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329节
是海运,还是胤禟说的《永乐大典》盘口的事情?
就问道:“您想先听哪一个?”
胤禛眼前一花,差点栽倒在汤池子里。
这、还不止一件?
德亨吓了一跳,忙上前扶住他,吩咐苏培盛道:“快,去拿吃食来。”又说胤禛:“都说了,先用膳再泡汤泉,您非不听,这下好了,头晕了吧?”
胤禛握住他的臂膀借力,滑腻腻,软弹弹,捏了捏
“嘶!”德亨疼的倒吸一口凉气。
胤禛已经缓过来了,放开他,仰靠在池子石壁上,揉捏着着隐隐作痛的额头,这要不是在池子里,保准先给这小子来两下,现在,他无力道:“你就从皇上因为什么召我回来说起吧。事无巨细,都说与我听。”
苏培盛拿来了糕点、羹汤等厨下准备的食物,胤禛看到这些一点胃口都没有,没好气让他拿下去。
苏培盛无法,只好又端了出去。
德亨活动了一下胳膊,无事,道:“您不想吃东西,就赶快洗完出去吧。”拿过丝瓜瓤一边给胤禛搓洗,一边回道:“这得从前些日子大朝会,礼部回禀朝鲜人越界杀国人说起……”
德亨跟胤禛添油加醋绘声绘色的说朝鲜人越界杀人案,说到激动处,手上无意识用力
“嘶!你是要把爷的皮给搓下来吗?”胤禛拍水,忍怒道。
德亨委屈哼哼:“这么大脾气,你刚才捏我,我都没说什么。”
胤禛都要仰天长叹了,道:“还敢顶嘴,你是不是屁股痒了,想挨揍了?”
德亨忙安抚道:“快吸气,吸气……”
这里可是热汤池子,胤禛情绪波动这么大,还空腹,德亨真怕他一个不小心晕厥在池子里。
胤禛有气无力唤道:“苏培盛,苏培盛……”
苏培盛小碎步进来:“爷,爷,奴才在呢,爷您吩咐。”
胤禛:“你来给爷搓洗。你小子,”指着德亨咬牙道,“出去给爷准备膳食。”
胤禛是急性子,但现在身体的现状告诉他,不能急,越急……中途要真晕厥在这池子里,他一世英名何在!
德亨连忙答应着,起身出池子穿衣服一气呵成,只一个眨眼就不见人影了。
胤禛哀叹:“爷怎么养了这么个猴儿。”
苏培盛笑道:“德公爷只是性子率真,对爷您是真心孝顺恭敬的。”
胤禛脱口抱怨:“呵,真心给爷找麻烦差不多。”
苏培盛虽不明就理,但他随着胤禛一起从盛京回来,还是要公允的说一句:“能让皇上特地将您从盛京召回,这样的麻烦,可不是谁都能闹出来的。”
从见到德亨第一眼,胤禛已经明了了一件事,那就是:不是坏事。
若是坏事,皇上不会让德亨跟他回圆明园,还风平浪静的。
所以,对苏培盛说的“不是谁都能在御前闹出麻烦”的话,胤禛心下是暗暗得意的。
没错,他养的小子,固然调皮捣蛋没个消停的时候,但也没真的闹出过真正的“麻烦”。
算了,暂且放过他这一遭,等会子好好跟他说话。
等从池子出来,见到德亨给他准备的膳食之后,胤禛又要开始运气了。
“你就给爷吃这个?!”
德亨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青菜荷包蛋面条往他跟前推了推,道:“您刚从池子里出来,需要吃些清淡热乎好克化的养养肠胃。这面条可是我亲手擀的,只在您生辰的时候做过,您快趁热吃。”
听说是德亨亲手做的,胤禛压下怒气,还是不满道:“这园子里没其他吃食了,还是没厨子了,要你亲自下厨。”
德亨见他吃起来,就道:“您去盛京后,额娘就带着弘晖和其他人回京了,这园子里就剩一些看守。您来的突然,园子里什么都是现备的,精细的吃食哪里来得及做?他们现准备的我看了,不是干的噎死人的饽饽、糕点,就是肉啊鱼啊鸡鸭啊……”
“这些大荤大干之物吃下去,您该肠胃不舒服了。您先吃碗面垫垫肚子,我已经吩咐膳房熬鸡汤、捞鲜鱼去,等到晚间,您就能喝上鸡汤,吃上鲜鱼了。”
德亨这样一解说,胤禛心下顿时熨帖起来,吃下肚腹中的热汤面夜市舒服的毛孔都张开了。
他笑道:“晚上鸡汤鲜鱼就免了,吃些清单的粥食就行了。”
德亨挠头:“您不吃,我吃好了,我正长身体呢,晚上不吃肉,夜里总觉着饿。”
胤禛:……
苏培盛掩唇笑的身子直打颤,胤禛横他一眼,说德亨道:“难得你一天五顿六顿的吃,还有夜里挨饿的时候。”
德亨笑嘻嘻道:“长身体都这样的。阿玛,您像我这么大年纪的时候,夜里有没有饿过?”这会子就嘴甜的叫阿玛了。
胤禛喝完最后一点汤,放下碗筷,苏培盛忙奉上巾帕给他擦嘴擦手。
将用过的巾帕扔给苏培盛,胤禛觑着德亨冷笑道:“爷会挨饿?笑话!”
