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学生们都使劲点头,等教渝说完后,站起来对教渝鞠躬,“这一年您辛苦了。”
教渝扭脸,“行了,快走吧。”
范云不用回宿舍收拾,收拾完跨上书包,拿着试卷出来,才巳时(10点)。
门口是爹娘俩人站那等着,跑上去先给试卷。
被两人夸着走回家中,问要什么奖励。
范云直接说想吃蛋炒饭,红英两口子哈哈大笑,连声说可以。
当天下午多蒸米,米饭隔夜炒出来的才好吃。
烧锅放白块的猪油,腊肉丁、葱花爆香,鸡蛋炒的金黄,放入隔夜米饭翻炒数下,搓一点盐,最后腌制的萝卜丁撒上,立马出锅。
配上红豆粥,一大碗吃光光。
吴红英给擦擦嘴,说真是个小馋猫,
放假之日,想的是一天两张练字,安排的很美,却没几天就作息不正常。
上学时候,早睡早起。
现在不天亮不想起,一天两顿饭。
冬季天亮的晚,有时候上午起床都还是厚厚的云朵。
寒风呼啸,屋子小也有好处,盆里烧个木炭,角落都暖和。
而且发的木炭是真好,无黑烟,无呛人的味道。
要不是每早抹布擦桌子等地方,水有些脏,没有实感。
这天气,东西撑放,范三郎一次多送,三、四天送一回,其余再家陪媳妇孩子。
尤其听到有人滑到了沟里受伤的事,更是小心。
平安的来回,才能挣更多的钱。
这天范三郎在卸白菜萝卜的时候,跟东家聊天,就见其说柴火和碳又涨价了。
县城到冬天都如此,天气越冷,取暖用的更多。
即便之前囤积了一柴房,但每天都用,焦躁的发愁。
范三郎直接说他认识个卖木柴的,不过没在县城里卖过。
东家惊喜,“不妨事,让他送来十捆,我先烧烧看。”
范三郎回着好好,说这事他包着办。
心里憋着好消息,回家就给媳妇说了。
下午他就再跑一回,去小河村范家说声,让大哥给传个话。
瞧着三弟走,范大郎和老二直接走小路去。
*
徐父送柴成稳项,直接送来了些东西。
堂屋里兴奋的说,挣得虽低,可定期的送,是个长流的好买卖。
边说还笑出声:“往后不光几个村里,连县城都用我的柴,放以前哪敢想。”
几句话,说的和听的都乐。
一听要给他们钱,两口子直板脸:“咱两家是一家,这话可不爱听。”
三个大人争执着,东西留下,钱不收。
靠墙的书桌,范云和徐鸣坐那时不时偷看,再说着悄悄话。
范云好奇问家里的柴怎么来的,徐鸣摇头说不知道。
过了会他问徐伯伯,说是去更西南边,省边上有座大山,无人管。
徐父说着里面有老虎有野猪,但村里要啥没啥,集着男丁们去砍,是个进项。
范三郎问:“那树得多少?”
