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46节
江孜掀开锅盖,先翻炒了一下锅里的鸭子,确保没有烧干炖糊便又盖上了锅盖。
盆里的鸭血已经凝固,江孜小心翼翼的倒出来,切成小块——做鸭血粉丝汤其实是需要用到老鸭汤,鸭架炖汤也是可以,但是统统没有,江孜选择了每天灶台上都会炖着的大骨汤。
锅里倒油把葱姜蒜炒香,倒入奶白的大骨汤,烧开后把鸭血和油豆腐都放进去煮上几分钟,然后加入早就泡好的细红薯粉,煮熟,撒入适量盐与白胡椒粉就可以了。
江孜用小勺舀了些汤尝了尝——味道还不错,简易版鸭血粉丝汤成功。
鸭血粉丝汤仍旧温在灶上,旁边锅里的姜母鸭只剩下薄薄一层褐色的汤汁,江孜弯腰往炉膛里加了几根柴火,把火烧得更旺了一些,大火收汁,锅铲只是随意的翻炒几下,褐色的汤汁瞬间被吸收和蒸发了,锅底只留下一汪清澈清亮的鸭油。
姜母鸭可以出锅了,江孜忍不住先夹了一片生姜,烫得直呼起,可嘴里的姜片味道极好,一点儿姜的辛辣都没有,反而因为被香油和鸭油浸润过后,添了些鲜甜的滋味。
姜片这般好吃,鸭肉更不用说了,炖了半个时辰的鸭肉酥烂鲜香,味道极佳。
江孜一连吃了两块鸭肉,还想再偷吃个鸭爪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于晓静的大呼小叫:“江阿孜!你在干什么?你竟然偷吃?你竟然学会了偷吃!”
“叫什么叫?新菜做好得试吃,我怕做的味道不对。”江孜非常的理直气壮,于晓静请哼了一声,指了指桌边的几块鸭骨:“需要试吃这么多?明明就是偷吃,你好意思一个人偷吃?”
“那你要不要尝尝?”江孜难得同她继续争辩到底是偷吃还是试吃,捏起一个鸭爪就开啃,于晓静立马冲了过来,挑了一块就往嘴里放,一边吃一边嘀咕:“你这是什么新菜?怎么放了这么多姜?嗯……好吃好吃,怎么会没有什么姜的味道?”
“姜母鸭,主要食材就是姜和鸭子。”江孜简单解释一句,飞快的把鸭爪啃完,然后伸手拍了拍于晓静:“正好,你去把菜心给洗了,我炒个泡脚鸭杂,再炒个青菜就可以吃饭了。”
第397章、木炭、采购
晚上的姜母鸭得到一众好评,连最不喜欢生姜味道的张宁宁也吃不少姜片,反倒是鸭肉吃得更少了些。
至于那碗鸭血粉丝汤,热乎乎的喝着挺暖身子,但是味道着实一般,正宗的鸭血粉丝汤可不是她今天这样简单的做法,得要用老鸭汤或者鸭架熬汤做汤底,碗里放入葱蒜末、芝麻油、辣椒油、白胡椒粉和适量盐,热乎乎的汤水冲入碗中,放入煮熟的鸭血和粉色,鸭心、鸭肠、鸭肝等鸭杂卤过切片码在最上层,一碗热乎乎的正宗鸭血粉丝汤便做好了——粉条柔润嫩滑,吸满了鲜美的汤汁,鸭血鲜香且嫩滑爽口,鸭杂经过卤制,卤香味十足,到时候放在食肆里当早膳不错。
若是不吃辣的便不用放辣椒油,但是在江孜看来,不放辣椒油的鸭血粉丝汤便失去了灵魂。
要不然今晚就跟着傅怀瑾一起回镇上,把姜母鸭和鸭血粉丝汤的做法教给林姨,然后再去趟县里?
这个主意冒了个头,又立刻被江孜给摁下去了——先把温室和木炭搞定了再去,到时候还可以顺路将阿源接回来过生辰。
傅怀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孤零零的回了常平镇,若是知道江孜有打算回镇上,他肯定得把人忽悠回去——回镇上还能单独相处将近半个时辰,多好啊,可惜他不知道。
接下来几天,江孜都在忙着木炭烧制的事情,当天跟着于晓晨一起帮忙的张吉如今专门负责这事,这人厉害得很,只是试过几次,就能一眼看出木材烧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盖上石板,做出来的木炭虽说仍旧不是无烟碳,但都是能用的,加工坊的男工们特地停下来了手上的工作在烧炭的地方搭上了棚子。
江母已经跟村长沟通过木材换木炭的事情,一般一斤木材能出半斤左右的木炭,所以商议后决定提供十斤木材能换三斤木炭,多出来的一斤多的木炭就归江家所有。
方山村瞬间掀起了山上砍树的热潮,第一日送来的木材就差点让江孜吓了一跳,第一家就送来了一百多斤的木材,还说是一家齐上阵去山上砍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一个坑洞最多放十斤木材,如今总共就挖了三个坑洞而已,一次性能烧三十斤木材,一百多斤得烧上将近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那全村可是有三十几户人家,什么时候能轮完?
