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儒家学者们纷纷激动起来了,见鬼的李斯,大家好好地说着正事,你怎么还扩大战场,扯到百家学派上去了,还给我们扣锅!
  于是这边也有不少人纷纷站起来反对。
  李斯瞥了他们一眼,哼,搞笑,他可是堂堂御史大夫,他没有小弟的么?
  两边开始了大混战。
  李盛听得耳朵嗡嗡的。
  后世都说嬴政暴虐,李盛觉得不对,这明明脾气很好啊,他耳朵都快聋了,嬴政还笑眯眯地在那支着下巴看下面一群人在他的明光宫大殿上吵架。
  李盛想走,但是想想历史上这场辩论直接导致了“焚书”事件,他又不肯走了。
  “吼!”都给老子闭嘴!
  玄虎昂然而起,一声怒气磅礴的虎啸把殿上地人都镇住了。
  李斯往上看了一眼,虽然也被虎啸声震得脸色有些白,但还是坚持继续说下去了。
  他原本是站在自己的位置那,这会儿快步走到大殿中央跪下,大声道:“臣李斯昧死上言,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李斯豁出去开大了。
  李盛听了这话,立马一个激灵精神起来,他趴在这里忍受着这群人叽叽喳喳就是为了阻止这件事啊。
  旁边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儒生博士门纷纷出列跪倒在地,又开始了对李斯的新一轮讨伐。
  虽然李斯的建议非常粗暴,但是,作为一个能给嬴政当几十年丞相的人,李斯对嬴政的心思那是摸得很透了,这话一出,趴在旁边的李盛立刻就感觉到嬴政的呼吸变化,很明显,他心动了。
  但是嬴政刚要开口,就感觉大腿上一疼,他咬着牙低头一看,虎虎的爪勾都戳到他衣服里了,这会儿正仰着头非常严肃地瞪着眼睛看过来。
  嬴政到了嘴边的话就拐了个弯:“而今天下杂学恶文确然当治,然兹事体大,御史大夫李斯所言及书论,令治下收取皆归于府库,容后再议。”
  今天的议事到此为止,李盛跟着嬴政回了后殿。
  夜里,嬴政抱着一只虎爪垫捏捏:“虎虎,其实李斯说得很有道理,如今天下初定,自当收杂言以正视听,只需在府库留存一套书即可。”
  李盛扭过头看他,伸出一只爪子冲着他指了指殿内灯火:可以禁止百姓议政,或者,为了更激进地进行文化统治,在大秦完全安定之前,在五年十年之内,把一部分涉及到政治的书限制起来,但像是李斯说得那样大刀阔斧地焚书,绝对不行。
  这件事在李盛的干涉下就这样过去了,焚书令变成了收书令,书目也少了很多,先王德行教化之类的书还是能留下的,但是变法之类屠龙术的书就都要被暂时收起来了。
  相应的惩治法令也都被取消掉,虽然没有完全阻止,但是相比于历史上粗暴野蛮的焚书,这已经是李盛争取过的不错的结局了。
  六国遗民中还有不少人是有着复国之心,历史上的嬴政在巡狩路上遭受过的刺杀也不少,在这个时候,要维持国内安定,舆论文化的稳定是一件急切又必须的事。
  而要在短短几年内控制好国家的文化建设,就必须进行文化限制,限制的程度或深或浅,但这几乎是避免不了的一条路。
  如果君主的政令总是被怀疑,那就不可能推进顺利,比如郡县制,在嬴政下令之后,朝野之中却还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以至于有今日之争。
  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一项政令不被理解和接受,那么,其他的政令呢?
  天下之大,却也只能令出一人;疑虑万千,也必须奉听皇命。
  作为第一位大一统的君主,就算是史书针砭,嬴政也必须做出这些决定。
  更何况,嬴政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他是皇帝哎!还是飞龙入梦而生的皇帝,他还有虎虎伴身护着他长大,他就是最厉害最伟大的统治者!
  这些人敢怀疑他,他没把人拉下去已经是他心胸宽大为人和善了!
  大老虎趴在太阳光里郁闷地翻了个身,但愿中原快点平定下来吧,这种看着文化发展的脚步被搅乱的感觉,他一点都不喜欢。
  李盛想到了春秋时候孔夫子曾以“诛杀少正卯”的方式来铲除异端,想到了刘彻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到了西欧中世纪的猎巫运动,想到了阿拉伯人在亚历山大城中焚烧图书馆......
