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6节

  油渣和白菜都剁碎了,加一勺猪油,加点酱油和葱姜水搅拌均匀就可以了——说实话,这确实是江孜调过的最简单的馅料了,但是没办法呀,这里什么都没有,到时候就只能靠蘸料了。
  蘸料做得也是简单的,葱花、蒜末、姜末、熟芝麻、熟花生碎、白糖、醋、辣椒油,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江孜端着饺子皮和肉馅去院子的时候,于婶已经回家做晚饭了,只剩下江母和江源,江谌在后院劈柴。
  “哥,别忙了,过来一起包饺子呗。”
  江孜是个包饺子小能手,包得又快又漂亮,江母速度慢一些,但同样的皮薄肉多个顶个的好看,江谌就逊色一些,包得虽然不是很好看,但至少不会露馅——至于小江源,吵着闹着也要包饺子,结果最后弄了一脸的面粉,搓着小面团蹲在旁边玩得不亦乐乎。
  三个人动作很快,一刻钟的时间就包了八十几个,油炸白菜馅用完了,看饺子皮还有差不多五十几个。
  “我再去弄个豆角鸡蛋馅的饺子吧。”江孜起身去菜园子抓了一小把缸豆,豆角加盐加水煮断生,捞出来过冷水切碎,热油煎蛋饼同样切成碎末,加点盐、酱油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把包素菜蛋饺的任务交给江母和江谌,江孜就去厨房煮饺子了。
  第46章、藏银子
  油汪汪的油炸白菜馅饺子非常香,多吃几个可能有点腻,这时候可以来一个豆角鸡蛋馅饺子或者喝一口冬瓜大骨汤解解腻,蘸料香香辣辣的又带着一点酸味,爽口香辣。
  “这个蘸料比我在镇上吃的要好吃太多了。”江谌一口一个饺子,吃得满头是汗,江孜喝了口汤:“下次用这个拌面吃,也超级好吃的。”
  说到这里,江孜点头:“其实可以做点凉面或者凉皮去集市上卖,就是毕竟没有地方摆放东西,每次垫在竹筐上面不方便,我看得找时间做个小推车之类的。”
  “这个简单,你说要什么样子的,我找老林叔去做一个木质的小推车,你们去集市上推着走,也比背着那么重的竹筐强得多。”江谌打了个饱嗝,喝了口汤,终于放下了筷子。
  “做个类似小柜子一样的小推车吧,每一层都能放东西,等到了集市,就能把东西摆在最上面。”江孜大致比划了一下,又道:“就是做个小推车,以后怕不能抄近道了,小路太难走了,只能走官途道了。”
  江母皱了皱眉,给江源盛了一碗汤:“你们两个小姑娘家家的,不要走小路,不安全。”
  “白天没事的。”江孜不是很在意,被江谌瞪了一眼:‘白天怎么了?小路上没什么人,要是有人起了坏心眼,你们两个细胳膊短腿的能怎么办?“
  “好好好,肯定不会再抄近道了。”江孜就差举双手发誓了。
  饭后江谌收拾厨房,江母拿着钱去给于家结算工钱,还带上了江源要带他去散步消食,阿狗慢吞吞的跟在他们身后,江孜难得清闲,抱着木盆去打水洗漱打算睡个好觉。
  不过在睡觉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得先找个地方把钱藏起来。
  古代常用的都是铜板、碎银以及银锭,不仅携带不方便,存放也不方便,而且如果家里遭贼,在没监控的古代,那基本上是找不回来了。
  当然也可以选择把钱存放到钱庄或者换成银票存放起来。
  但是如果要去钱庄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收取手续费,因为钱庄主要是帮忙解决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而且不安全的问题,就她这点钱真没必要。
  至于银票,除了方便携带也没啥别的好处,更何况最小面额的银票都是十两一张,她这个穷鬼还是不配。
  看样子要么挖坑要么放房梁上或者就是床板地下?
