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39节

  真的是超级好吃!
  第659章、鲶鱼火锅、柠檬碎冰奶
  除了浇了柠檬酱的舒芙蕾,江欢宜又送了一份番茄酱和树莓酱的,分量比柠檬酱舒芙蕾要少些,两个人分着吃刚好。
  这场雨虽然不大,却一连下了两天,下雨天不好赶路,江孜最不喜欢雨天出门,傅怀瑾也不出门,一直在家陪着她,在她写信打算寄回去的时候也准备了给傅老爷子的书信,一起交给钱旭拿去寄回。
  下午正无聊拉着傅怀瑾下围棋,被围堵得想要掀棋盘的江孜目光不善的瞪着傅怀瑾:“你放放水怎么了?你这样会失去你的大宝贝的。”
  傅怀瑾很无奈:“你确定我没放水?”
  这天是没法聊了。
  江孜正要控诉时,江欢宜和傅小琳连身上的雨披都没脱,提着个小竹篓进来了,喜滋滋的:“姑娘,我和小琳去集市,有个老爷子冒着雨还在卖鲶鱼,又大又新鲜,咱们中午吃烤鱼?”
  江孜探头看了眼她手上的小竹篓。
  好家伙,好大的两条鲶鱼。
  “吃什么烤鱼,今天吃鲶鱼火锅!下雨天就得吃热乎乎的火锅!”江孜立刻来了精神,拉着江欢宜就往厨房跑。
  围棋哪有下厨准备美食香啊!
  鲶鱼体长头扁,光滑无鳞,肉多刺少,用来清蒸就不错,但是现在下着雨,天气阴冷冷的,当然是要吃火锅,热乎乎的。
  到了厨房,江欢宜就叫厨房的帮厨杀鱼,转头问:“姑娘,你说的鲶鱼火锅是要将鲶鱼切片,一会用来刷火锅?那你要是吃什么口味,咱们这次出来只带了麻辣锅底和番茄锅底。”
  “不是,我说的鲶鱼火锅跟咱们以前吃的火锅可不一样。”江孜摇头,叫住一旁的帮工:“把鲶鱼杀好切成段,冲洗干净后放些姜片和葱段,浇些米酒去去腥味。”
  “怎么就不一样?”江欢宜实在不理解,围在江孜身边问,江孜顺手将葱姜和小米椒、青椒都递给她:“葱姜切片,小米椒和青椒切段……咱们平时吃的火锅都是清水烧开加不同口味的火锅底料,但是这次的火锅不一样,有点儿像炖菜,将鲶鱼做好加入多多的汤水,边煮边吃,也可以涮菜,除了鲶鱼,像平时做好的香辣排骨、红烧猪蹄之类的菜式,多多加些水边吃边煮,也可以叫做火锅的。”
  江欢宜似乎有些理解了:“那其实就是做好的菜放些汤水煮着吃,天气凉的时候正合适呢。”
  “对,等咱们回去估摸着冷得很,就可以叫食肆准备些小炉子,做些边煮边吃的火锅,既方便快捷又好吃,吃完全身都暖和了。”江孜点头,解释的差不多,配菜也齐全了。
  既然是吃火锅,自然还是要下些不同的菜进去煮着吃的,江孜在厨房转了一圈,拿了些莴笋、白菜、平菇,统统洗干净,切片的撕成块的备好放在旁边。
  用米酒腌制了一会的鲶鱼块冲洗一下,然后起锅烧油,将鱼头入锅炸至色黄时捞出,接着同样是切成块的鲶鱼块都煎得金黄捞出,底油留着爆香葱蒜和青椒,加些特制的辣油炒出红油,将鲶鱼全部倒入锅中,放比平时炒菜多一些的盐、米醋和酱油,翻炒均匀,再来一小块麻辣火锅底料,加入半锅清水,熬至汤香味浓时下入豆腐,倒入小陶锅里,架在炉子上用小火慢慢煮着吃就行了。
  备好的平菇、冬笋和白菜都端出去摆放在桌上,江欢宜还担心不够吃,又去拿了些刚做好的虾丸和鱼豆腐,还有江孜和傅怀瑾都喜欢吃的芋头丸,都是可以下到火锅里烫着吃的。
  因为这种火锅酱香味浓,是不需要额外再配蘸料的,单独吃就已经很香了。
