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过了两刻钟,大老虎叼了一只黄羊出来,然后又是一只黄羊、一只狍子、两只野鸡......
他们把猎物带着绑上马,返回了城中,李盛给他们留了一只黄羊当辛苦费,其他的东西都由当地的屠夫把肉宰好了,李盛挑了最好的部分装了一大兜子,夜里带着回了秦宫。
第337章
秦庄襄王四年,李盛在咸阳注意到了一个重要人物——李斯。
他刚到咸阳不久,正客居在一位友人家中,踌躇满志想要在秦国官场中做出一番成就,但眼下却是投报无门,正在犹豫去阿哪位大人物跟前露面,好能顺利谋求一个出身官位。
这不就巧了吗?赢政现在正需要组建班底啊,不是李盛吹牛,就眼下秦国境内,求人不如求虎,还是让本虎虎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吧!
于是李盛在夜里跑到人家友人门口敲门,很抱歉地吓晕了两个人,然后在一群人瑟瑟发抖的眼神下目标明确地走到李斯旁边,伸出一只大爪爪冲着他挥挥:嗨,秦宫顶级hr虎虎为你服务哦!
李斯也是吓得白着一张脸,但是他既然是打定主意要在秦国做官,那朝中的事儿也是费心打听过的,不过是片刻愣怔,他就立刻想起了当初在驿站听到的消息:太子有一只玄虎养在宫里,据说当年太子能顺利随着秦王子楚从邯郸回来,还是这只老虎的功劳。
趁着月色,他能看到这只老虎背上的黑灰色条纹和金黄色的虎瞳,应该就是这只了吧。
于是李斯深吸一口气,弯腰行了一礼:“山君可有什么要事?”
李盛抬头看看他:还行,消息通达耳目灵醒,胆色也不错。
于是绕着人走了两圈,然后就撇下一院子人跑进屋子里一阵左右看看,顺利把李斯好好放在书箱里自己写好的文章翻出来两卷,又嗷呜嗷呜叫人进来把上面捆着的绳结打开,用爪子摊平了看看,选了个文字更眼熟的又卷起来,叼着出了房门。
临走前还冲着李斯眨眨眼:小李,放心,本虎一出手,你就等着直接被大老板面试吧。
于是第三天李斯就被小宦官找上门来,笑容和煦地表示咱们大王听闻先生您有大才,看了您的文章也颇为赞赏,传您明日进宫哪!
李斯心里激动不已,但面上倒还持得住,态度端方地送走了人,转头就跑回屋子里找衣服。
能不激动嘛,他本来想的是先走文信侯吕不韦的路子,或者找华阳夫人的弟弟自荐,先做个小官吏,然后慢慢寻找机会,这一下子直接面见秦王,比他设想中快了太多了!
李斯是楚国人,出生在上蔡(在后世河南),年轻的时候因为识文断字通晓律法当了郡县中的小吏,但是他并不满足这样的境况。
李斯曾观察厕所中和粮仓中的老鼠,见厕所中的老鼠狼狈不堪瘦弱惊惧,而粮仓中的老鼠肥硕胖大,便心有感慨,环境不同平台不同,人生际遇自然也大不相同。
“垢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他又怎么能甘心在这样的小县城里当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官吏,就此蹉跎一生!
于是当即辞职深造,远赴他乡,拜入当世大家荀子门下学习,荀子的学术思想中就融入了更多的法家思想,李斯就和当时的韩国公子韩非一起当同窗,学习治世理国的“帝王术”。
后面,李斯进入秦国一展抱负,以平民之身进阶宰相之位,实现了青年时代的理想;而韩非,虽然身份更贵重,是韩国王室公子,但是韩王却颓废无为不听不问,他一腔热血,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施展之地。
这也是一种讽刺了。
等李斯进宫那一天,李盛也陪着嬴政一起去了大殿。
李斯确实才华横溢机变聪慧,嬴子楚与他交谈了一个多时辰,大喜道:“果然大才,寡人又得助力!”
于是当即给了李斯郎中的身份。
李斯谢恩行礼,退出去的时候看到了端坐一旁的太子,和他身后趴卧着正冲他眨眼睛的玄虎,他又深深地躬身一礼,方才秦王已经说过了,是太子带着他的书文向他举荐的自己,他自然也对太子满怀感激。
嬴政冲着他微笑点点头,伸手摸了摸怀里的虎虎尾巴,看来这人确实不简单,虎虎这还是第一次亲自把文卷送到他手上呢。
李斯退出大殿,站在殿外看着身着玄袍头戴顶冠的大臣们进了殿,他从胸口呼出一口气来,不急,他已经进了秦王和太子的眼里,他有机会的!
