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陷落 第34节

  "杭州很美,"他低声说,"但不如你今天的演讲美。"
  苏晚晴靠在他胸前,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这一刻,她暂时忘记了张楚的警告,忘记了所有疑虑。在这个西湖的夜晚,她只知道自己被真正地看见了——不仅是作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女性,更是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独立个体。
  而这,或许正是她一直渴望的认可。
  夜幕中,一双眼睛时刻看向顾沉舟所在的方向,眼神痛苦而不甘。
  第39章 文心雕龙速成班
  文学论坛的第二天苏晚晴完全没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本届论坛的现象级人物。
  论坛聚光灯下的,她侃侃而谈网络文学创作的“虚静”境界,学术女神的光环在她周身流转。台下,最后一排的阴影里,顾沉舟看似慵懒地靠着椅背,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搭在扶手上的手指,正以一种近乎要把实木雕出花的频率敲击着——这是他内心风暴的外在显影。
  就在这时,前排那颗戴着黑框眼镜、反射着智慧(或者说在顾沉舟看来是碍眼)光芒的脑袋猛地站了起来!
  “苏同学!”那男生声音洪亮,饱含激情,“您提到‘虚静’,让我不禁想起《文心雕龙神思》篇所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好家伙,这位仁兄竟然当场背诵起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背到最后,他推了推眼镜,目光灼灼地望向台上:“苏同学,您觉得…我现在的‘虚静’状态,合格吗?”
  全场瞬间爆发出心照不宣的哄笑和掌声。连一向严肃的王晓鹰教授都在后排笑得前仰后合,直拍大腿。
  台上的苏晚晴,笑容完美得能上礼仪教科书,只是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呃……这位同学,状态非常投入,合格是合格的。不过,为了论坛秩序,建议您先‘虚静’地……坐下?”
  又是一阵善意的哄笑。
  而最后一排的顾沉舟,脸上那副“生人勿近”的万年冰山表情,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不是笑容,是杀气。他面无表情地垂下眼,看着手里那瓶无辜的矿泉水瓶,修长的手指骤然收紧——
  “咔嚓!”
  一声轻微却清晰的塑料碎裂声在喧嚣的间隙里显得格外突兀。瓶身扭曲变形,冰凉的液体顺着指缝蜿蜒流下,带着一种“此瓶已死,有事烧纸”的悲壮感。
  旁边有人侧目,顾沉舟却恍若未觉。他慢条斯理地用纸巾擦拭着湿漉漉的手,动作优雅得像在处理一件艺术品,只是眼神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冻土。
  同时,他的另一只手在桌下飞快地操作着手机。
  顾沉舟(发给助理):查。三分钟内,我要知道前面那个戴黑框眼镜、背《文心雕龙》显摆的家伙是谁。重点:毕业论文查重率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助理此时站在角落,也观察着现场的情况,他手指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翻飞着,上面立刻弹出徐子墨未公开的资料,(秒回,带着一丝无奈):先生,那是文学院大四的徐子墨,专业排名第一,已经保研了…查重率?他那篇论文研究冷门古籍的,据说原创性极高,估计查重率低得可怜……
  顾沉舟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顾沉舟(手指如飞):哦?保研?那查查他高中作文!市级比赛、校级征文,有没有疑似借鉴、挪用、抄袭的痕迹!我就不信他从小就这么…这么能背!
