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首先,韩国一直是秦国最听话最忠诚的小弟,“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您就算先打谁也不能先打自己人啊。
  在嬴政面前,韩非的姿态放得很低,口称韩国为“内臣之国”。
  相比较,赵国与秦国仇恨更深,这些年来,张罗着联合抗秦,不停扩张军队主张合纵,甚至向天下宣称“暴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按照后世的话说,就是在舆论层面上大谈秦国威胁论。
  赵国这么跟你对着干你不打他,你先打自己的小弟韩国,秦国在道义上讲不过去啊,将来天下人谁还向着秦国说话?
  最后,韩非认为韩国也不是那么好打的,韩国处在“四战之地”,秦国就算打下来了韩国的城池,也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抗击,白费力气,性价比很低啊!
  听起来很有道理是不是?
  但是很快,李斯就逐一驳斥了。
  第一,韩国确实听话,但是韩国是“心病”之地,韩国这些年来被秦国蚕食了不少土地,难道真就毫无芥蒂一心奉秦?倘若秦军遇到大战,大军孤悬在外内城空虚,韩国会不会突袭复仇?既然有这个疑虑,就不能纵容姑息。
  两国交战,难道还念及情谊不成?
  至于打了韩国天下人会觉得秦国薄情寡义失道寡助,哼,难道现在秦国的人缘口碑很好吗?既然都没朋友了,还在乎这些声名有个屁用!
  韩国确实是四面对敌,但是守不住那是因为韩国太菜了!缺病少将当然守不住了!我们秦国兵多将广,那么韩国就不是“四面环敌”,而是可以“四面出击”!更应该打了!
  还不等嬴政决断,在旁边跪坐的将军们立刻声援李斯,就得先打赵国啊!
  对于他们而言,战功就代表着爵位,先前邯郸之战也看出来了,赵国是个硬骨头,那当然是得先打韩国这个软柿子了,先打就先有战功,他们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尸山血海,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两边针锋相对,但嬴政没有立刻决断,只是摆手令他们暂且安坐,他需要仔细想一想。
  但是李盛觉得他应该也是倾向于先打韩国的,少年登基的君主需要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倘若攻赵久久不下,这不是嬴政想要看到的场景。
  但是还不等嬴政宣告自己的决断,韩非尚存一丝侥幸,很快,又有一位大臣态度坚决地给李斯站台,主张攻韩,他叫姚贾。
  姚贾是秦国“以厚财阴结诸侯名士者”的政策践行者之一,先前有一次四国意图联合出兵抗秦,便是姚贾带着大笔财物出使四国,“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齐,绝其谋,止其兵,四国之交不能合也”。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去四国之间挑拨离间搞分裂了,而且这个事业姚贾做得相当成功。
  以此功劳,嬴政封他为上卿。
  但是韩非对此非常厌恶,还给嬴政上书对姚贾之行大加斥责。
  一说姚贾贪污公款,拿着秦王给的大笔财物,以秦王的名义大肆结交诸侯名臣,假公济私;
  二说姚贾出身卑微品行不端,是“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姚贾当然要为自己辩解,他不结交大臣们,怎么说服那些人听自己的意见?这笔花销他问心无愧。
  李盛也觉得韩非这是挑刺,后世还用公关费用呢,何况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更不能吝惜财物了,能把钱花得出去花得有价值,就已经证明了姚贾的才干精明。
  至于人家的出身,管仲当年是个商贾,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奴仆,他们当年没有不堪的过去吗?但是贤明的君主任用大臣,怎么会在乎这种小事呢?
  “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壮门庭”。
  大王您可是贤明的君主啊!不能听信谗言冤枉有功的忠臣!
  嬴政问过之后也把这件事放过去了。
  但是姚贾心里这件事可过不去,他自问与这位韩国公子并无仇怨,他怎么就偏偏多管闲事地为难自己?
  就连朝中不少客卿也有对韩非有意见,因为韩非对姚贾的指责中有一条“出身卑微”。
  出身卑微的可不止他一个啊!怎么,就你高贵,就你出身韩国王室人品贵重?
  这件事后,姚贾就和韩非结仇了,这次论起先攻韩还是先攻赵,他自然是旗帜鲜明地站队李斯。
  李盛冷眼旁观,心里不由得感慨,历史上关于韩非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李斯嫉妒他的才华,于是把他诬陷毒杀,但是这件事的真假暂且不论,就算是李斯出手,李盛也能理解了。
  他比别人更能理解嬴政,嬴政自然也是属意于先攻韩国,无论从哪方面说,攻打韩国的利益能最大化,既然这样想,那他自然对韩非心存疑虑,无论是他韩国公子的身份,还是他执意劝谏攻赵存韩的想法。
  这样的贤才,偏偏不能忠诚于他,难道还要放他回韩国效力,为秦国攻韩增添阻碍?
