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33节
“有话就说,有……赶紧说。”后面那一句及时刹车没说出来,到于晓静还是喜得于婶知道白眼。
江孜抬头把在座的人看了一圈,觉着没人注意自己,悄咪咪的把板凳往于晓静身旁挪了挪,小声问:“我昨天喝多了,做了什么?”
“不记得了?”于晓静可没压低声音,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没事没事,我吃饱了。”江孜放下勺子,起身溜走,于晓静想起昨晚的事,不爽的瞪了傅怀瑾一碗,端起碗将里面的汤三两口喝完,起身去找江孜。
“吃饱了?”江孜刚往摇椅上一躺,于晓静就跟过来了,还以为这饿死鬼得再吃上两大碗。
“以为我猪呢?”于晓静没好气的撇嘴,问:“真不记得昨晚的事了?”
“不记得。”江孜摇头,端起桌上的茶水问:“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有意思的事情。”于晓静难得的笑不露齿,看起来十分乖巧:“不告诉你。”
“滚。”江孜一脸冷漠的吐出一个字,将茶杯往桌上一放,整个人在摇椅上滚了一圈,背对着于晓静打算边晒太阳边睡个午觉。
至于醉酒发生了什么事。
无所谓,不关心,没什么了不起的。
反正她不记得了。
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都是别人!
新店开业三天,生意火爆到江孜觉得人手严重不足,好在第四天第五天渐渐回落,但生意也算极好的。
常平镇的食肆已经停业五天,有相熟且家境不错的食客都找到清河县这边来了,江孜决定带着林荷等人回去。
“齐叔,这边就交给你们了,我估计不会常来,如果有什么事就叫人来常平镇告诉我。”
“忙不过来一定告诉我,我最近还在让通记牙行给我找合适的人选。”
“还有……”
江孜叭叭叭叭叭的说了一大堆,林荷好笑的摇着头,拉着江孜往外走:“姑娘,你就放心吧,他们这边肯定没问题的,你就不用操心那么多了,你要是非要操心,不如多想想什么新的菜式来?等我们回到常平镇,指不定有多少人有怨气呢,你正好研究几个新菜安抚安抚那些老食客们吧。”
“诶?不至于不至于。”江孜摇头,跟着她上了驴车,肖茹眨巴着大眼睛坐在她身旁:“怎么不至于,姑娘,你还是做好心理准备,这两天都有常平镇的食客跑来清河县了。”
为了口吃的至于吗?
好吧,如果是个吃货,又喜欢吃的,还真至于。
第362章、吴金花的肉沫蒸蛋
十月十七日,常平镇的江家食肆终于开业了。
因为后厨现在只有林荷一个主厨,吴金花算半个厨子,能挂牌出售的菜式不多,江孜担心忙不过来,一大早上的跟过来帮忙。
早膳很简单,白粥油条和香菇肉包,配上一小碟子的酸豆角酸萝卜就很好吃。
即使很简单,或许是因为江家食肆好几日没有开业,来的客人坐满了大堂,还有人在排队等着。
“我说你们这铺子面积太小了,这大冬天的在这里排队可冷着呢。”
“就是,清河县的食肆面积就够大的。”
罗阳端着一盆炭火摆在店门外排队的地方,不好意思的向众人解释:“各位,真是不好意思,店面小,只能麻烦大伙儿在外面排队,主要是镇上现在确实没有合适大小的铺子。”
“哎呀,没事没事,我们就随口说说。”
“就是啊,我们更关心江小姑娘什么时候能出几个新菜让我们换换口味啊?”
“对对对,这好些天没开业了,是不是有新茶?”
