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54节
毕竟如今的江家好起来了,又不是自私的,愿意带着村民们一起,只要是他能帮能解决的,肯定答应。
第419章、腊八(一)
买地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村长丈量面积的时候还特地多算了些地方,一百二十两就全部买下来了,地契写的是江孜的名字。
庄子修建自然是交给了于叔的施工小队,按照面积来说,这是个极大的工程,距离过年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在年前完工的。
“先把外墙搭建起来,还是跟之前一样插上碎瓦片。”和众人讨论了一会,江孜做出了决定,于叔点头:“除非是像这次一样故意纵火,一般小偷小摸的也不会去爬这样的围墙,东西没偷到,反而先受伤了。”
“嗯。”江孜点头,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于叔:“于叔,这里有五十两,需要买什么东西就直接买,花完了再跟我说。”
“行,五十两为够用一段时间了。”于叔也不推辞,这么大的庄子修建下来得花几百两银子,他是真垫不起。
庄子修建是打算将江家宅子包括进去,想要进入庄子,大门就是江家宅子,旁边的长围墙只开一道小门。
庄子正中央的院落算是吃饭的食堂,中间隔开,男左女右,左右两侧的院子也是这般划分的,左侧是男工做工和居住的地方,右侧是女工做工和居住的地方,两处往后各有一道门,是通往养殖区的,养殖区主要由男工打扫喂食,女工则只是准备猪食鸭食鸡食。
至于存放东西的仓库依旧是地窖,地窖面积随着加工坊扩大而扩大。
所以说是说庄子,实际上就是扩大的加工坊。
对了,还有山脚斜坡用来烧炭的那处地方,离江孜买下来的那片地有些远,村长答应免费提供给江孜使用,用于给村里人烧炭,连草屋那些都已经搭起来了,还围了个小院子,都是村里人自发的——原本也有个歇脚休息的草棚,只是眼下天气越发寒冷起来,还是有个草屋休息更舒服些。
江孜先将腌制五花肉的做法教给加工坊的女工们,到底还是回了常平镇,方山村的这场大火彻底让江孜开始重视了加工坊及食肆的安全问题,她得去牙行多买几个护院回来。
这场大火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方便了傅怀瑾能够多见江孜几次,毕竟只要呆在常平镇,江孜一定会亲自去给私塾送饭,有时候还会直接留下陪着老爷子一起吃饭。
临近过年,通记牙行倒是来了些不错的人,虽说会身手的只有两个,另外还有三个看起来高高壮壮的男人,用白策的意思就是即使没有什么武力值,至少看起来也能唬得住人,领回去了叫人带着练练就行。
新买来的五人加上加工坊原本的四人一共六个人,三人一组三班倒,日夜巡视。
至于那个用张宁宁的话说只有个子没有脑子傻乎乎的牛二直接被护卫队给开除了,让他去男工那做活,力气大,专做力气活
马上就月底了,江孜买下来的人越来越多,月底发出去的月钱也越多,又买了地,又在建庄子,身上存起来的银子几乎花完了,只是好歹除了食肆还有别的进账,勉强也运转得过来。
可身上的银子变少了,江孜心里总有种莫名的不安,只想着继续搞钱,眼瞅着就是腊月初八腊八节了。
说到腊八,那就是各种腊八吃食了,什么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醋,腊八豆,腊八面,腊八饭还有八宝鸭。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如约而至,年味越发浓郁,一月初,江孜就跟着林荷学着做腊八豆,这是她第一次做腊八豆。
