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不过这次,倒不是秦国主动去打别人,是别人找事儿。
找事儿的是谁呢?楚国和周赧王。
事涉母族,华阳夫人不免心绪郁郁。
她从十四岁就来了秦地,被姑母祖母宣太后抚养教导数年,而后嫁给了当时已经立为太子的安国君,如今也有二十几年了,虽说对旧地的感情日益淡薄,但那毕竟是母国,每逢秦楚两国交锋对抗,她未免都要多想。
她总是做不到宣太后的洒脱:当年秦楚相抗数年,楚怀王曾经被秦国扣留,但宣太后一心只为秦国大业,丝毫不曾顾及昔日同族之情。
这位姑祖母也曾经告诫过她:既然她们姐弟三人已经都在秦国安下身,那就把自己当做秦人,不要再去掺和楚国的事,不然,两相为难,最终也不过自苦而已。
但是......
唉,华阳夫人叹息一声,看向殿外正端正坐着背书的嬴政,她没有宣太后那样的能为,自己终身有靠,姐弟三人能富贵一生,也就知足了。
深宫中,这也是常事,秦宫中的妃嫔们大都来自异国,每逢秦军出征,总是有几人暗自垂泪,但又能如何呢?
李盛趴在走廊的木地板上,嬴政坐在走廊旁边用来摆放花木的台子上,一边捞着虎虎的尾巴放在手里捏捏玩玩,一边闭着眼睛背书,旁边的小宦官比他大好几岁,是宫里难得通诗书学问的太监,这会儿就端着书在一边陪着小公子。
背完一篇,嬴政睁开眼睛看向旁边:“绪子?”
“公子背得都对,释意也都很好。”
嬴政就小小握一下拳,李盛抬起一只爪垫和他击掌,然后继续听他背下一篇。
说来也奇怪哦,李盛经历过的几个铲屎官,都是这种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而且非常爱学习的卷王。
像嬴政,才六七岁,就已经开始主动学习很多东西了,而且很要强,别说背书练武这种正经事了,连给虎虎梳毛,都要跟着宫里负责豢养鸟兽的人学过。
现在这技术已经很熟练了,李盛每次看着他小小的一个小朋友,还煞有介事地左手梳子右手帕子,都忍不住想笑。
在他的坚持下,子楚宫里的太监宫女们,对梳毛流程比奉茶侍浴都记得更熟。
先用齿最宽的有一掌半那么长的木梳把毛毛简单梳顺,把毛毛里的杂物,比如碎叶子小虫子等等都摘下来,然后再用普通梳子把毛发理顺,背上的毛毛要从前往后一排一排地梳,一般两个人从脊背处分开一边一个。
最后把落下来的毛毛全都归到尾根处摘下来卷起收好(至于这个毛毛要干嘛,李盛也不知道,嬴政小朋友暂时也不知道,但是他坚持要收,为此还贡献了一个精致无比成人手掌大小宽约三寸的玉盒,但是梳了一次就装满了,嬴政惊呆了!)
尾巴可以单独用皂角洗干净用宽大的布卷起来吸干水分,最后胸毛和头上的毛毛还要再用最细的金梳顺一遍。
这边岁月静好,而另一边,嬴子楚正陪坐大殿上,听着大王说起这次的冲突。
祸头子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现任楚王熊完,楚国王族男子熊姓,女子羋氏。
另一个则是现在苟延残喘的周赧王姬延。
现在的周王室,已经分裂为了西周和东周,李盛看过资料之后总结:这是一个老人给儿子分家最终自己无家可归的悲惨故事。
要么说一个王朝到最后气数将尽的时候,总会有各种不好的事情,周定王二十八年,周朝王室开始了循环大逃杀。
定王崩逝后,长子姬去疾继位,为哀王;
哀王继位三月,其弟姬叔袭杀哀王,自立为王,是为思王;
思王立五月,三弟姬嵬杀思王,再度自立,是为考王;
考王继位后看着四弟姬子揭,就不由得后脑发凉心底发颤,于是为了保命,干脆将周王室剩下的领地,也就是周地王畿地区分了一半,封子揭于河南,称为西周,相当于用地盘换安全。
但是随着西周国第二代君主,西周威公病逝,西周这群人又开始了传统节目:杀来杀去。
当初祖父那一辈就是这么把土地搞到手的,他们可以,那么作为儿孙的我们也可以!
