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40节

  “那个什么画像,您也画一副呗,您生的这样一张英俊潇洒蓝颜祸水的俊脸,不画一副太可惜了。”
  “你说谁蓝颜祸水呢,你是不是又屁股痒了…你别跑,老子今天不抽你一顿就不是你老子……”
  不管儿子在外头怎么风光,回家都要挨老子的抽,这难道是做儿子的宿命吗?
  第二日城门一开,德亨就带着从自家三佐领和胤禛十一个佐领内选出来的五百亲兵,朝康熙帝的銮驾奔去。
  任前面风暴雷鸣,艰难险阻,闷头闯就是了。
  第160章
  从北京城到古北口防线行路大约一百五十公里, 若是自驾走高速的话,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若是骑良马奔袭的话, 会在八个小时左右。
  但马是不能一直奔袭的,人也受不了,所以,从早上五点出发, 等到德亨他们行至古北口镇附近村舍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晚霞了。
  古北口是山海关和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它西面卧虎山,东面蟠龙山,中间的潮河水从北向南顺势而流,将两山之间冲击出一个河谷道。
  在两山相邻最近中间的河谷通道上建设堡垒,设下关卡,就是古北口了。
  古北口关口是连接卧虎山长城和蟠龙山长城的要塞,处于游牧和农耕交界线上, 是东北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的咽喉, 在秦皇汉武以及更早时候,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这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三大要塞之一。
  古北口要塞有两个关口, 在河谷东面设陆地关口,供车马通行,在河谷西面的潮河河道之上设水关,供舟船通行。
  战时,古北口是个要紧咽喉,京师锁钥, 非战时, 古北口就是一个南北贸易集散区。因为口的内外, 都有一片相当广阔的地势平缓地带, 供人建设房舍民居商铺,长久居住。
  有清一朝,康熙皇帝不再修补长城,他历时二十年,亲手修建了一座人心长城。
  古北口长城经历风吹日晒风雨侵袭,城墙越发的破败,多有坍塌之处,但口子内外,满蒙藏汉回等百姓混居,齐心建设,却是让这个京师重镇前所未有的繁华起来。
  德亨一行五百人,还全部都是轻骑兵装束,胯/下良马,腰间长刀,背后长弓,腿边箭壶……
  一看就是出塞行围的勋贵子弟。
  只是这一行人数实在是多了些,所以一路行来,非常引人注目。
  前面就是镇子了,虽然有宽敞的官道不得不宽敞,康熙帝的御驾銮车基本上每年都要从此走一遭但德亨一行还是勒停了马,缓步入镇。
  还没看到门牌楼呢,只行至官道边上一个供人歇脚的小茶棚子时,就有一人冲出来,仔细辨认了前头几位骑士,一眼就认出来他要等的人德亨正经挺好认的,纳头变跪,口呼:“奴才范万里给主子爷磕头请安,主子爷吉祥如意。”
  德亨眼前还在起起伏伏的摇晃花着呢,他可是整整骑了十二个小时的马,此时听到人声,觉着耳熟,再探头眯着眼定睛一看,笑了,道:“是范掌柜啊,快请起。”
  声音嘶哑干涩,但是一如既往的和蔼可亲。
  范万里起身,忙道:“奴才在这里已经等了主子爷三天了,终于等到了,请主子爷随奴才入别苑修整。”
  范万里是范毓馪的奴才,德亨今年会随驾秋狩,承德那边早就得到消息了,范毓馪也让人传了信儿给德亨,说他沿路安排了别院供德亨临时住脚,这个范万里,正是古北口的商号掌柜,也是别苑的掌事。
  德亨笑道:“带路吧。”
  早有人牵了一匹马出来等待在侧,闻言,范万里快步去到马前,上马,当先行去,带着德亨一行入了镇子。
  镇子依潮河而建,说是地势平缓,只是相对于崎岖的山区来说的,实际上,越向东,地势越高,越向西潮河岸方向,地势越洼,所以,整个镇子是台阶式的在平台上依着起伏的地势而建。
  在开阔的地带建设联排的房舍和店铺,那么在山与山、岭与沟的夹缝里,就可以建设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别苑了。
  范家的这处小别苑,就是在这样一条山沟夹缝中。
  前面是院落,后面是住宅区,左右两侧和最后面,是天然的园林。
  别苑里人员物资齐备,就像范万里说的,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德亨三天了,能够同时供应五百人和马的马料、床榻、衣物、饭食、热水等,甚至是婢女,都准确齐全。