腊八豆用的就是黄豆,煮熟趁热放到纱布里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角落发酵三五天直到黄豆表面黏上一层白色菌丝,就可以往里放姜蒜末、盐、白糖、辣椒粉,最后倒入高浓度的米酒腌制起来,到了腊八节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腊八头一天晚上,江孜就和食肆众人开始准备腊八粥了。
顾名思义,腊八粥得用上八种杂粮,江孜用了糯米、黑米、红豆、绿豆、红芸豆、薏仁米、花生和莲子,淘洗干净后,得浸泡两个时辰。
等第二天早起就将这八种杂粮熬煮一个时辰,再加入去核的红枣、去壳的桂圆肉以及去芯的莲子,在煮上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加入白糖就可以了。
粘稠软糯又香甜,早起一碗腊八粥,一天都暖呼呼的精神百倍,不少街坊邻居早早就打听过食肆腊八节会卖腊八粥,干脆自家都不煮了,一大早就拿着大碗过来排队,打包回家当做一家人的早膳。
除了腊八粥,早膳还做了腊八面。
先将喜欢的干菜泡好切丁,江孜选了豆腐干、胡萝卜、香菇、黑木耳、干黄花以及猪肉沫。
江孜跟着林大仁学了几天面食,手工面条做得虽说肯定是比不上林大仁,但也有模有样的,在她做手工面条的时候,林荷领着其他人在做腊八面的臊子——热锅凉油爆香葱姜蒜,加入肉丁煸炒出油,加入备好的各种蔬菜丁翻炒,倒入酱油、少许黄豆酱调味炒匀,加入大骨汤盖盖炖煮十分钟左右,大火收汁,臊子就算做好了。
手工宽面煮熟捞出,盖上臊子,喜欢吃辣的再加些辣椒油,一碗干拌的腊八面配上一碗清淡的大骨汤,吃得暖乎又满足。
腊八面和腊八粥要选哪个,江孜果断的要了一小碗的腊八粥和一小加了足足辣油的腊八面,份量都不多,够吃也不会撑着——毕竟都是成年人了,江孜从不做选择。
肖茹也学了江孜的,吃得极满足。
今日腊八,傅家私塾休假,傅怀瑾早上就过来了,陪着江孜吃了早膳便提了腊八粥给老爷子送过去了。
“晚上叫上傅爷爷过来,一起吃晚饭。”江孜在他离开前特地嘱咐,然后就和肖茹几个坐在大堂的角落靠窗的位置,一边晒着冬日暖阳,一边剥大蒜——大蒜是用来做腊八蒜的,就在腊八节这一天,将剥好的大蒜丢进醋里面泡着,等到大蒜跑得通体翡翠如玉便算做成了。
第420章、腊八(二)
泡腊八蒜的米醋就是腊八醋,腊八醋味醇,久放不坏,等到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就要沾腊八醋吃,还得是素馅儿的饺子,这还是林荷告诉江孜的,是一年素净之意。
就是剥蒜很费手,手上沾惹的味道也重,肖茹嫌弃得眉头就舒展过,有食客瞧见了,还说初一时要买些泡着腊八蒜的腊八醋。
“多着呢,我们家加工坊也在做,肯定够的。”江孜一一答应下来,还有问腊八豆,腊八豆腌制了大半个月,今日正好可以打开瞧瞧做得怎么样了。
既然有人问,江孜就干脆去后院洗了洗手,从大缸里舀了一些腊八豆,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香辣开胃又软糯,味道是极好的。
腊八豆做得不多,两间食肆都只做了一缸,一缸大约有二十来斤,加工坊那边也做了三缸,早上的时候就送了两缸到常平镇,一缸送到了清河县。
大伙都忙着,江孜便自己蹲在大缸前,用大勺将腊八豆分装到一斤装的陶罐里,三缸腊八豆六十多斤,江孜只装了三十个陶罐拿出去。若是有人就直接卖掉,剩下的三十几斤就留在食肆里——腊八豆用来蒸腊肉腊肠、蒸排骨、蒸鸡鸭或者炒肉都是极好吃的。
中午就可以做一道腊八豆蒸排骨。
在做腊八豆蒸排骨之前,江孜先做的是咸口腊八饭,有些像前段时间食肆经常做着来卖的焖饭,食材选的是加工坊做好的腊肠、腊肉切成片,香菇丁、花生米、青碗豆、玉米粒、土豆丁、洋葱粒,刚好八样,正好凑了个八宝。
淘洗好的大米铺上香菇丁、腊肠片,花生、豌豆、土豆、玉米也放进去三分之二一起蒸,水比平时蒸米饭的比例略少一些,等米饭快蒸好的时候,整个大蒜末先炒一下洋葱和香菇,出香味后,放入煮饭余下的三分之蔬菜粒,适量加些酱油、盐和糖。
最后将煮好的饭和炒的蔬菜粒翻拌均匀。
