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李盛停住了,谁?你说谁?
  赵高?那不行!
  大老虎走到李斯面前,两只金黄色的虎瞳盯着他看,你再说一遍赵高现在在哪儿来着
  李斯有点不懂了,把求助的目光看向高座的陛下。
  还是嬴政和虎虎更有默契一些,他直接问道:“哪个人不妥?李斯你经常见,胡毋敬还给你敬献过磨牙的肉脯,那就是赵高?”
  “嗷呜!”
  虎虎转过头来,两只眼睛亮亮的。
  嬴政不知道这个人如何不妥,这个时候赵高还没冒头呢,作为君主,这样的小吏自然不被他看在眼里。
  不过嬴政的决定很果断:“既然此人不妥,那就先不用他,让人仔细看着些,看看此人心性才干如何。”
  李盛满意了,转过头来继续走。
  嬴政还在说话:“那就另寻一擅书者,务必要好好写,我大秦已立,天下也当书文同体,小篆华美整齐,又是我秦国历代所书,正该通行天下。”
  说完就发现大老虎又没走成,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跑回来了,蹲在他旁边歪头看他,眼神很严肃的样子。
  李盛看了看嬴政面前桌案上关于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篆字体的诏书,果断伸爪子把帛书拽过来两下扯烂了。
  “虎虎!”
  嬴政呆掉了,下面看了全程的大臣们也呆掉了,这是干嘛啊?
  李盛拍了拍帛书上的“小篆”两个字,冲着铲屎官一通嗷嗷呜呜叫唤:不行啊,你的小篆不行啊!
  历史上嬴政就是在统一天下后,意图用秦国文字小篆作为官方字体,以胜利者的姿态统一天下的文字。但是,小篆的推行并不成功。
  甚至,小篆可以说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最短命的文字字体,全靠嬴政强推才实行了一阵子,秦国灭亡后,小篆就迅速被隶书取代,其实,在秦国灭亡之前,无论是官吏私下的记录,还是民间的沟通,很多地方都不太认可小篆,大家更认可隶书。
  后世考古到的很多秦简甚至都是用隶书写的。
  小篆,堪称是文字界的强推之耻。
  原因也非常现实。
  小篆虽然漂亮且极具观赏性,但是小篆它难写难认啊!
  相比之下,自大篆演化而来的隶书就更适用了,方正好写清楚明白,简明便宜,好写好认,而当时主要是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文字,毛笔这种柔软的书写工具,更适合写隶书,而不是弯折更多的小篆。
  文字的功能在于交流,只有方便书写,这种文字才能更受欢迎,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这个时代,隶书是更先进,更符合时代特点,也更符合文字发展方向的选择。
  但是,这个结论是跳出历史发展的局势后,以一个客观的视角看待得出的结论,而眼下,他的铲屎官,对小篆异常喜爱的两脚兽嬴政显然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看到虎虎似乎对小篆有意见,嬴政虽然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但还是小声念叨了一句:“为什么啊?小篆多好看!”
  话音刚落,柔软的大爪垫就拍到了他的肩膀上,虎虎瞪着他: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哪种字体更优秀,要靠实力说话,不允许你这时候颜控!
  第369章
  对于虎君当庭反对把小篆作为国内通用文字这件事,嬴政虽然不大理解,但是还是非常尊重了虎虎的意见,让诸位大臣们先回到岗位好好了解一下,问一问现在朝中民间,官吏百姓对于小篆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
  李盛看着大臣们退出去,歪头冲着铲屎官眨眼,走啊,去帮我洗刷刷~
  嬴政看了看桌上的几份竹简,他今天的活儿还没干完呢。
  这都是廷尉送来的名单,他想要往南越之地迁居一部分中原百姓,边夷之地本就远离中央,现在又不会再派任何藩王前往镇守,倘若攻而不治,三五十年过去边军废弛,那这一场却是白费力气了。
  若要长长久久地把这片地方归治中原,迁民驻兵缺一不可。
  这几份奏疏便是关于此事了。
  但是扭头看看眼巴巴又脏兮兮的虎虎,嬴政冲着旁边的侍从摆摆手:“将这几份奏疏送去给李斯,让他与王绾二人看过,明日奏报给朕。”
  经过这段时间的改变,嬴政也渐渐觉得把工作量交付出去一部分,自己总揽,这样行事还算可以接受。
  事业狂祖龙陛下终于学会了给自己减负,李盛觉得真是可喜可贺,并发誓一定要让嬴政活久一点,一定在有生之年把国内治理地安稳和顺交给下一任才行。
  不说长命百岁,目标七十岁。
  嬴政伸着两只袖子让旁边的宫女帮他缠好束起来,那边早有几个宦官宫女铺了一张垫子,大老虎扑过去板鸭趴,嬴政走过去拽住了他一只左前爪拿起了梳子。
  嬴政加上两个宫女,梳毛也梳了三刻钟,李盛泡到他奢华宽大的浴池里,两只爪爪划着水,眼睛看看这次的毛毛。
  他决定过几天就带着这些毛毛做的球球回去山林里,他这么久没回去,说不定就有什么大型野兽过去占窝了,想着想着李盛就有点后悔今天洗澡了,说不定还得干架,该打完架再收拾的。
  但现在都下水了,那就先享受吧!
