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范云点点头,怪不得玉宁那般态度。
下午,舅舅和舅妈来了。
除了粮食,堂屋门一关,拿出铜钱来。
明算账,每年都如此,吴红英收下后。
吴全又老话重提,他这出自家四口人的,想要改改。
这话俩老人找棍子就要抽,范三郎忙拦着。
他嘴上说道:“大哥,我跟红英成婚了,爹和娘脾气也跟我们更合,就不要再说这种话。”
吴红英拽着吴全让离开,将门一关。
范云从自个屋里出来,进屋让姥姥姥爷别气。
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先让姥姥和姥爷心情平复最先。
老两口看着乖巧的孙子,露出笑:“不生气,还得陪着云云长大呢。”
吴红英进来,听着大人们的话,范云就明白了。
爹娘觉的老人跟他们住,出赋税伺候养老是应该的。
但舅舅觉的现在有了娃,又念书,他好意,觉的老两口的赋税那部分,该他出的。
从今年变,他出六份,往后也这般。
没成想,俩老人觉的这等于提醒他俩没用,得被养着了的戳心;
范三郎和红英,则是觉的爹娘劳碌都是为他们,养老大哥来,那算什么。
范云心里有点乱,都是好意,弄岔劈了。
舅舅这先跟爹娘通通气,再跟老人说也行啊。
不过此刻范云一点不担心了,再吵,感情不会受影响。
【作者有话说】
上面根部燃烧是文中,现实不要做。
第24章
大清早,范三郎被媳妇交代几句,和大舅哥出村。
怀里装着两吊钱,两百个铜板,独轮车上还装着些粮食,直奔小河村。
范三郎把钱交给娘说手里,老李氏嘴上说家里有,手上数数直接拿去锁上。
转身就是问孙子云云最近情况,让多说些。
大河村内,范云起来一问。
知道爹去了奶奶家,剩下的不再问。
爹赋钱是一百二个铜板,但每年都多给,贴补的心思。
和舅舅一起去,交赋税时也帮衬着些。
*
坐等着吃饭,吴玉宁和陈学才跑来自家。
一听没吃饭,老实等着。
陈学才站大人跟去,边说着话边拿个递个的;
吴玉宁坐那坐不住,去院子里想推推车的,没看到,急的挠头走进来。
范云看在眼里,笑了声:“我心想吃完再去找你们的,没想到你们来这么早。”
吴玉宁说都没睡着,陈学才当大人面前,乖乖的,没开口怼。
心里嘲笑,这人有点事都睡不着,没自己有耐心。
吃完饭,看三个小孩出门,吴红英不由叮嘱几句。
要是娃自己出去,她肯定跟着。
范云点头说好,还抱了下娘。
旁边俩娃看的都脸红,他们可做不来。
路上,范云问进展。
吴玉宁赶忙说着,说完这下舒坦了。
陈学才直接说:“你这办点事,真不行,多大点事,把话加点东西不懂吗?”
吴玉宁瞪了其一眼,“我可不会把黑的说成白的,不像你。”
陈学才跳脚,口水乱喷。
他可不近身,宽度比他两个,要挨一下,疼的还是自己。
范云笑着看俩人闹腾,快到里长家门口让停。
吴族长在家,除开在里长面前,其他都是严肃的。
他见孙子都看着地喊爷爷,云娃能对着他喊族长爷爷。
这娃唯一的,每次说话都对上自己的眼睛。
村里其他的娃见到他,缩脖子就跑。
他和蔼的问:“云娃,你怎么想的,好玩?”
范云笑的可爱,清脆说着:“吴爷爷,这现在放假了,就想挣几个铜板,我们三个可以买糖人吃。”
老人哈哈笑,掏出两个铜板递到眼前,“那这直接给你去买。”
范云:“吴爷爷,这是你的钱,不是我的。”
族长把钱收回来,看着三个娃说同意了。
几个小孩就想自己捣鼓捣鼓,卖出的钱算他们自己的。
虽然不看好,倒是也看看做出个啥来。
*
苹果圆头几年是不赚钱的,但结果子之后,可比卖菜挣钱多了。
族长领着几个小娃,让选一颗树。
陈学才直接选坠着果子多的,范云阻止,选了那天看中的。
树干粗粗的直,果子不多不少的匀称,看着就健康。
选中了,围一圈石块标上。
那边族长把看守的喊过来,让把三个娃要干什么给他说,照顾也多用心。
看守人弯腰点头,里长放心回去。
三个小孩围着果树,是越看越开心。
回到家,家里大人就问干什么了。
范云没想瞒着,直接说了。
“这,苹果上贴剪纸?”一家子傻眼,从没听说过。
大人拉着娃搂怀里,“这小脑袋瓜咋想出来的。”
范云仰着头说把苹果弄的好看,不就可以更贵?
