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说实话,林芷手艺稀松平常,只是在配色绣样上出挑些。她还记得当时催徐娘指导自个儿时,时常偏头一副眼不见心不烦的样子。她本来犹豫,但一想到这里的女子,连多看别人打个络子都被防。遂心一横,教,只要她想学,她便教。
后林芷借着这个由头提着凉糕凉茶拜访师傅,她实在有点在意之前回门时催绣娘脸上的忧色。
哪晓得什么话没问出来不说,还被师傅好一顿说,满脸的恨铁不成钢。
“你那手艺还想着教导别人?算了算了,你教便是,只别误人子弟的好。”
林芷在她这儿学了十年之久,林娘子与她有活命之恩,她一点儿也没想着藏私。可这么多年了,林芷连略繁复些的花样都绣不好。
她是苏绣大家,最善花鸟。哪晓得最尽心教导的徒弟,到现在,连个蝶戏牡丹的纹样都没绣出来!
话题扯远了,总之,得了师傅的允许。林芷便开始教导家里的两个小女孩儿学刺绣了,没错,她把六岁的兰姐儿也薅来了。一个羊是放,两头羊也是赶,不如一起教了。
辩色分线劈丝学针法,这头一步,兰姐儿就头大。更别说之后学针法时,一戳一个洞,兰姐儿哭闹着再不肯学了,就算她娘把她的屁股打开了花儿,她也不拿针!
所以家里现在要想吓唬兰姐儿,都改口说:“再这样,让你小婶捉了你秀花儿去!”
惹得有一段时间,兰姐儿天天躲着林芷走。
沈家兄弟坠在后头,沈知淳低声道:“赖二说是陆家人,想来是那陆三儿了。”
沈知衍点头并不意外,当初林芷怕有人来铺子闹事,板着手指头数可疑人选,头一个数的是大伯家。那时他就好笑,他家大伯,只会窝里横,且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让他拿出钱来寻那些混子人闹事,他没那个胆。
要沈知衍来说,嫌疑最大的反而是林芷觉得不可能的陆大江家,他最小的儿子陆三儿。最是个混不吝的浪荡子,这些三教九流的人,他识得多。
“我明儿去县里一趟,寻武叔叙叙旧。”
想到和林芷的赌注,沈知衍没忍住,翘了翘唇。
==
一进门,兰姐儿便忙着跑前跑后。
“娘,我帮您拿碗!”“爹,您坐!”“小婶婶,你喝水。”
小小一个人儿团团转,简直没人比她更忙了。
李玉香一颗心似掉进了棉花里,但只板着一张脸问:“可曾下水了?”
“没呢,没呢!”兰姐儿一脸得意,“鱼篓子都是二狗子帮我放的!我分了他一篮子的小鱼儿呢!”
兰姐儿口中的二狗子是沈家五叔婆的小孙子,她家是桃源村少数的几家日子过得穷困的人家。一大家子男人都死了,只剩了五叔婆一个半百老妇,带着两个小孙子过活。
“兰姐儿,说了多少次了,你得叫人叔叔。”
兰姐儿小嘴撅着,不说话了。哼,二狗子比她还矮呢!她才不要叫他叔叔。
晚饭的炸小鱼儿果然很香,一家子吃过饭后,桌子一收,又开始数钱。
林芷翻看了账本子后,心下有了计较,遂开口道:“娘,大哥大嫂,咱们请个人吧。”
“啊?”李玉香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这家里才多少事,忙一点儿就做完了,怎么就要请人了?家常过日子得减省。
李春花也是一脸懵,可她性子和软,且这些天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媳是个本事大的。且这茶水铺子她也不懂,遂没有出声。
“大嫂,现下家里累一点是能把活儿做完。可二郎要为院试做准备,铺子里的事儿,少不得要少出力。”
这是正理,李玉香点头。
“再者,现在做凉糕不比之前,得靠大哥早起磨米浆不说,光是那石灰水就得澄清加热三回。您和大哥起得越来越早,铺子还忙地不得歇,这可亏身子。”
林芷在凉糕粉见底之前,总算是把嬢嬢口中的石灰水凉糕折腾出来了。不然她也没那个心思给沈知衍做衣裳。
从答案反推解题过程她熟,从凉糕粉的说明书里反推,把凉糕粉里用的清水都换成石灰水,多了一样泡米磨米浆的活儿,其余步骤一样。试了好几次才成功做出起胶且没有碱味儿的凉糕。
看起来只多了些许步骤,可废的人力和时间却多了好些,不怪现代人都喜欢用凉糕粉。
可凉糕不能放弃,原因无他,这东西,是真暴利!
