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韩霖自从进了房间,就一直被大哥二哥拉着在陈永年身旁说话,不过他还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杨黛的眼神。
但是韩霖再快,还是没快过韩母。
“行行行,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大家都听听。”
“咱们明天就去。”
第65章
韩霖张口想要说话,杨黛冲着韩霖摇头。
这会儿韩母正在兴头上,要是说出拒绝的话,估计会影响心情。
韩霖看看杨黛,又默默将目光转开,继续同陈永年说话。
他能看出来,自从他到了之后,陈永年一直在观察自己。
韩霖倒是坦坦荡荡地让他观察,反正陈永年也不会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丝毫不惧。
再者就算是陈永年心细过人,察觉出他的不对劲,他也有一百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虽说他现在的行事作风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但是他试探过韩父韩母,两人都觉得韩霖这种变化再正常无比。
在韩父韩母两人心里先成家再立业这个顺序十分正常。
之前韩霖不结婚,自己一个人混吃等死,身后有爹娘哥哥嫂子养着,他自己饿不死无所谓,上工自然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但是结了婚就不一样了,而且一结婚就分家,韩霖肯定要靠着自己立起来,担起自己的责任,自然不会再抗拒上工之类的活儿。
这是韩母的分析。
韩父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韩霖的变化。
以前韩父去房管科帮忙临时工的时候,也叫上过韩霖。
但当时韩霖年纪还小,心思不定,整天只想着玩。
房管科的工作累,工地上的人大部分也都和韩霖有着年龄差,说不到一起去,韩霖自然不愿意。
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运气好,工地上除了韩霖,还有其他年轻人。
尤其是胡平,平常不仅嘴皮子能说,还经常有同龄的朋友来工地找他,不知不觉中也都和韩霖熟识。
有了熟识的朋友,还有领导的赏识,韩霖自然是越干越高兴,再没有生出事端。
反正不管夫妻两个从哪个方面考虑,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自家儿子以前不着调只是因为年龄小,这不就懂事了嘛!
自从明白韩父韩母的想法之后,韩霖便没了后顾之忧。
他闲暇的时候,也想过原身的灵魂去了哪里,但是没有什么头绪,也想过原本的韩霖杨黛两人和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前世今生的关系。
毕竟名字一样,长相一样,甚至连两人的关系都差不多。
可以说除了本身的性格和成长环境之外,基本上算是一模一样。
韩霖曾经想过,他和杨黛两人是不是这个世界两人的另外一面,只有两者合一才是完整的。
但是这种东西本身就玄之又玄,再加上这个时代,如今对各种玄学之说都很警惕,不允许传播这种封建迷信的论调,韩霖也只能自己想想,并没有什么进展。
久而久之便将这件事放下了,无论他们两个和原身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两人来了这里,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和关系,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原身能做到吊儿郎当,什么都不想,韩霖不行。
韩霖一边分神想着旁的事情,一边应对陈永年。
陈永年也在机关工作,但不是什么重要职位,而是跟在一个分管环境和教育的领导身边当秘书。
环境这种事情,小地方根本不重视,教育也不遑多让,没什么重要的事情。
领导也不怎么把教育指标纳入评优工作之中,因此大部分时候,陈永年的工作还是轻松的。
但偏偏最近这段时间开始评选新一轮的工农兵大学生,这是领导唯一重要的事情,经常开会询问,陈永年身为秘书,自然也跟着忙碌起来。
陈永年自以为隐蔽地打量韩霖,分析韩霖这个人。
他其实没见过韩霖几次,毕竟韩丹婚后不怎么回娘家。
韩霖这个人以前虽然混,经常不干活还想花钱,好吃懒做第一名。
但是也被韩父韩母警告过,不要经常去找韩丹,从韩丹那里讨要好处。
韩霖混归混,但是有一点他还是清楚的。
韩丹自从婚后,就同家里的关系冷淡,自己偶尔从韩丹那里搞点好处,韩丹说不定还能看在以前的情分上,给他几分好处。
但要是闹到韩丹家里去,让陈永年撞个正着,陈家估计不会乐意,韩丹以后肯定也没什么好脸色。
而且韩家虽然在黄庄大队一直强调,韩丹公社小学的岗位,是靠自己实力考上的,有实力有运气,所以有了这么一份工作。
但是韩霖自己就不信,觉得韩丹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当上公社小学的老师,婆家那边肯定没少出力。
要不然每年都有毕业生,怎么就韩丹去当老师了,别人说不定还没找到工作呢!
