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吴家办事大场面,除了亲戚,相识的、关系好的都请了来,连带着面生瞧热闹的都被挤到了角落,竟都有爬树上的。
  再加上本村的村民们,走路全靠挤。
  村口处,范二娃被放了下来。
  两家的族长和里长,都是白胡子老者。
  穿着白灰掺杂的长衫,头上发型板正。
  仪式繁多步骤,老人们蹲下身子露出哄小孩的脸,说道一会儿可要听话,让点头就点头,可不要乱动。
  范二娃心里觉的好笑,面上认真道,“族长爷爷,里长爷爷,我知道的。”
  当着那么多双眼睛,上面人念,下面他调皮,丢人的可是他,才不会呢。
  这神气的小模样,眼神也透着机灵,周边人都皆笑。
  *
  一群人伸着脑袋等,好一会儿,骑在毛驴上的官府之人在衙役保护中,慢悠悠的来到。
  之前腰杆挺直的族长、里长,迈步赶忙迎上去。
  在村民面前高高在上,现在低姿态寒暄欢迎。
  来人是县衙内主管户房的艾主簿,凡是户籍、人丁册、人口、土地田亩等都归他管。
  族长、里长一口一个艾主簿的称呼,众人走向祠堂。
  祠堂早已被打扫妥当,踩进去是虽有裂缝但干净到反光的青石板,也是村里最气派的建筑。
  范二娃被爷爷抱着,回想着之前过年来祠堂给祖宗磕头的回忆,都是大人按着磕头,也不敢到处看,这还是第一次看个全貌。
  村民们进来后,人贴着人,却没有发出一丝动静。
  族长、里长上首站两侧,正中间艾主簿被人请上茶水喝着。
  男人们都放轻呼吸,女人们站门口处看。
  此等情景,范二娃都提着心。
  巳时一到,族长对着祖宗牌子上香告知过继仪式。
  仪式正式开启,在燃香的气味下,抑扬顿挫的声音中,开始一系列的程序。
  双方家主、父母的同意,子嗣交接,正式过继。
  咸佑六年,三月二十六伊始。
  户主范有田之孙,大房范大郎与李小草之二子--范二狗,正式过继于三房,为三房范三郎与大河村吴红英夫妻之子。
  继承三房之香火,传三房之兴旺。
  在官府艾主簿的认证下,契约已成,变更登记在册。
  请来一次衙门人不容易,族长领着范三郎走近,说想改个好听些的名字。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族长收了好处,自然上心。
  艾主簿倨傲的问,想好了吗?
  范三郎忙不迭上前,“想好了,想好了,取名范云。”
  艾主簿点个头动笔,“云者,志向远大,超凡脱俗,自由之意,不错。”
  范三郎激动的打哆嗦,这就是他夫妻二人想要的,高兴的直弯腰感谢。
  范族长使眼色,范三郎点点头回到娃身边。
  牵起娃的手,说道别怕。
  艾主簿记录完毕,两家人一一按上手印。
  小李氏紧跟着当家的,按完不禁瞅向二娃,对上婆婆的目光,眼神一颤,赶忙低头。
  祖宗排位前,香火味更浓。
  族长声音洪亮,让范云跪在范三郎和吴红英面前磕头叫人。
  老吴头赶忙把蒲团放好,这蒲团提前买好的,就为了这。
  祠堂内青石板冷硬,他们可不舍得让娃伤到分毫。
  范二娃,不,如今是范云了,跪的心甘情愿。
  在范三郎和吴红英伸胳膊阻拦前,大声喊出了:“爹,娘。”
  夫妻俩落着眼泪,跪着抱上去,“哎,哎,我的好儿子。”
  看着这一家三口,村民们登时鼓起掌来,热闹的跟刚才静音判若两面。
  范族长眼神看一圈,场面安静下来。
  仔细教着,“来,娃,转过来一点,往后啊,得叫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来,喊人。”
  范大郎和小李氏,心里不由生出些涩意,面上挤出笑。
  听着娃喊完,在这么多人的目光下,点点头应了声。
  范二郎和王氏,干脆的答应,以前是二叔二婶,现在换了称呼,乍还有些不适应,可是这祠堂内可不敢弄出差错。
  范家人喊完,接着是吴家,不光认识到了很多亲戚,还知道了吴家族长和里长竟都是娘的自家亲戚。
  怪不得对他笑的这么亲近,跟看家里小辈似的。