  古今中外,莫非如此,文化专制,是统治专制带来的副作用。
  嬴政的本意是为了让天下安定归一统,让朝野间都能听从皇命推行新朝法令,并不是针对哪一学派的学者,在这件事后,嬴政对儒家博士们并没有什么处置,哪怕是在宴席上找不痛快的淳于越,也是照常任职。
  但是李盛觉得淳于越真的很烦啊!
  春天的时候李盛从野外捉了一只公鹿回来给嬴政,最近嬴政在后宫比较多,给铲屎官补补。
  他叼着公鹿回来的时候就遇到了出宫的淳于越。
  然后第二天嬴政就被淳于越劝谏了。
  这正是禁止渔猎的时期,陛下也该以身作则不吃野物啊,就算是虎君捕猎带回来给您吃的,您也该谢绝才是。
  李盛:.....无语啊!怎么每个朝代都有这种倔老头儿?
  第371章
  泰山那边的休整已经完成了大半,嬴政就想着要去泰山封禅。
  但是晚上他兴致勃勃看地图的时候,一只虎爪子拍在了河南地一带,嬴政抬头,灯烛的光影里大老虎的眼睛正紧紧地盯住了这一片地方。
  匈奴?
  嬴政把虎爪爪拉过来自己捏捏,皱着眉头仔细想一想。
  他确实有攻打匈奴的打算。
  后世传言,是因为秦始皇在巡狩过程中听了术士所言“亡秦者必胡”,认为此“胡”是胡人,因此才大规模攻打匈奴。
  但其实,就算是没有这个传言,嬴政也必然是要打匈奴的。
  在秦国统一前后,正是匈奴不断扩张不断强盛的时间,为了大秦帝国的安定,这样一个残暴又武力值强盛的邻居在旁边虎视眈眈,嬴政怎么会容得下?——他连一向老实的南越都看不顺眼。
  何况,匈奴也一直都不老实,其实,匈奴也不是现在才不老实,自夏商以来,中原与匈奴之间就一直有摩擦矛盾,尤其这几十年里的燕赵秦三地,与匈奴的战事一向不断。
  在战国时代,匈奴还是分支部族的状态,还没有统一变成匈奴帝国。
  秦国的宣太后设局杀害义渠王,于是秦国吞并了义渠的陇西、上郡等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成功后,武力大增,向北攻破了林胡、楼烦二地;
  燕国大将秦开也曾经大规模袭击东胡,在北右平、辽西辽东郡抗击胡人。
  可以说,在各国的战争没有那么频繁的时候,中原边境的几个诸侯国都打过匈奴。
  但是战国后期中原战事频繁,内战消耗了大部分力量,情况就倒转了,草原部落趁着中原无暇顾及,不断地蚕食边境地区,到如今,匈奴已经占领了河套地区的大片土地,其疆域南至河套,北部已经打到了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
  能征善战,又不断扩土开边,任何一个有点志气的皇帝,都会警惕起来的。
  何况嬴政在历史上就是个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这一世又是黑龙入梦,又是二十几岁就一统中原,又是玄虎伴身,又是祥瑞见天,这些事,只会让嬴政这种霸道脾气更严重,匈奴劫掠边关又野心勃勃窥伺中原,他肯定不会放着不管啊。
  今天辽东郡传信说被打了,明天北右平传信说被抢了,后天上郡传信说郡守被杀了,这种军报听起来好听啊?
  不够丢人的。
  打是肯定要打的,这也是朝中文武群臣的共识,但是要现在就打吗?
  是不是时间太紧了?这会儿是一月份,而且嬴政之前的设想是在夏秋之季再行发兵,那会儿匈奴粮食紧张,才是最好的时机啊。
  嬴政唠唠叨叨把事情说了,李盛把爪子抽出来拍到铲屎官的脑门儿上:你啰嗦了!
  居然敢怀疑本虎虎,我可是陪着卫青霍去病打过仗的!
  匈奴就得春天打!
  这是大汉立朝几十年后,与匈奴交锋上百次后得出来的结论,而汉朝攻打匈奴的胜利,也说明了这条准则的正确性。
  看嬴政还犹豫,大老虎好像不耐烦了,直接用两只后爪支撑身体,前半身两只厚重的虎爪按在了桌案上抬头瞪他,尾巴在地上面拍得地板啪啪直响:听我的!我有经验!
  而且我现在积分充足,先把匈奴打了再说吧,你非要先去封禅,万一本虎虎一兴奋给你搞了个大的,积分都没了,那我还得贷款积分给你在草原开视角。
  而且匈奴正在飞速发展啊!不现在打,难道还要等到人家发育起来再打?那时候更难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