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这顿饭吃得大伙儿都是肚饱溜圆,正三三两两聚在一堆儿消食,准备攒足了力气,待会儿接着第二轮叫骂,期间却还忍不住回味那鲜美的滋味。
  这回再见尹遥,领头的妇人已十分客气,她张罗着众人让路,又笑道:“小娘子,今儿打扰你家啦!”
  尹遥笑着摇摇头:“我家住得如此近,自是感同身受,又怎会不体谅娘子的难处?”
  妇人听她这话,再回想今日门里那老太的胡搅蛮缠,便知这小娘子虽未明说,但肯定也没少被这户人家欺负,不禁跟她同仇敌忾起来:“你别担心,我此番定让他家在坊中抬不起头来,以后都夹着尾巴做人。”
  听了这话,七娘虽不知发生什么,却仍是十分开心:“娘子真是个大好人!”
  陆娘子从里面开了门,有两个郑氏族人主动上前,帮尹遥把车推回院子,还顺便跟她攀谈了起来:
  “小娘子,你这牢丸可真美味,平日里是做来售卖的吗?”
  “你都在哪儿出摊儿啊?明儿我也去买!”
  尹遥笑着一一答了,又跟众人道谢告辞,领着七娘进了家门:“舅母,一会儿咱们弄个酸菜锅子,压压惊如何?”
  第44章
  上个月一家人齐心协力,腌了一大缸菘菜,都存在院子里的大缸中,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掀开缸盖,又挪开压着的大石头,尹遥伸手捞了两颗菘菜出来。
  经过一个月的腌制,菘菜已从原本的白色,变成了透亮的金黄色,用手指压一压菜帮,还能感到脆脆的回弹,凑到鼻子附近闻闻,又散发出阵阵发酵所带来的清新酸香。
  尹遥揪下一点儿尝了尝,满意点头:这菘菜已经彻底腌透,成了美味的酸菜。
  将酸菜在清水中浸泡两刻钟,再洗净沥干、切成细丝。小陶瓮起锅热油至微微冒烟,下入葱、姜、花椒、干茱萸炒出香味儿,再倒入切好的猪五花肉片儿继续煸炒。
  酸菜十分吸油,尹遥特意在锅中多放了些底油,选的也是半肥半瘦的猪五花,这会儿油脂都被逼了出来,锅中也升起阵阵香味儿。
  现代人吃饭都讲究“轻食”,尹遥前世店里的客人,也经常会特意要求少放油、五花肉改成瘦肉之类的。
  不过在油水十分珍贵的古代,便没有这个烦恼了,过油食品反而更受大伙儿喜爱。
  倒入酸菜丝多炒一会儿,淋入酱油和粗盐,再加足量开水没过酸菜,大火烧开再转成小火慢慢炖煮。
  她又去院中,拿了块儿前几日冻的豆腐,泡在清水中化开,也下到这酸菜锅中,跟五花肉、酸菜一道儿炖着。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这酸菜的酸味儿浸透到汤汁儿中,又跟五花肉带来的油脂香气结合在一起,飘得满厨房都是,直把人的馋虫都勾了出来。
  连锅带炉子一道儿端上桌,一家四口围着那酸菜锅子,锅中“咕嘟咕嘟”热气翻腾,带来满室的烟火气。
  夹一片儿带着酸菜的五花肉,肉片儿早就炖得又酥又烂,入口即化,那酸菜丝儿则是脆嫩爽口,混在一起回味悠长……
  再夹一块儿冻豆腐,豆腐冻上再解冻后,里面满是小孔,在酸菜汤里炖煮之后,又吸饱了满满的汤汁儿,一口咬下去汤汁儿就爆了出来,烫得人呼呼吹气儿,却又忍不住沉浸在那鲜美的滋味里。
  尹遥昨儿才在城门那儿买了只羊,除了这几日做蒸饺外,还特意留下了一条最鲜嫩的的前腿儿,这会儿被切成了薄薄的肉片儿,整齐地码在盘子中。
  夹一筷子羊肉片儿,伸到沸腾的锅子里涮上几秒,再跟煮熟的酸菜一同捞出,蘸上浓浓的胡麻酱,一口下去简直能鲜掉眉毛!
