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小周郎君又给工匠们办好了南市的临时通行证,两日后一大早,姚工头便带着手底下的人,扛了许多砍好的竹子,浩浩荡荡来了沈记。
“小娘子且先忙着。”他跟尹遥简单打了个招呼,便带人忙碌了起来。
只见他们动作十分娴熟,将那竹子横竖交叉,用粗麻绳牢牢绑住,不一会儿就在沈记外围搭起了一片结实的脚手架。
那竹子都是经年的老竹,每根都足有六七米长,从沈记如今的屋顶又伸出去好高,工匠们在二层的外面,又围了一圈儿草席,把即将要加盖的部位,严严实实围了起来。
姚工头又在后院儿搭了个梯子上下,再在后院圈出一块儿地方,专供材料堆放、工匠休息。
筹备得差不多了之后,姚工头才又来叫尹遥,笑道:“小娘子,您瞧瞧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尹遥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儿,心中不免惊叹。
如此这般,工匠们便只需从后院儿进出、爬上爬下,而要施工的部分,也都与客人完完全全分隔了开来,不仅整齐美观,而且还能隔尘防灰。
她前世开饭馆儿时,也经常遇到隔壁的铺子装修,装修公司也大都会在外面设置围挡,工人只在里面施工,尽力做到不影响周围生意。
倒是想不到,在这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工匠也早就有这般人性化的意识了,真是厉害啊!
她笑着摇摇头,赞道:“姚郎君已考虑得十分周全,我再没什么其他要求的。”
瞧瞧二层那围着的草席,想起前世的装修围挡,再看看自家被围挡和脚手架压得更加不起眼儿的门面,尹遥忽然冒出来个灵感:“杜昭,杜昭呢?”
“东家,怎么了?”工匠们手脚虽麻利,但毕竟免不了扬尘,杜昭正在清扫,闻声便来了门口。
“待你打扫完了,便去布行买匹粗布。”
杜昭点点头:“行,然后呢?”
“然后嘛,在上面写上沈记的名号,挂在二层那围挡上,给咱们铺子做做宣传。”
“……晓得了,写得大大的是吧?”
“没错儿,再记得写上‘开张中,全场八折’!”
“……好。”
三言两语支使完杜昭干活儿,尹遥又同姚工头谈起了每日的工时。
这大唐也没什么劳动法,民间百姓若要盖房请人,工匠上工时辰的长短、每日的工钱多少,都是靠双方协商的。
此次沈记加盖二层,除了外围遮挡的额外费用外,其余都是由房主小周郎君出资,他已同工头商议好,每日上工五个时辰,十二名工匠共计十日的工期。
在上工期间,这些工匠每日的午饭也要由主家提供,小周郎君自然也把这单生意,直接委托给了尹遥。
综合考虑了夜禁、南市的开闭市时辰、沈记的客流量高峰期之后,尹遥也就跟姚工头定了下来,每日卯正开工、酉正收工,中间午初到午末的一个时辰,则是工匠午饭和休息的时间。
如此计算下来,正好是五个时辰工时。
尹遥觉着是挺正常的作息安排,姚工头却是一竖大拇指:“小娘子人美心善。”
想他带着一帮手下兄弟,在南市四处接活计,却有许多主家,会因着各种原因,让他们起早贪黑干活儿,有时夜间都不能休息,困了只能在工地打地铺眯一会儿,更是要拖到很晚才能吃上饭。
却没想到这小娘子定的工时,倒是如此……正常!
尹遥失笑,她虽有时自嘲是周扒皮,但毕竟骨子里是个现代人,哪怕没有劳动法约束,也不会去苛待工匠们,大伙儿开开心心把房舍加盖完,岂不是更好?
