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第292章
东越主动攻击汉朝边境,李盛表示很迷惑,至于刘彻,就更是气冲上头:要是匈奴这等量级的敌人主动侵扰也就算了,毕竟匈奴也是一时霸主,但你东越凭什么这么狂?朕不去攻打你们,你们就感恩戴德吧,这可倒好,你个小鼻嘎大小的地方,居然还敢主动打我来了?
反正汉军刚打了南越还在海上飘着,刘彻当即下令让大军转道去顺路把东越灭了,不然,旁边这么多国家部落看着,还以为我大汉没人了呢!
东越自然是一击即溃,为保性命,东越人杀了他们的国主,以头颅向汉朝投降,自此东越国废除,东越百姓被北迁到长江淮河一带,成为了大汉境内的百姓。
本来呢,刘彻对于东越的行为余怒未止,他原本的命令是“流迁”,但李盛觉得,有个昏头的国主已经够倒霉了,何必再为难这些无辜百姓,何况,东越百姓又不像匈奴一样,与大汉血海深仇,等他们归于中原,几十年后自然就有了归属感,现成的人口,何必自伤局面呢?
在他的干涉下,东越百姓虽说背井离乡,好歹有了一块安身的土地,虽然这块土地前几年经过水灾,可能没有那么肥沃,但是好歹也能种些饱腹的粗粮。
自此,东南大定,刘彻心下宽慰,而就在大军回返朝廷的第二天,太子宫中的史良娣在一个飘着淡淡荷花香气的夏日早晨,顺利生下了太子的长子。
当时李盛就蹲在外面的树枝上,看着刘彻手里那俩檀木雕的灵芝手把件都快被摩出火星子了,他飞过去蹲在旁边,伸出翅膀拍拍铲屎官的肩膀:放心吧,肯定没事。
刘彻伸出手摸摸大翅膀,李盛扭过头看,惊奇地发现,刘彻的手居然在微微颤抖!第一个孩子果然不一样,长子的长孙,刘彻就盼着呢。
直到里面负责照顾的妇人跑出来报喜,伏在地上高声宣布史良娣生了个小皇孙,院子里仿佛凝滞一般的空气才重新流动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慢慢的笑,陛下得了皇长孙,必然是要大肆封赏的!
刘彻果然喜悦极了,当年他登基十年方有一子,期间的郁闷苦楚自不必说,如今据儿倒是比他好运气,有了皇孙,他这一脉才算是江山永继啊。
“赏!都有赏!”刘彻哈哈笑起来,走到偏殿的内室等着抱抱好大孙,外面风尘喧闹,小儿身体脆弱,自然是百般小心都不为过。
李盛没进去,还是等小娃娃满月后他再去看吧。
医者诊脉过后,回禀说史良娣母体安康,皇孙也健壮,李盛便放心地飞出去,他要去山里给小朋友打猎几套新皮子!
之前刘彻的孩子们出生的时候,李盛都会去送上一些皮裘,或多或少丰简不一,到了小辈上,自然也不能亏待。
李盛出去了一天,鹰扬卫第二天中午带回来一匹灰狼,四只纯白色兔子,还有六只银鼠,皮毛油光发亮,一看便知上佳。
东西都堆在了未央宫殿门口的空地上,李盛蹲在旁边,伸出翅膀尖尖冲着太子宫的方向指了指,刘彻心下了然,亲自过来看了看,见有狼皮,扭过头冲着阿曜笑道:“你倒是疼他,只是这狼皮还是先不给他了,这等猛兽自带凶气,幼儿魂轻气浅,还是等他过了周岁再给他。”
又蹲下看银鼠,皮毛是银灰色,腹部是灰白色,毛皮丰茂暖融,刘彻亲自翻了翻:“这样大的银鼠,也是难得了,令少府拿去好生炮制了,务必要干爽妥贴地送去太子宫。”
——可别带着肮脏气味,再让他宝贝大孙不痛快。
西北匈奴远遁漠北,东南小国俯首称臣,眼下又有了皇孙继承人,这两年来更是风调雨顺民生安稳,眼见国势稳健民众安悦,刘彻便重新提起他刚刚继位时的念想——泰山封禅!
其实,在刘彻刚刚继位时,民间都有传闻新帝将要往泰山封禅,自文景两代皇帝兢兢业业与民休息,“汉兴已流失余年矣,天下大安,士绅臣民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刘彻又是个喜欢摆场面的人,对此自然是心向往之。
但是当时的刘彻还做不了主,窦太后对此非常反对,在她的阻挠下,刘彻最终没能去成。
而后数十年,大汉一直在抗击匈奴,期间又有多次水灾、雪灾,刘彻也一直未能成行,直到今年,四方安定,刘彻自觉已经是功德圆满,决心去实现自己少年时的愿望,去泰山!