  手机那头的助理盯着屏幕,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自家总裁那张醋海翻腾、无理取闹的脸,内心弹幕刷屏:“先生,您这醋吃得是不是有点过于古典文学了?”最终,他只能认命地敲下六个点:……
  探讨结束后,苏晚晴刚走出报告厅,就被顾沉舟“恰好”堵在转角咖啡厅。
  “刚才那个‘虚静’哥,挺有意思?”顾沉舟状似随意地问,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沿,仿佛在研究上面的纹路。
  苏晚晴忍笑:“徐子墨?是挺有才的,对《文心雕龙》很熟。”
  “《文心雕龙》?”顾沉舟轻哼一声,微微扬起下巴,经过昨天的演讲,似乎整个论坛的学者都在跟风讨论这个话题。
  顾沉舟用一种刻意营造的淡然口吻道,“刘勰的观点自然精妙,不过论及创作心境,我倒觉得陆机《文赋》中‘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的境界更为超然,更能体现创作者内敛沉潜的……”
  他流畅地吐出几个专业名词,眼神带着一丝“快夸我”的期待,像个刚做完功课等待老师表扬的小学生。
  顾沉舟可是为了能在她面前让她感受出,他和其他学者的与众不同,特意做了功课的。
  苏晚晴眨眨眼,一脸“惊喜”:“哇,顾沉舟,这才半天不见,您对古典文论的造诣又提升了?”
  顾沉舟的得意僵在脸上,耳根可疑地泛起一丝红晕。他强装镇定地抿了口咖啡,试图掩饰:“咳,那有什么难的,再难的的经济学原理在他面前也是小儿科,他可是剑桥学霸。”
  苏晚晴凑近一点,压低声音,带着狡黠的笑意:
  "顾同学,"苏晚晴晃了晃手机,"让我猜猜,您的‘速成秘籍’是不连夜找了王晓鹰教授探讨出来的,我刚收到王教授消息,说有人半夜两点打电话问他《文赋》的注释..."
  顾沉舟:“……”
  他手里的水瓶,似乎又发出了轻微的、承受压力的呻吟。他看着眼前笑得像只偷腥小狐狸的苏晚晴,心里那坛陈年老醋,在翻江倒海之余,又莫名地掺进了一丝甜。算了,查重率什么的……先放放吧。眼前这个“学术女神”,才是他需要攻克的最难课题——一个查重率0%的真心课题。
  “晚上一起吃饭!”顾沉舟询问,带着理所当然的自信。
  “不行,晚上还有交流会。”苏晚晴拒绝道。
  苏晚晴刚才被几位教授热情邀请,连带着那位“《文心雕龙》十级学者”徐子墨也被邀请参加后续的学术酒会。
  顾沉舟眉头越皱越紧。
  “什么交流会?”
  “王晓鹰教授组的局,就在酒店顶楼。”
  “徐子墨也在?”
  “他对古籍版本研究很深,王教授很欣赏他。”
  “徐若年也在?”
  “他是这次带队的小组长,当然会在。”
  顾沉舟手指微微收紧,很想捏碎点什么东西。
  很好,他的晚餐计划泡汤,而他的“准女友”准备和某个能背《文心雕龙》的文艺青年和暗恋她多年的学长把酒言欢。
  顾沉舟回到套房,松了松领带,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整座城市的灯火。
  他觉得自己一定是中了苏晚晴的毒。
  否则,他堂堂沉舟资本掌权人,怎么会像个等妻子回家的怨夫一样,眼巴巴地盼着她回来,就为了一个……晚安的拥抱?
  第40章 《苏晚晴历年文学作品集》顾沉舟吃醋
  论坛第三天的日程安排是分组自由讨论。苏晚晴刚走进会场,徐若年就像个人形wi-fi一样贴了上来,信号满格地覆盖着她周围两米内的所有学术交流。
  "苏学妹,这边!"徐若年热情招手,"我帮你占了位置。"
  苏晚晴礼貌微笑,刚坐下就被三位学者围住,讨论起网络文学与传统文论的融合问题。
  一位戴圆框眼镜的女教授率先提问:"苏同学,你认为网络文学的即时反馈机制是否会破坏作者'虚静'的创作状态?"
  苏晚晴刚要开口,徐若年已经挺直腰板:"这个问题很好,苏同学的观点是——"
  "学长。"苏晚晴轻轻按住他的手腕,笑容甜美得像裹了蜜糖的刀子,"我能自己说话吗?"