  桌上还有配菜,是泡发的笋干儿、黑木耳和油豆皮,都是一家人合伙儿摘的做的,下到锅子中煮熟,吃起来更是格外美味。
  “阿婆,舅母,我打算明日去趟南市,看看铺子。”吃了块儿煮得又脆又糯的木耳,尹遥开口道。
  一晃已是两个月过去,这些日子以来,无论是嘉庆坊的早点摊儿,还是四门学的寒假生意,都已逐渐步上了正轨。
  尹遥闲下来盘了盘账,排除掉卖豆腐这种特殊情况,早点摊儿的营业额能做到每日五百文,净利润大概在三百文左右;至于四门学这边,她每日则到手四百五十文,净利润也是大概三百文。
  换句话说,这两项日常生意,能给她带来每日六百文的利润。除此之外,她偶尔还能接到一些街坊邻居的委托,在诸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宴席上,帮忙操持一二,也有些额外进项。
  去掉人情往来、日常花销、摆摊儿的商税等支出,还有七娘的读书,哦不,零嘴儿费用,七七八八算下来,这两个月她攒了有近三十贯。
  预留出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剩余的钱也够去南市赁个小铺子了。
  “阿婆,舅母,你们觉着如何?”尹遥又认真征求家人意见。
  平心而论,赚的这些钱,也不单是她自个儿的功劳。
  最开始是靠着阿婆的人脉,尹遥才能顺利办下核准券,还赊欠着好几个月的商税顺利摆摊儿开张,更别提有机会接到张家的订单。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陆娘子也是起早贪黑地卖力干活,否则光靠尹遥一个人,哪怕日日不睡觉,恐怕也赚不到这许多银钱。
  在座三人都放下筷子,沈老太太笑道:“我看你天天忙里忙外,估摸着应该也差不多是时候了。三娘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阿婆支持你。”
  陆娘子佯怒拍了她一下,嗔道:“你这孩子,我有什么成不成的?等你盘了铺子,舅母还去给你打下手,你别嫌我笨手笨脚就好。”
  七娘左看看右看看:“阿姐,我也去给你打下手!”
  没错儿,就连七娘也是,虽然年纪还小,可也是每日一早就陪她出摊儿、吆喝、数钱……
  尹遥笑道:“行行行,不过你先好好儿上学吧!”
  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她又掰着手指头盘算起人手。以后自个儿算是店长兼主厨,舅母便是副主厨,七娘要上学,就先不带她去店里了。不过若是开了店,只有自个儿和舅母两人,人手好像有点儿不大够,得琢磨琢磨,再雇个人还是如何……
  这会儿太阳已落山,外面还在吵吵闹闹,不过声音倒是小了些。估摸着住在外坊的,都赶在夜禁前回去了,只剩下嘉庆坊本坊的还在堵门。
  家里却仿佛桃花源一般,陆娘子去拿了坛糯米酒,给沈老太太和尹遥各斟一杯,三人美美品着酒,憧憬起以后开店的日子。
  就在这温馨时刻,忽然从隔壁传来声凄厉的嚎叫,似乎有人脚步匆匆推开院门,在跟外面堵门的人焦急交涉。
  两边儿争执了一会儿,大概是终于放了人,那人又一路小跑着出了巷子。
  过了半晌又有几人折返回来,院子里、巷子里一派兵荒马乱。
  沈家众人交换了下眼神儿,陆娘子面色有些不安:“怎么听着不大对劲,难道是韦家出了什么事儿?”
  尹遥起身推开窗朝外瞧了一眼,没看出什么,沈老太太侧耳凝神细听,皱眉道:“听着像是郎中来了?谁病了么……”
  “算了,左右跟咱家没关系,别管了。”这韦家到底闹成啥样,尹遥并不是很关心,见没涉及到自个儿家,也就不再理会。
  她收拾收拾桌子,安顿好七娘,便叫上陆娘子准备明儿的蒸饺去了。
  ……
  第二日一大早,按照约好的,尹遥给昨儿同去的食客们各送了两个大蒸饺,几人也十分上道儿,卖力地朝着其他食客为她鸣不平。
  食客们见对面的陈家蒸饼今儿没来出摊,又听了这一通原委,自然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纷纷安慰尹遥,她的摊位比以往还要热闹三分。
  不过她的摊位再热闹,也没有昨日的嘉庆坊热闹,居然出了两场官司。一个是这西门早点摊儿的,另一个就是那韦家大郎轻薄小娘子的,食客们排队时都不免议论纷纷。
  若说众人对着尹遥是温言安慰,那提起韦大就是唾弃摇头,可见郑家的“宣传效果”真是不错……
  尹遥只一边儿微笑听这坊间八卦,一边儿卖力地售卖自个儿的羊肉牢丸。
  排到一名中年男子时,他颇为熟稔地笑道:“小娘子,你家那牢丸可真是美味,快再来两个,可馋死我了。”
  听到这话,尹遥不由心奇,她昨儿也没卖成牢丸呀,这人怎知美味?
  她一抬头,哟,原来还真是个知道的,正是昨儿去韦家堵门的郑氏族人之一,昨儿还帮她推车回家来着。
  “郑郎君,您早呀!”尹遥忙夹了两只蒸饺,小心装进纸袋中,又跟他笑眯眯打着招呼。
  男子也住在这嘉庆坊,不过他平日里都是从北门出坊,因此并不知道西门这儿,有家最近很出名的“沈记”早点摊儿。
  直到他昨儿去帮忙时,偶然吃到尹遥售卖的笼上牢丸,那鲜美的滋味儿实在让人难忘,到了家都在不停回味,听那小娘子说自个儿在西门摆摊儿,懊悔地直跳脚,寻思着他怎么才知道,可错过了多少美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