  找时间让哥哥想办法在房间里弄几个暗格专门藏银子啊。
  总觉得藏哪里都不靠谱。
  江孜长长叹了口气一口气,先从小木盒子里数出来六十六文钱放在床头,这是要给于晓毅明天去帮忙采购鸡蛋的,然后就弯腰趴在床底,将小木盒子藏在小角落里。
  鸡鸣刚起,天色微亮,在大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方山村村尾的江家已经开始了每天的忙碌,菜园旁的小鸡崽叽叽喳喳的叫着,原本在小篮子里睡得迷迷糊糊的小狗崽被起床的江母惊醒,半眯着眼睛跟在她身后,然后趴在厨房门口继续打瞌睡。
  江谌一回家,江源就屁颠儿的缠着哥哥和哥哥同屋睡了,这会正打着小呼噜在床上睡得正香,江谌则小心翼翼的换好衣裳走出了房门,江母正在厨房门外冲洗黄瓜,看到江谌就招手:“快来,帮阿孜去打发蛋清。”
  江孜正在跟绿豆泥做斗争,看到江谌就毫不客气的指挥起来——打发蛋清简单着呢,就是费点力气,交给江谌刚刚好。
  昨晚老林叔就把做好的模具拿过来了,除了一开始的小兔子,还多了一只小奶狗,小猴子以及漂亮的桃花和牡丹。
  这些天基本上就是固定的三斤小米做一百二十块小米蒸糕和三斤绿豆做一百五十块绿豆糕,小米蒸糕还是老样子,绿豆糕则是每种形状各做了三十个,既有可可爱爱的小动物也有漂漂亮亮的小花朵。
  当然,每次做的不可能刚刚好是这些数量,多出来的会留些给家里人吃,去村长家或者其他人家找人帮忙的时候,江母就带上些糕点,总归是礼多人不怪嘛。
  出发的时候是江谌送的江孜和于晓静,被她们催了好几次才独自往回走。
  “阿谌哥是真的很不放心你啊,他和江婶都对你可好了。”于晓静感叹,被江孜白了一眼:“我亲哥亲娘不对我好,对谁啊?再说了,难道于婶于叔还有晓晨哥晓毅哥都对你不好了?”
  “那不能!咱们两家可不兴什么重男轻女。”于晓静得意的笑,然后顿了顿,又道:“你看看齐小花她娘对她那个弟弟好成什么样子了,对着齐小花不是打就是骂的,我也是真的不懂啊,难道齐婶自己不是女的吗?还重男轻女,这不也是看轻自己吗?
  “各人的想法不一样吧。”江孜有些无奈:“我听我娘说过的,齐婶娘家也很是重男轻女的,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她娘生的第五个孩子才是男孩,或许就是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受到了影响。”
  “就是因为这样才要对自己女儿更好呀,自己受过的苦让自己女儿再受一次。”于晓静摇摇头:“这算什么好母亲嘛?我以后才不会这样子呢!”
  “你害不害臊啊?还没嫁人呢!就说这话!”江孜闻言调侃她,于晓静红了脸,伸手就拍了江孜一巴掌:“哼,我就说怎么了?!
  两个人就这样在官道上打打闹闹的,赶路似乎也变得没那么无聊了,还比前两天都要早到集市,剩余的摊位还有不少,连中间靠前的位置都还有。
  好巧不巧的,今天她们的摊位,就摆在那对卖糕点的夫妻对面。
  “咱们这……似乎有跟人家抢生意的嫌疑啊?”于晓静说是这么说,摆放东西的动作可比江孜快多了。
  “什么抢生意啊?大家这都是各凭本事挣钱。”江孜压根不在意,手艺好的人,无论是在哪里都能挣得到钱。
  第47章、布料
  等到忙碌起来,江孜和于晓静就压根想不起来对面那对夫妻了。
  本来嘛,也没跟人家发生什么矛盾——就算他们昨天把从她们摊位上买的果酱小米蒸糕和绿豆糕扔地上,那人家也是花钱了,那不随人家?
  今天胡晴儿没有来,倒是一个小厮打扮的年轻男孩提着往常胡晴儿的那个食盒,上面刻了一个胡字,旁边还有一朵海棠花——胡晴儿说过海棠花是她娘最喜欢的花。
  于晓静悄悄的在江孜耳边问:“不会是因为你哥不来,所以那位……也不来了?”
  “别老是瞎说!”江孜偏头瞪她一眼,于晓静立马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转头招待下一位客人——是傅家私塾的傅老爷子。
  傅老爷子现在每天就会来,每样都会买一些,妥妥的常客了。
  或许是读书人的缘故,老爷子偏爱那精致的花型绿豆糕,比昨日还要买得多一些,江孜不得不提醒他:“老爷子,现在天气热,绿豆糕不能放太久,最晚明天就要全部吃掉。”
  “我家小子挑嘴,你这绿豆糕甜而不腻,他能多吃几块。”傅老爷子笑笑:“私塾里还有不少小孩,到时候分分也就没多少了。”
  江孜一听也没说什么了,倒是傅老爷子在旁边停留了好一会,看着江孜和于晓静犹豫了好一会才离开,似乎想说什么又什么都没说。
  “这老爷子怪怪的。”于晓静有些不解:“刚刚盯着咱们看了半天。”
  “应该没什么,有事会直接说的。”江孜摇头,开始收拾东西:“今天比昨天还卖得快,等手推车做好,咱们还能再增加点品种。”
  “应该没什么问题,今天有阿谌哥帮忙,咱们准备东西的速度都快了许多。”于晓静抬头看着对面糕点摊旁边卖冰糖葫芦的老爷子,有些嘴馋:“咱们去买冰糖葫芦吃吧!”
