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只是他领着眼前这二人兜了大半天,几乎把南市各家转租的铺子都看了个遍,却仍是没有相中的。
这看铺的小娘子,眼光还真是老道,胡二郎又常年混迹南市,对各家铺子都略知一二,在一旁帮着她出主意,更是难缠得很。
房牙面露无奈,将二人又领到了一处街口,叹气道:“尹娘子,这可是最后一家了,您若还是相不中,就只能过些日子再看了。”
尹遥也有些无奈,这些想要转让的铺子,要么是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要么是生意虽好,但却有其他原因只能闭店。
做不下去的铺子嘛,多多少少都有点儿毛病,可那挑不出毛病的铺子,租金却又是最大的毛病。当然,这不是人家铺子的毛病,是尹遥自个儿的毛病,谁让她钱袋子不够鼓呢?
她也叹了口气,想淘到价廉物美的铺子,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房牙对最后一间铺子的情况心知肚明,心里估摸着,按这小娘子的要求,今儿这买卖怕是做不成了,只将两人随意领了过去。
果不其然,几人刚走到铺子门外,胡二郎便率先面露不悦,朝房牙道:“这店你也带我阿姐瞧?”
尹遥看了那铺子一眼,也不由侧目瞅着房牙,面露疑色:“郎君,你说的便是这家吗?”
房牙苦笑一声,抛出了这家铺子最大也是唯一的亮点:“小娘子,你别看这铺子如此情况,可它的租金只要每月六贯。在咱们南市,再找不到如此价格了!”
六贯?尹遥心中微动,便是冲着这价钱,她也不由停下脚步,挑眉仔细打量起眼前这间铺子。
第47章
洛阳南市一百二十行,有近三千余家店铺,除了出名的老字号外,其余小铺子却经常走马灯似地换着店家。
盛记糕饼铺,就是这南市无数的小铺子中,普普通通的一家。
店家是对姓盛的中年夫妻,两人原本在家乡虢州开了家糕饼铺,盛郎君是家传的手艺,生意一直很是红火。还有食客夸赞过,称这手艺便是到了神都洛阳,也必能有一席之地。
两人听了这话不免心动,虢州距离洛阳不远,二人又向往神都城的繁华,便想着来见识见识。
于是入秋之际,盛郎君就关了家乡的铺子,与妻子一道儿,来这洛阳南市赁了间小铺,做起了糕饼生意。
只是如今三个月过去,这糕饼铺却一直半死不活,每月卖出去的糕饼,连货款都回不了本儿,更别说赁屋的钱。两人只能把在虢州时攒下的本钱,不停地往里填。
见生意仍是毫无起色,手头儿的钱也赔了许多,盛郎君不免打起退堂鼓,准备关店回家。虢州虽没洛阳这么繁华,可最起码能让他养家糊口。
“两位,请随我进来吧。”房牙方才见尹遥心动,忙带着二人进了屋子,又扬声招呼道,“盛郎君,有人来看铺子了!”
盛家夫妻正坐在店中,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店里除了他二人之外,并无其他客人。盛郎君认得房牙,闻言立刻起身,勉强挤出一副笑容,将几人迎了进去。
这糕饼铺的位置其实还挺不错,在南市的中心偏北一点儿,虽不是正对着主街,但却是侧街的第二家,跟主街之间不过隔了一家铺子,拐个弯儿就到了。
只是位置这样好的一间铺子,每月租金却只要六贯,还被尹遥和胡二郎质疑,自然也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原因无他,只因其最珍贵的临街门面,被隔壁铺子吃进去了足有一半儿,只剩下五尺余宽窄窄一条,将将能让两个人并排通过。若还有第三个人同行,抱歉,你们先相互谦让一番吧。
就好比如今,房牙便是率先走了进去,然后尹遥和胡二郎才能并肩随后而入。
穿过五尺宽、三尺深的狭窄门面,尹遥进到铺子内,朝盛家夫妇施了一礼,便四处打量起来,发现里面倒是别有洞天。
铺子里不似门口那般狭窄,而是间十尺见方的堂屋,虽不算大,但换算下来也有十平米出头。尹遥比划了一下,摆下三四张方桌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家铺子是很典型的前店后院,除了正门对着街面外,堂屋后还有两扇门,其中一扇通向后厨,另一扇则通往院子。
尹遥推门走进厨房,其中面案、蒸锅、油锅、沥油架等家伙事儿制备得十分齐全,还有一摞木制模具,应是用来给糕饼翻模的。
“盛郎君,敢问你这些物件儿,都会留给下一个店家吗?”尹遥把那模具拿在手上翻看,只见其雕刻的十分精美,让她有些爱不释手。
盛郎君跟了过来,闻言搓着手笑道:“小娘子,其他炊具都是原来屋主所制备,我们自然都会留下。只是这套模具,却是当初在虢州时专门定制的,我还得拿回去,将来继续用呢。”
罢了,尹遥把那花样儿记在心里,又依依不舍放了回去。不过没关系,日后可以托许二郎,照着样子帮她刻上几套便是。
从厨房出来,她又去了院子中瞧了瞧,这院子面积也不小,还有个门通往后巷,平时采买时可以直接从后巷进来,不用经过铺子里,出入甚是方便。
院子一侧,与厨房相邻的还有间小屋子,店家夫妇平时就住在里面,若店里不住人,拿来堆放食材杂物也行,可以免除日晒雨淋。
尹遥点点头,这儿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那有些惨的门面之外,再挑不出什么毛病。
她仔仔细细兜了一圈儿,又绕回堂屋,屋中摆着一张长条胡桌,桌上放了个木盒,上面盖着盖子看不出里面是何物。
她笑道:“敢问这可是郎君售卖的糕饼?我能否买些尝尝?”
