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174节
所以,胤禛只能送孩子们出府,其他的就都交给胤祥了。
在四贝勒府大门前街广场上,富察家的儿郎们已经列队等候了。
这次春围,除了福保顺、富昌、傅宁三个以及他们身后的八十个丁勇,其他姓富察的都没有参加。
倒不是富察家不重视,没有父兄等年长之人陪伴,而是大学士马奇就在畅春园伴驾,等归队之后,富察家自会有人照应。
而且,他们是跟着皇子皇孙宗室子弟春围,有什么安排自是要听他们的,自家是不好太有主见的。
所以,胤禛和胤祥看到的就是佐领僧格带着三个富察儿郎上前见礼,并将三个小子交给了胤祥。
胤祥只说了一声:“归队。”
就见富察家的丁勇们快速站到了德亨他们三个所属的丁勇一侧,组成列队,心里点头,富察家还算有些行伍上的真本事。
胤祥带着六少年和胤禛告别,然后上马,带着人马踏着月色过集贤街走北城墙根,出安定门后一路向西,沿着长春河一直走了小半个时辰,大约凌晨四点半左右,到了正福寺前门广场。
这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路程,胤祥带着六个少年及其贴身内侍骑马在前,拉车的骡马在后,中间作战的丁勇步卒们则是背着弓箭等武器跑步前进,一刻也没有停歇,就这么急行军了小一个小时。
别说全程跑着的了,等到正福寺的时候,就是德亨这样骑马的,也觉着整个人都是虚浮的,就算是站到了实地上,眼前的景物也都在打晃。
那些跑来的少年们更是浑身汗湿,呼哧呼哧的干喘气,没有一个站直的。
胤祥看着少年们笑道:“这就受不了了?等会和御驾会和后,会一直行军至南苑,你们可要心里有个成算哦。”
德隆立即道:“十三叔放心,我们可以的。”
弘晖和富昌等也都连连点头,表示不会掉队。
胤祥笑道:“行了,现在先歇歇,皇上会在卯时从畅春园摆驾,大约会在辰时路过这里,你们若是口渴了就去长春河里打水喝,肚腹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垫垫吧。”
德亨远远见到正福寺里有小沙弥打开寺门出来清扫台阶落叶,就问道:“咱们不能去寺里借火烧水喝吗?”
“行军不得扰民,这是上命,是军法,若是犯了,可会被治罪的。”在胤祥重申之前,弘晖忙道。
德亨:“可是,我们只是借火用锅,不管是打水还是烧柴做饭,都用咱们自己的,再给寺里一些银钱做补偿,这也算是扰民吗?”
胤祥淡淡道:“军法就是军法,军法如此规定,就要遵守,不得质疑,不得抗命。”
德亨:“……是。”
但还有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呢,总不能真就这么喝生水吃冷食吧?
德亨向胤祥请示道:“十三叔,我们支几个篝火烧点热水喝能行吧?就这样喝冷水,我怕他们一时不适应闹肚子就不好了。”
胤祥看了眼东倒西歪的少年们,这些少年都过惯了京中安逸的生活,就算要操练他们,也不可操之过急,喝生水喝出事儿来的也不是没有,不能大意了。
就道:“行吧。不过,你们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
德亨:“……”
“御驾一到,我们必须即可跟上,灭掉篝火收拾车架行囊清点队伍是需要时间的,难道要御驾等我们吗?”胤祥解释道。
“自然不能。我明白了,我这就去令火头军加紧行动。”德亨立即应声道。
德亨跟其他五人说了一声,然后站在马背上从高处看了一下周围地形,迅速选了长春河边的一处高地作为临时露营地,令火头军在此埋锅烧水。
德亨给火头军和驾车的后勤役夫们分派了任务,谁去放哨,谁去打柴,谁去打水,谁去挖坑埋锅,谁去喂养安置他们随行的骡马等……
整个过程紧锣密鼓,不停不歇,条理清晰。
听到命令的人快速行动起来,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就已经架起大铁锅,开始烧热水了。
胤祥看德亨将人指挥的团团转,甚至派人放哨都想到了,便收了想要指点一番的心思,老神在在的抱臂站在一旁看德亨忙活。
弘晖、德隆等则是去和自家兵勇混在一起,亲自询问、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若是发现有不妥的,就请赵香艾来给诊治。
别说,真有一个出现问题的,是德隆手下的一个高壮少年,不知道是不是跑来的路上喝了冷风,肚腹鼓胀如球,疼痛不止,赵香艾给他塞了一个药丸子,没一会就上吐下泻的,显然是不能接下来的行程了。
胤祥跟所有人道:“若是有肠胃不适的快点说出来,趁早退出,要是等路上发作了,那就只能自己留在半路上,不会有人特地送你们回京的。”
众位少年们面面相觑,最后,又有几个少年弓着腰白着脸沮丧的站了出来,一看这形容就是忍了有一段时间了。
最后这几个少年被送去了正福寺,交了银钱请寺里的和尚们代为照顾,等这些少年痊愈了,再结伴回京。
德亨看了看寺庙大门,再看看其他聚在一起就地歇息的少年们,问一旁的胤祥道:“您是不是就是考虑到了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才选在正福寺门前停下的?”