  “行啊,正好给阿源带一根回去。”江孜也望了过去,正好对上那对夫妻中的那位妇人的目光,他们的摊位旁边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正在和摊主不知道在说什么。
  那个男人——有点像昨天跟了他们一路的那个人。
  于晓静显然也发现了,紧张的抓住了江孜的衣袖:“阿孜,那个男人是不是昨天跟了我们一路的那个呀?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奇怪呢?”
  江孜也觉得不太对劲,可是那个男人已经提着糕点离开了——说不定只是来买糕点的?
  “那个人昨天也不一定是跟着咱们,或许只是顺路而已。“江孜示意她不要紧张:“他手上提着糕点,只是来买糕点的,没什么好奇怪的,你不是要买糖葫芦?赶紧的。咱们还能再逛逛集市。”
  两人凑到卖糖葫芦的老爷子面前,一共要了三串糖葫芦,江孜借着拿钱的机会偷偷看了眼隔壁卖糕点的摊位——小桌上还摆放着不少的糕点,和江孜一样的小米蒸糕、绿豆糕,还有一些常见的桃酥、桂花糕、菊花酥。
  于晓静接过糖葫芦立刻就咬了一口,糖葫芦表层裹着的糖衣被她咬得嘎吱嘎吱响,她同样看了一眼那糕点摊,挽着江孜走远了,才慢吞吞的说了一句:“看样子他们卖得不怎么样呀,还剩挺多糕点的。”
  “或许吧,跟咱们也没关系,各做各的生意……哎,那边有个卖粗布的,咱们去看看。”江孜的糖葫芦还一口都没吃,就看到不远处有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在摆摊卖粗布——江母在家绣些帕子荷包,卖给杜家绣坊,她用的布料也都是在杜家布庄买的,杜家有自家专门负责纺织布料的织娘,但是仍旧有些会纺织手艺自己来纺织布料出售,在集市摆摊应当就是后者了,摊位上的布料主要都是些粗麻布。
  杜家布庄不卖麻布的,最差买卖的也是细麻布,以江家之前的家境是买不起细麻布的,只会在杜家布庄买些刺绣用的布料,自家用的还是去王家布庄,买了粗麻布回家自己做成成衣——王家布庄主要做些普通平民生意,比较高档次的例如什么丝绸、绸缎、毛料还有细棉布比较少,多是些粗麻布细麻布和粗棉布。
  江孜翻看了一下摊位上布料,因为原主是跟着江母学过刺绣,对布料还是有点分辨能力的,这剩下来的布料很明显都是刚开始学习纺织的新手练手的布料,做工很一般,染色有不少不均匀的地方。
  “小姑娘,有没有看中的?这些布料虽然染色不太均匀,但是价格还是很便宜的,一匹粗麻布只要一百二十文,一匹细麻布只要二百四十文。”
  “太贵了,婶子,你这布料可不只是染色不均匀,你瞧这里,还有些漏针呢!”江孜摇了摇头:“这一看就是新手织的布料吧?粗麻布一百文怎么样?我买两匹,还有这细麻布两百文,我买一匹。”
  “哎哟,小姑娘,你这还价也太厉害了点,这价格太低了。”卖布的大婶连声拒绝,于晓静在旁边搭腔:“婶婶,这价格不低了,布庄的粗麻布不漏针,染色均匀,比你这粗麻布好得多,那都才卖一百五十文一匹,细麻布都才卖三百文一匹。”
  江孜附和:”我就想买些回去做些干活穿的衣服,坏了不心疼,要是价格那么高,还不如去布庄呢。”
  卖布料的大婶无奈的摆摆手:“行行行,就按你们说的价格,你们自己挑吧!”