不过,他一边往回走一边想,秦王真是看重太子呢,连寻常议政都要带着太子,太子如今也才十三岁而已啊。
秦庄襄王六年,在吕不韦的建议下,嬴子楚调整了军功制度。
自从商鞅变法,秦人立功便是以杀头数量计算,这样的确可以激发战斗力,但是眼下秦国要攻打六国,若是一意杀伐,只怕六国抵抗太甚。
——秦国要灭六国,对于六国的底层士兵和百姓,他们能接受国家换了统治者,但肯定接受不了自己被杀,大家都有求生欲啊!秦军要他们的人头,杀意太重,那既然无论投降还是抵抗都要被杀,还不如拼一把!
当初的军功制度,在如今的统一大业中就有些不合适了,适当放宽政策,只要投降就能活命,更合适现在的战争形势。
在真正的历史上,嬴子楚死后,嬴政当政前,吕不韦执政时期主持队韩赵魏三国战争的时候,就推行的这种方略,也确实有效果,除了在大战中有三万杀敌斩首外,其他战事中的斩首人数都极少,也有效减弱了被攻打地区士兵和百姓的抵抗意志。
不然都像当初打邯郸的赵国那样,眼见着数十万同胞被坑杀,那真是用一种同归于尽的心态在跟秦军对打,攻城难度系数太高了。
但很可惜的是,因为政变,吕不韦被赶下台,嬴政既然厌恶了他,又怎么会继续推行他的执政思想,于是这种宽和的军制很快就被叫停。
也因此,在嬴政推进灭六国的进程中,遭受的抵抗要坚决很多,一统中原后,六国遗民对秦人对嬴政的深切恨意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这一世,如果权利顺利交接,应该会有改变吧。
秦庄襄王七年,魏国信陵君因病去世,本就常年带兵在外,回国后又是连续几年的酒色消沉,再加上心情郁郁,还有魏王的防备猜忌,都迅速消耗了他的生气和心志,使他病痛交加。
得到消息后,嬴子楚立刻派出蒙骜继续当年未能完成的事业,分兵两路攻打河内与东郡地区,同时派兵围困大梁和邯郸,又派兵截断楚国援兵路线,这阵势可不小,嬴子楚是一定要拿下两地的!
这一次,没有一个合适的政治势力组织联军活动,本想再加上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发兵时间,秦军又来势汹汹,其他诸侯国没能救援,秦军顺利拿下了地盘,在黄河南北都建立起据点,顺利截断了南北诸侯国的交通路线。
消息穿回咸阳,嬴子楚松一口气,他总算是做成了这件事!
秦庄襄王八年春,嬴子楚执意要为刚刚十七周岁的太子嬴政提前举行成年礼,加冠。
自从去年冬天风寒病了一场,他总是感觉身体发虚,本已缓解了两三年的胸痹之症也越发又发作起来,夜里还总是觉得呼吸不畅,胸口如有大石压迫一般沉重,他总觉得心里不安。
周礼以二十岁加冠,但作为一国的最高统治者,他要提前三年给太子加冠,谁也不敢说不行,人家爱重嫡长子看重继承人,谁敢乱说话?
但是嬴子楚的亲近大臣,像是吕不韦和蒙骜,却察觉到了大王隐隐约约要托孤的心思,他们心下黯然,大王只怕是早有预感,生怕自己骤然离去,太子受大臣和太后掣肘不能亲政掌权,怕大秦基业不稳,因此才这样做。
嬴政也知道父亲的心思,夜里还哭了一场,他这几年常在嬴子楚宫里住着,父王手把手地教导他,尤其自从去年冬天父王病了,许多政事都干脆交给自己处理,殷殷教诲处处提点,他与嬴子楚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父王要保重身体啊。”嬴政亲自给父亲喂药,看着父亲眼下青黑一片,心里酸涩难言。
这些日子,父王白日里一整天都带着他熟悉朝中各位边将,下面郡县处各处郡守官员,生怕时间不够一样。
“我儿莫怕。”嬴子楚望着儿子还有些稚嫩的面庞,他心里又何尝不恨呢?大秦已然是盛势难挡,再有十年,说不得便能一统六国,全历代先王之愿,可是天不假年,他看不到了。
还好,政儿聪慧坚韧,他会代替自己,继承秦室宗庙,荡平六国,一统中原,成就霸业王权。
秦庄襄王八年秋,秦王嬴子楚病逝,太子嬴政继位,是为——秦王政。
第338章
为表孝道,在秦庄襄王病逝的这一年,也就是庄襄王八年,嬴政并没有更改年号,只等这一年在十月份结束后,在十一月,也就是下一年的首日,才正式登基,开始了秦王政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