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10节
然后,皇子们除了胤禟之外,都对这个什么西洋数学不感兴趣。
德亨之所以知道的那么清楚,还被康熙允许去翻阅,是因为他能在康熙帝闲暇时,和他“切磋”解几何题玩儿。
没错,就跟弘晖的消遣爱好是研究金石古玩一样,康熙帝的消遣爱好之一就是解几何题。
德亨翻阅过这两本书册之后,深觉可惜。
他觉着,康熙帝完全可以在汉学之外专门开一门数学课,然后将之纳入科举考试,用西洋学去冲击汉学,扶植被大儒拒之门外的贫困学子或者八旗子弟去和汉儒们打擂台,动摇汉治根基,就不用担心那群儒生难以管理,防备来防备去的了。
可惜,康熙帝防止八旗子弟被汉人同化,禁止学习汉学,自己却是被同化最严重的那个。他一面说着要保护满洲传统,打压并惧怕汉学,一面又不得不用汉学来治理国家,与此同时,还看不起外来的西洋学问。
自己拿汉学当瑰宝,又要防止满俗被同化,真是矛盾又可怜极了。
白晋与张诚各有所长,白晋被康熙帝委命为特使,回到法国向太阳王路易十四复命,然后从法国带来了更多的传教士来中国,利圣学就是这个时候跟随来到东土,至今差不多也有十年了。
张诚已于康熙四十年病逝在北京,据德亨所知,白晋已经是在京资历最老的西洋传教士了。
对了,康熙帝患疟疾时,金鸡纳霜就是两人献的,为此,康熙帝特地在皇城西安门内划拉了一块地方,建了一座耶稣教堂救世主堂。
在前些年,康熙帝又命白晋带领西洋传教士们用西洋方法测绘京城附近的地图,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地图,画的怎么样了。
白晋自也是知道德亨的,利圣学不知道跟他吹过多少年了,说他有一位贵族小弟子,有多么聪明,多么喜欢西方学问。
白晋以前也远远的见到过德亨,但并未深入交谈过。
此时,就微笑道:“德公爷,日安。皇上并未赐我大学士之职,您称我为帝师,实在是太过恭维了。”
说的是汉语,非常正宗的北京话。
好吧,人家是个三十年的中国通,满清朝廷官职体制,他可能比德亨还了解。
利圣学先是恭喜道:“德亨,我听说你做了御前侍卫,你太厉害了,以后就是前程远大的大贵族了。”
德亨笑道:“你看我现在的年纪,其实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多亏你以前教过我数学和几何,这样我跟皇上聊天的时候,不至于无话可说。”
利圣学笑了起来,道:“能对你有帮助最好了,话说,我还没见过比你更聪明学习更快的东方贵族呢。”
白晋笑容也更大了些,道:“我那里有几何学的抄本,不过是拉丁文字的,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德亨谦虚:“若是太过高深的话,我可能看不懂。”
白晋:“没关系,你可以来找我问,我就在耶稣教堂里。”
德亨笑眯眯:“那就先谢谢你了。”
白晋那里一定有很多欧洲原版书籍,他还真的挺感兴趣的。
利圣学看看白晋,再看看德亨,提醒道:“咱们快将地图交去内阁吧,早日交了,也能早日让皇上看到。”
德亨好奇问道:“是皇上要的京都地形图画好了吗?”
利圣学回道:“是,已经画好了,但还要皇上订正。”
德亨:“方便我一起看看吗?”
利圣学:“我没问题的,但不知道内阁的大人们会不会给你看。”
白晋就直接多了,他笑道:“你是御前侍卫,你当然可以一起看。”
利圣学:“好吧,如果你不赶时间的话,那就一起去内阁看吧。”
于是,德亨又入了内阁,和两位传教士一起找到今日当值的大学士张玉书和学士舒图,交上了京城堪舆图。
张玉书也很好奇这帮子西洋传教士画的舆图和汉家传统舆图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就和舒图一起打开了这幅堪舆图。
张玉书不懂西洋地图的画法,但看上去,确实比传统的堪舆图要精细多了。
见德亨在旁一个劲儿的看个不停,眼眸里有新奇,却是不见惊讶,就笑问道:“德公爷之前见过这种西洋堪舆图?”