第16章 雇人和分钱
这个时候的一斤米可以做二十六碗凉糕,一碗凉糕三文。
一斗米,约为十二斤,一斗精米售价三十三文,糯米的价格还要稍稍低些。而林芷试验出来的米浆配方,精米和糯米的比例为4:6,一斤米的成本价不到三文!
红糖贵,一两要十三文,可饴糖便宜啊。饴糖回味微苦,但往里加点甘草素,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甘草素,林芷愿称它为最伟大的和味之王!
而且熬红糖汁要加水,凉糕里头最贵的材料,就这样被林芷把价格打下来了。
这么一番操作之后,一碗凉糕的成本,加上那竹碗、柴火和人工,满打满算,不到一文。
凉糕,真的是铺子里最赚钱的单品了。当时算账的时候,林芷的思绪飘忽了一下,也不知道一碗凉糕卖她八块钱的嬢嬢能赚多少钱呢?
所以,林芷是说什么也不会放弃卖凉糕的,这东西属于应季食物,最多再能卖上三个月。天气转凉,茶还能换成热茶,可凉糕的销量肯定会降。
现在正是赚钱的时候,万万不能停。可这样一来,李玉香夫妇是真的忙得团团转,特别是沈知淳。
卯初(凌晨5点出头)便起,磨米浆做凉糕,囫囵吃过朝食后,他便会趁着晾凉糕凉茶的空闲先去田里转一趟。待家里准备好,沈家兄弟便要拉着备下的货去茶水铺。
辰时,沈家的茶水铺准时开张。沈知淳便要跟着招呼客人,一直要忙碌到未时,铺子里才会稍稍空闲。通常这时候林芷和沈知衍会来再添一次凉茶,然后换沈知淳歇息一会儿。
可沈知淳尝尝会把沈知衍赶回家,自己不过略坐一会儿。申时收摊,他还会在田间地头再走一趟,或是锄草或是施肥浇水。这一忙,总是要到夕食才回。
第二天又是如此,林芷在旁边看着,都觉得累。这时还不是农忙呢!用沈知淳的话来说:“地里的事,还算清闲。”
这和林芷的初衷相反,她是想改善生活,可没打算把人当老黄牛使。不对,在农家,牛可金贵了,可舍不得让它这样累。林芷想到这儿,一阵没由来的心虚,她在现代当牛马,可没想让沈家人体验古代版的打工牛马啊。
想到这儿,林芷开口再劝:“大哥,大嫂,你们看看铺子这几天的进账,咱们是真的可以请个人分担活计。完全负担得起,人,可比钱重要。”
李玉香心里感动,自家这位弟妹,是真真把他们都当家里人看了。拿主意出方子,手把手的教,一点儿没藏私。人还这样体贴,她只怕自己和大朗做得不够多。
其实,自家男人这样忙碌,她看在眼里,哪有不心疼的呢。
“好!咱们招,弟妹说的对!人,才是最重要的。”
李玉香一锤定音之后,才发觉她们妯娌二人居然自顾自把话说了,脸上一红,忙道:“娘,您也瞧瞧这账本,确是支撑得住请人的开销。”
“嗯,我也觉着好。”李春花并不伸手去接,“铺子里的事儿我帮不上忙,你们瞧着办就好。”
招人的事情定下,沈知衍便开口:“大哥,不若就招五叔婆家的沈发兄弟吧。手脚麻利,人也收拾得干净,见人也不怵,能招呼客人。”
沈知衍还有一句话没说,他曾见过那小子用草编了笼子,里头装了蟋蟀,专门卖给来桃源村踏青玩耍的有钱人家的小孩儿。对了,今儿去赖二家传话的,也是这小子。
“月钱给一串钱,晌午那一顿随着我们一起吃。”
这工钱若是对一个成年男子来说,是低的,可对沈发这个半大小子来说,绝对不低,且还包一顿饱饭。
开茶水铺起得早,做的活儿也多,若是还像之前那样,一天只用两餐。不到晌午,便会饿得胃里直冒酸水,所以沈家现改为日食三餐,且晌午那一顿是三餐中最顶事儿的。
“成!”
请人的事儿说定之后,就到了林芷最心动的环节:分钱!
许久没说话的李春花适时开口:“大郎,二郎。娘是这样想的,茶水铺赚的钱,五成交到公中,剩下的五成,你们两房各拿两成,这最后一成,便给二郎媳妇吧!这铺子能开起来,她功劳最大。”
林芷意外又不意外,之前她就和沈知衍商量过分钱的事儿。她搞这么一出,不单是为了一家人改善生活能吃肉,还为了手里能存下钱,毕竟什么时候,手里有钱,心里才不慌。
且科举之路,没了银钱托举是万万不成的。她之前夸下海口要供沈知衍读书,现在总不能让沈知衍买刀纸都要找公中拿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