  “豆腐再煮煮,先吃些鱼肉,这鲶鱼肉多刺少,肉质细嫩极其鲜美,你快尝尝。”江孜加了一块鲶鱼到傅怀瑾碗里,又给自己也夹了一块,来不及去观察傅怀瑾,先低头冲着鲶鱼肉轻轻吹气,待热气散了不少,请咬了一口——鲶鱼是先油炸过的,炸得鱼皮酥脆,内里的鱼肉还是十分细嫩的,但是因为炸过又放入汤水中煮着,鱼皮吸满汤汁,原本炸得酥脆的鱼皮也被浸泡得柔软,汤汁十分荣誉,吃起来麻辣鲜香,肉质非常的鲜嫩,几乎没有鱼刺,吃得叫人十分爽快,一口接着一口。
  小陶锅里的汤汁被煮得咕噜噜直响,豆腐挂满汤汁,从洁白变得红艳,但也叫人瞧着就忍不住要咽口水,吃起来自然也是没让人失望,豆腐不仅仅只是表面挂满汤汁,内里更是浸满了汤汁,咬一口就要爆汁,没有丝毫的豆腥味,柔软得轻抿几下便能直接吞下,又麻又辣,但就是让人根本听不下来。
  “这汤汁实在是有辣。”傅怀瑾很少吃辣,才吃了一块鱼肉一块豆腐就辣得不行,喝了好几口水,唇红艳艳的,额头上都开始冒汗。
  江孜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一声:“那什么……很久没怎么吃辣味火锅,放辣椒的时候没太把控住量。”
  很快便有人送来了柠檬碎冰奶,是按照江孜说的,将柠檬切片去籽,捣出汁,放入捣碎的碎冰,最后倒入牛奶和蜂蜜冲泡,柠檬的酸甜、蜂蜜的清甜以及牛奶的奶香融合在一起,放了些碎冰,喝起来又冰冰凉凉的,超级解辣。
  “这个肯定符合你口味。”江孜往锅里放虾丸和鱼豆腐、芋头丸,傅怀瑾喝了一口点头:“味道很好……但是芋头丸放在辣锅里?”
  这语气里的怀疑没有丝毫遮掩——香甜的芋头丸与麻辣火锅的搭配?
  “好吃,肯定好吃!”江孜很自信,给傅怀瑾夹菜:“吃呀,虽然是辣了些,但是味道还是很好的,这天气阴冷冷的,吃着热乎乎的,出身汗也舒服得很。”
  除了这些丸子,江孜又将莴笋片、平菇还有白菜都放了些进去,小陶锅塞得满满当当的,沸腾时咕噜噜直叫,江孜觉着汤水不够,拿起旁边放着的小陶壶,里面是熬了许久的骨汤,这会加进去正好。
  锅底的麻辣没能遮住芋头丸原本的滋味,反而吃着更加香甜,鱼豆腐柔软鲜美,虾丸较劲十足,莴笋片、平菇还有白菜都吸满了汤汁,蔬菜原本的清甜减轻了几分辣味,尤其是这火锅是用鲶鱼炖煮出来的,麻辣的锅底更凸显了其中的鲜美,在汤汁里滚上几圈的丸子或者青菜都染上了几分鲶鱼的鲜美。
  这大冷天的吃着鲶鱼火锅热乎乎的,若是辣的很,再喝一口柠檬碎冰奶,这简直是快活极了。
  第660章、回家(一)
  雨终于停了,江孜一早就迫不及待的叫人收拾行李,江欢宜在厨房炸油条,煮了一锅虾仁海蛎咸稀饭,还做了一份凉拌猪耳,是酸辣口味的,猪耳切得薄薄的,带着脆骨,焯水之后保持着爽脆的口感,一口咬起来咯吱直响,酱汁酸酸辣辣的鲜香可口,十分下饭。
  江欢宜将早膳端出来,油条是炸好后特地剪成了小段,正适合泡在咸稀饭里,这是江孜最喜欢的吃法,油条泡咸稀饭或者泡豆浆,酥酥软软的十分好吃一点都觉得不会觉得油腻。
  一口油条一口咸稀饭再来一口凉拌猪耳,怎么吃都是极好好吃,江孜难得的还想再添一碗咸稀饭,很快被傅怀瑾拦住:“你虽然只喝了一碗粥,但是油条吃了不少,这会吃多了,小心一会在马车上难受。”
  马车可不像现代的交代工具,且古代的路况也不好,官道上有时候都是泥土石头,时不时的颠簸几下,若是吃多了,难保不会晕车吐出来。