“对了,小伙子,你叫罗阳对吧?我瞧着你不错,可有喜欢的人?我家有个远方亲戚,我看她闺女与你跟相配呢。”
“哟,老婶子,你莫不是真想去当个媒婆?之前那个在这的另一个小伙子……哦,叫周吴吧?你也说要把自家亲戚家的女儿介绍给他。”
“别瞎说,我是看罗阳这小伙子不错。”
“是是是,你说的肯定对。”
罗阳涨红了脸,丢下一句要去忙了赶紧离开——真是大妈大婶凑到一块儿就想着操心别人的婚事。
后厨里,江孜正在吩咐任务。
“今天阿茹负责做肉沫蒸蛋,金花负责做蒜蓉油麦菜和番茄鱼丸汤,林姨负责做板栗红烧肉和木耳炒香菇,我来做香辣鱼片。”
肖茹脆生生的应了,蒸蛋可是她的拿手菜,整个食肆可没人能像她一样能够把蒸蛋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就算是她家姑娘也不行。
江孜只负责一道菜,但是她准备的食材分量比其他人都要多,因为只要她的菜,每桌都会点,所以一定得提前准备好足够的食材。
香辣鱼片选的是黑鱼,给鱼去骨的活儿,江孜做得极为熟练且迅速,有心学一学的林荷看了一会便选择了默默走开——感觉一时半会肯定学不会,还是先做自己的事。
鱼片先用葱姜蒜、黑胡椒粉、酱油、米酒、淀粉抓匀腌制一刻钟。
“姑娘,这道菜还是第一次见你做。”吴金花做事利落,将自己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就凑过来想要偷师,江孜正往锅里倒猪油,解释:“给鱼剔骨做做鱼片太麻烦了,我懒。”
吴金花沉默。
能把懒说得这么理所当然的估计就只有自家姑娘了。
不对,姑娘每天忙碌得很,谁懒都不可能是她懒。
看江孜自带滤镜的吴金花在江孜面前叭叭叭了一通她一点儿也不懒反而非常勤快的理论,把江孜都听笑了:“我教你这道香辣鱼片的做法,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切鱼片很费劲,也得刀工好,我见过你的刀工,还得再练练,也没什么技巧,就是熟能生巧。”
“嗯。”吴金花重重的点头,看着江孜将鱼片放进油锅油炸,炸到金黄就捞了出来。
“锅里留些底油,把干辣椒、大蒜、花椒放进去爆炒炒香,加入鱼片翻炒,倒入适量的酱油、盐和白糖调味就可以了。”江孜开始炒菜,一边炒菜一边跟吴金花说着做法,正好外头的罗阳跑进来说来客人了:“姑娘,三份香辣鱼片、两份肉沫蒸蛋、三份番茄鱼丸汤、两份蒜蓉油麦菜、两份木耳炒香菇。”
后厨立刻开始忙碌,菜才开始炒,罗阳又跑来报了一串菜名,肖茹哎呀一声,手忙脚乱的把鸡蛋磕到了灶台上,林荷赶紧过去帮她:“笨手笨脚的,急什么?小心点。”
“哦,知道了。”肖茹撅了撅嘴,应得倒是挺快的,然后稳当了不少,等顺顺利利出了菜才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平时见后厨忙还没什么感觉,真轮到我帮忙了,我可真紧张了,而且今天怎么这么多人啊?”
“这几天没开业,好多人特地赶过来的,等过两天就好了。”江孜递了杯水过去给她:“当厨师可是很辛苦的,客人多的时候,忙起来连吃饭都顾不上。”
“确实是。”肖茹也点头,感慨:“之前还想跟着阿娘学厨呆在后厨干活,现在发现我可能真适应不了,忙起来我容易紧张,手忙脚乱的反而添乱。”
江孜笑了笑:“喜欢下厨,没事可以跟着学,最近没什么事,你可以先把蒸蛋教给金花,让她好好掌控下火候。”
“好。”肖茹点头答应。
于是,接下来三天,虽然没有肉沫蒸蛋挂牌,但是江家饭桌上每天都有肉沫蒸蛋,差点把江孜吃得见着蒸蛋就条件性的吃不下饭。
再好吃的蒸蛋也不能天天吃!
“明天不要做蒸蛋了。”江孜非常认真的对肖茹和吴金花说:“欲速则不达,歇两天再做。”
两个小姑娘答应得很好,转过身两个人就去咬耳朵了。
“我做的蒸蛋真的就这么难吃?姑娘都不愿意让我做了。”
“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不是你做得太难吃。”
“那还能是为什么?”
“你连续做了三天的肉沫蒸蛋!说实话我都要吃腻了。”
“啊?你们怎么可以挑嘴呢!我可吃不腻。”
“那你做给自己吃,我不想再吃了!”
