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而这蓄水的法子,是林芷所想,也是这法子让今日的胡主簿没有像往日一样滑不留手,难得与沈知衍说上一句真心话。
  沈知衍现在已经习惯了,有甚事儿都会和林芷商量着来,不商量不行,那和离书还捏在林芷手里头呢。
  “再是瞒着我行事,我便叫这和离书起该有的用处。”林芷的话犹在耳边,沈知衍是真怕了。
  来了这宣威县,他便有甚事都和林芷说说。这缺水的事儿也不例外。
  林芷一下子就想起来,她曾经在电视里看见过国家给缺水地区补贴修建旱井水窖的新闻。电视和新闻这种东西,林芷这个码农自然不关心,可她有个格外关心国家大事又一心想过归园田居生活的母亲大人。
  每天准时准点收看新闻联播是日常任务,cctv-17更是张女士的心头好。只要林芷回家,一准儿被迫坐在客厅里,与张女士一同探讨农业的奥秘。
  天知道她一个五谷不分厨房不进,全靠外卖和食堂续命的城市巨婴,是怎么熬过那段时间的。
  由于时间过于难熬,那些个奇怪的知识便一下子钻进了她的脑子里。
  于是,在沈知衍研究蓄水之法时,林芷很是装了一波大的。
  “这也不难,天总要下雨,地也总有高低之分。在田边地头低洼积水的地方挖一个深井,不指望它出水,只用来蓄水。井底挖大,像个窄口圆底的瓶子就很好。”
  “宣威多沙,在进水口的地方加建一个小池子,进水口比这个池子高出些许来,雨水里的泥沙便会先沉在池子里,不会流入深井里。这样便减少了人下井掏泥沙的活,再安排人巡视着,避免有人故意污了井水。”
  “至于防止水渗透或者流失……”
  林芷突然卡壳了,她好像记得当时是用一种什么膜布来着?可不管是什么膜布,那都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她现在上哪儿去搞替代品?
  沈知衍的眼神却是越听越亮,忍不住高赞道:“夫人大才!实在是助我良多!”
  至于林芷忧心的水渗透问题,沈知衍倒是不担心。一来这旱井只做灌溉之用,时间短;二来这里最不缺的便是卵石,手艺好的挖井人头一件要考虑的便是这件事,他们也总有些独门手艺在身上。
  第62章 蜜瓜和商队
  沈知衍直到掌灯时分才从外头回来。
  林芷在院子里纳凉,嘴里还啃着一根才从井里拿出来的胡瓜。她现在吃不得冰,可天气燥热,她怀着身子更是受不住热。便只能将果子湃在井里,间或啃上一两个解解馋。这些果子里有一样本地特产的蜜瓜是她的最爱,瓜肉翠绿,清甜爽口,还有一股子甜蜜的香气。
  这蜜瓜据说在前朝时是贡品,直到太祖皇帝建立大虞朝后,言边关偏远之地,运送贡品属实不易,御笔一勾将此类鲜果通通划去。这蜜瓜才流入了寻常百姓家,有些商人也会带些蜜瓜一路往外售。
  林芷手里的这个,是沈发给的。
  沈发今日是有备而来,他在宣威县的这大半个月显然一直在准备这件事。边关的皮毛、香料、珠宝和药材在别处是紧俏货,而南方来的丝绢布料、粮食茶叶、漆器陶瓷等又能在边关卖出好价。
  “娘子,您别看咱们路上遇见的都是上百人的大商队,可也有不少是只有几十人的小商队呢!”沈发眼睛发亮,“这样的小商队,咱沈氏一族现在就能凑出来。咱这一路走来,大部分的路我都记熟了,若有些错漏,还请娘子帮我瞧瞧。”
  沈发递来一张自个儿绘的地图,与专业的地图肯定有差别,可林芷愣是从那些极具个人特色的标记和注释里回想起了这一路走来的路线。她盯着那句‘出永州,西行过秦州,自兰州渡河,越戈壁,过天山隘口,至凉州。越洪池岭,见汜水,入宣威’。
  四十七天车马不停,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便在这寥寥数语中一带而过。
  沈发将带来的蜜瓜切开,捧了一牙与林芷:“娘子,像这样的蜜瓜,若是能运到富些的地方,多的是人争相购买。”
  “鲜果可不好运,没有驿站可停,一路上的食水先不说,单单是路程,便要多耗去好些日子。还有,咱们这一路走来未见盗匪全是借了转运使的势,若是自个儿跑商,路上可没这么平静。”林芷戳着蜜瓜,神色甚是冷淡。
  沈发却很兴奋,他和林芷认识已久,若是林娘子真无此意,压根儿就不会浪费时间说这许多话。林娘子既问了,便是考他,若是能过了林娘子这一关,沈大人那里自然不肖多说,连带着族长和族人也会支持他!