  江孜其实也吃饱了,就是有些贪嘴,傅怀瑾阻拦,她就乖乖听话了。
  出发的时候差不多是九点左右,好不容易雨停,茂林郡热闹得很,小摊小贩们都出来了,马车走走停停的,平时大约半刻钟就能出城,这次多花一般的时间,从茂林郡出来,经过庆化镇、岭坷县、平利县、花上四天的时间,终于在十月二十一号时到了石原镇。
  这时距离江孜和傅怀瑾出发去广川郡已经过去一个月,石原镇有江家食肆,也有于家杂货铺,江孜先路过的杂货铺,便叫马车停下来了:“我下去瞧瞧,说不定晓静在这里,我之前写信说了就这两天能到石原镇的。”
  于家杂货铺很是热闹,人来人往的,无论是新鲜的蔬菜瓜果还是加工的各种熟食小吃,排队挑选的人都不少,虽然这间铺子的位置不算是在最繁华的地段,周边都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巷子民宅,可店里也有不少穿着鲜亮,不是大户人家的下人就是家境不错的人。
  只是有些失望,江孜并没有看到于晓静,倒是店里的小厮瞧见江孜了,赶紧上前:“江姑娘,你可算回来了,咱们东家在这等了两日,今天一大早就跟着送货的马车回去了,说是在清河县等你呢。”
  “行,那我先走了。”江孜点头回了马车,同傅怀瑾抱怨:“你说她真是没耐心,都等了两天了,再多等一天又能怎么样啊?现在时候也不算太早了,咱们要不买些包子之类的路上凑合吃着,直接回清河县?”
  许是离家越近就越急迫,江孜压根不想去食肆看看了,回都回来了,不急着这一天,之后有的是时间过来。
  傅怀瑾哪有不同意的,他也是离家许久,不知道祖父如何,能早些回去自然是更好。
  买了些包子在路上吃着,加快速度,江孜和傅怀瑾总算是在黄昏时分赶到了清河县。
  江家食肆得闲的时候也会准备晚膳,清河县的食肆铺子比别处的要大,人手也充足,江孜到的时候食肆正忙碌着,大堂都坐满了人,各种泡面的味道交织在一起,让江孜的肚子都忍不住咕噜直叫——今天食肆的晚膳应该是砂锅泡面,不同口味的泡面加上自选的荤菜或者素菜,又快又好吃。
  “姑娘,你回来了,于家姑娘在楼上包间呢,她等了一天说你今天该回来了。”小厮瞧见江孜立刻就迎了上来,脸上的笑容遮都遮不住,江孜应了,叫上傅怀瑾上楼,楼上给江孜留的包间是不对外的,外室可以与朋友吃饭闲聊,内室则是卧房,江孜来清河县就会在这里住下。
  小厮在前面领路,敲响房门还不忘往里喊话:“于姑娘,咱们姑娘回来了。”
  这话音才刚落下,里头就响起一阵脚步声,江孜正要跨过门槛,于晓静就扑过来:“江阿孜!你这个家伙还知道要回来?我还以为你跟着傅怀瑾私奔跑了呢!”
  “哎呀,于姑娘,你声音可小些,这话可不兴说,这要是被人听见传出去可不好。“小厮私下张望着,赶紧制止,江孜把于晓静扒拉开,拉着她往屋里走,对那小厮道:“我们还没吃晚膳,给我来份酸汤泡面,炸蛋虎皮鸡爪还有青菜之类的都给我加一些,这一天都没好好吃,给阿瑾来份番茄泡面,晓静的和我一样。”
  “才不,我要麻辣的!”于晓静故意唱反调,江孜也不惯着她:“随你,我不要麻辣的。”
  小厮离开,傅怀瑾很自觉的去书桌旁坐下,从架子上随便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留江孜和于晓静坐在一起,桌上还有一壶菠萝果茶,是热乎乎的热饮,江孜抬手就给自己先倒了一杯喝着:“好喝!”