香喷喷的咸口腊八饭就好了。
甜口的腊八饭自然也不能少,用的是糯米,煮熟的糯米饭放一勺猪油拌均匀,能让糯米饭光亮剔透,香气浓郁。
碗底铺上切成条的红枣和各种切碎的果干,然后盛上一层糯米饭,撒些白糖和红糖,再铺上一层豆沙馅或者枣泥馅,最后盖上一层糯米饭压实。
吃之前就放蒸锅里再蒸上一刻钟,拿个圆形盘子,倒扣出来就是漂亮又甜滋滋的甜口腊八饭了,林荷指挥着食肆的人一起帮忙,做了四十多份,二十几份被食客们买了回去,说是可以晚上蒸着吃。
用腊八豆蒸菜是很简单的,比如腊八豆清蒸鲈鱼,,鲈鱼用生姜蒜片加米酒腌制去腥,然后铺上一层腊八豆,蒸上一刻钟,出锅前撒些葱花就好了。
腊八豆蒸排骨同样是酱油和盐先腌制一刻钟以防排骨不入味,腌制好的排骨上铺上一层腊八豆蒸上半个时辰便好了。
腊八时候还要吃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提前了七八天开始做的,做好的豆腐抹上盐水,放到太阳底下晾晒至脱水变硬,盐分也渗透到了豆腐之中,这样就做成了腊八豆腐。
做好的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质地松软,有一种咸甜交织的独特风味,一口下去满是浓郁豆香,无论是直接吃还是炒菜,都很合适。
江孜要做的便是腊八豆腐炒芹菜,这是道简单的家常菜菜,先把芹菜炒断生,切片的腊八豆腐丢进锅里一起翻炒,加些酱油和盐调味就可以了。
这个腊八节,江家食肆过得十分有腊八的味道,主要就体现在午餐菜单上——咸口腊八饭、甜口腊八饭、腊八豆清蒸鲈鱼、腊八豆蒸排骨、腊八豆腐炒芹菜、清炒菠菜。
除了一道清炒菠菜,其余都是腊八节专属菜式。
因为过节,许多食客都是在自家过节吃饭,顶多是来买上些做好的腊八豆腐、腊八豆和腊八饭,但是同样也有不少的食客干脆拖家带口的一家子都来食肆叫上一桌菜来当做过节。
“今儿腊八特供的菜式可真不错,我们自己在家也不定能做这么多菜。”
“就是,腊八豆做得真不错啊,我喜欢这个蒸鲈鱼。”
“蒸排骨也不错,我还是喜欢大口吃肉。”
“咸口腊八饭有些像之前吃的焖饭,还是吃甜口的腊八饭更好,糯糯叽叽的。”
“对对对,又香又甜的,我一会还买一份回去。”
大堂里对这个腊八菜单的好评率极高,江孜挺听完满意的回到后院,跟着肖茹一起蹲在一口大缸面前,伸手抓起一大把剥好的大蒜放进缸里,肖茹偏头看她:“姑娘,我发现你真的很喜欢听那些食客夸奖你。”
“错,不是夸奖我。”江孜非常严肃的纠正她的错误:“是夸奖我们做的那些吃食,这样多有成就感啊。”
“是是是。”肖茹敷衍的点点头,见大缸里已经其实满满当当的大蒜了,站起来,抱起装在陶罐里的米醋吨吨吨的往大缸里倒,倒满以后就将大缸密封好,最后长长舒了口气:“最近我都不想看见大蒜了,我觉着我手上快要被大蒜腌入味了。”
倒也没这么夸张吧?
江孜抬手嗅了嗅,确实是有股大蒜味儿。
“走,前天我阿娘给我买了一块兰花香的香皂,咱们用来洗洗手,去去味儿。”江孜拉上肖茹,肖茹一边走一边问:“能去味儿,可别最后兰花香和大蒜味混在一起……”
这想想就是一场灾难。
好在香皂去味,留下的也只有香喷喷的兰花香,等两个小姑娘互相嗅了嗅彼此手上的兰花香,高高兴兴回到后院的时候,江母已经坐在院子里和傅老爷子闲聊了,傅怀瑾陪在旁边,正慢悠悠的煮着茶——是江孜定做的围炉桌,桌子正中央是个炭炉加烤网,炭火已经点燃,烤网上放着小茶壶正煮些傅老爷子喜欢的龙井,旁边还有些红枣蜜橘和板栗。
第421章、深夜烧烤
腊八宴与食肆的午膳没什么区别,各种腊八的吃食都备齐了,连早上的腊八粥和腊八面也没落下。
小火慢炖的八宝粥是极适合牙口不太好的老人家吃的,糯米软糯、红豆绵密、红枣香甜、桂圆滋补、莲子清香,傅老爷子吃了满满一碗,又吃了些用糯米红枣馅做的腊八饭,另外最得老爷子喜欢的便是腊八豆腐炒芹菜,为此还难得的开口找江孜要了些腊八豆腐。
实际上江孜早就备好了,腊八饭腊八豆腐腊八豆还有腊八蒜和腊八醋,装了满满两食盒。
