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小朋友们读书是每旬一休,若是宫中有喜事,或是遇上节日,又或者哪天撒撒娇跟父皇抱怨一下最近好累想休息,刘彻也允许儿子歇一歇。
这天早上刚起床,就听到了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声,刘据立刻开心地穿着寝衣跑到窗边看了看,就笑哈哈地回到床边抱着大金雕:“阿曜,今天不用去念书了!”
雨势太大,这种情况也是可以休息的,毕竟是登基十年才盼来的儿子,相比读书,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
李盛蹲在床边,打了个哈欠,伸出翅膀尖尖冲着刘据指了指书桌:虽然不用去上课,但是字还是要写的,书是要背的,休息后的两三天内,刘彻一定会亲自来考问一次。
刘据皱了皱眉头,立刻叫人给他穿衣服,他要上午把功课都做完,下午去找姐姐妹妹们玩儿!大姐姐说得了一匹特别好的料子,要给他和妹妹做一身骑装,他还没去量尺寸呢!
到了下午,雨就停了,刘据跟母后说了一声,跑去漪澜殿找刘瑛姐妹,李盛则是飞去未央宫瞧瞧铲屎官。
刘彻刚刚午休起来,昨晚上熬夜看地图,今天中午就睡得久了些,见大金雕回来了,刘彻抱住大鹰鹰摸摸,嘴里说的话就很酸:“你还知道回来啊,这几天都长在太子宫了!”
李盛蹭蹭铲屎官的手掌心,嘤嘤叫了两声,还主动伸出翅膀给他撸,心里有点心虚,这几天确实是,只顾着小朋友,把老朋友忘得死死的了,连着十三天,只回未央宫吃了一顿饭,那天刘彻还很忙,根本没空和大金雕贴贴。
李盛又是嘤嘤叫又是贴贴蹭蹭,刘彻没一会儿就不自觉拿起了刷子开始主动给爱宠梳羽毛了,李盛窝在刘彻怀里:都说两脚兽很好哄的啦!
李盛从中午到夜里,一直待在未央宫陪着铲屎官,听了一堆事儿。
下午第一个来觐见的是丞相公孙弘,今年开年十二月的时候关中地区遭遇了大雨雪,不少百姓受冻伤寒,甚至有贫弱之家饥寒而死,朝廷自然是要赈灾的,公孙弘就是来汇报这件事的,包括赈灾花费、伤亡人数、官员作为等等。
除了这些,刘彻派了汲黯去前往视察,汲黯见情况严峻,来不及等朝廷的诏令,先行以自己当时持有的皇帝所赐“符节”为凭证征用了河内郡县仓库中的粟米接济贫民,并上书请天子治他假托君命之罪。
刘彻当然没有治他的罪,但是这种事也不能从明面上赏赐,不然大家都效仿起来了。
如今这件事了结了,刘彻又想起汲黯当时雷厉风行,调来粮食稳住大局,有功当赏,但还得找个别的理由。
“以汲黯去岁治理衡山、淮南两地郡县有功,加一爵,赐三百金!”
公孙弘领命离开。
李盛飞起来去喝水,刘彻也站起来活动一下,顺便投喂了阿曜两根肉条。
“禀告陛下,义纵求见。”
“宣吧。”
李盛扭过头去看,他听过义纵的名声,以为一定是个凶厉的大汉,但是实际上,义纵却是个清癯文雅,面容温和的儒生。
这让李盛很吃惊,毕竟这位可是个出了名酷吏啊!
义纵的起势多亏他有个好姐姐,义纵长姐是一位女医者,当年的王太后很看重她,毕竟女子之间,无论是看诊还是交流病情,都方便得多。
义纵受长姐提携,从此步入仕途。
义纵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长陵当县令,当时就铁面无私,执法严厉,哪怕是王公大臣皇亲贵戚也毫不徇私。
刘彻当时正在打击豪强,一看这小伙子上道儿,就抬抬手,让他做了长安县令——这活儿可不好干,可以说是拿着县令的俸禄,干着要命的活儿。
汉家都城,天子脚下,长安城中的贵人那可太多了,偏偏这些二代们还不安生,时常惹出点事儿来添麻烦,长安县令就得苦哈哈地处理,说不定就牵扯到哪个大佬。
义纵这人脑子灵醒,知道皇帝把他放到这儿是干嘛的,既然进了官场,最大的boss就是天子,他才不管这个那个,什么你是侯府世子他是都尉侄子,只要犯法,全都给我进局子!