祖辈们这个模范作用做的不好,后边小辈子孙们都开始不学好了。
眼见着周朝内讧,诸侯国们自然是乐得看热闹,韩、赵两国还掺和了一手,起兵拥护西周王室的次子—公子班,反对继位的公子朝,也就是周惠公。
没办法,周天子迫于诸侯之力,只能又把自己剩下的那一半地盘分了出去,让公子班分出去建立了东周。
周朝的王畿之地本来就没多少,分了两次后,周天子彻底没有落脚的地盘了,于是只能在西周待待,东周待待,就和一个可怜孤苦的老人被两个儿子轮流养老一样。
到了周赧王时期,秦国攻略天下意图吞并六国,楚国为了遏制秦国的发展,也为了报历次蓝田之战、丹阳之战,鄢郢之战被秦国重创之仇,就打算找个名目再一次联合六国抗秦。
思来想去,他去找了周赧王。
周赧王在西周东周来回辗转,已经是穷苦疲弱不已,也早没了昔年天下之主周室之尊的威严。
但是楚国居然给他这个面子,主动来找他,请他以周天子的身份约见各国共抗秦国!
他真的好久没有被这么尊重过了!
周赧王激动不已,不由得畅想了一番他带着大军击败秦军,重现祖辈荣光的美好愿景。
深思熟虑后,他一咬牙,干了!
于是在西周找境内的富户商贾们借了不少钱粮,集结队伍,带着大军出战,但是到了约定好的集结地伊阙后,发现根本没多少人来!
那六国说得好听,但只有楚国燕国派了几万兵马,其他四国连合鬼影都没有!
这打个屁啊!
于是周赧王只能又灰溜溜地回去了,这一折腾,什么都没捞着,可是之前借的那些商贾的钱是要还的啊!
周赧王自己都快活不起了,哪儿有钱还债?大军吃喝嚼用不用钱的吗?早就花完了!
于是周赧王被天天催债,没办法了,只能躲在周王城的高台上不下来,也就是所谓“债台高筑”。
但是秦国是那么好惹的嘛?!
秦国一向是别人不惹事儿,他还要打打这个打打那个,何况这次是现成的借口啊!西周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实在是中原腹地,且政治意义不一般啊!
于是秦昭王非常愤怒(喜不自胜)地表示:天杀的周赧王居然敢这么侮辱挑衅我们秦国!(啊啊啊求求了再来一次吧,许愿东周也来挑衅寡人一下啊)
我们秦国,一向是礼仪之邦,从来不欺负别人(六国:果真吗?我不信),但是也轮不到别人来欺负我们!
这次是没打成功,但是下次呢?
这要是没点反应,大家还以为我秦国没落了,好欺负了呢!(六国:听听你说得什么话?就离谱!)
为了保卫家国(开疆拓土),为了秦国的尊严(为了统一天下),我们不得不(非常高兴地)做出反击!!!
于是秦昭王大手一挥:发兵,打西周!
第331章
秦王一声令下,秦军的虎狼之师迅速赶赴西周所在的都城,也就是后世的河南洛阳一带。
周赧王闻听此事,惶恐不安,他当日梦想的带领大军重挫秦国再现荣光的场景化为泡影,心下又是惊惶又是怨恨,他只是想打而已,又没有真打成,秦王居然就这样声势浩大地要来攻打他这个昔日的宗主国!真是倒反天罡,难道他不怕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吗!
这些年来,周王室落寞,但六国也就只敢私下不断蚕食周王的领地,还从来没有过一个诸侯国要出兵攻打周王,当年这些诸侯,可都是周王的老祖宗封的,如今倒逼其主,未免有背信弃义之嫌。
秦国的谋士大臣们有的也劝谏秦昭王暂且不要攻打西周,“秦若攻周,有攻天子之声,而令天下以攻天子之声畏秦,使诸侯归于齐也”。
一来,名声不好听,二来,秦若攻周,其他诸侯国忌惮秦国盛势,恐怕就要借着这个名头齐了心,集结联合起来攻打秦国了!
秦昭王嗤笑一声,不以为意,那些诸侯国又不是第一次联合抗秦了,还有一次没等到咸阳就半路上起了内讧,这么多年来,这些乌合之众有几回事成了事的?
况且,大秦要一统天下,就不能畏首畏尾,今日顾及名声,明日担心道义,什么时候能把事情做成?!
就算不打西周,难道秦国的名声就能好到哪里去吗?他们都称呼咱们为“暴秦”!
哼,老子就是暴躁不讲理怎么了!老子有实力!
找个合适的借口打架容易吗!
秦昭王摆摆手:“诸位不必再劝,寡人心意已决!”
另一边,周赧王慌忙派人去其他诸侯国求援,但一无所获,他们都畏惧兵国凶蛮秦王暴烈,这要是出兵,下一个被打的不就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