德亨:“头一次见。”
张玉书:“听说德公爷精于算学,想来是对这种西洋画法甚为熟稔,不做稀奇了。”
德亨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十分实诚的说了一句:“精于算学跟会画堪舆图没有直接的关系,就跟识字却读不懂孔圣经典一样的道理。”
张玉书:“……受教。”
德亨已经看过了,过了稀奇的瘾,就要告辞了。
白晋留下做交接,利圣学和他一起往外走。
德亨:“老师还有话要跟我说吗?”
利圣学面色少有的严肃,他道:“德亨,我知道你年纪虽小,但你的身份地位举足轻重,在大贵族间声望很高,我想以老师的名义,拜托你一件事。”
“如果你真的已经将我当做老师的话。”
德亨十分好奇,问道:“你先说说是什么事儿?”
能让一个传教士这样严肃拜托的,会是什么重要的事儿呢?
利圣学:“俄罗斯与清廷约定,每三年一次通关贸易,今年正是贸易之年。”
德亨点头:“自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中俄东部边境以来,这个规定已经延续了二十年了,基本上隔两年一次贸易,从未中断过。”
利圣学:“我希望,你能减少、或者不与俄罗斯进行商业贸易。”
德亨挑眉:“为什么?这哪里是我能决定的?”
利圣学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俄罗斯沙皇信奉东正教,是邪说异端,我天主教与东正教势不两立。”
作为一个外国佬,您的成语,用的真挺不错的。
德亨深吸一口气,道:“老师,东方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我们能接受天主教,就能接受东正教,就跟中土道教、西土佛教、青藏喇嘛教、满洲萨满教一样,我们兼容并蓄,并不阻止百姓信奉哪一种教义。”
利圣学:“但是……”
“如果您想将东土作为两教教义的战场的话,那可能不行。您应该是知道的,我们的皇帝对教皇那一套非常不感兴趣。”
其实是很恼火。
md那什么狗屁罗马教皇,发布了一条什么“禁止□□/祭/祖祀孔”的禁约,还派了一个叫铎罗的来给康熙帝颁布这条禁令。
当然是被康熙帝给轰走了,还下令,“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的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须逐回。”
利玛窦自称“西儒”,他穿儒生的衣服,用筷子吃中国的饭菜,秉持儒家作风,说着流利的汉语,引用儒家经典,向中国的百姓们论证、诠释天主教教义。
从中国典籍中的“昊天玉皇上帝”引发出来的“上帝”这个词,被用来翻译为西方的至高神,就是从他开始的。
康熙帝把利玛窦对待中国文化礼仪的态度,称为“利玛窦规矩”。
康熙帝准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是缘于他对先后来华的利玛窦、南怀仁、张诚、白晋这些传教士的认知,他们遵守中国的礼仪规矩,且在天文历法和医药科学方面做出了贡献,那他们的这个天主教,就跟西藏喇嘛教、佛教、满洲的萨满教一样的性质,都是传播福音,劝人向善。
那你传播就传播呗。
要是能让中国的老百姓信你们洋人的神,那也是你的本事。
如果你不介意中国的老百姓将关老爷、佛祖观世音菩萨、萨满大神以及你们的耶稣神放在一起信的话。
像德亨这样,什么神都信,什么寺庙都进去拜一拜的中国人可不少。
罗马教皇那个什么教令,已经干涉到中国内政了,这个教皇,还当中国的皇帝是欧洲那些皇帝女王呢,信不信你这禁约在中国一说,中国的老百姓们把你们绑柴火堆上给烧了!
