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杨黛摆摆手,一个就一个吧,她不干了!
  杨黛觉得自己走的静悄悄的,但实际上干活的人大都一心二用,看到杨黛离开,各自交换了一个眼神。
  其中一个小媳妇还戳了戳自己身旁的人,对着杨黛指指点点,“幸好你们分家了,有这么一个弟媳,真住在一起,你是真受罪。”
  身旁的人只是摇头,没有说话,但看着杨黛离开的背影,眼神中还是闪过一丝羡慕。
  杨黛按照记忆,走来大队的小学。
  这个小学是早些年刚刚建起来的,用了一个以前地主的老宅,三进的大院子,如今前两进被用来当上课的教室和办公室。
  后面那一进,校长一家就住在那里。
  “杨黛?你怎么上这里来了?”杨黛还在慢慢悠悠打量院子里的一切,另外一边窗户露出一个年轻的女性,看到杨黛表情惊讶。
  “我听说学校准备招小学老师,过来看看消息。”杨黛看着女人,只是觉得有些眼熟,但没能想起来名字。
  女人听到杨黛的话,表情僵了一瞬,随后又恢复如常,“我带你去找我们校长,招老师这事情是他在管。”
  “你想要报名当老师?”校长看向杨黛,表情有些惊讶。
  但还是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张手写的报名表,递给杨黛,“你先把这个东西填了。”
  “咱们这次招老师,也是有标准的,你先报名,然后再做张卷子,等下周一过来试课,等之后如果选上了,学校这边会去家里通知你。”
  杨黛点点头,拿起纸笔先填报名表。
  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以及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如何,有没有受过什么嘉奖。
  前面的内容,杨黛都写的很顺畅,但是落笔到成绩的时候却顿住了。
  杨黛以前在成国公府跟着老师和祖父学习时,祖父没少感叹她如果是个男儿身,未来必能建立一番功业。
  但这些杨黛不能写上去,她能写上去的只有原身的成绩。
  原身高中两年混日子,次次倒数第一……
  但事已至此,杨黛还是老老实实填了上去。
  她来小学的路上,已经想清楚了。
  整个黄庄大队虽然人多,但是读完高中的,其实只有六个人。
  她和韩霖是其中两个。
  剩下四个里,据说一个走了关系,等着今年的工农兵大学名额,一个在学校的时候表现优异,和城里的化肥厂搭上了关系,等着去上班呢,还有一个家里正找关系想把孩子送去当兵。
  所以整个村里,如果不算知青的话,只有三个竞争者。
  而学校需要两个老师,杨黛觉得就算自己在校成绩平平,但只要试卷上的成绩优秀,讲课也能让孩子们接受,自己得到这份工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杨黛填了报名表,写了卷子,准备从学校回家休息。
  等杨黛离开后,方才带着杨黛过去报名的人终于忍不住了。
  “校长,你真准备让杨黛来教咱们小学啊?她什么名声你又不是不知道,别到时候把孩子们都带坏了。”
  “现在来上学的孩子,可不止咱们黄庄大队的孩子了,还有旁边两个大队的,到时候杨黛教不好,坏的可是咱们大队的名声。”女人似乎是对杨黛印象十分不好,自从杨黛走后,便一直喋喋不休。
  当然这一切,杨黛都是不知道的。
  她回家休息了片刻,回到自己的库房里,继续盘点自己库房里的东西,盘算着还能拿出来一点什么,又或者怎么将库房里的东西换成粮食。
  毕竟吃饱喝足,才是人活着的第一要义。
  杨黛将自己的嫁妆单子重新看了一遍,最终将视线定在了金银上。
  在库房里挑了又挑,杨黛最终还是选择了几颗金瓜子出来。
  这东西不显眼
  ,能换粮食,又不会过分让人注意。
  打定主意后,杨黛便等着韩霖回来。
  “你是不是知道黑市在哪里?你带我去吧。”吃午饭的时候,杨黛说起这件事。
  杨黛脸上带着笑意,似乎是说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但韩霖的表情却十分严肃。
  “你去黑市做什么?那不是个好地方。”
  杨黛:“咱们的粮食,只够吃半个月的。”
  韩霖:“粮食的事情交给我就行。”
  “你有钱吗?”杨黛表情不变,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但韩霖的表情却彻底僵住了。
