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尹遥整理了下思绪,仍是不慌不忙:
“首先,杜郎君是二月初一才抵达的神都城,有过所上的核勘官印为凭。”
“其次,他第一日刚入神都城,便因欠我银钱,留在沈记做了伙计,我们当日便签订了书面契约。”
“第三,他入沈记之后,每日南市开市期间,都在铺中帮忙,沈记的客人和其他伙计都能作证。”
“最后,我昨日才领他办理南市通行证,在此之前,南市闭市期间他是出不去的,此事南市署可以作证。”
“以上这些,民女都有真凭实据,可听凭公主查验真伪。”
口齿清晰地列完四条证据,尹遥又扭头看向云娘:“云娘子,你告诉我,他如何做到与你私会?”
云娘低下头闭口不言。
千金公主又开了口,这回声音却是充满笑意:“小娘子,我上次就说你有出息,果不其然……”
她又指着冯小宝的方向:“也就是说,这位才是正主儿?”
尹遥轻轻眨眼,扭头瞧瞧冯小宝抖如筛糠的模样,还是没落井下石。
“呃……这民女没有亲眼所见,实在不敢妄言。”
千金公主起身,侍女为她掀开帘子走了出来,朝云娘冷笑道:“云娘,你还有什么话说?”
“奴婢该死。”云娘瑟瑟发抖,只拼命磕头。
“把他们拖……”公主刚要发话处置,却看到冯小宝的样貌,眯了眯眼似乎忽然改了主意。
她朝尹遥挥挥手:“小娘子,此间没你事儿了,带着你家伙计回去吧。”
尹遥懵了:就这?
这千金公主变脸如翻书,她虽不明所以,但也知道机不可失,忙谢了恩,拽着还有些失神的杜昭离开了禅房。
尹遥在前面走,杜昭在她身后跟着,半晌终于回过神儿来:“东家,方才多谢你了……”
“先别说这,快走,小心一会儿她又改主意了!”
带着杜昭快步走到兴国寺门口,刚要踏出寺门,忽然一个晴天霹雳击中了尹遥。
她发出一声十足痛心疾首的怒吼:
“我!车!呢!”
第72章
原本尹遥只是想着,去兴国寺如个厕,再顺便喊下杜昭回来收摊儿的。谁料意外遇上公主府的事儿,一来二去便耽搁了许久。
等两人出来时,都已过了酉正,离夜禁只有不到两刻钟了。
游人们早已回家,小摊贩们自然也不会空守着,兴国寺旁那块儿高地上,这会儿已是空无一人。
尹遥进寺前,曾托隔壁的摊主代为照看,只是大家萍水相逢,见她许久不出来,有事先走了也实属正常。
人走了倒不要紧,可问题是,她那“征战”嘉庆坊近半年、可谓是战功赫赫的小推车,却又哪去了?
她飞奔过去,见地上只剩了个摔碎的坛子,看样子分明就是她拿来盛枇杷露的,推车的影子是一点儿都没有,明显是被人偷走了。
尹遥不死心,又折返回去问了守门的僧人,却也没有任何结果,差点气个倒仰。
见她一脸懊恼,杜昭在旁劝道:“东家,别气了……”
尹遥立刻怒指这害得她出来晚的罪魁祸首:“你你你!”
杜昭连连点头:“是是是,都怪我。”
他这么干脆地认下来,倒弄得尹遥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呃,也不能全怪你……”
毕竟今日来这兴国寺也是她做的主,被人冤枉也不是自家伙计的错儿。
杜昭摆摆手:“东家今日救了我,我赔你个更好的就是了。”
“你是我的伙计,我自然不会撒手不管。”尹遥又挑眉道,“只不过,你兜里有银钱?”
“放心,我的随从应当快到神都城了,到时自然就有了。”
尹遥将信将疑,他之前确实说过有个随从,也不知真假……
她忽然想起一事:“不对呀,你昨儿不是才说过,你家没落了?”
“这……”杜昭暗悔失策,支吾了一下才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嘛。”
尹遥一愣,听着仿佛也有些道理?
“行行行,破船还有三千钉是吧?我且信你一次。”
杜昭失笑:“东家只管回去算账,明儿告诉我一共多少银钱。”
见她一听这话,便已开始默默算起了价钱,杜昭无奈:“只不过现如今,咱们可得赶紧回去,不然真要触犯夜禁了!”
