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妻 第223节
虽然没有明说,但以朱九的精明,一定早知道杨北城是她的人,自不会要他性命。
杨北城此时正领着亲信在醉月楼大搜特搜,奢望能从这里找到线索。
倒也不负他所望,在翻找了多遍之后,亲信在一楼大厅的某个角落发现了机关按钮。
杨北城想也没想,冲过去亲自按动按钮,谁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过后,整个大厅的地面急剧下陷,桌椅案几受此震动也呯呯哐哐的倒得七零八落。
若不是亲信拉得快,他也会被埋进下陷的大坑中。
不过眨眼工夫,大厅已成了一堆堆碎渣,碎裂的瓷器、摔坏的桌椅、扯烂的帷幔散乱其中,房梁大柱摇摇欲坠,像是下一刻就要倒塌。
杨北城气得暴跳,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点法子也没有。
显然对方早料到他会再来醉月楼,干脆毁尸灭迹,此刻即便他让亲信挖开瓦砾找到密室,那也是白费工夫,一点用处也没有。
“将军,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旁边亲信问道。
杨北城闭眼深吸口气,勉强将心里的怒意压下,面无表情地打了个手势。
这是撤退的意思。
亲信会意,忙朝手下们传令。
片刻后一干人马走得干干净净,连带原先留守的官兵也一并撤走。
赵轶在半道追上杨北城,将姜氏的话转给他。
杨北城终于长出口气,有的谈就好。
将军府里皇帝等得坐卧不安,在又一次喝干了壶里的茶水后,终于起身往院外走。
护卫急忙上前跪在门口拦住。
没有将军的命令,他可不敢让陛下出门,万一出了意外他可担当不起。
皇帝气怒,一脚将护卫踹出老远。
护卫爬起来故不得擦试额上的血渍,又重新跪在皇帝面前,“陛下,外面危险,您不能出去啊…”
皇帝中毒的事儿护卫并不知情,想到外面逆贼猖狂,心里揪心得紧。
此时皇帝心里比黄连还苦。
再没有比他更窝囊的皇帝了!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指望杨北城拿解药来救自己呢…
万一真如护卫所说,一出门再被人掳走,他可还记得不但有逆贼猖狂,西凉小儿也趁乱滋事,落在他们手里哪还有活路?
这样想的时候,心情顿时好了很多。
跪在他面前的护卫垂着头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紧张得厉害。
忤逆皇帝…陛下若是真要计较,杀头都不为过…
可将军临走前交待过,不能让陛下出府,一定要保护陛下安全。
这是军令,军令不可违。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陛下并没发落他,瞪了他两眼便甩袖回去了。
护卫抹了把头上的汗,想了想叫过一名手下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手下应了声是转身飞奔出去。不一会儿便领着两个头上缠着纱布的伤号进来。
俩伤号见了皇帝忙倒头便跪,“陛下,臣无能,没有保护好陛下,陛下受苦了!臣万死……”
啰啰嗦嗦了一大堆请罪的言语。皇帝乍一见到自己的亲卫头子,先是惊喜,而后又忍不住恼怒,都是这群没用的家伙护驾不力,不然自己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
越想越气,踹人最方便的还是用脚,抬起脚就朝这二人身上招呼。还算有理智,没有往他们脑袋上踹,只往前胸后背双腿上踹…
两人自知罪孽深重,也不敢躲避,任由皇帝在他们身上发,泄,痛得呲牙裂嘴也不吭声。
皇帝踹累了,终于停了脚,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喘气。
两个挨了打的家伙立马狗腿儿地爬过去给皇帝捶腿,浑然不顾自身伤痕累累。
皇帝这会儿的确气消不少,神情比先前和缓了许多,享受了一会便朝外面喊道:“来人!”
两名婢女忙进来侍候。
皇帝吩咐将这二人带下去好好养伤。
二人忙道不敢,哭着喊着要贴身保护陛下。
这也正合了皇帝心意。这几日身边没个自己人,简直寸步难行。这二人原本就是他的心腹,瞧着虽是受了伤,却不算重,放在身边聊胜于无。
正常情形下臣子有恙是不能伺候皇帝的。
然此刻皇帝发了话。
先前那护卫送这二人过来便存了此意,这会儿当然不敢再反对皇帝,点头道了声遵旨便去安排了。
跪着的二人忙磕头谢恩,不待婢女搀扶就步履蹒跚地退出屋外。
陛下安然无恙实在是万幸,没怪罪他们是陛下的仁慈,挨一顿打算什么?