吴红英亲了口娃:“那你去试试,钱可不好挣的。”
即便觉的瞎胡闹,再好看也不如粮食能饱肚子,买的也不会当冤大头。
但这云云既然做了,一家人就支持。
第二天没想到,玉宁娘和学才娘都拿着纸过来了。
她们不知道剪啥样,过来问问。
妇人们凑一起,嘴上说着孩子瞎胡闹,可手上一个比一个仔细。
虽不认识字,但照着样剪完展开就是个字。
玉宁娘柔柔的问:“云娃想出来的字?”
吴红英摇头:“不是,云云说问的学才和玉宁,那俩孩子到底是多学两年。”
当娘的嘴角咧耳后根,嘴上说没啥没啥。
手指头累了,放下剪刀活动活动,再接着剪。
不过几天,比要的百个还多。
门口石榴树上,咕咕咕的斑鸠配着蝉鸣让人梦里都是这动静。
私塾上了半个月左右,夫子怕热,也怕孩童们中暑,这次放到立秋之后的处暑。
范云直接心里默算,也就是八月中旬,二十号左右。
摸摸头上汗,心里雀跃。
坐着不动都是汗,背后也粘的痒痒。
天热真想在家吃西瓜度日,啥也不想干。
七月上旬,一批批来收西瓜的,开始吆喝。
自家地里的西瓜,姥爷拍拍就知道成熟度,换成铜钱,叮铃的响换来家人的笑。
当然,范云眼里啥也看不出来。
都是绿绿的宽纹,圆圆的,敲也分不清生瓜蛋子还是熟了。
每天早上,下地摘几个洗洗放缸里用井水冰镇。
吃完饭就是切了一块块的吃,红瓤黑籽,姥姥扇着蒲扇风,温声道慢点慢点。
“你小孩子肠胃弱,吃两块就是。”
范云拽着袖子撒娇,还会被多吃一块的允许,然后就趟铺地上的凉席上伴着姥姥的哄声下入睡。
要是小的瓜,直接抱着半个,拿勺子吃。
蝉鸣似乎都奏乐,夏天是西瓜味道的甜。
暑气越加,七月中连绿绿的叶子都好似蔫着。
苹果园里,果子已从青变红。
早晚两天,一家人出动开始贴剪纸。
不能对着正阳面,得在旁侧,沾水贴上,移动着让更正中间。
大人们说就这么简单啊,这也不耽误活计。
范云心里偷笑,太阳光才是最重要。
八月初,苹果园里其他苹果被收,一文一斤。
就留下那一颗没动,大人们都有点焦虑担心,这三孩子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要不他们偷偷买了?可在孩子们面前又如往常。
*
八月初六,范云也不用去查,就觉的是个好日子。
带上草帽,三人去忙。
吴玉宁爬树蹭蹭的,摘了递给陈学才,然后再是范云,揭去贴纸放铺了草的竹筐里。
数到三十个,范云喊行了,看守的锁门也跟着。
范云回头看到了,以为是盯着玉宁的,这走都走,直接喊着叔叔让帮忙。
看守的脚步一顿,走上前去。
范三郎和吴红英好奇,说给推独轮车,豆子都种下去,家里又没啥活,正好去看看娃们怎么卖。
一路看守的和范三郎轮流推,吴玉宁也推了一段路,这么来到了官道。
卖茶水、葡萄、桃子、苹果等,一溜。
范云不让爹娘插手,说树荫下等着就是。
人都往东挤着摆摊,范云没去,直接路口西卖。
草撒片,铺开布,苹果也擦擦,摞着,把字的一面都朝前边。
卖相,还能提高价值。
陈学才和吴玉宁一路都激动着,这才想起问卖多少钱?
吴玉宁挥下手:“我家卖一文一斤,咱就两文一斤,咱这好看啊。”
陈学才摇头:“瞧你那胆子,三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