  收下一份份红包,范云咧着嘴拿好交给爹娘。
  族长满意的点头,宣告过继仪式结束。
  接下来最后一项,庆祝喽。
  关闭祠堂,众人高声欢呼中走去宴席。
  第一张桌子艾主簿上首,族长里长跟着坐。
  第二张,老范头和老吴头,自家人围坐。
  往下是亲戚远近,再往下啥规矩没有,挤挤一张桌子,吵吵嚷嚷,输出全靠吼。
  厨子们忙碌着,一碗碗猪骨汤宽面被妇人们端了上来。
  面条薄薄的,拇指宽,一层油花的白骨汤上还撒有葱花香菜,萝卜丝,酱菜,勾着人的食欲。
  众人大声夸赞如此大方,范、吴两家脸上倍有面,站起来大声道,“来了就是捧场的,敞开了吃。”
  村民们应声后抱起碗顾不得烫就是吸入,吃的狠了,抬头朝天呼气,显然是烫的狠了。
  被喂着吃的范二娃转头到处瞧,认出了卖柴的汉子,看着热闹囫囵吃了一大口,差点被呛着,这下老实的慢慢吃着。
  真好吃啊,晃悠着腿,美味的眯起了眼。
  *
  庆祝之后,碗筷桌凳各回各家,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时辰就收拾妥当。
  范二娃被爷奶抱完,就进了娘的怀里。
  里屋两家大人,就他一个娃,也不避着。
  把钱算算,分分账。
  艾主簿是出了两千文铜钱请来的,吴家的族长、大河村的里长是亲戚,之后意思意思就是,范族长和里长则是花了两斤粮食和一篮子鸡蛋。
  老范头意思是让亲家把这一千文收下,所有的粮食都是吴家提供的,这再不收下钱,他们心里可不安。
  你推我挡,还是老李氏说二娃还是范家的孙子,钱该一家出一半,这吴家才收下。
  吴红英亲了口怀里的儿子,抬头对婆婆说,“娘,剩下的面我们也不拿走了,留着你们吃。”
  老李氏看了眼不出声的老伴,点点头。
  今个之前还替三儿亏,今个之后变了想法。
  要不是红英家里殷实,也办不出这大席面,儿子这还真是上攀着了,今个多出风头啊。
  想到刚才那么多人羡慕自己,老李氏就畅快的不得了。
  商议完事,起身去把二娃的东西收拾收拾。
  吴红英一看,补丁摞补丁、都快朽烂了的衣服,小了都开缝磨脚的草鞋,因为跟着大人睡,没自个的小被、豆枕啥的。
  也就婆婆给装了些零嘴,但还是他们上次来带来的。
  她勉强的笑笑,“这些,我们就不带走了,给四娃穿吧。”
  范三郎也附和,“零嘴我们也不带了,给侄子们吃。”
  小李氏给出的手收回,一下子抬不起头,若是早知这般,二娃小时就该偏疼的,掩饰一番,再抬起头还是露出笑来。
  于是范云除了身上这为仪式而穿的新衣服新鞋和新头绳,再无其他所带。
  吴家人也没旁的心思,红英怀里的本身就已是最珍贵的宝贝。
  送亲家离开,范家人一直跟着送到了村口。
  范三郎挥着手让回去,但直到不见影,范家人才转身朝村里走去。
  傍晚归家少了个娃的后劲才慢慢浮现,比如喊着娃还是带着二娃。
  吃饭时候更是碗筷舀上了拿到桌子上了,才意识到二娃已不在家。
  老李氏骂了俩儿媳一句,她和老头子是这个家里最正常的了。
  二娃还是孙子,只是去老三家住了,有空就会被带来,想到这个心就平静下来。
  其实没了二娃,家里一下子静了好多。
  三狗四狗第一天还能用“以后二娃是你们三叔的儿子了,不在这个家住了”的话糊弄过去,但第二天就不管用了,光让他们大人带回来。
  打骂也不管用,只得用“你们要是乖,二娃就乐意回来”吊着俩娃。
  等时日长了,大点懂事了就能理解了。
  范云不会料到对家里的影响,他离开的时候还想着,大狗三狗睡觉地方变大,肯定会很高兴呢。
  家里也省了他这口粮,叔伯兄弟也还是兄弟啊。
  【作者有话说】
  皇册,,古代户口姓名册。
  第11章
  小河村往大河村的道路,范云想了很多次是何样子,但真见着时,大失所望。
  踩的硬硬的土路,坑坑洼洼不说,还很窄,其中竟还有大小石块,不经意让你绊个趔趄。
  本一直在怀里呆着还想下来走两步呢,这下消了心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