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王的寅君回来了!”后山这边立刻就有守卫跑出来看,嘴巴里还嚼着什么,看到老虎歪头看他们,还有人拿了一块过来投喂他,李盛看了看,哦,烤鸽子啊,这都烤糊了!
他闻了闻,没吃,回过身子拍拍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先跑去找嬴政了,这些东西他们会送去宫里的。
晚上的时候,李盛抱着一个羊腿啃,还有黄羊内脏也是他的,旁边是嬴政和李斯等人一起吃着炙羊肉,还煮了羊肉羹孝敬宫里的几位太后。
李盛啃完肉,把骨头一扔就跑了,累了,睡觉!
第二年的夏天,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向韩国都城新郑发起攻势,韩国连一支像样子的军队都还没来得及集合起来,城门就被攻破了,新郑沦陷,韩国的最后一任韩王安,被俘虏,韩国就此灭亡。
韩国打得实在是太顺了,或者说,韩国实在是太弱了,史书上,关于秦灭韩,只有短短的三十几个字,连一场战役都没有,韩国,就这样狼狈地投降了。
李盛站在新郑城外,看着韩王安带着韩国宗室和文武大臣们脱冠免配,身着素衣出城跪降,内史腾下马接过韩王印信,以及各郡县策卷书籍,令人把韩王监管看顾起来。
这个仪式和当年东周西周被灭的时候还是有点差别的,等系统录完了景象,李盛转过头跳入山林。
这一世,因为吕不韦仍然在朝堂上有一定影响力,他主张不宜对降国亡民过多压迫,而应该以律法道义治国,否则,看到投降的韩国百姓生活困苦艰难,将来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时,遭受的抗击会更加严重。
反之,如果其他五国百姓臣民看到秦国善待降兵降民,那么,他们就不会拼着性命死扛,普通的百姓士兵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能继续生活下去,他们总会找到安慰自己的希望,百姓士兵能安定,秦国才能安心继续讨伐其他国家。
这个说法,李斯也赞同,现在的嬴政也还没有遭到他国刺客的暗杀,对六国的戒备没有那么强烈,看着桌边拍上来的大爪爪和虎虎明显赞同的眼神,嬴政点头表示允准。
韩国打的这个模板,确实也还可以。
首先,韩国的百姓并没有像楚国赵国那样坚决的反抗意识,大家都不傻,自己家国君什么水平,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少,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征兵一年比一年苛刻,虽然不愿意面对,但是理智上,大家也都明白,秦国破韩,早晚的事儿罢了。
现在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反而消失了。
而且这一世的事情发展也有所变化。
秦国派来的官员还取消了几项赋税,新郑因为今年夏天多雨而歉收,上面也宽限,今年免税,还开仓放粮了一回,于是大家就觉得,日子还能过。
就在韩王安投降的消息穿回咸阳的第三天,得知此事的韩非意图自尽。
李盛被系统地警报声吵醒的时候,他正窝在嬴政屋子里睡觉,被嬴政第三次踹到尾巴后,李盛跳下床趴在地上的竹床上睡了,嗯,这只竹床也有很多条腿,九条,都是最粗的那种竹节,短短的只有一尺高。
最近几天天气暑热,嬴政正式年少血气重的时候,夜里也睡不安稳。
李盛这是刚从前线回来,打算明天上午就回山里住,等天气凉快点儿再回来——拜托,他可是东北虎!身上的毛毛比华南虎都要厚重多了!就算因为长居咸阳,身体会自己调节,但是每年夏天,他还是喜欢在阴凉多树的深山林子里待着。
听到系统的警报声,大老虎立马睁开眼睛,爬起来抖抖毛,走到殿门口轻轻拍拍守门的小宦官,出了殿门一路往西北角跑去。
韩非刚把自己的衣袍扯成段结起来,都还没把桌子搬过去,就感到窗边一阵劲风袭来,巨大的玄虎高高跃起,一爪子拍烂木窗,然后一个起跳从窗户跳进来,站在屋子中间看着他,黑夜里两只金黄色的虎瞳闪闪发亮。
“怎么了!”外面的守卫也听到了声音,赶忙进来查看。
李盛一爪子拍在韩非后脖颈上,看着人昏过去倒在地上。
他觉得韩非有点想不开,自我责任感太重了,韩王安那个没皮没脸的第一责任人都还好好活着呢,他一个宗室旁支公子,已经为救国努力过了,有什么可寻死的?