也许是这时候的习俗?刘彻在去泰山封禅前,先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北巡。
关于北巡事宜,刘彻也和大金雕进行了多次商量,商量的方式非常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翅膀挥击运动、护头护脸反应能力锻炼、迅速抱起金雕的姿势复习、在金雕爪子动的前一瞬间护住奏疏的专项能力提高......
经过双方善良友好(不是)的商议,最终,刘彻把预算中的十八万大军随行,削减成了八万,关于赏赐随行兵将和当地官员百姓的百万匹布帛也削减到了可怜巴巴的十万。
还有随行的服侍宫人,本来是一百二十人,只剩下四十人,说这个时候,大金雕翻着白眼看他: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说是宫人,其实有好几个你最近很宠爱的嫔妃吧,这几位妃子一撒娇,你又带上了更多的侍候宫人,可免了吧,你还是养精蓄锐一阵子吧!
最终版本定下来的时候,大金雕一脸大获全胜的成就感:他可是帮刘彻剩下了百分之六十的耗费啊!本鹰鹰真是太能干太勤俭持家了!
再看看刘彻,本来是想浩浩荡荡地一路去,这下子一削,排场就弱势很多。
李盛迈着步子走过来拍拍铲屎官安慰他:嗨呀!只要你治理好国家,就算不摆排场,百姓们也都爱戴你,真男人从不讲这些虚文!
再说了,这眼下的内库,撑得起你这么折腾嘛!还要发十八万大军随行,除了当年马邑之战,还有后面的漠北绝幕之战,这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大的动作,可是那是为了平定边境花费再多都是有意义的。
这现在呢?弄十八万人摆排场?可算了吧!
要是少府内库的钱不够了,李盛用翅膀尖都想得到刘彻会怎么办,当然是挪用国库了!做梦吧!李盛誓死守卫国库的小钱钱!明年可还有大旱呢!不留下点应急的家底,到时候就麻爪了。
但尽管如此,因为来劝他的是大金雕,刘彻也就难受了两天,就很快接受了这个现实——不然怎么办?像之前一样跟大金雕冷战(阿曜单方面冷暴力刘彻),然后阿曜离家出走?
凑合过吧。
就算缩减了开支,八万人的是队伍也仍旧是绵延千里浩浩荡荡,旌旗招展黄尘飞扬,甲胄映着日光闪闪发亮,代表帝王之尊的巨大马车辘辘驶过,气势凛凛,霸气威风。
大军从甘泉宫开始,一路北上,穿越了上郡、西河郡、五原郡、越过北地长城,登上单于台,巡视一番,自西河以北,大汉经营数十年,终于夺回了这片广袤丰沃的土地,将来,他就可以在这里养马、驻兵,边地百姓会在这里繁衍子嗣,迁移过来的汉民会把这里当做第二个家乡。
豪情万丈的刘彻纵马飞驰,继续往西,一路抵达朔方郡,而后又坐马车到达了阴山脚下的北河。
巡视过大汉的北疆后,刘彻志得意满地派使者去面见单于,送上大汉国书。
这封国书写得非常之嚣张。
“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若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苦寒之地为?”
这是原文,但刘彻这一世好像格外嚣张,又加了一句“念尔父祖昔年,朕亦惋之”。
简直杀人诛心,当年的匈奴,草原霸主,连当时的中原汉朝都要虚与委蛇甚至委曲求全,如今呢?
听听这语气吧,“你要是能打,就过来,跟你父祖当年一样,咱痛快打一场,要是不能打,赶紧跪下给老子唱征服!”
还有后面那句“漠北寒冷干旱,何必躲得这么辛苦呢?”
更是又茶又贱,到底是谁把人家撵到漠北去的啊?!
李盛在旁边简直都要为使者郭吉祈祷了,这样的诏书送过去,单于真的不会一气之下把人砍了吗?
事实证明,还真不会,匈奴单于大怒后只是扣押了郭吉一行人,把他们囚禁在北海,但慑于两方如今武力悬殊,匈奴并没有进一步的针对性行动,甚至都没有派人来这边骂回来。
指望看两边骂战好录像攒积分的李盛有些失望,但也只能跟着刘彻先回去了。
至于郭吉,李盛表示,嗨,这种事儿大家都处理得很流畅了,长安也有扣押的匈奴使者,回头置换一下,郭吉就能顺利回来了。
而且他临走前去看过,郭吉精神很好呢,一副为国冲锋的义士样子,临行前,陛下已经答应他会派人照看家小,所以只要没有性命之忧,郭吉这状态,完全就是出差镀金,只要回得去,爵位是稳包的。
不过,李盛还是有点不放心,临走前,给郭吉送了一次金银首饰,还特地给他们留了两只野山羊,四只野兔四只灰鼠,都是肥肥的,万一匈奴耍流氓不给饭吃呢,还是先吃点肉养养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