德亨顿时明了,看来,这是没少挨饿了嘿嘿嘿。
用晚膳,转场,来到胤禛书房正经谈事情。
书房的窗子和门都大开着,通气,炕已经烧起来了,地上也点着火盆,因此,并不冷。
关上门窗,苏培盛奉上茶水,德亨见苏培盛累的腰都站不直了,就道:“苏谙达,您也去吃点东西歇歇,这里我伺候就行了。”
苏培盛去看胤禛,胤禛挥手道:“你自去吧,记得叫几个小幺儿守门。”
苏培盛忙谢恩退下,安排好伺候茶水的,自去洗漱吃饭休憩去了。
已经下晌了,阳光从炕前的玻璃窗打进来,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德亨将胤禛才洗过辫上的头发散下来,拿梳子给他通头,问道:“头还疼吗?”
嘻嘻,秃瓢儿长毛茬了。
胤禛长舒口气,闭眼享受,道:“都是被你攻的,一下子就上头了。”
德亨不由道:“您看我好好儿的,就该知道没什么事儿,以后可不能这么急了。”
胤禛:“哼哼哼。”
德亨笑问道:“啥意思?”
胤禛:“手痒痒了。”
语音里带着隐隐笑意。
第221章
德亨继续给胤禛讲海运的事情, 也提到了,自己关于漕运的现状了解,都是从胤禛这里听来的。
他还具体说明了, 他是在哪一天哪一次在什么地方听到的他和谁的关于漕运亏空的谈话,以及胤禛当时的态度和说出来的话。
说到此处,德亨偷觑着胤禛,看他会有何反应。
胤禛的反应就是没反应。他右手无意识的揉搓着大拇指上的扳指, 左手手指一下一下的敲着曲起的膝盖,完全沉浸在德亨给他营造的设想里,对德亨试探的视线没有半点反应。
海运……
其实胤禛不是没有想过海运,相反,他常年派门下奴才和洋船打交道,自然知道海运的好处。
洋人能漂洋过海的将大洋对岸的货物运送至大清,那大船也能从江浙两湖将米粮运送至京畿,没道理洋人的大海能行船, 他们大清的大海就不能行船。
但, 胤禛也只是灵光一闪而逝,没有深入思考过, 更是连对外人提都没想过提一句,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提了也是白提。朝臣们连百姓出海捕鱼都要禁止,你还要朝廷出面在海上行船,你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你这是逆势而为啊,滚滚洪流与你行的是相反的方向, 你只会湮没在滚滚洪流中。
胤禛何等精明算计, 他只会顺势而为, 绝不会逆势而行。
但现在, 有人将他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而且,说的比他的更详细,更清晰,更有实施性。
这让胤禛惺惺相惜同时,又下意识的不住衡量,是否可行。
他在怀疑自己和怀疑他人之间反复横跳,反复横跳,反复横跳……
事实证明,胤禛就是个霸道且唯我独尊的性子,他小时候能凭借本性表现一二,被康熙帝评价为性情“反复无常”,从此他就学着收敛、隐藏。
但一个人的本性,怎么可能会有意识的隐藏没有了,本性就是本性,会一直存在,并且深度影响着他做出的每一个重要决定。
在朝臣和自己之间,胤禛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自己,朝臣是什么,他管他们去死。
康熙帝听了德亨的解说后,第一个想到的是漕运,然,胤禛听了德亨的解说,第一个、或者说他更在意的是:“洋船上有白银?”
德亨笑问道:“您还记得张诚吗?”
胤禛挑眉:“那个耶稣会的会长教士?”
德亨点头,道:“是,他临终前,将一些洋文书籍留给了我,让我照顾一下在中国的耶稣会。我从他留给我的书籍里,寻到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是一个叫亚美利哥的意大利航海家,写的他发现新大陆的游记,这个被发现的新大陆被叫做亚美利加洲(南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据了那里,西班牙人屠杀了当地人,从非洲迁移奴隶,在那里开采银矿,运回自己国家,富有全欧洲;葡萄牙人在那里建立了耶稣教会,让当地居民归教不归教的都被赶入大海然后奴役归教的人开发种植园,种甘蔗,建糖厂,最后运回欧洲……”
德亨大体说了一下南美洲的来历,以及欧洲殖民者在那里的殖民统治,引出了(秘鲁)银矿和(巴西)蔗糖。
德亨说到“被赶入大海”和“屠杀”、“迁移”的时候,胤禛脑子里闪过刚入关时,满族人在江南的大屠杀,心道,但凡胜利者,大约都有相似的统治手段吧。
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逝,德亨说完,胤禛问道:“就算知道了又如何,这些运送白银的西班牙洋船,也不会在咱们这里停留。”
航海冒险家,企图渡过大洋去到印度,结果,被大西洋流送去了南美洲,而亚洲和美洲,之间相隔的是广阔的太平洋。不管是西班牙的航船,还是葡萄牙的航船,中途的确不从中国的海域经过,也不在中国的海港停留。
给德亨运送橡胶树苗的葡萄牙航船,是从巴西装船,走大西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雷州海港的航线,然后在雷州装满中国货物,从马六甲海峡返程,沿途以及回到欧洲售卖。
只因福顺特许给这艘葡萄牙船在雷州无条件停靠,给他装满以往不曾交易到的货物。
没有实物证明,只是一句口头承诺。
这艘葡萄牙船就敢第二年抛弃了其他货物,主载橡胶皮子、橡胶树苗和橡胶种子,再次来到雷州海港。
德亨当然知道,人葡萄牙人不止这一条葡萄牙船,但咱不得不承认,这份冒险精神,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如果福顺不承认他曾经说过的话呢?一年多了,谁还记得我去年这个时候曾经说过什么啊。
要是福顺调任了呢?
要是这艘船来的时候,福顺不在呢?
要是福顺起了歹心,扣留船只货物,不给他们装货,或者以次充好呢?
有太多的可能性了,个个都是能让葡萄牙人赔的血本无归的风险,但人家还是来了。
至少这份商人“诚信”的品质,还是值得赞许的。
也正是介于这份商人逐利的执着和冒险精神,让德亨有了能将事情做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