  于晓静立刻欢快的应了一声,嘴甜的婶婶长婶婶短的,和卖布料的大婶很快就熟络了,连人家是哪个村的都打听出来了——这卖布料的大婶姓刘,是刘家村的,这批布料是她儿媳妇织的,才刚学的纺织,所以浪费了七七八八,这些还能用的也卖不出什么高价。
  两匹粗麻布和一匹细麻布就花了三百文钱,虽然布料确实不是特别好,但是胜在便宜,比在王掌柜那里买,要便宜三分之一,还是特别划算的。
  第48章、糖块和头花
  江孜心满意足的拉着于晓静离开了,于晓静嘿嘿笑着问江孜:“你说等我二哥跟阿谌哥一起去当货郎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找刘婶拿点便宜的布料去卖?山里头的村民比咱们节俭多了,肯定有愿意要的。”
  “确实是可以呀。”江孜还真没往这方面去想,立刻朝着于晓静竖起了大拇指:“聪明呀!算是给他们找了个还不错的货源。”
  “对呀对呀!”于晓静得意的扬起了下巴:“昨天听我娘他们在讨论这事的时候,我就在想呀,咱们卖完东西可以在集市上多逛逛,说不定能看到什么便宜的东西呢。”
  “那就逛逛,今天时间还早。”江孜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两个人一路走走停停闲逛着,手上的冰糖葫芦都吃完了,又看到了角落里有一个卖糖块的摊子——是农家自己做的麦芽糖,切成了小块,闻起来甜甜的,一斤才三十五文,比铺子里卖的要便宜三文钱。
  江孜要了半斤,又问:“叔,你这麦芽糖一次性做得多吗?如果我多买一些,能不能更便宜点呀?”
  卖麦芽糖的大叔大约四十来岁,胖乎乎的,看起来家境还不错的样子,听着江孜的话,乐呵呵的答道:“最多的时候能做十来斤,现在天气热,糖块容易化,就做得少了,看你要多少,价格好商量嘛。”
  “那我暂时还不知道,得回去问问我哥。”江孜想了想又问:“叔,你平时都来这里摆摊吗?我这些天都来有在集市,没看到过你呀。”
  “前段时间去了趟外地女儿家,才回来呢!”大叔笑:“正常我每天都会来摆摊,要是找不到我就去桂花村,随便找一个人问说做麦芽糖的何老三,都知道我。”
  “行。”江孜应了,和于晓静手挽手离开,又瞧见一个卖发带头绳的,还有不少颜色鲜艳漂亮的头花,正围着好几个小姑娘。
  “卖头花的!走走走,去看看。“于晓静兴奋的拉着江孜跑上去,拿起一朵粉色的桃花样式的头花往江孜头上比划了一会,笑眯眯的问:“老板,这个多少钱?”
  “左侧的这些头花都是四文钱,头绳发带都是三文钱,右侧的这些头花是三文钱,头绳发带都是两文钱。”
  这个摊位下方是木柜,上方是木架,左侧都是些颜色比较鲜艳,做工更精致的头花头绳和发带,右侧的对比左侧的比较暗淡些,做工明显要逊色一些。
  只要不是真的很缺钱的人,在这样的对比下,一定会选择左侧架子上的那些——这老板是个会做生意的。
  不过江孜对头花不感兴趣,简简单单的头绳发带就不错。
  而且江母自己做的就很好看。
  “我不喜欢头花,你想要就自己看看吧。”江孜拒绝并且提醒于晓静:“我娘做的发带头绳就很好看,我觉得你不需要花这个钱。”
  于晓静将桃花样式的头花还回去,拉着江孜离开:“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自己做些头花头绳发带卖呀?江婶做得那么好看,每天抽空做些,让阿谌哥拿肯定好卖。”
  “是可以……到时候你和于婶学学,做这个不难。”江孜点点头,两人来到了猪肉摊上,李屠夫现在对她们两个熟得很,条件反射的就想要去拿摆放在一旁的猪大骨:“今日还是要三根猪大骨?”
  “对,三根猪大骨,然后再来些排骨吧,排骨怎么卖?”江孜指了指排骨,她最爱用排骨做糖醋排骨了,炸得香酥的排骨浇上糖醋汁,酸甜开胃,真的是特别好吃。
  “排骨十八文一斤,要多少?”李屠夫伸手就抓起半扇排骨,刀尖在上边比划:“这一块就不错,肉多又嫩,我这都是当天现杀的猪,新鲜着呢。”
  “给我来两斤。”江孜凑到于晓静身旁:“今晚来我家吃饭,我给你做糖醋排骨,保管你舌头都要吞掉。”
  “才不要呢,我还是护着我的舌头吧!”于晓静捂着嘴冲江孜哼了一声,转移了话题:“一会还要买什么?集市上都逛得差不多了,也没瞧见其他什么便宜好卖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