“我自己吃?我自己也吃不出来到底合不合格啊。”
“那就别做了,歇两天。”
“啊?还是在加工坊的时候好,我可是一道菜重复练上四五天,大伙儿都吃得津津有味呢。”
“厉害厉害,我比不了。”
江孜偷偷的躲在后面听了一耳朵,连连摇头——以后让吴金花学做菜的时候,绝对不能让她这么个练习法,就算不伤她自己,也伤他们这些试吃的人啊。
第363章、咸蛋黄南瓜
等到吴金花的肉末蛋羹出师的时候,已经到了十月底了,虽然每天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可是温度却越发低了,怕冷的江孜每天都想窝在床上不动弹。
江家的乔迁宴安排在十月二十号,热热闹闹摆上了十几桌的流水席,这一两个月里,江家摆上了好几次流水席,村里人吃得满嘴流油,即便是有羡慕嫉妒的,也不该多说什么——江家如今发达了,又愿意给村里人一些活做,谁敢得罪江家?那不是跟钱过去吗?
那些议论无论好坏,反正江孜是没放在心上的,真要挨个计较这些事情,活着得多累,只要乔迁宴办好热热闹闹没出岔子就好了。
乔迁宴结束,江母就搬回了方山村,于婶也不怎么来镇上了,于晓静再也没法偷懒,每天都在守着自己的杂货铺,好在收入不错,没事的时候看看话本,也不算无聊,就算无聊,有银子她也能坚持下去。
常平镇和清河县的食肆都逐步走上正规了,生意都不错,需要江孜操心的地方不过,她干脆就开始摆烂,今天没事去杂货铺待一会,明天没事就回方山村在加工坊帮帮忙。
加工坊最近主要在做泡面,江谌定亲买小礼的时候缺不少银子,就在加工坊拿了些泡面去同外地商人以物易物,原本只是食肆偶尔售卖的泡面,一下子成了抢手货,许多外地商人特地找了江谌——买来在跑商的路上吃或者当做常平镇特产卖到外地。
一开始江孜卖了不少囤货出去,因为那时候开新店手头上越发紧张了,后来新店开业收入不错,两家食肆有时候也会用挂牌卖些泡面,加工坊的存货根本不够再出售给外地商人,张宁宁向他们推销了存货更多的红薯粉条,卖包装成套的酸辣粉,也获得了不少订单。
于是江孜从口袋空空的转态再度变成了小富婆。
既然有钱了,江孜就让加工坊那边不要再往外出售泡面和酸辣粉了,江谌早就跟她说过,年后跑商的时候,他要从加工坊那一批货,指名道姓的就要泡面和酸辣粉,还让江孜研究研究还有什么东西适合带着路上吃的。
适合带在路上吃的首选肯定是泡面,热水泡一泡简单方便又好吃,然后就是各种面包了。
虽然古代没有防腐剂,但是只要不是天气炎热的夏天,做些糕点带在路上吃食没问题的。
不过现在离江谌出去跑商还早着呢,忙了一两个月的江孜如今就想偷偷懒。
研究什么新的吃食之类的,再等等。
这一等,就到了十一月初,江孜一直待在方山村。
距离做皮蛋变蛋咸鸭蛋已经有大半个月了,今天就是可以见证成果的日子。
两百来个咸鸭蛋分批烧水煮熟,中午的时候直接一人分一个试吃。
“阿孜,你这个咸鸭蛋腌得真好,个个都是翻沙流油的,咸淡都是刚刚好。”张宁宁第一个剥开了咸鸭蛋,用筷子挑了一小块蛋黄尝了尝,竖起大拇指。
“确实还挺好吃的。”江孜学着她的样子吃,笑眯了眼:“晚上就用这咸鸭蛋做个咸蛋黄南瓜。”
“咸鸭蛋还能做吃的?不就用来下饭下粥吗?”方芸觉着有些稀奇,戳了戳碗里的咸鸭蛋,红油就冒了出来,渗入到米饭里,她夹起米饭——嗯,咸咸香香的,真好吃。
比起鸭肉,大家更喜欢吃鸡肉;比起鸭蛋,大家更喜欢吃鸡蛋。
所以鸭肉便宜、鸭蛋也便宜。
家境不好的人家舍不得吃鸡蛋,也会有愿意买些鸭蛋回家的。
只是做成咸鸭蛋就费时费力,会做的人不少,但是愿意费这个时间功夫的就不多了,好些人家是在冬日里在家闲着没事才做一些,天气冷就得等更长的时间,等上将近两个月才能吃上。
方芸当然也做过,只是做出来的就远远没有江孜做的这般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