  “瞧你这样,难道在外头傅怀瑾还能让你饿肚子?”于晓静轻哼一声,开始算账:“你还说你这两天就能到石原镇,我可是在那等了你整整两天,等烦了我才想着来清河县等你,顺带巡查下铺子。”
  江孜无奈:“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尽快赶路了,我就差晚上没睡马车上了。”
  小姐妹许久没见,虽说见面先吐槽一番,但是凑在一起仍旧有说不完的话,一个说着这一个月在外面沿路的风土人情,一个说着这一个月家中发生的事情。
  “我跟你说,要是真的得空,就应该出去走走,看看风景,吃吃美食,真的超赞的。”
  “我们在古林镇瞧见了古茶树开花,真的是千万朵红色花朵齐放枝头,宛如红霞点缀在绿色海洋之中,那场景真的是超级宏伟壮丽,好看得根本让人挪不开视线。”
  “我们一路吃了好多好吃的,像什么香酥粑粑、粘豆包、松花糕、豆花面、油渣面,真的味道超棒,回头我做给你吃!”
  “哎呀,你是不知道,最近天气变凉,大哥的火锅店生意极好,最近在石原镇看中了一间铺子,已经租下来在装修了,估计有个两三天就能开业了呢。”
  “我听说你们家傅公子中举得了榜首,这消息早就传回来了,就是不见你们人影,听说镇长都上私塾好几次呢。”
  “哎呀,你是不知道,最近天气变凉,大哥的火锅店生意极好,最近在石原镇看中了一间铺子,已经租下来在装修了,估计有个两三天就能开业了呢。”
  “不过大嫂快要生了,我和二哥都在帮忙,要不是你回来,我估计也不得空。”
  第661章、回家(二)
  当天夜里,于晓静非要跟江孜一起,好在已经不像夏天那样炎热,十月下旬的夜里还是有些凉的,小姐妹两盖着被子有说不完的话,聊到深夜困得不行才各自翻身睡了,第二天是被江欢宜叫醒的,早膳吃的是猪肉玉米馅酥饼和番茄蛋花汤,饼子肉多饱满圆鼓鼓的,玉米鲜甜,煎得两面金黄,层层酥脆,番茄蛋花汤喝起来是番茄淡淡的酸甜,还有蛋香,煎过的猪肉玉米馅酥饼油汪汪,觉得稍有些油腻就喝一口汤,十分的清淡解腻。
  “我觉着食肆后厨的人现在厨艺都可好了,根本就不需要我。”江孜吃饱喝足坐在那和于晓静说话:“来年3月,阿瑾要去皇城参加会试,我到时候还跟着去,会试结束的次月还有殿试,至少要出去三个月到四个月,我一开始还担心食肆离不开人,现在是肯定没什么问题了。”
  “你还想跟着去皇城,还一去就三四个月。”于晓静没好气:“你想什么呢,你觉得江姨能放心?而且你们还没成亲呢,这样子可不好。”
  傅怀瑾默默地开口:“回了常平镇,我就叫祖父上门正式提亲确定婚期。”
  “啊?”江孜都呆了,这根本就没提前跟她商量啊。
  “这么快?也不快了,毕竟当初约定的本就是等你考中举人就确定婚期,眼下是差不多了。”于晓静这会倒是赞同的点头:“等傅怀瑾去皇城,阿孜你是想要跟着的,既然这样还不如先把婚期定下,成亲以后一起去皇城,省得有人嘴碎说闲话。”
  江孜听出了点苗头,难怪于晓静会赞同傅怀瑾的话,这丫头之前可巴不得她晚些成亲的,这次……是有人说什么闲话?