小周郎君囊中羞涩,此番加盖是孟老慷慨解囊,他大手一挥直接拨了五十贯。这铺子本就不大,又只是加盖一层,哪怕算上各种打点费用、采买材料、匠人的工钱外,也还余下不少,因此尹遥拿到的“餐饮费”,也是十分充裕的。
尹遥自然不会辜负这银钱,要每日好好儿做些吃食才行。
不过在这之前嘛,她先给刚忙碌了一早上的工匠们,提过来一个大桶,里面装的是刚刚泡好的香橼胡瓜水。
她同陆娘子一起,将那大桶放在院中,上面盖了个盖子隔尘,又笑着招呼道:“各位郎君辛苦了,咱家这香橼胡瓜水可以自行取用,喝完了我再添,大伙儿不必担心。”
工匠们每日劳作,都会自带杯子,这会儿一听,便纷纷掏出来去盛一杯,站着大口喝了起来。
这水是尹遥提前烧好的开水,坐在冰凉的井水中一夜,再泡上切成薄片儿的香橼和胡瓜、混以少许饴糖制成。
香橼与胡瓜,也即柠檬和黄瓜,都是再合适不过的解渴之物,泡在凉开水中,使那水都变得清香爽口了起来,再佐以淡淡的甜味儿,在这春日干燥的清晨,为忙碌了一早的工匠们,赶走全部的疲劳。
陆娘子在一旁制作今日的糕饼,尹遥则继续烹制工匠们的午饭。
她昨日专门买了几只大猪肘,又提前一日将其清洗干净、剔骨剁成大块儿,再焯水去腥。
这会儿便起锅热油,下入葱、姜、干茱萸、桂皮、八角,煸炒出香味,下入猪肘块儿翻炒至金黄,烹入酱油、米酒、少许饴糖、几块儿豆腐乳,再下入开水,盖上锅盖小火慢慢炖煮……
随着锅中水烧开,猪肉配上调料的浓郁香气,也沿着锅盖边缘一缕缕飘出来,尹遥吸了吸鼻子,满意地点点头。
工匠们做的是体力活儿,每日可是挥汗如雨,在烹制吃食时,要注意补充盐分,而且还得放足肉和油脂,这样才有力气嘛!
猪肘炖上了,尹遥又开始制作烤鸭,清洗、浇开水、充气、淋糖水、灌汤汁,她一连处理好了几十只鸭子。
这几日下来,她如今的动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再也不会像刚开始那般,手忙脚乱、不时翻车了。
不过饶是如此,几十只鸭子处理下来,也是花了快一个时辰,眼看着便要到开市的时辰了,尹遥忙将其中十只鸭子送入烤炉。
剩余的鸭子则整整齐齐挂在横拉的一根麻绳上,排队等候下一轮烤制。
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尹遥连着几天的不断钻研,沈记烤鸭甫一上市,就以其清香鲜美的味道、外酥里嫩的口感、四种独特的吃法,引得食客们垂涎欲滴,立刻受到大力追捧。
尹遥也顺势便自创了个“烤鸭节”,连着做了几日的烤鸭,沈记的门槛都快踏破了,仅杜昭一人在堂前照应已不够,连罗珊娜都被她召了回来,留在铺子里一道儿帮忙。
如今沈记的烤鸭,也算在南市小有名气,还引来了几家食店的模仿,不过他们不知尹遥的秘诀,只能照着成品照猫画虎,倒是把尹遥踩过的坑,又全都再踩了一遍,可把那些店家气得直跺脚……
“三娘,鸭子烤好了吗?已有客人来喽。”尹遥正在片第一批出炉的烤鸭肉,罗珊娜就推门进来了。
这么早就有客人来了?尹遥面露喜色,看来这几日沈记风头正劲,即便是在施工,也没影响到食客们的热情。
当然,估摸着跟杜昭刚挂好的大横幅,也多少有些关系。
她手下不停,只略抬了下头:“喏,那边儿刚片好一套,你拿去吧。”
只见一个陶盘中,整整齐齐摆着片好的鸭子,油汪汪还冒着热气,一旁还放着提前备好的葱丝、胡瓜条儿、甜面酱。
罗珊娜端起鸭子放到承盘中,又夹了配菜、盛了一勺甜面酱,刚要回堂屋去,却被陆娘子急忙叫住:“小罗,还有荷叶饼呢!”
今日沈记的各人可谓是忙到飞起,好在尹遥不打无准备的仗,能备的料她昨日已全都提前备好。
忙碌了一早上,陆娘子做好了要售卖的糕饼,杜昭负责按照提前预订好的数量,分发给来取货的各位摊主。
陆娘子便又帮尹遥,把提前擀好的荷叶饼上锅蒸熟,这会儿热腾腾的薄饼刚刚出锅,她忙夹了一份到碟子里。
罗珊娜应了一声,快步走过去端起碟子,也放到承盘上,回去给客人上菜了。
“舅母,我这鸭架剔好啦!”
“来了来了。”陆娘子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疾步过来把那几只鸭架拿走,放到锅中煮汤。
尹遥把第一批鸭肉片好,又把第二批鸭子送进烤炉,这才终于有空儿去瞧那锅中炖着的肘子。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焖煮,肘子已被炖得软烂至极,用筷子轻轻一扎,便能*轻易穿透,开盖大火收汁儿,一块块儿肘子肉的表面,又覆盖上了一层红润、浓郁的汤汁儿,用锅铲一盛,颤颤巍巍便要冒出油花儿似的!
将蒸好的粟米饭和这焖猪肘,分别盛出到大盆中,尹遥端着放到了后院儿的石桌上。
她又爬了几阶梯子,朝二层方向喊了声:“各位郎君,吃饭啦!”
“来了,辛苦尹娘子了!”姚工头招呼着手下停工,一个接一个爬下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