胤祥朝铁锅底下塞木柴,让火烧的更旺一些,闻言道:“何以见得?”
德亨:“我看过京郊舆图,正福寺往北就是蓝靛厂,向南则是高家庄,这两处都是可临时停下等待御驾的地址。但它们一处是官办厂,一处是民屯所,都不如在正福寺留人方便。十三叔是早就预料到急行军后我们当中会有人撑不住,所以特地选了正福寺做临时停驻地,佛家寺庙慈悲为怀,将人交给他们照顾会少很多顾虑和麻烦。”
胤祥颔首,笑问道:“还有呢?”
还有什么?
德亨回头望了一眼临水的正福寺,也没看出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摇头道:“我想不到更多了。”
胤祥道:“我跟正福寺的方丈比较熟,来到他门前,至少有口热水喝。”
正当德亨听的云里雾里的时候,就见正福寺的大门打开,一个老方丈走出寺庙大门,身后跟着抬瓮端碗的弟子,朝胤祥他们这边走来。
胤祥跟德亨挑眉笑道:“来了。”
德亨无语。
原来胤祥连他们喝水吃饭的问题都考虑到了,那当他提出入寺借火时还被否决了。
“佛寺赠与和咱们自己主动去要是不一样的,小德亨,多长两个心眼子。”胤祥站起身来等着大和尚们走近,顺便笑眯眯的教导小孩儿。
德亨受教的点头,但看着已经起水泡的大铁锅,皱巴着脸道:“那我这些,不就是多此一举了?”
胤祥:“怎会是多此一举?我做了安排,是我深谋远虑,你提出来了,那是你想的周到,咱们互不相干,也无需混为一谈。”
德亨:“好吧。”
胤祥忍笑道:“打起精神来,出门在外,宁愿多做安排,未雨绸缪,也不要临时乱了阵脚。你这样就挺好。”
“是。”德亨振奋精神回道。
正福寺的大和尚们果然和胤祥很熟,亲手捧了温热的清水给胤祥奉上,其他少年们也都排队去沙弥们抬来的大瓮前饮热水,温暖一下隐隐不适的肠胃。
还没等方丈等离开,德亨安排烧水的几口大锅也沸腾了,胤祥热情的邀请方丈坐下叙话,打发时间。
正福寺的方丈是个知情知趣的大和尚,坐下聊了几句寺庙附近农田春耕之后,就告辞离开了。
等人都走了,德亨忍不住和胤祥嘀咕:“这个方丈可真有烟火气。”
胤祥好笑道:“和尚也是要吃饭的,看到上游那片新耕的地没,是我买来捐给寺里的。”
“啊。”德亨惊讶,同时也不明白胤祥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听说老十三是个信佛的人啊。
胤祥没有对此多做解释,德亨也不好多问,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等半个时辰过去,德亨勒令起锅埋灶开始收拾车马行装,然后问胤祥道:“要不要派个先锋兵去给皇上请安?”
顺便探探虚实,看看御驾何时行到何地了,好回来报给他们知道。
胤祥光棍道:“可以,你来安排。”
德亨:“……十三叔,你才是我们的主将吧?”
怎么我说啥你都行的样子?
胤祥睨着只有他胸口高的小兵道:“你是副将,你跟主将提的建议主将采纳了,有什么问题吗?”