盛郎君十分殷勤地掀开盖子:“小娘子,我家卖的是水晶龙凤糕,你尝尝看,味道不错的。”
“成,店家帮我们装几块儿。”尹遥要了三块,连房牙一道儿,每人各分了一块。
她拿在手中端详,水晶龙凤糕是用糯米粉和捣碎的枣泥为原料,一层一层相间叠放,以模具整形成漂亮的花样儿,最上层再以整颗枣子嵌入其中,最后上锅蒸至糯米绵软、枣馅儿爆出为止。
糯米糕体蒸熟后,晶莹透亮有如水晶,枣泥则是棕红细腻,两样儿交叠红白相间,上面又点缀了红艳艳的枣子,十分漂亮。
尹遥送入口中品尝,糯米软糯、枣子香甜,亦是让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若说这糕饼铺,南市中大大小小少说也有个五六七八家,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如意楼,听闻一盒糕饼便要三五十文,之前许二郎为了表达谢意,还特意给尹遥买过一盒。
尹遥尝着这盛记的龙凤糕,觉着口味也并不比如意楼的差,难怪在虢州时,能生意兴隆,广受食客欢迎。
只可惜,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这南市之中,盛记只是家新铺子,又因铺面太小毫不起眼儿,再*加上没做好前期的宣传推广,估摸着洛阳城的百姓都没几个知晓的。
她又瞧了眼那胡桌上的木制罩子,更何况……
想来因这水晶龙凤糕乃是蒸物,在外面放久怕会风干,店家这才特意罩了起来。只是若如此做,街上的人根本不知此间售卖何物,即便经过了,也只会直接走开,两相恶性循环之下,这销量也只会更加低迷。
尹遥轻轻摇了摇头,只默默吃完手上的糕饼,便与盛家夫妻告辞,离开了铺子。
出门后她又回头看了看隔壁的成衣铺,这铺子可真豪华。不仅有沿主街的整整两个门面,又有沿侧街的一个半门面,那牌子一挂,简直隔着两条街都能瞧见。
反观此间,便是想往门面上挂块牌匾,字儿大了些都放不下,比方这“盛记糕饼铺”五个字儿,就简直小得可怜。若是眼神儿不大好的,从主街经过瞄上一眼,大概也只能瞧见“口口口口口”……
走在街上,她又朝房牙仔细打听起这铺子的情况。
见这小娘子竟仍然有意,房牙又惊又喜,忙将两人迎回牙行,说要坐下详谈。
路上胡二郎小声问尹遥:“尹姐姐,你真打算赁这间铺子吗?看着不大行呢!”
尹遥笑道:“这铺子虽有不足,可盛记糕饼铺开成如今这样儿,却不只是门面过窄一事所致。日后若能好好想想法子,也不是不能解决。”
胡二郎见她神色笃定,便也笑道:“成,那我帮尹姐姐杀个好价。”
一行人到了牙行中,房牙翻出这铺子的房契、地契等,尹遥拿在手中细细查阅,与方才现场所见一一核对,见上面标注了许多屋主、铺面的变更注释,不免问起其中缘由。
房牙在此行已久,对这铺子的渊源也知之甚详。据其所言,盛记及其隔壁的成衣铺,原本都属于一位姓周的郎君。
因其早年欠了不少债,便拆东墙补西墙,先从最值钱的沿主街部分开始,再到没那么值钱的侧街门面……他隔阵子便抵些铺面出去,换点儿银钱拿去还债,时间长了,便只剩下如今盛记糕饼铺这一点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