两人心里充满了感激,随在婢女身后去了隔壁的屋子养伤。
这一顿折腾让皇帝恐惧的心安定不少,此时终于能够气定神闲地坐下来喝一杯清茶。
茶香满室四溢。
屋外的护卫终于松了口气。
眼看天色已晚,杨北城去军营安顿好军务,又叫过亲信细细嘱咐一番,便打马独自往仙丽山而去。
当然这事他是瞒着众人的。
若是让军营的人知道他们的大将军为了救陛下,单枪匹马去跟逆贼谈判,肯定不会同意。
这险冒得大了。
杨北城作为大军主帅,是军队的主心骨。如今西凉军重兵压境,大敌当前自然要全力拒敌,怎可能轻易孤身涉险?
万一,这又是逆贼的诡计呢?
逆贼狡诈如狼,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大将军要是有个好歹…
这种情况,杨北城也不是没有想过,甚至还想过让别人化妆成自己的模样代自己走这一趟,先探到对方的真实目的再做打算。
可要是被对方识破,一怒之下不谈判了咋办,陛下身上的毒等不得,万一陛下有个好歹,自己万死难赎其罪…
思来想去,他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去。
走之前写了两封书信,一封给姜氏,一封给自己的儿子,大有安排后事的意思。
第三百三十七章
秋日的仙丽山依然美不胜收,却又与炎炎的夏日美得不同。
火红的枫叶漫山遍野,热烈得像情人的秋思,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进来,折射出斑瓓的霞光,间或有其他枯黄的落叶,随风一片片飘落,带着一丝丝的遗憾与颓丧,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
重重院落在山坡或山坳处矗立,周围古树深深,偶尔露出斗拱飞檐的一角,静谧中带着几分古朴的气息。
山道上车轮辘辘马蹄声不绝,或上山或下山的行人说说笑笑好不快活。
杨北城却满心愁绪,也根本无暇欣赏山道旁的美景。
他只有一个目的,尽快赶到折腰亭,尽快与对方达成协议,尽快拿到解药下山解救陛下。
尽管姜氏通知他的时间是在夜里子时,可杨北城已经等不及了,上山后在路边的一个简易茶棚要了碗茶水,咕噜噜一大口灌下,又解下腰间的水壶装满,打包了两个馍边吃边继续打马狂奔。
所谓的折腰亭便是仙丽山上海拔最高的山顶上的一座四角小亭,因其低矮成人需要弯腰才能入内而得名。
杨北城驻守淮城多年,虽然平素因为军务繁忙并没仔细欣赏过山上的一草一木,但对这里的地理位置还是相当熟悉。
实在想不明白那伙贼子为何要将谈判的地点定在折腰亭。
从山下蜿蜒而上,在临近折腰亭的地方有一块不算太大的平地,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也不知是何缘故。
折腰亭建在山顶,从平地沿石阶而上,四周无遮无挡,三面皆是悬崖,只有上山的方向一个出口。亭内一张石桌,四条条形的青石板当凳,此外再无它物。
难道他们想让自己葬身崖底?
躬腰站在折腰亭内,面向云雾缭绕深不见底的半空,杨北城忍不住想。
不怪他会这样想,实在是这个地方太危险了。
此时已过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无遮无挡的四角小亭内风声呼啸,掀动他的披风猎猎作响,前后飘荡。
所幸他出门穿得厚实,这点冷意对他来说还能承受。
随意在一块青石板上坐下,掏出怀里仅剩的一个馍馍,和着壶里的温水咽下,肚里便有了饱腹的感觉。
趁着天边最后一点余光,起身围着折腰亭又细细观察了一番,便又重新坐回青石板上。
到了这个时候,杨北城反而冷静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
难得有闲暇像此刻这样静坐、冥思。
此时的杨北城什么也没想,双手环抱着闭了眼像个老僧入定般,静静享受这一刻的宁谧。
也不知过了多久,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冷笑。
杨北城陡地睁眼,站起转身便看到一个黑衣蒙面人负手站在最上一级石阶上。
“阁下是谁?烦请报上名来。”此时杨北城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右手习惯性地按在刀柄上,双目如电紧紧盯着面前的黑衣人。
黑衣人又一声冷笑,“大将军果然心急,不待子时便来了此地等候,这是不将在下的话放在眼里喽!”
“你是…”杨北城当然已经猜出他的身份,但一时也没想好该如何称呼他。
既然是来谈判的,就不能当着他的面称他为逆贼。
黑衣人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嘿嘿笑了两声道:“他们都叫我九爷。”
杨北城便也抱拳行礼,道了声九爷,故意忽略了他先前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