德亨憋气:“……没问题,末将这就去安排。”
胤祥:“去吧。”
看着德亨去和其他五个少年商量派谁去做钦差给皇上“请安”,心道怪不得四哥要头疼,带这么个七窍玲珑心面面俱到的学生,确实有够让人头疼的。
太过灵透,就会容易出错。
这就是为什么大人总是要教孩子要老实要乖的原因,因为老实乖巧,意味着省心,意味着好带啊。
眼前的这个,一看就是不老实不乖的,作为什么事儿都要插手管的军务官正正好。
第125章
事实证明, 提前去给皇上名为“请安”实则是打探行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康熙帝的御驾来的比胤祥说了两个半小时还要快了近四十分钟,也幸好胤祥只给了德亨这些人一个小时的烧水时间, 要不然,等皇帝御驾到了跟前了,他们再手忙脚乱的灭火收拾锅碗瓢盆,那可就……
一定会被治罪。
所以, 等御驾到正福寺半里以外之时,胤祥就带着整装待发的近四百人候在了路旁。
临到近前,八匹马拉的御驾暂时停下,如同一座小房子般大小的玉车停下,车窗帘子掀起,康熙帝笑问胤祥道:“人都齐整了?”
胤祥带着六少年及其丁勇们跪地请安。
胤祥:“回皇上,裨将丁勇俱都齐备,儿臣请归队。”
康熙帝俯视了一下俯首跪地的众少年们, 笑道:“归队吧。”
车帘放下, 御驾重新启程,胤祥就带着他们站在路旁, 看着御驾向前移动。
德亨以这两天胤祥教的禁军排列对应眼前的御驾出行队伍。
御驾之前的是銮仪卫使隆科多骑马带领的甲胄挎刀开路的轻骑仪仗队,俱都穿着一色的黄马褂。隆科多在康熙帝四十三年因为替德亨夜行开道冲撞托合齐统领的步兵被罢免了銮仪卫使的职位,但一年后,在康熙帝四十五年十月,新的銮仪卫使因为犯错被罢免,康熙帝看了一圈兵部呈上来的候选人, 总觉着不合心意, 于是, 隆科多又重新上岗了。
其实并不想当这个苦差事的隆科多无法, 现在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皇亲,还轮不到他说不,只好继续回銮仪卫任职了。
这些开道的这些骑马侍卫当中,德亨还发现了另一个熟人,就是衍潢的大哥成信。隆科多这个三十多岁的老腊肉是正使,成信和另一个年至弱冠的年轻宗室是副使。
三人带着一百名侍卫作为开路前所,前所之后是三头大象和四头骆驼,后是玉銮车,玉銮车之后是太子的金车,路过胤祥他们的时候,太子的车驾帘子掀了起来,再看到德亨这一幅小甲胄装扮后愣了一下,然后莞尔,跟胤祥点了点头,放下了车帘子。
太子的金车之后是五百名銮驾侍从,他们跟随銮驾,擎仗举幡,等到了南苑行宫,他们就是专门服务皇帝的亲近侍从。
擎仗打幡的侍从之后是皇帝亲领的护军一千,由领侍卫内大臣、乾清宫侍卫统领带领。随驾宫妃、皇子等亲眷都在此列,靠近皇帝的玉銮车和太子的金车。
直郡王胤禔大摇大摆的骑在马上,路过的时候只是跟胤祥点了下头,看都没看他身边的少年们一眼,倒是十五六岁的皇十五子胤禑和皇十六子胤禄更胤祥打招呼,还跟胤祥指了一架绣车,说是十公主的车驾。
胤祥早得了消息知道此次妹妹被皇上点了随驾,但他只限于知道,兄妹两个见面还是今日头一遭,绣车的车帘微微动了动,想来车内的公主正从帘子后向外看。
一个宫妇快步来到胤祥面前,蹲身行礼:“公主差遣奴婢来给十三阿哥请安。”
车架一直在移动,胤祥长话短说:“回去告诉公主,我一切都好,让她紧跟皇驾,莫要挂念。”
宫妇再深深一礼,追上公主车驾复命去了。
胤祥的眼睛不自主的跟着那辆绣车移动,等被其他车驾和人员遮挡住了,再看不见了,才将视线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