  德亨并没有立即跟着范万里去洗漱休憩,他看了供给随行护卫们的房舍和饭食,检查了马匹状况和马厩、草料,又去看了别苑的后院地形,检查了别院守卫,心道只要不是从内部被人封死了,这个别院就是一座小型的攻守堡垒了。
  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范万里解释道:“在入关之前,这里是个小寨,周围这些山沟沟里,像这种小寨很多,隐在山林里,找都不好找,当年可没少给睿亲王(多尔衮)添堵,入关之后,这些寨子就都被拔除了,差不多全都荒废了。咱们圣上英明可比天人,自从有了每年北巡后,这里人气儿升的那叫一个快,这些个荒废的寨子,就重新变的抢手起来。咱们范家也趁机入了一个,慢慢修葺着,成了如今的模样。”
  德亨心道,你说的可是谦虚了。范氏可算从龙之奴,像是这种离官道不远不近退可清幽进可喧嚣的好地段儿,可不是谁想入手就能入手的。
  怕不是你们范家先挑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别院,的确是个大隐隐于市的好地方。德亨做了安排,陶牛牛完全接手了别院的守卫和厨房等要地,然后让大家伙儿先去休息。
  据范万里所说,昨儿个康熙帝出了关口,现如今正驻跸在两间房行宫,德亨如果现在出关口的话,天黑之前,是能赶到行宫的。但是,你赶到行宫也没用,因为行宫不是给你住的,你得重新安营,住帐篷。
  就跟春围一样,随驾八旗官兵都按照左右翼以及前锋、护军等兵种围着行宫或者帐殿按地儿规矩扎营。
  黑灯瞎火的,到了行宫还得现找扎营地儿,估计连口热水都喝不上,你去了做什么呢?
  所以,不如在古北口歇息一晚,第二日再出关口,去追御驾。
  但这是德亨在洗漱完之前的打算。
  德亨洗漱完、用完饭之后,范万里见德亨精神头尚好,就问他有没有兴趣去赶夜集。
  这里不是京城,没有宵禁,又是夏日,天长夜短,夜里集市店铺上热闹的很。这里不仅有夜市,还有唱戏的戏场子子。
  “福寿班和福喜班的在打擂台呢,都知道咱们康熙爷要打这儿过,肯定能引来数不尽的王公勋贵,富商大户,这两个班头儿为了争个头名,戏那是一场接一场的唱,别提多热闹了。加之镇上有俄罗斯的商队在此停留,镇上买卖比以往更多上了两三成。”范万里介绍道。
  德亨奇怪:“俄罗斯商队?不是随着皇上和使团走的吗,他们怎么停留在古北口了?”
  范万里笑道:“这些俄罗斯商队,他们回程主要就是为了采买,他们跟着皇上銮驾除了皮毛还能采买到什么?自是要在某个集市上多做停留,采买够了,再追去下一个集市,直到他们离境。”
  德亨咂舌道:“我记得俄罗斯商队的卢布和金子都被我给拿下了,他们身上怎么还有钱?”
  范万里笑道:“做生意的,哪里会真的不在手上留钱?而且,计算手上没有钱,他们也可以交换。”
  德亨:“……用什么交换?”
  范万里低头,小声道:“赏赐贡品。”
  德亨轻嘶一声,继而失笑,道:“这些俄罗斯人,胆子可够大的。”竟然拿康熙帝赏赐给他们国家皇室的贡品和中国的商人们交换买卖?
  范万里忙道:“他们只要将赏赐的品类都带回去就行了,譬如皇上赏了十匹蟒缎,他们带回去五匹,就算成了,剩下的五匹,他们换成他们更想要的,他们的皇帝也不会说什么的。”
  德亨道:“这里面的道道,你倒是都了解。”
  范万里嘿嘿笑道:“都是生意经,不值一提。”
  德亨笑道:“好吧,我不懂生意上的道道儿,走,去逛逛这里的夜市。对了,伊凡不会也在这里吧?你知道伊凡吧?”
  范万里:“知道,那位伊凡“国舅”要随驾伺候,留在口子里的是那个叫胡贾科夫的商会委员。”
  伊凡可是德公爷身边的新宠,他们这些随身伺候的,当然要打听清楚主子身边的亲近人儿都有谁,以免“大水冲了龙王庙”,伤感情不是?
  不仅如此,伊凡的真正身份,德亨没有替伊凡隐瞒,在汇报给康熙帝和告知阿灵阿之后,就这么传开了。
  伊凡听不懂汉话,他在学习满语,但似乎学的不怎么样,现在他还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商人伊凡呢。
  德亨点头,笑道:“胡贾科夫跟伊凡还不一样,他是商会的委员,连接着西伯利亚那边,在京时候我倒是跟他少有交道,咱们现在正好去会会他,你知道他下榻在哪里吧?”
  范万里:“就在官道旁药王庙边上的隆兴客店,不过这会子,他应该在戏台那里听戏呢。”
  德亨笑道:“那感情好,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听的懂?”