所以韩霖一直担心,要是自己去陈家找韩丹讨点好处,时间长了,陈家说不定觉得韩丹一直补贴娘家,不让韩丹上班了,这对韩霖可一点好处都没有,不是韩霖想要看到的。
因此即便是去找韩丹,韩霖也都选择去学校里,而且有家里人一而再再而三叮嘱,韩霖还担心去的次数多了,被学生记住,传到陈家耳朵里,因此去的次数也不多,有时候要点钱吃饭,有时候直接就是让韩丹请他吃饭。
反正大部分就是为了一口吃的,倒是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结婚前,陈永年打听韩家,只知道韩霖不成器,吊儿郎当,不干正事,但是有家里人管着
,也惹不出什么大祸来。
这些具体的事情,还是最近的时候,韩丹怀孕,情绪不如以前稳定,逐渐说起以前的事情,陈永年才清楚这些事情。
其实自从结婚后,陈永年就一直很好奇,为什么韩丹不和娘家走动。
毕竟上学的时候,他能看出来,韩丹和韩辉关系不错,兄妹之间的感情很深。
后来不管是去提亲还是结婚那天,陈永年也能看出来韩父韩母不是那种重男轻女的人,陈家给的彩礼,全都留给了韩丹,还努力给韩丹置办了嫁妆,不至于让韩丹结婚后面对婆家人气短。
当时陈家父母都悄悄夸韩父韩母办事敞亮,和这样的人做亲家,以后的烦心事儿肯定少,能够好好走动。
结果没想到,婚后韩丹除了过年和八月十五这样不得不回娘家的日子,基本从不去黄庄大队,
而且就算是每次回了黄庄大队,韩丹也绝不久留,总是匆匆忙忙就要回家。
陈永年问过几次原因,但是都被韩丹搪塞过去。
眼看从韩丹这里问不出原因,陈永年索性回家找自己父母讨主意,陈家一家人觉得韩丹可能是压力大,所以不好在娘家久留。
公社另外一家就是差不多的情况,儿子娶了个乡下老婆之后,家里公公婆婆都很有意见,担心这个乡下儿媳妇补贴娘家,每天买菜的钱都不肯多给,每次儿媳妇说要回乡下看看亲爹亲娘的时候,公公婆婆总是想各种借口不让去,就算是真的回娘家,也卡着时间,到了时间不回来,婆家就不认这个儿媳妇了。
这户人家和陈家住的不远,附近邻里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陈家父母担心韩丹是听了这家儿媳妇的故事,心里有负担,还专门让陈永年和韩丹保证,陈家没有这样的陋习。
韩丹就算是陈家的儿媳妇,那也是韩家的女儿,总不能有了婆家就不要娘家了。
韩丹听了陈永年的保证之后,整个人显得十分激动,强忍着才没让自己将眼泪掉下来。
陈永年本来以为有了家里人的保证,韩丹回娘家的次数能多两次,不至于像普通亲戚一样,结果韩丹并没有什么变化。
追问原因的时候,韩丹总有各种理由来搪塞他。
一会儿说学校里工作忙,脱不开身。
一会儿又说自己回娘家,不仅帮不上娘家的忙,娘家人还得耽误公分来招待她,不值得,还不如少回去两次。
“韩丹,是不是岳父岳母以前对你压根不好?现在对你好,都是因为你能挣钱了,找了个好婆家?”陈永年观察很久,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要是不问出来,他担心自己会憋死。
况且夫妻本来就是需要沟通的,如果一味将事情瞒在心里,夫妻关系很容易出现问题。
韩父韩母偶尔会来公社这边,每次来的时候都从不空手,冬天的时候就是自己腌的咸菜咸鸡蛋咸鸭蛋,夏天的时候就是各种新鲜的蔬菜,保管让人吃个够,每次来都态度很好,笑呵呵的。
而韩丹虽然不怎么回娘家,但是每次过年过节回家,出手又很大方,买东西从不手软,还专门和陈永年商量过,以后想和娘家兄弟平摊养老。
综合种种,陈永年不得不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自己的岳父岳母其实根本不是好人,只是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而自己媳妇忍气吞声惯了,还不愿意被自己发现,只能减少回娘家的次数,要不然手里的钱肯定要被勒索的一分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