  浴池边上有阶梯,嬴政站在那边手持一个大刷子,等着虎虎过来。
  收拾完全身都感觉轻了些,李盛等人都站远了,开始在殿外的院子里疯狂甩毛,等甩得差不多了,就趴到垫子上晒太阳,放松地睡了过去——铲屎官会过来提醒他翻面的。
  第二日的朝会上,嬴政宣布将在南越设立三郡,是为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令任嚣、赵佗等人统领重兵戍守岭南。
  同时,嬴政第一次从各处征发四万人口迁徙到岭南等各地,与当地越人杂处,垦荒戍边,当然也有监视汉化的意味在。
  驻边官军当然也不是在那边整天傻傻地监守越人,他们也有活儿干,嬴政下令在南越修筑城池关隘,这样一来,迁居百姓和越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秦朝时候修建的关隘质量不用说,那是用九族来保证的,梅关号称“岭南第一关”,后世称的三关,就是嬴政在位期间修建的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三关。
  除了南越之地,西南边夷地区也有其政令,嬴政下令在西南夷(即后世川蜀云南之地)建立政权设置官吏,修筑道路。
  今天是大朝会,上午开大会,下午嬴政再和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开小会,李盛堂而皇之地躺在李斯旁边睡大觉,听着他们议论,尾巴一摇一摆,时不时睁开眼看一下。
  “......市井之中,不少官吏倒是更习惯用隶书,因其中正平方,读写方便......”
  “臣也令家中仆妇前往坊市店铺中查问过,确然如此。”
  嬴政有些犹豫,以他的性格,既然是秦国一统中原,那六国故地就应该接受战胜国秦国的文书字体,但是眼下看来,小篆虽说华美雅致,但是民间的接受意愿明显不如隶书。
  “如果小篆推行开来,那国内是不是就会习惯这种字体呢?”
  还是心里过不去那一关,嬴政以秦国为傲,自然是觉得秦国的文字才最好。
  大老虎从台阶上蹿上去,面目严肃地拍了拍嬴政面前的桌子:你理智一点!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啊!
  劳动人民的选择才是最利于推动历史文明发展的方向啊!
  李盛只恨自己说不了话,这会儿只能啊呜啊呜地跟嬴政拍爪子,大爪爪把桌子拍的哐哐响。
  眼看着虎虎都急了,那爪子蠢蠢欲动的下一步怕不是往自己头上招呼,嬴政赶紧灭了心里那点不自在,按住爪垫安抚地拍拍虎头:“就隶书!李斯,此前朕令你选派官员书写名篇以示范朝野,便以隶书作之。”
  “臣领命。”
  这事儿到此为止,但是国内中原需要统一的,又何止文字呢?
  这一年的夏天,皇帝诏令:“今一法度衡石丈尺”,即所谓“统一度量衡”。
  三日后又有诏令:“车轨同辙”。
  文字还需要商议到底是哪一种更好,但是车轨宽度和测量工具的统一却是没有任何问题,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嬴政还下令,由中央政府向各级地方政府颁发统一制作的标准量器。
  此后,但凡是要制作度量衡工具,都要刻上皇帝诏书中的那句话。
  嬴政不光颁发了诏令,还修订了关于这件事的法律条文。
  这条法律主要是针对于那些负责具体事务的基层官员,比如看守仓库,监察市场买卖等的人,称为“官啬夫”。
  如果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出现了衡量误差时,这些官吏就会受到惩处。
  如果误差超过了十六两,就处罚“一甲”,大概是一千三百钱;误差在八两到十六两之间,罚四百八十钱;误差小于八两,不会罚钱,但是会受到上级的训诫责骂。
  而且,只要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还会连坐问责,上级官员都会受到相应惩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