢掠,上来就杀人不符合德亨的行事作风,所以,德亨在南端立碑刻字,表明这里是中国的疆土之后,就命人平了那间运上屋,然后向渔民征收重税。
  所谓的重税,就是将他们的财货都拿走,留下一点吃食,然后告诉他们,可以在这里生活,也可以在这片海域打鱼,但所得七成,都要归德亨,剩下的三成,才是他们“合法”所得。
  德亨说的话,这些渔民是能听懂的,很让人意外又不那么意外的,他们听得懂齐鲁方言和闽越方言。
  那一次航行,德亨留下二十个人在这里“管理”那几十户渔民,然后就离开了。
  从看到这些日本人开始,德亨就有了从日本弄粮食的想法。
  只是,当时困于他所剩资财不多,倒是有一些金银,但日本显然是不缺金银的,德亨手里还有一些盐和一些粗布,但也不值钱,更不稀缺。
  值钱且稀缺的,是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德亨带着商队巡视黑龙江,更像是去给黑龙江沿岸百姓送温暖去的,丝绸和瓷器对寻常百姓来说并不实用,所以,如果做买卖的话,德亨并不占优势。
  当时德亨的打算是,他先去山东、江浙地区走一趟,提一些紧俏货,然后再转向去日本的长崎做生意,换粮食回庙屯。
  但是,德亨等来了小福和喜鹊,小福为了照顾德亨,差不多将国公府的库房给搬了一半出来,喜鹊听卓克陀达的吩咐,各色布匹都是一船一船的拉来的。
  可以说,现在德亨手里的这些,别说在□□/越了,就是在北京和江宁,都不一定能轻易得到。
  也不用转弯了,德亨带上这些货,打算直接去和日本人做生意。
  日本如今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天/皇就是个傀儡,在没有摸清日本国内具体势力和情势前,德亨准备先友好通商,看能不能建立一些关系,购买到粮食。
  从矮屋里跑出来的人来到岸边,跟孙茂禀告道:“有十来个渔民,驾船出海后,就没有再回来,应该是去给对面的福山藩报信去了。”
  德亨想了想,问道:“你说的福山藩,是不是松前藩?他们居住的城池叫福山?”
  禀报的那个人明显的茫然不知,孙茂却是笑道:“公子博闻强识,我等钦佩。不错,福山藩就是松前藩,因为做买卖的城叫福山,所以,我们都叫他们福山藩。”
  德亨拿出地图,看了眼福山的位置,道:“福山在虾夷岛南端,这里是北端?”
  孙茂道:“松前藩的和人都集中在福山一带,其余地方,都是原先虾夷岛上的土著,穷困的很,没什么好买卖的。若是要做买卖的话,还是得去福山和和人买卖。”
  和人,就是日本人。
  也就是说,日本人来到虾夷岛后,表面上殖民奴役了这里,但土著占据了虾夷岛大半部分,只有福山小小一处生活着日本人。
  呵呵,说是管辖,根本管不动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