  那既然是这样的境况,历史上的韩非被杀,嬴政当真毫无所知吗?
  历史上韩非之死,背后的推手只怕不止李斯一个人。
  韩非的对立面,是秦国朝堂上急于立功的年轻将领,是作为廷尉的李斯和位居上卿的姚贾,是需要一场大胜的秦王嬴政。
  韩非的出使任务——“存韩”的失败,似乎已经是必然的结果。
  第342章
  韩非去向嬴政请辞,嬴政不允。
  一来是确实欣赏他的才华,他的几本书写中了嬴政的心思;二来,也是忌讳,韩国就算是眼看着没落下去,可他也不想想让这样的人回去母国尽忠效力。
  韩非算是被软禁了起来。
  秦军很快就集中大军行路韩国,李盛这几天咋宫里待得无聊,也跟着大军跑去玩儿了,领兵的是朝中的一位文官,名叫内史腾,不过呢,说是文管,但是人家也是身高腿长骑射精通的啊,跟着大军疾行一夜,丝毫不带掉队的。
  李盛比大军更快,他还半夜跑去山里捉了两只野兔吃呢,没敢往里面跑,这片山林中有不少果树,草木茂盛,养得起足够多的草食动物,看起来猎物密度不低,水源也有两支分流,对于像他这样的大型动物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居住领地。
  都不用系统扫描,他在外面看了一圈,看了看边缘的脚印和掉落的毛发,就立刻断定,这边的山林肯定也是有主的,不是老虎就是熊。
  他是路过这里顺便吃点东西,没必要和原住民霸主起冲突,于是也没往里面去找打猎物,凑合凑合吃了两只野兔算了,出发的时候也吃过东西了没那么饿。
  大军是第二天上午到达的韩国南阳城边境,秦国探兵刚到地方,就听到树林里传来一阵虎啸声,刚打算拔腿往回跑,就被旁边的人拉住了:“你不觉得这个声音有点熟悉?大王那只玄虎就喜欢这么叫。”
  他好歹也在秦宫后城那边守过一阵子门,对这种细微的差别还是有点感觉的,这么说吧,正常情况下,如果说老虎一般叫声是“嗷呜——-!”
  他们大王的玄虎办正事儿的时候也是这么叫,威风霸气。
  但是在没事儿放松的时候,比如溜达着出去,或者叼着猎物回来,心情愉快地时候,就喜欢叫“嗷呜—哇呜~”
  后面拐着音收个弯儿,有一次夜里睡不着,玄虎出来溜达着玩,还是长长地叫了一声然后顺便打了个哈欠呢。
  今天这个声音就很像很熟悉啊!
  果然,听到后面树枝枯叶被踩动地声音,他们回头看过去,还真是玄虎!胸前还挂了一枚青金石的印章!
  这个印章是嬴政当太子时候的小印,嬴政怕两边打起来到时候投石机弓弩都上了,不小心再伤着虎虎,它能回秦边境找地方包扎上药。
  既然这么危险,那他约束虎虎不让跟着大军出去?呵呵,嬴政表示真是想多了,从出现在邯郸那时候,虎虎就是高贵冷艳谁也不听的。
  他从小时候就是被虎虎管着不准爬树不准喝凉水,都二十岁了,口嗨一下说见到偶像作者就算死了也愿意啊!当时就被一尾巴塞进嘴,duangduang两下肉垫拍在背上,他还要回去哄一哄说自己是胡说的。
  就这情况,他管得住?
  二十多年都没努力成功,嬴政已经习惯了虎虎这种老子爱咋咋地的自由作风,只能帮他多想想。
  其实他也知道,虎虎聪明得不得了,才不会被伤到,但是理智是一回事儿,担心是一回事儿,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啊!
  大老虎从灌木丛里跳出来,围着他们几个人转了一圈,然后就往秦军扎营的地方跑去了,不在自己的地盘上,野外找地方休息也得仔细,还是去军中找个地方吧,省事儿又安全。
  内史腾也认识玄虎:“给寅君找个向阳的地方扎帐篷铺垫子。”
  这只老虎很喜欢晒太阳,他去找大王回报差事的时候经常看到大老虎摊开四肢,板鸭趴在木质廊道那里晒太阳,晒好了自己还会翻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