  范万里赔笑:“看个热闹总行的……”
  德亨带着陶牛牛、芳冰等几个亲随,一行十来个人,在范万里的带领下,来到了药王庙门口的戏楼。
  要说这古北口什么最多,那当然是寺庙了。
  因为信仰不同,各大小寺庙里供奉的神明也不同。
  就说以药王庙为中心的这个地段,药王庙里面供奉的是神农氏、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药王,供百姓祈求身体安康。
  附近有个杨令公庙,前殿供奉杨令公和其八个儿子,后殿供奉关羽,这个庙建成已经七百年了,十多年前,康熙帝下令修缮一新,如今也已经是另一番新气象了。
  药王庙西侧是关帝庙,和杨家将庙里面的后殿关帝殿不同,这个关帝庙,主要是满蒙回等族人去供奉的武神,杨家庙后殿的关帝神像,则主要是汉人去供奉的武神。
  不知道关老爷上班的时候,会不会两处办公室来回跑,德亨不由在心里调侃。
  药王庙东侧台阶之上有个观音阁,里面供奉的是送子观音,来此庙进香求子的香客要更诚心一些,因为需要登高而上,才能登上一个小平台,进入观音阁。
  戏楼,就建在药王庙门口处,每到上元、中秋和九月十四这几天,药王庙门前会有庙会,康熙爷前儿才打此经过,药王庙门前的戏楼同样也开了戏,大家乐呵乐呵。
  说真心话,自打德亨在这个时空醒来,他还是头一次逛夜市呢。
  和蒙古高原做邻居的古北口,夏日的夜空弯月星河闪耀,地上万家灯火点亮,天地相辉映,美丽极了。
  这里百姓服色各异,发型各异,瞳色各异,年轻的女性们或姊妹姑嫂同行,或兄弟家人陪同,自由自在的走在街道上,挑拣着集市上琳琅满目的货物。
  德亨跟陶牛牛笑道:“不知道姐姐和小福她们有没有逛过这里的夜市,她们要是没逛过,可就太可惜了。”
  卓克陀达和弘晖他们随着銮驾一起行走。
  因为是去蒙古草原,在北京城老国公府出生的小福,虽然说着一口流利的蒙古语,但长到这么大,正经的没去草原看过一眼,走过一趟,德亨见她好奇,就问她要不要一起去看一看,她可以随卓克陀达一起。
  小福答应了,她就随着卓克陀达先走一步了。
  陶牛牛道:“恐怕没有机会,圣驾不在此驻跸,她们是没有机会来此游玩的。”
  范万里笑道:“这里离京不远,主子格格随时可以来别院游玩,东家吩咐过,此别院留着,以后只供主子爷驱使。”
  德亨笑道:“可别,这是你们范家的别院,只供我使用算怎么个说法,还是你们东家自己安排,看谁有需要谁来住吧。”
  范万里:“奴才只听吩咐,东家怎么吩咐,咱们就怎么听令。”
  德亨摇头,失笑道:“等我见着他,亲自跟他说吧……前面是卖毛线的?”
  德亨转过一个弯角,一眼望不到头,全是挂的五颜六色的毛线。
  范万里笑道:“是,打从两三年起,这条十丈街,就改叫毛线街了。”
  十丈街,顾名思义,因街长十丈而得名,很小的一条街道,三十米长,两三米宽,但若是挂上密密的毛线,就很可观了。
  德亨走进这条毛线街,近处观看,就会发现这些毛线都扎成一捆一捆的,挂在高高低低的架子上,摆出来让客人挑选,摊子后面就是店铺,也是灯火通明的,看有伙计来来往往的在摊子间送货打样儿,就知道这些摊子,多半是这些店铺摆出来的。
  德亨在灯火下仔细分辨,发现竟然有红、绿、湖蓝、月白、枯黄、褐色等超过了十种颜色,不由咂舌道:“这毛线颜色可真丰富。”
  范万里解释道:“前两年也没这么多,是从今春才多出来这么多种,说是显王府的七格格染出来的,所以像是这紫罗兰色、迎春花色、玫瑰花色,还有这种混合色,也叫格格色。”
  显王府的七格格,就是月兰,康熙帝就像是将她给忘了一般,到现在还没有指婚,她京里待的烦,不耐烦听那些闲言碎语,就来了承德,住进了显王府在承德的庄子。
  显然,在承德这大半年,她没闲着。
  德亨见这街上毛线摆的多,看的人也挺多,男男女女的都有,但买的,似乎不多?
  德亨问一个摊贩老板道:“我看你们谈的挺好的,怎么他没买就走了,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老板乐呵呵的,笑道:“谈妥了,他要的多,他赶明儿赶车来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