  会场突然安静了两秒。徐若年的表情凝固在脸上,像被按了暂停键的收音机,连背景杂音都戛然而止。
  "当、当然..."他干笑着缩回手,耳根红得能滴血。
  讨论进行到一半,徐子墨抱着一摞古籍兴冲冲地走来:"苏同学!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嘉靖年间的《文心雕龙》刻本,里面有些批注很有意思,要不要一起看看?"
  苏晚晴眼睛一亮,立刻起身:"太好了!我们去茶室细说。"
  徐若年见状也慌忙站起来:"我也去!我对版本学很有研究!"
  于是,会场角落的茶室里形成了奇妙的三人组合:徐子墨滔滔不绝地讲解古籍版本差异,苏晚晴认真做着笔记,徐若年则像个尽职的场记,时不时插入几句"确实如此""我完全同意"——尽管他连那本书是横排还是竖排都没看清。
  远处几位老教授看着这一幕,感动得直捋胡须:"现在的年轻人,还能这样静心做学问,难得啊!"
  他们当然看不到茶桌下的暗流涌动——徐若年第三次"不小心"踢到徐子墨的脚,而后者则用一本《四库全书总目》挡住了他看向苏晚晴的视线。
  讨论接近尾声时,两位徐姓学长突然开启了奇怪的攀比模式。
  "苏同学,《金融游戏》最新一章的期权交易描写太专业了!"徐若年推了推眼镜,"我特意请教了经管院教授,确认每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徐子墨不甘示弱:"《金陵烟雨》里那首自创词,用的是《钦定词谱》里最生僻的'月上海棠'格律吧?我查了三十多种词谱才确定!学妹,你对这方面真的很有天赋。"
  “《星辰未眠》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段跨越星际的凄美爱恋,科幻设定与古典悲剧完美融合令人惊叹”
  "你高中发表在校刊上的《雨巷新说》,化用了戴望舒七处意象!"
  "你初二作文《我的梦想》里提到想当科学家……不过没实现。"
  苏晚晴举着茶杯的手僵在半空,眼神逐渐惊恐:"等等...你们连我初中作文都看过?!"
  茶室门口,一道修长的身影无声地后退一步,隐入走廊阴影。顾沉舟面无表情地掏出手机,拨通了助理的电话。
  "三件事。"他的声音冷静得可怕,"第一,我要苏晚晴所有已发表作品的完整清单;第二,联系苏晚晴以前的学校,调取她初中到高中的全部优秀作文集;第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茶室里那两个还在滔滔不绝的"学术追星族",嘴角勾起一抹危险的弧度:"查查这两个人的毕业论文,我要知道他们致谢部分写了谁。"
  电话那头的助理额头冒汗:"先生,您是要...比较谁更了解苏小姐?"
  "不。"顾沉舟冷笑,"我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降维打击。"
  二十分钟后,助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他们在国内最顶尖的商业团队正在为总裁紧急收集一位女作家的全部文字作品,包括但不限于:
  正在连载的火爆小说《金融游戏》
  已出版的三本畅销小说《金陵烟雨》《星辰未眠》《魏阙之下》。
  大学时期获奖论文《数字时代的叙事嬗变》
  高中校刊《雨巷新说》(疑似绝版,正在联系出版社)
  初中作文《我的梦想》(附班主任评语:"想象力丰富,但'想当图书馆幽灵'不太现实")
  助理捧着刚发过来的文集清单,欲言又止:"先生,您真的要看她十二岁写的《假如我是孙悟空》...?"
  顾沉舟头也不抬:"标出所有文学引用和典故。"他顿了顿,又补充,"特别是《文心雕龙》相关的。"
  与此同时,茶室里的学术battle已经升级到了可怕的程度。
  徐若年掏出了手机:"苏学妹,我把你所有小说里提到的金融案例原型都列出来了!"
  徐子墨不甘示弱,从包里抽出一本手写笔记:"我把你每部作品里的古典引用都做了溯源!按朝代分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