或许是他和这时候的人想法不大一样吧。
看着有人管,李盛跑回去继续睡觉了。
嬴政得知此事,倒是不怎么惊讶,似乎早有预料,倒是对虎虎夜里去救他有些诧异:他觉得韩非若是想以身殉国,他也无所谓成全了他。
不过呢,李盛想到将来秦国一统后,那会儿嬴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啊,像韩非这种人才,要是万一到时候想开了,圆融自洽了,愿意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也能用一用,哪怕是修一修律法呢,这个时代文化人太少了,像韩非这种见识高远的思想家就更少,还是先留着吧。
至于他能不能释怀,李盛以自己年少时期的经验妄自猜测一下,觉得应该也有这个可能性吧。
他小时候家里还没发达那会儿,有阵子他很厌恶上学,偶尔迟到,然后就会被罚站一节课,大家都在好好上课,只有自己站在教室门口,他就很羞愧很难过。
但是如果别的同学也迟到了跟他一起罚站,他心里就好受多了,如果今天是小假期后的开学第一天,迟到的人很多,他就更不在乎这件事了,甚至还能和一起罚站的朋友们做鬼脸挤眼睛搞怪。
他斗胆猜测一下,韩国灭国几乎没什么伤亡,百姓都能好好继续生活,等韩非看到六国接连灭亡,而且赵国楚国战争更惨烈的样子,两相对比,他会不会慢慢释怀呢?
反正关着他也不过是多费点粮食,先关着看看吧。
嬴政有些担心:“若是他暗中为患?”
李盛伸出一只爪爪拍拍他的手心,又一微微使力,闪着寒光的爪勾从肉垫中弹出来:放心啦!他已经砸了积分让系统时刻关注,要是韩非真要搞事,他会出手的!
而且韩非一个文弱公子哥,连上吊都跳不高还要借着桌子。有俩守卫看着,他能搞出什么大事儿来?
十月底,李盛带着满身的雪花从外面跳进殿门,立刻有小宦官上来用掸子给他扫去背上的散碎雪花,李盛甩甩毛,往里面走去,却听到了华阳太后的声音。
老虎的脚垫厚厚的,走起来轻巧无声,李盛悄咪咪过去蹲在门口听了一会儿:华阳太后提起嬴政的终身大事,为他择选了几位楚国贵女。
第344章
就嬴政这个年岁还没大婚,在战国时期的王孙公子们中已经算是非常晚的了,但是这也是有原因的。
嬴子楚执政时期末年,一心忙于对继承人的扶助教导,还有对韩赵东郡之地的讨伐,务求要切断东西诸侯两方的联系,以此为儿子嬴政奠定将来收揽六国的基础。
再加上他身体总是不好,嬴政那会儿还是在他的执意坚持下十七岁提前加冠,时短事繁,还不等他为儿子筹谋此事,便壮年崩逝。
而嬴政继位后,一来,王父丧亡,他总不能在这两年间商议婚事,二来,他继位之初,把政权军权掌握在手里才是正经事,因此,就耽搁了。
如今朝堂内外诸事皆宜,华阳太后作为王室中辈分最高出身最贵的长辈,便与嬴政提起此事,秦楚两国联姻,从宣太后时便代代相承,楚系外戚在秦国朝中也是不能忽略的一部分,而华阳自然是希望两国联姻能继续下去。
这其中自然也有他的私心,作为名义上的嫡祖母,她与嬴政并无血脉关系,相比当年同心共力夺取王位的嗣子嬴子楚,嬴政与她的关系又更远了一层,如果王后能出自楚国,她也能得益。
“这都是出自楚国王室的羋姓贵女,都是温柔贤淑的好姑娘。”华阳太后把帛书递过来,还有一盒绘有人物肖像图的绢面,都像是绣花的绷子那样把绢布展平方便阅看,外面有竹子做的绷圈。
嬴政起身谢过祖母的好意,表示自己会认真看过仔细考虑,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嬴政亲自把华阳太后送回去,回来就看到虎虎正用两只后腿支撑身体站起来,两只前爪扒拉着架子上的绢画正仔细看着。
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只是转了转耳朵,尾巴尖尖晃了晃,但是还是一动不动地继续看,一点都没有偷看人家东西的羞愧不安。
嬴政干脆把木盒都端下来,一张张拿过来跟虎虎一起看,一边看一边给他念帛书上这个女子的出身品貌还有性格品评。
一共六位候选人,有的面容端庄嘴角含笑,有的长眉俊目容貌英气,有的娇俏妩媚风流,出身有嫡庶,家世有高低,但都是漂亮得很哪。
但是嬴政似乎不大在意那些画像,好像是陪着老虎看得意思多些。
“楚国自己描画了送来的,自然是多有美化,我还拿不定主意呢,当年父王还在的时候,也与我商议过,到底是择选国内贵勋之女,还是选他国王室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