……
第二日一早,尹遥出门后先绕路去了县廨。
昨日她急着回家,便没来得及将丢车之事报官,只能隔夜才去,也知希望甚是渺茫,只不过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罢了。
待她抵达铺子时,其他几人都已到了。
昨日工匠们已将一层屋顶,也即二层的地面开好了洞,木匠处订的楼梯还要几日才能做好,因此又用木板将那一圈儿牢牢围了起来,便可不影响沈记的正常营业。
铺子里洒落的灰尘,昨日杜昭回来后便已打扫过,陆娘子带着罗珊娜再去略微收拾一下,准备今日的生意。
杜昭凑到了尹遥跟前儿,主动开口:“东家,怎么样,账算好了吗?”
她轻咳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拍在杜昭手里:“自然算好了,一共五贯,你瞧瞧吧!”
“五贯?”杜昭有些意外,本以为她怎么也会算个十来贯呢,没想到才这么点儿。他把纸展开,低头看其中的明细。
以为他是嫌贵,尹遥哼了一声:“我可没坑你钱,那推车是当初专门订制的,后来又改进了好几回,再加上糕饼盒、木桶、食盒的钱……”
她拍了拍胸脯,又有些心有余悸道:“还好我昨儿是带着银钱进寺的,不然咱们还得再多损失两贯!”
杜昭一目十行看完了明细表,果然事无巨细,连什么招牌啦、幌子啦、价牌啦、防火篦啦全都写了上去,不过单价倒确实是正常的市价。
“行,”他揣起纸,推门去了后院,“东家稍等我一下。”
干嘛去了?尹遥疑惑,心道不会真嫌自个儿写多了吧?
没有啊,真是实事求是写的呢!
姚工头带着手下来了,跟尹遥简单打了个招呼,穿过堂屋,从后院儿的梯子爬到二楼开工,陆娘子也将刚煮好的饮子送了上去。
门口又传来敲门声,尹遥抬头,正站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个子跟她差不多,瞧着很是清秀干净。
少年朝她笑道:“请问是尹娘子吗?我是胡娘子介绍来的。”
“哦,是你呀!”尹遥记起来了,忙招呼对方进铺。
前阵子她去拜托过胡娘子帮忙留意,看能不能寻到个靠谱的伙计。过几日胡娘子便告诉她,说恰好有个娘家侄子,最近要来神都城投奔自个儿。
这侄子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虽说有几年没见了,但也算知根知底,原本想着留在胡家店里帮忙,既然尹遥这儿缺人,便给引荐了过来。
她也跟胡娘子约好了,让侄子有空儿过来,做个简单的面试。
既是胡娘子的侄儿,又可能是自个儿未来的伙计,尹遥自然十分友好,朝他笑眯眯道:“小郎君怎么称呼呀?”
那少年抿嘴笑得有些羞涩:“回尹娘子,我姓胡,您叫我胡大郎便是。”
胡娘子家的二郎是随了母姓,看来这就是他的同族哥哥了。
“快坐吧。”尹遥请他入了座,又笑道,“大郎别紧张,咱们就是随便聊聊。”
少年连忙应道:“诶,好,听尹娘子吩咐。”
“你今年多大了,从前都做过些什么?”
“回尹娘子,我今年十六岁。自从九岁起,便被父亲送到陈州的一家食店中做学徒,至今已有七年了。”
哟,还做过食店学徒,经验还很丰富呢?尹遥眼睛一亮:“那你都会些什么?”
说起这个,胡大郎没了方才的拘谨,有些眉飞色舞起来:“虽说离掌勺儿还差得远,但厨房里的活计,像是切菜、配菜、宰鱼、杀鸡之类的我都会,简单的和面也可以,其他杂活儿也都能做些。”
“原本前一阵子,师父说要开始教我笼锅了,只是后来……”
“后来?”
胡大郎低下头,小声儿道:“后来师父忽然病逝,我也被食店赶出来了,这才来洛阳投靠姑母的。”
十六岁,在活了两辈子的尹遥看来,还是个小孩儿呢,见对方眼泪汪汪的样子,她忙轻声安慰起来。
“没事儿,多谢尹娘子。”胡大郎擦擦眼睛,轻轻笑了一下,“姑母说了,她跟您是好友,让我都听您的呢。”
尹遥点点头,起身招呼他:“行,你也别叫尹娘子了,就叫我尹姐姐吧。走,咱们铺子里四处转转,我待会儿再瞧瞧你的手艺如何。”
“嗯!”
“东家,这欠……”
杜昭拿着张纸,满脸笑意从自个儿屋里回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副其乐融融的场面。
他停住了脚,朝尹遥道:“东家,这位小郎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