“每家一次只能准备六十斤木材,每户轮流送过来。”
“木炭的燃烧时间去柴火要长,各家各户备上几十斤木炭,再备些柴火,足够过冬了。”
“不许多砍多伐,山上的树木长成也是要时间的,都给我心里有点数。”
这事找村长自然是没错的,村长当即定下了规矩,可总有几个村民不满意。
“每次只能送六十斤木材,还要轮流,那到手才多少点木炭?”
“就是啊,就不能一次性多烧制些木炭吗?”
村长的脸色沉了下来,瞪向那几个抱怨的村民:“江家愿意免费为村民烧制木炭已然是大伙儿占了便宜,你要是去外面买木炭,即便最下等的木炭,一斤也要二十几文钱,是你们砍些木材就能换来的吗?江家自己的加工坊每天都忙不过来,现在仍旧愿意腾出来时间给大伙儿烧制木炭,若是还有人不知足,在这里说三道四的,那干脆就不要来烧制木炭了!”
这话一出,刚刚还在抱怨的村民立刻不说话躲进了人群。
按照村长的安排,一户六十斤木材,烧制成木炭需要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每天可以给四户人家烧制木炭,村里三十几户人家,大概十天一个轮回,十斤木材能换三斤木炭,六十斤就等于能换十八斤木炭,离过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还能轮上至少六回,每家每户就能得一百斤左右的木炭。
一百斤左右的木炭,再备些柴火,要度过这个冬天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江孜是事后知道的,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总归村长自己会去协调的,虽说花了时间安排了人员去烧炭,但是江家可没亏,不用自家人上山砍柴就能分得木炭,十斤木材能得五斤木炭,分给村民三斤,自家留两斤,整个冬天下来,六轮三十几户人家,至少都能得两千斤木炭!
这也算是和村民们各取所需吧。
两千斤木炭,要供着温室,应该是够的吧?不够也没关系,除了给村民烧制木炭,江家也要额外给自己烧制木炭的,只是木材就去别村买,就不在后山砍了,后山的树木再多也经不住这般霍霍。
除了烧制木炭的事情,江孜还从加工坊里挑出来两个人,一个是护院,一个是懂些算术,被江孜安排去外头专门收购东西——如今江谌与于晓毅主要都是在常平镇和清河县的码头来回摆摊,只有拿货的时候才会特地去各个村落,所以也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帮着收购些食肆需要的食材。
所以专门安排人手去负责去各个村落采购才是最好的。
为此江孜和江谌聊到了大半夜,大概了解了哪些村落能收购什么东西,也可以节省时间,不至于白跑一趟。
这样除了从菜农和方山村村民手上收购蔬菜,也能去别的村落收购,收购也不仅仅只是收购蔬菜,若是有其他的食材、干菜野味之类的收购来了,食肆也都是用的上的,还有像红薯、黄豆、绿豆等可以当原材料在加工坊也是大量需要的,去村里收购,比去镇上的米粮铺子采购要便宜得多。
等安排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二十三号这天,江谌回来就告诉江孜:“今儿通记牙行的小厮去码头找我,说是最近来了些不错的人,若是想要的话,让你这两天就去瞧瞧。”
想要,怎么不想要,加工坊本来就有些忙不过来,两个去各个村子采购,一个专门负责烧制木炭,一下子就少了三个人。
“哥,明天叫我,我和你一起去趟镇上。”
第398章、甜咸党派之争
第二天早上,江孜就做了个正宗的鸭血粉丝汤,放了足足的辣油,最后又特地加了些醋,吃得满头大汗——但是味道极好,可不是之前那一碗潦草简单的鸭血粉丝汤可比的。
“这汤若是早膳卖就极好,吃着热乎乎的,浑身都暖和了。”江母的那碗没放太多辣油,她一向口味清淡些。
“娘说得对,如今天冷了,来一碗正合适。”江谌不喜欢醋,但是辣油也放得足足的,吃得嘴馋都红红的。
江孜拿着方巾擦拭着额上满出来的热汗,点头:“这次去镇上多住几天,打算将最近的几道新菜都教给林姨她们,阿源的生辰也快到了,到时候咱们就去县里食肆,那边地方大一些,让阿源请同窗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庆祝生辰如何?”
“也行,那小子总是嚷嚷着要带小伙伴们一起回来玩。”江母笑着答应:“别耽误你那生意就行。”
“没事,晚上又不营业,晌午结束营业就可以筹备起来了。”江孜摆摆手,开始盘算要请些什么人:“于婶于叔他们要来的,傅爷爷肯定要请的,然后就是晴儿姐姐。”
说着,江孜瞥了眼江谌,笑得贼兮兮的:“哥,你也有段时间没见晴儿姐姐了吧?趁机见一面解解相思之苦咯?”