徐父:“每年种,每年砍,山上可适合种树,数不清。”
“那行啊,以后让徐鸣给管着。”吴红英如此说。
提到孩子身上,徐父摇头小声,“娃那性儿,镇不住那些人,我都愁往后这娃能干个啥。”
两口子点头,理解。
大人说话,范云听耳朵里,“徐伯伯,徐鸣善良又细心,可以去学医,当个郎中呀。”
徐父激动的站起,“对呀,我咋没想到啊。”
娃又识字,以后村里当个好郎中,受人尊敬,徐父觉的他闭眼都安心了。
定了主意,徐父门口来个突然,留钱说提前给云娃当压岁钱。
范三郎哎呀好几句,送走人回来满是笑。
几天后收拾好家,一家三口踏上回村的路。
要过年了,当然得跟家人一起过。
村里日子过的飞快,姥姥和姥爷啥都顺着他。
期间父子俩还被徐父请去当回“说客”,引给吴郎中后说得考察半年,再决定收不收。
徐父弯着腰,说应当的,即便不适合也是娃的原因,把带来的肉放下。
吴郎中看这么会来事的爹,再看心思老实的这孩子。
等人走后,不由笑出声。
他这一身医术,也在想找个徒弟传下去,真是巧了。
年最后一天,吃完早饭赶着去县城,把房子贴上对联和福字。
出县城路上,只见店铺都已门上贴了张红纸,说过年哪日开门。
小孩子们拿着爆竹,喊把年兽吓跑的跑过。
回到村里,也是热闹场景。
年夜饭后,压岁钱竟是小块的银子。
范云回屋,用红纸又包了一层放藏宝箱里。
藏宝箱放老家,没带去新家,每次需要时拿点钱走。
过了个开心的年,年后就是抓紧补作业的着急。
白天写,黑天后也点上油灯继续写个把时辰,大人们看的笑,可也再给点上蜡烛。
正月中旬,总算全部写完,这下松快了。
正月下旬,县学开学。
*
窗外的树绿了两回,范云已在县学内度过了两年。
一直保持着头列,已成惯例的共识。
教渝、山长和县令官、再加上省城来的学政,都与他对话。
今年有没有打算考,还是其他想法。
对于去还是不去,都能吵起来。
范云知道,身边人都在为八月,这三年一次的秋闱忧虑。
山长还跟他说过,其实县学百来个秀才,最大可能中一个,也可能是一个不中。
举试,还没了解,就先被来了个下马威。
等从学政了解,一百三、四个考生才能考中一个的时候,范云只觉好夸张啊。
记忆里知道这秋闱俩字,可是其中规矩、信息都不曾了解。
再更多了解,原来是每个省州城设有一个专门贡院。
也就是说,一个省的所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抢那点名额中榜。
深吸口气,范云头脑冷冻般的清凉。
学政让好好想想离开,他意思,若没有中的把握就再学三年。
而教渝和山长他们则是,试试,不中也增加回经验。
县令官觉的两方都有理,拿不定主意,想的多,没决断,一会说这好,一会说那好。
范云回家跟爹娘说了,想知道他们的想法。
“云云,想去就去。”吴红英捏捏孩子的脸。
范三郎:“对啊,你一向有主意,要是不想去你就直接会说不想去了。”
范云嘿嘿笑,“爹娘,那我明个去给山长他们回话。”
教渝等人知道定了主意,可是忙碌。
百来个学子不去考的没几个,一路去州城的车队,行李、吃食、住宿,都得操心。
以为得多远呢,但知道路程只三天或四天后,范云直接一喜。
去州城,这么近?
从县城向北到府城,再转东去州城,如此就能到。
想想哪怕是挨着,也不能想这么简单,路上状况,走什么路都不知道,还是等到时候仔细听听记下为好。
春夏变换,蝴蝶展翅飞舞,蝉被教渝们粘下来。
下课后,都让去过州城的再说说。
这样一幕,范云不由想到以前的私塾场面。
第47章
七月初县学放假,让每个学子回家准备。
定在半月后一早,在这门口集|合,众人应是。
范云回家,递上记下需要之物的纸,期待的问娘这次能陪他一起去吗?
吴红英摆手说不去,用了好多理由。
范云软磨硬磨,范三郎也劝去呗,这可是州城,去看看。
吴红英拧了把三郎的胳膊,“娃这次是去考试,我这啥也不会的,路上再拖累你们。”
她铁了心不去,说到时候收拾东西回村去。
范云只好先退一步,另找寻时机。
从这天开始,安排大小事情。
首先,第一件事,去县衙办路引。
到手后木盒装着放书包里,跟书本放一起。
酒楼那范三郎去言语,东家道喜,说娃科举是大事,这先找个伙计应付下就是。
范三郎笑:“您也不需为难,我会让徐哥来帮送的,有什么你跟他说一样。”
东家大喜,夸老弟周到,转身让伙计包了个烧鸡和卤肉让提着。
把东西提回家,过午自是回村跟里长和徐哥他们交代一番。
事情办完,回家和小河村知会两家人。
话里话外放心就是,但老人们还是给塞钱。
老陈氏:“去那大城,肯定啥都贵,花不了再带来,钱这个又不坏。”
老李氏:“三儿,这是两千钱,拿着,就当先还钱了,路上别饿着云云。”
怀里揣着,一路上肚子嘚嘚的响着回城。
城内,母子俩也没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