  沈发压下心里的激动,尽量平缓道:“娘子,这些我都打听过了。鲜果蜜瓜定然不会咱们的要紧货物,我写了张单子,劳您瞧瞧。还有路程我也细细打听了,普通的商队,从京城一路走来至多两月余,若是所带货物不那么娇气脚程快些的,便只用四十来天!”
  林芷估算了一下,发现果真如此,她们一路跟着转运使走了四十七天。可运粮队伍颇为庞大,转运使又格外谨慎,行进速度着实算不得快。
  “至于路上的盗匪。”沈发说到这里有些郝然,“我想着,沈大哥与沂山村的射生户熟识。便想请他做中间人,聘一些好手跟着咱们走。”
  林芷笑了:“你还打着武叔的主意吧?”
  武叔从前在清河县内最大的镖局里头当过镖师,后头因着年纪大了退下来,可他与镖局还是处下了些情分。有武叔在,至少能在镖局里头挑些好手,再加上沂山村的青壮,沈发的跑商队伍至少在武力值这一块儿,有保障了。
  被看穿了小心思的沈发也不恼,他挠挠头头一脸的笑:“叫娘子说中了。武叔和沂山村的射生户无论是身手还是人品都是这个!”
  他竖起大拇指:“再有这些年卖柿子处下的交情,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还有当初那一堆儿的狐狸皮,让沈发愈发相信沂山村人的人品。
  林芷看着沈发脸上的笑,这小子,这份儿讨人喜欢的本领大概是天生的吧。任谁都能聊上几句,积下几分善缘,人还机灵,警惕性又强,这样的人,的确适合跑商。
  林芷往后靠了靠,格外放松:“好了,你的跑商计划听起来不错。现在说说吧,来找我还有甚打算?”
  沈发搓搓手,故意笑得有几分谄媚逗人:“果然甚都瞒不过娘子,我这不是手头紧吗?咱一路走来不容易,断然没有空手回去的理儿。您若是有意,与我些物资银两,您就是咱沈氏商队的大东家,我给您跑腿,您看着给个辛苦费?若是无意,我便写下借据,定下日期利息择期归还。”
  林芷是真被逗笑了,这是把她当天使投资人了。
  沈知衍家来见林芷在生啃胡瓜不由奇道:“蜜瓜吃完了?明儿我还要出门,再去买些来。”
  他是知道林芷喜食蜜瓜的。
  林芷摇摇头:“还有呢,白日里已吃了半个,晚间不好再吃了。”
  自打嫁入沈家,林芷的生活水平和自由度大大提升,糕点蜜饯鲜果饴糖她没少吃。现下有孕了,她突然记起来一件事儿。上辈子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怀孕后,每天下午茶都躲得远远儿的。奶茶蛋糕小饼干是一点儿都不敢动,说是要控制血糖。
  这时候是有消渴症的,林芷也不敢大意,便有意控制着甜食的摄入量。
  “我让春婶给你备了冷淘。”见沈知衍眉头微皱,林芷撇嘴,“放心,我可没吃,单是给你的。”
  先前她对槐叶冷淘爱得紧,一连吃了好几天,吃得让沈知衍心惊,急急翻出《草本》指给她看:槐叶性寒,脾胃虚寒及孕者慎用。
  后院那棵槐树新长出来的嫩叶子总算是保住了。
  在沈知衍就着酱菜爊肉吃冷淘的时候,林芷便把沈发打算跑商的事儿说给他听。沈知衍近来实在是忙,且沈家一向没有食不言的习惯,俩人经常就着吃饭的时候说话。
  “沈发……”沈知衍琢磨了一下,“确实是个跑商的人才。若是能打破宣威县百姓对商队的成见,吸引商人来此,确是能盘活税收与民有利。”
  说到税收沈知衍也是头疼,田税因地理条件先不说了,宣威居然连商税都收不到。偌大一个宣威县,居然只有一间卖杂货的铺子和一间破旧的酒楼。他们没有多收银子可缴,那些个多是以物易物的小摊贩就更别提了。
  胡主簿能凭着这些个银钱养活县衙里六个管事儿的,也是本事。
  按理说,有水、有墙、有人的宣威县怎么也不能混成这幅模样吧?沈知衍一路行来,是知道这一路上往来的商队有多少的。整个西北幅员辽阔,又因地势和水源的缘故,城与城之间相距甚远。
  而商队,即便是带着粮食,可也总得补充净水。逐水而居的宣威县怎么着也得是往来商队歇脚补货的一站,可偏偏这些个商队就像是约好似的,极少来宣威。迫不得已来了,也是匆匆买些东西便走,从不留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