江母喜欢吃腊八面,手工宽面劲道爽滑,用林荷的话说江孜跟着林大仁学的这手和面擀的功夫基本算出师了,配上胡萝卜、豆腐、木耳、干黄花等丰富的臊子,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香菜,江母不怎么吃辣,直接这般吃也是符合她口味的。
至于江源和江谌两个不愧是亲兄弟,都是爱吃肉的,专盯着腊八豆蒸排骨和香辣烤猪蹄,还是江母念叨着不许挑食,才勉为其难的吃了些清炒菠菜和腊八豆腐。
不过江孜也没法子说他们,毕竟作为江谌的妹妹,江源的姐姐,三兄妹毕竟是三兄妹,江孜爱吃的也是这两道肉菜——咸鲜香辣的腊八豆与鲜嫩多汁的蒸排骨组合在一起,排骨软烂,腊八豆的味道完美的融入到了肉中,还有口感q弹的香辣烤猪蹄外皮焦脆,吃起来十分的香辣过瘾。
唯独傅怀瑾,本身就是个挑食的主儿,吃了小半碗的糯米红枣馅腊八饭,由着江孜给他夹了块排骨吃了,再就是吃了些清淡的清炒菠菜,还是在外头吃饭的肖茹来后院送茶水,发觉傅怀瑾没怎么吃,又去厨房端了一份酸甜口的糖醋藕片,这道菜清脆爽口,酸酸甜甜的,是最符合傅怀瑾口味的,倒是让他多吃了不少。
夜里突然起了风,江母没多留傅老爷子和傅怀瑾,让江谌送他们回私塾,傅怀瑾瞧着还挺失望的,主要是江孜今天忙这忙那的,就是没什么时间搭理他,上马车之前,傅怀瑾塞了个小木盒子给江孜,木盒比她的巴掌还小些,雕刻着展翅欲飞的蝴蝶,瞧着普普通通的。
里面的东西倒是不普通。
是一对镶着玫红色宝石的金耳坠,玫红色宝石不过米粒大小,瞧着小巧精致。
“怀瑾倒是对你的喜好了解得透彻。”江母自然也瞧见了傅怀瑾离开前的小动作,他可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送江孜礼物,也算是在丈母娘面前刷好感嘛,让丈母娘知道他对她闺女好。
“嗯,这对耳坠好看。”江孜点头,又抬头看天色,本就是夜里,起了风,越发阴沉,明天怕是要下雨——傅家私塾腊八休息三天,明天是最后一天了。若是不下雨,她就好好打扮一番,戴上他新送的耳坠,与他出去约个会。
“咱们也快些回去。”江母也跟着江孜看向夜空,补了一句:“夜里怕是要下雨。”
夜里果然下了雨,江孜坐在窗边,望着长廊处青灰色的屋檐,雨水滴落,犹如晶莹的珠帘,旁边挂着红色的灯笼,在吹来的冷风中轻轻摇晃着。
窗户被关上,江孜脱了外衣,只是一身白色里衣躲进了被窝中,雨声是很好的催眠剂,她很快就睡着了,就是迷糊间还在想虽然她来到古代大半年了,仍旧看不准天气——明天的约会要泡汤了。
本身就是江孜一个人定下来想要给傅怀瑾的惊喜约会,他并不知道,自然也不会觉得遗憾。
这场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五六天才放晴,温度再次降低,江孜最怕冷了,直接在院子里弄个篝火,埋上几个红薯,准备个烤架,就决定晚上吃烧烤了——五花肉、羊肉、鸡翅、鸡爪、鸡腿、河虾、鱼丸、韭菜、秋葵、青椒、大蒜、玉米、馒头片等,该腌制的先腌制,不需要腌制的提前串起来。
不久前才因为做腊八蒜剥了一堆大蒜的肖茹今天又又又被江孜忽悠着剥了一大碗,这会正拿着竹签,五粒大蒜串成一串,漂亮的小脸蛋简直是生无可恋:“烤大蒜?竟然还有烤大蒜这么可怕的烧烤吗?我感觉我真的要腌入味了!”
“才不会!”江孜正好端着洗好的秋葵路过,笑眯眯的:“烤大蒜超好吃的,你一定会喜欢的。”
“不,我不会!”肖茹非常认真严肃的摇头。
“哦,是吗?”江孜笑着走开了,将秋葵递给江母:“阿娘,你把这些串一下。”
至于她要做什么?
她可是今晚的烧烤师傅!
虽说今天私塾不放假,但是傅怀瑾还是给江源小朋友开了个小后门,将他从私塾带了出来,这会正蹲在火堆前小声嘀咕:“烤红薯烤红薯,香喷喷的烤红薯!”
读书时的认真严肃在这一刻化为乌有,作为一个六岁小孩子,他还是个吃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