“胡说什么呢!我看你是想见傅怀瑾了吧?我警告你离他远点,还没成亲呢!”江谌抬手弹了弹江孜的额头,耳朵却偷偷红了,江母无奈又好笑的看着兄妹两个互相调侃:“行了行了,时候不早了,也该出发了,晓毅在外面等着呢。”
“好好好。”江孜立刻站起来:“出发!”
三辆驴车一起出发。
一辆是这几日开始去各个村落收购的两人坐着的,上面好几个大筐,塞满了嘎嘎嘎直叫的鸭子,正是加工坊养殖的那批鸭子,趁着今日一起送去常平镇和清河县,主要是用来做姜母鸭。
一辆是江谌和于晓毅的驴车,上面摆满了各种货物,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坐人了,所以江孜便自己另坐了驴车,由白叔赶车。
正好便是三辆驴车,前后赶着路,在常平镇前分开,江谌与于晓毅继续赶路前往清河县。
常平镇江家食肆。
今日的早膳是有成人拳头大的生煎包,皮包馅大,底部用油烹得焦香酥脆,面上点缀着葱花香菜,香气四溢。
两个生煎包,配上一杯豆浆就刚刚好。
豆浆也分甜咸两种口味,
甜口豆浆简简单单,往煮好的新鲜豆浆里撒些白糖便好了。
至于咸口的做法就略复杂些,但也不难的,碗底放些虾皮、榨菜、适量酱油和盐,煮好的新鲜豆浆往碗里一冲便好了。
每到食肆出现甜咸两种对立口味的吃食时,食客们总要分成甜咸两党,为甜的好还是咸的好争论个不停——每次都得不出结论,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江孜这回又给撞枪口上了。
要说她倒霉,那也是真倒霉。
因为有过好多次被食客们热情围堵的经验,江孜回食肆的时候是轻易不走大堂的,今日她也是绕到后门的,谁知道后门竟然锁上了,敲半天都没人来开门——这不只能走前面的大堂了?
果然,江孜再次被围堵,只是这次不再是围着她询问会不会有新菜,会不会挂牌出菜,而是问她——甜咸口,她选择哪个。
“江姑娘,真是好久不见,今儿来了是不是就有新菜式了?”
“江姑娘可算来了,那我今儿晌午就不回去吃饭了。”
“中午的事中午再说,先说说当下!”
“对对对,江姑娘你来说说看!到底是甜豆浆好还是咸豆浆?”
“还有豆腐脑,要我说甜豆腐脑那才是王道!”
“放屁!你都没有试过咸豆腐脑和咸豆浆,凭什么说甜的好?”
“说得跟你试过甜的一样,你也没试过甜豆腐脑和甜豆浆,你凭什么说咸的好。”
“当时是咸的好,甜的一听就腻得慌,那是小姑娘们喜欢的,你一个好老爷们好意思!”
“呸,我懒得跟你说,江姑娘你来说说,到底咸的好还是甜的好!”
“对!江姑娘,你说,是不是咸的好。”
“明明是甜的更好!”
江孜被吵得脑袋嗡嗡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只觉得自己说什么都不对。
喜欢甜,得罪咸。
喜欢咸,得罪甜。
这年头做人有些难。
所以,这个时候何必做选择呢?
“我觉得吧。”江孜有了标准答案,挑眉笑得淡定温和,隐约有几分江母的样子:“咱们都是成年人了,又不是小孩子了,要做什么选择,当然是两个都要!”
语气非常的肯定,非常的理直气壮。
好像说得没什么毛病。
几个争论不休的食客,站在那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将驴车安置好的白叔出来找江孜,发觉她被食客围住,也不知道该不该上前,听到江孜那番话忍不住也笑了起来,瞧见白叔的江孜赶紧朝他招手——笑什么,笑什么,遇上什么好事了,笑得这么开心,快点把我从这里救出去啊!
还没等江孜离开,几个食客们之间就已经被她的话启发到了。
“江姑娘说得也不无道理。”
“看来我也得试试那甜豆浆到底是什么滋味。”
“没错!来来来,给我再上一碗咸豆浆,我今儿就来尝尝这咸豆浆到底是个什么味,能让你们这么喜欢!”
“你试了就知道了,咸豆浆肯定差不了!”
“来,也给我来碗甜豆浆试试!”
食客一哄而散,各自忙着点单去了,原本被他们围住的江孜被孤零零的抛弃在原地,整个人显得迷茫又无辜——诶诶诶?说好的甜党咸党,这倒戈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不应该坚定自己,甜就是甜,咸就是咸,甜咸混在一起算怎么回事?要坚定啊!
“姑娘,去后院吧?”白叔收敛了笑,可声音暴露了他,明显含着深深地笑意。
搞不懂搞不懂,这届食客真难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