  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
  钱是个好东西,可惜他没有。
  第8章
  杨黛将自己准备好的金瓜子拿了出来,“这些应该能在黑市换不少东西。”
  “你把东西给我,我去黑市换。”韩霖的眉头还皱着,语气中充满了不赞同。
  杨黛又想起今天早上那招——掉眼泪。
  只可惜现在没做好准备,眼泪有点挤不出来。
  而且依照记忆里的说法,眼泪用得好才是大杀器,要是随时随地都用眼泪解决问题,那眼泪就不值钱了。
  “黑市太危险了,随时都会有人巡逻。”韩霖对黑市的了解,来自身体里的记忆。
  以前韩霖游手好闲,又想吃点好的时候,没少往黑市里钻,婚前韩霖的钱基本上都来自于黑市。
  但黑市的钱不好赚,韩霖有好几次都差点遇到巡逻的人被抓进去,手里有点钱,足够他躺平吃喝之后,韩霖便不再去了。
  前段时间分家盖房子,韩霖费劲巴力存的这点钱,全都搭在了砖块上,如今一分钱都找不出来了。
  且太子韩霖也不像杨黛一般自带库房,东西随意取用,没钱就真的没钱。
  “那我和你一起去公社,我不去黑市,在外面等着你,我就是想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杨黛想去公社看看,只依靠原身的记忆,有些东西对杨黛还是太陌生了。
  “再等两天,黑市每逢五才有人,今天才十二。”韩霖不太情愿,但杨黛的话说到这里,他也不好再拒绝。
  心中却琢磨着自己去哪里换几张票证,不拘是粮票油票还是布票,只要是个买东西的就行,到时候就让杨黛带着票证去公社的供销社,自己去黑市办事情。
  “我今天去大队小学报名了,我想去当老师。”杨黛换了个话题,说起自己今天的行程。
  “一个老师带两个班,下午三点就放学了。”这是杨黛最满意的点,轻松时间还短。
  “你肯定没问题。”韩霖说的十分肯定,以前的韩霖小学就是在大队小学上的。
  教他的那个小学老师,差不多也是个半文盲的水平,一边教他们自己还一边学,有时候讲着讲着课,还会遇到不认识的字。
  杨黛的水平比当初那位老师强多了,肯定没问题。
  杨黛脸上带着笑,她也觉得没问题。
  虽说她今天离开学校的时候,没看到自己做的那两张试卷都考了多少分,但自我感觉还不错。
  而且主要是竞争对手少。
  今天自己见到的那五个知青虽说都是高中毕业,对小学老师这个岗位也志在必得。
  但杨黛仔细研究过关于黄庄大队知青的记忆。
  知青和队员们存在着一条无形的界限,根本不会有过多的交流,且存在相互看不起的情况。
  队员们觉得城里来的知青们就是来添乱的,啥事情也干不好,脾气还大,动不动就说不公平。
  知青们觉得队员们不讲理,拧成一股绳,不待见他们。
  这种相互的印象偏见,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打破的,大队小学更偏向于要自己人,而不是知青。
  杨黛清楚自己在大队名声不好,但名声再不好,也是属于自己人,在同等条件下,学校会优先考虑她,而不是知青。
  这般想着,杨黛又拿起课本,继续看书。
  这些书她自从带回来之后,没少翻过,所以几年做试卷的时候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都得心应手,过两天还要试讲,杨黛自然要好好努力。
  这边韩霖收拾好锅碗,再次准备去上工。
  “等晚上我回来,咱们一起去老宅吃饭。”韩霖出门前,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心中琢磨着自己能不能攒钱,去黑市买个煤炉子。
  不用天天做饭的时候点火,也能省事儿不少,偶尔家里只有杨黛自己的话,也能凑活吃点热饭。
  不过如今这只是个打算,分文没有的他,别说煤炉子,连煤他都买不起。
  韩霖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怎么能快点来钱,总不能真的就指望杨黛用库房的那些东西养着自己,他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杨黛沉心学习了一下午,一直到韩霖洗漱,才去厨房拿了红薯和几个馒头,准备回去见韩家父母。
  韩霖接过杨黛手中的东西,张张嘴想说什么,但又闭上了,索性闷头走路。
  另一边韩母已经准备好了饭菜,韩家人也都已经回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