在顶着压力把皇帝亲姐姐修成君的儿子收捕归案依法处置后,义纵才算是真正进了刘彻的眼,被大老板认可了。
刘彻把人传召进宫,查问一番后痛痛快快地给义纵升了官,从县令一跃成为定襄郡太守,主要任务就是打击定襄豪强,维护治安。
定襄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刘彻几次反击匈奴的战争,大军都是从定襄出发的,但是当地的社会秩序非常差,甚至可以说非常混乱,出兵时军方消息很有可能会被泄露,甚至如果当地大户与匈奴勾结,把大军卖了也未可知。
所以刘彻给义纵的指示非常明确,就是从严从重治理。
义纵办事儿很利索,一上任先大肆查问逮捕了一番,狱中因重罪当死的就有二百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所谓“任侠”,或是当地大户,常有人去探望,还有不少小弟手下,义纵上手就是一个大招,把这些人以“为死罪解脱”的罪名也都逮捕了。
汉代律法:为人解脱,与同罪。
于是当年义纵就把这四百余人一同处死,上任第一年,就杀得人头滚滚。
于是风气立刻为之一清,“郡中人不寒而栗”,谁不怕死啊?还是老实点吧。
刘彻对义纵很满意,这次他进宫求见,君臣之间的谈话也是顺畅又尽兴,等义纵带着赏赐出宫,刘彻站起来叹息道:“如果朝中大臣们都是这样的聪明人,那朕就不必发愁了。”
过了一会儿卫青过来,刘彻跟他说起义纵:“再过几年,等边郡安定了,朕打算以义纵为左冯翊。”
左冯翊,与京兆尹、右扶风并称为为汉代三辅,负责管理京师附近三个地方的治安。
长安城中常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义纵这么个铁面辣手的酷吏当刀子,能给刘彻省不少事儿。
李盛见卫青今天戴了一个很漂亮的鹊尾冠,他就飞过来细看上面绣的暗纹,顺便让系统录入赚点积分。
刘彻把手边的干果剥了两颗,放在手心里喂给大金雕,一边逗鹰一边说起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朕打算让去病带一万精锐轻骑兵,继续扫荡单于右部势力。”
卫青蹙了蹙眉头:“陛下是想彻底清除河西周围的匈奴人,断匈奴右臂?臣也赞成这个计划,只是去病,他行吗?”
刘彻接过春陀递过来的手帕擦擦手,站起来拍拍卫青的肩膀:“朕仔细问过他,这小子可不一般,有急智,而且据朕看来,他应该是极为擅长突袭作战,上次不就是吗?”
看卫青还是担心,刘彻大笑起来:“你也太操心了,当年你第一次跟着朕出征,不也才这个年纪吗?不历练怎么能成才?你也该放放手了,何况,不是还有阿曜看着吗?“
李盛抬头看他:你倒是不客气。
看阿曜瞪他,刘彻过来殷勤地亲手给大金雕剥了颗荔枝,这还是新进贡上来的,根本没多少,只供帝后宫里,旁人都没有。
想到大外甥,卫青也过来亲手剥了两颗讨好一下大金雕,还仔细地把果子核用小勺子掏出去了。
汉武帝和卫青亲手给剥果子,这是什么待遇?
李盛低头叼走一颗荔枝,甜润的汁水在嘴里流淌,好吃!
大金雕抬头,伸出翅膀尖尖点了点那一盘荔枝:还要!
刘彻只能继续伺候自家鹰鹰,就连当年王太后,他也没这么殷勤过啊。
他玩笑般朝着卫青道:“阿曜这架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李盛傲娇地伸出翅膀拍拍他:剥几颗荔枝就能获得一个自动定位巡航系统,你赚大了知不知道?!!!
第269章
刘彻本来预计一万人,只想扫荡一番探探底子,但叫来张骞把匈奴右翼部落大概捋了一遍,若是从西边进军,只怕这沿路还得经过不少部落,刘彻又看看殿内架子上正梳理羽毛的大金雕,阿曜随行的话,无论多少,总会有所缴获,既然要打仗,那还是多带点人,这样一来,一万轻骑兵就成了一万五千。
预计春三月出发,大军开拔之前,刘彻还传了大司农来计算军费开支,李盛旁听的时候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元朔六年卫青出征俘虏匈奴数万人,这么多年来,这些人竟然是“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全靠汉人养着!
再加上这些年来征伐过重,刘彻又一直持续不断地兴修水利,又在南越开山凿路,以至于“国库陈藏钱经年,赋税将竭”,文景两代皇帝攒下的家底在飞速消耗,大司农简直愁死了,陛下啊,咱得省着点花啊!
李盛当即就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惊醒过来,修路开河他不管,这都是应该的,但是供给匈奴俘虏?!简直岂有此理,他怎么不知道这件事?!
系统凉凉补刀:“每次打完仗回来,你都像是被人下了迷药一样沉睡不醒好几天,等你休眠结束,一应战后事务都早就安排完了,你一醒就跟着吃吃喝喝庆功宴,你当然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