  “怎么回事?有人在你们说闲话了?我娘没被气着吧?”江孜追问。
  “江姨倒是没生气,只说你要外出开食肆,傅怀瑾要去乡试,正好同路罢了,你们本就已经定了亲的,不是私相授受,也不算什么。”于晓静摆摆手:“江姨现在开明得很,倒是我娘,最近真的是烦死了。“
  可是怎么烦死了,江孜问,于晓静就是不说,等到了常平镇,江孜就瞧见了等在镇子外面的林旭,当即就明白过来了。
  “林旭是什么时候回来,你说于婶烦死了……不会是因为林旭跟你走得太近,于婶担心外头有什么风言风语的,最近又想催着你相看了?”江孜悟了:“林旭回来是找你的吧?这会等的肯定也是你。”
  “不是,没事等我做什么?”于晓静不认,甚至很烦躁,江孜挑眉:“难不成林旭还特地等我呢?你们现在到底什么情况?要是有想法,好好和于婶聊聊,也跟林旭沟通沟通。”
  “没有想法。”于晓静拉下车帘不去看外边的人,语气硬邦邦的:“直接回镇里,咱们姑娘家的马车,可不兴让外男坐上来,传出去可不好听。”
  江孜默默地看了眼直接被忽视的傅怀瑾,耸耸肩:“回去了给我老实交代交代。”
  有瓜得吃,不吃难受得慌!
  回去先路过傅家私塾,江孜便随着傅怀瑾下了马车,进去和傅老爷子说了会话,将买来的沉香手串送给了老爷子,老爷子就和寻常小辈出门了一般,回来不管如何开口就是说江孜瘦了,把傅怀瑾给说了一通,江孜是好不容易借口说家里人都在镇子上要赶紧回去,这才从傅老爷子的关爱中脱身。
  江孜原本只是借口,谁想回到江宅就瞧到自家娘亲和于婶正在院子里打络子闲聊。
  “阿娘?于婶,你们都在呀。”江孜赶紧跑过去一把搂住江母:“阿娘,阿孜想你了!”
  “你还知道想我呢?我看你在外头玩得不亦乐乎都不知道回家了。”江母嘴上这样说着,拉过江孜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出去这么久,瞧着瘦了不少。”
  “什么呀,我可真没瘦,这一路游山玩水的,天天除了吃就是睡还有各种玩。”江孜抬手掐了掐自己腰间的肉摇头:“胖了不少呢!”
  “胡说,不管怎么样,在外面能跟家里一样?”于婶也过来盯着江孜:“瘦了不少呢。”
  就挺无奈的,真的有种瘦,叫做长辈觉得你瘦。
  于晓静站在几人身后被忽视得彻底,干脆坐在一旁给自己倒了杯茶,是江母如今最喜欢的茉莉花茶,花香淡淡的。
  “姑娘,你回来啦?正好我刚煮了些牛奶银耳羹。”肖茹端着托盘走进院子,瞧见江孜立刻加快了脚步:“姑娘你可算是回来,我有好多事要跟你说呢。”
  “不着急不着急,等明天回村里,咱们再仔仔细细把最近的事情捋一遍。”江孜端起一碗牛奶银耳羹小口小口喝起来,竖起个大拇指:“阿茹,你这牛奶银耳羹味道不错。”
  “我可是特意学的呢。”肖茹喜滋滋的:“姑娘,我去厨房盯一下午膳。”
  肖茹转身快步就走了,瞧着很是轻松愉快的样子,江孜忍不住问于婶:“于婶,阿茹和晓毅哥的婚事定下来了?”
  于婶脸上尽是笑:“定下来了定下来了,阿茹也是个好孩子,虽说现在还小,再等两年而已,也不着急。”
  说起婚事,于晓静恨不得将自己缩在角落里不让任何看到,好在这会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江孜身上,都在打听江孜出门这段事情的事情,虽说是写了信寄回来,哪有她亲口说的那样叫人觉得真实。
  这一聊就说了半个多时辰,到了午膳时间才停下来。
  午膳准备得很是丰富,云雾肉、香辣蟹、黄焖羊肉、秋葵酿虾滑、炸茄盒、翠香三色蔬、蜜烤菠萝以及莲子百合猪心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