这不纯纯胡闹吗。
罗马教皇特使被康熙帝轰走这件事,就发生在康熙四十四年,利圣学当然是清楚的。
后来康熙帝还打算让白晋作为特使去跟罗马教皇说明中国的国情,结果那个铎罗冥顽不灵,根本听不懂人话,康熙帝干脆下令将白晋召回,无视了那个罗马教皇。
虽然只当教皇是在放屁,但也确实是被臭着了,感官能好才怪。
利圣学对德亨的拒绝有些失望,他道:“只是帮老师一个忙也不行吗,据我所知,中国根本不缺与俄这一单贸易。”
德亨笑道:“老师,我只是做一些小生意,与俄罗斯做边贸生意的,主要是商人。”
利圣学:“但我知道,你和沈氏大商人交好,他们主要就是做边贸生意的,此次和俄罗斯做贸易,他们肯定是大宗,你可以命令沈家不跟俄罗斯人做生意。”
德亨:“不跟俄罗斯人做生意,就能给东正教以打击?”
利圣学笑了一下,道:“德亨,你可能不知道,俄罗斯的皇帝彼得,正在与瑞典打仗,是为了争夺一处海港,已经打了八年了。德亨,你这样聪明,你应该能想到,八年战争,俄罗斯的财政会有多么大的负担。”
德亨猜测道:“那么说,俄罗斯的宗教、就是那个东正教,肯定是可以左右他们朝政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赶上来的白晋解释道:“实际上,索菲亚公主夺位失败后,年轻的彼得沙皇虽然胜出,但他并未亲政,而是由大主教若阿辛和大贵族波雅尔杜马辅政,就跟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一样。”
原来如此,就跟清廷的党争一样,东正教廷和大贵族分庭抗礼,势均力敌啊。
如果中国这边因为天主教拒绝和俄罗斯做生意,那大贵族集团就可以打压东正教了,呵……
德亨笑道:“你们的消息真是灵通,连俄罗斯的内政你们都知道。”
白晋面色如常,声音也如常,不见得意,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从来没有小看过我们的敌人。”
德亨:“但东正教并没有来中国传播他们的福音,你们完全可以无视他们。”
白晋:“天下天主教徒,理应守望相助。”
好吧,看来是你们日子过的太好了,以至于想支援同好去了。
但是:“我怎么听说,彼得皇帝,并不是个软弱的君主,他会乖乖的受你们说的那两个势力的摆布?”
白晋和利圣学暗中对视一眼,都有些惊疑不定起来,德亨似乎,是知道些什么。
但没道理啊,中国人是有多么傲慢自大,有多么目中无“人”,他们这些年可是看的清楚。
中国太富饶了,不管是大河还是高山,雪原还是沙漠,大海还是湖泊,他们都有。他们只会将自己的眼睛放在自己的国土上,他们自诩天朝上国,从来不会关注外面国家的天翻地覆。
皇帝是这样,下面的官员们也是这样,他们没有得到外国内政和战争消息的渠道,自也就无从判断外国当政者是贤良还是愚昧了。
白晋和利圣学,实在是猜不到,德亨是怎么认为彼得皇帝“不是个软弱的君主”的。
德亨是怎么知道的?
那还用说吗,和康熙大帝同时期的彼得大帝和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三百年后被誉为三日并出,你说那个彼得皇帝是不是个软柿子?
白晋还在试探:“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康熙皇帝这样英明神武,主宰臣民的。”
德亨点头:“也许吧,但一个能支撑八年作战还不落下风的皇帝,想来也软不到哪里去。”
“对了,你们可知道俄罗斯的特使什么时候到北京?”
白晋:“我得到的消息是,他们的商队已经从莫斯科城出发了,他们会从尼布楚,经额尔古纳堡,过额尔古纳河,走蒙古、黑龙江驿道入京。”
德亨:“他们可以直接从边境线入境吗?有没有什么手续要做的?”通关文牒啊之类的。
对“手续”这个词虽不甚理解,但放在这个语境里,白晋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