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57节
胡新荣没想到叶薇阵仗搞这么大,一时有些怔愣,但想想觉得这也是个机会,忙点头说:“没问题。”
……
次日,宝贝星球在浦江饭店召开记者发布会,在前来的报社记者面前,和第三制衣厂签下接收那批盗版童装的合同。
并当场和慈善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除了童装,宝贝星球还会捐赠部分款项给贫困山区儿童。
叶薇也详细解释愿意接手这批童装的原因,并祝第三制衣厂能走出前一任厂长带来的阴影,未来发展越来越好,并呼吁大家抵制盗版。
发布会结束后,胡新荣接受了记者采访,痛骂郑勇侵占国有资产,制售盗版的行为,和他正式切割,并响应叶薇的呼吁,表态说第三制衣厂再也不会制售盗版服装。
因为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近年国内盗版一直很猖獗,宝贝星球这两年风又大,有盗版流出这件事本身就挺受关注。
第三制衣厂近日也处于风暴中心,再加上慈善话题,参加这场发布会的媒体很多,甚至有电视台的人。
于是接下来几天,报道这件事的不止纸媒,还有电视新闻。
宝贝星球作为发布会主办方,好处自然不少,不仅名气更上一层楼,名声也更好,甚至有不少人为了表示支持,自发来购买童装。
当然第三制衣厂也有红利,因为胡新荣出席了发布会,基本报道宝贝星球的媒体,都会顺带着提一句第三制衣厂,让它得以成功洗白,开始能接到一些小额订单。
虽然订单金额不大,只有部分员工复工,但制衣厂的职工都觉得看到了希望。
服装公司的领导也把胡新荣叫过去,夸他干得好,又问他有没有信心带着厂子起死回生,露出让他出任厂长的意思。
要是服装公司的领导之前这么问,胡新荣肯定会恐慌拒绝,但现在厂子有了起色,他正自信心爆棚,一口答应了下来。
直到月底再次来临,一盘账,发现厂子这个月订单虽然增加了,但别说利润,收入都没有工资高。
更可怕的,他们五月份的工资都没有发完。
如果说刚进七月,制衣厂的工人还能稳得住,那到月底得知厂里的利润还不够发完五月份工资,大家就彻底忍不下去了。
第三制衣厂再次闹起来,银行那边催款也越来越急,客户听说制衣厂经营状况依旧不好,怕后续出现问题,开始陆续减少订单。
八月底,第三制衣厂再次彻底停工,到发工资那天,厂里依然拿不出钱,职工心里绷着的那根弦彻底断裂。
吵吵闹闹一个多月,国庆刚过,第三制衣厂就开始走破产流程。
职工一批一批下岗,机器设备也一批一批被运出厂房。
虽然叶薇这次的报价比几个月前低不少,但宝贝星球仍几乎包圆了第三制衣厂的设备,因为她的报价,已经是制衣厂接触的众多买家众最高的。
签合同的那天,胡新荣看着合同标的,心中万分后悔。
早知如此,几个月前他就该把机器卖给宝贝星球,这样说不定厂子还能活下去。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他的仕途已经到此结束。
第101章 熊猫服 第三制衣厂近两千人,就算一线……
第三制衣厂近两千人, 就算一线工人两班倒,机器设备肯定也不少。其中光缝纫机,就有七百多台,其他设备数量没那么多, 但总价不一定更便宜。
像拉布机, 最便宜的也要六七万, 要是对品牌功能有要求, 价格直逼十万。
而缝纫机中最基础的平缝机,便宜的几百就能买一台,贵的也不过一两千。用来缝制领口或者袖口的蹦风机, 价格相对会贵一些, 但一般两三千也能买到。
而拉布机和缝纫机的配置比例要布料类型、生产模式,以及拉布机的自动化程度, 像第三制衣厂这样能量产服装的, 差不多是四十台缝纫机配一台拉布机。
四十台缝纫机,按均价两千算也不过八万块,而全自动的拉布机, 就算是国产,一台至少也要八、九万。
而第三制衣厂的机器设备,在进货的时候都属于先进技术,品牌名气还不小,购入时价格都挺高。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不断更新, 这些设备已经不算先进,再加上折旧,价格便宜不少,但数量多了, 总价也要上百万。
设备进回来,肯定不能让它闲在哪里,要招人。
厂子两班倒,七百台缝纫机就要招一千四百人,再加上其他设备的人员配置,每个月光底薪就要增加好几十万的支出。
当然,如果招的是熟练工,培训时间不用太长,两三天就能上岗,不至于光吃底薪。而职工做好意见衣服,厂子就能多一件衣服的收入。
但一下子招这么多人,实在不好管理,很容易出乱子。
另外,厂房面积也不够大,一下进这么多设备,肯定要换地方。而童装厂年初才开业,她们已经在现有厂房投入不少改造费用。
而且六月份那会,童装厂开业才几个月,生产出来的童装只供应沪市几家店。
如果一下子招上千人,生产出来的童装光沪市这几家店肯定吃不下,范围至少要扩大到整个长三角。
沪市地价人工都高,再加上运输费,成本未必能低过在苏浙两省找代工。
所以六月份那会,叶薇没打算吃下全部设备,她只打算从第三制衣厂购入一两百台缝纫机,增加三四百名员工。
这样问题可以一个个解决,童装厂也能走得更稳一些。
但当时合作没有谈成,之后第三制衣厂撑了三个月,见彻底回天无望,才开始走破产流程。
所谓墙倒众人推,第三制衣厂虽然是国营厂,但走到破产这一步,趁火打劫的也不少。而制衣厂想卖机器设备,只是打折已经不够,机器基本都是半价,有些进货价低的直接被当成了添头。
难得遇上清仓大甩卖,叶薇当然不愿意放过,算算账上资金,把第三制衣厂近几年购入的新款机器都收入了囊中。
但叶薇这么做,并不单纯是因为冲动,她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宝贝星球的主营业务有三大块,分别是儿童乐园、童装以及玩具。
儿童乐园的游乐设备使用寿命比较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生产方面技术要求又比较高,再加上和宏达玩具合作也算愉快,叶薇暂时不打算办厂。
童装和玩具则不同,这两大类都是售卖商品,宝贝星球的进货量很大,肯定是有自己的工厂比较好。
因为童装在生产方面难度最低,且办服装厂对资金要求没那么高,叶薇就先办了童装厂。
如今童装厂顺利办了起来,叶薇就开始考虑再办一家玩具厂。
玩具分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玩具车和毛绒玩具,需要的机器设备完全不同,生产的难度也有差异。
玩具车在技术方面要求相对来说会高一些,毛绒玩具除了带电子的,其他的生产上没什么难度。
甚至电子的,生产起来也没那么难,电子元件可以从相关工厂进货,有些还可以自录音乐,其他的都是手工活。
而生产毛绒玩具和生产童装,需要的机器设备重合度其实很高,像缝纫机、钉扣机、熨烫等设备,两边都会用到。
再加上让生产童装的工人,转产去做玩具,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上手。
所以第三制衣厂决定卖机器设备前,叶薇就打算从童装厂现有的工人中,分出一部分去生产毛绒玩具。
至于童装厂营业执照的主营类目没有生产毛绒玩具也不要紧,童装厂的场地有两间厂房,完全可以注册两家公司。
此外,增加主营类目也不难,交给相关公司去办,费用不过几百块。
只是叶薇还没联系代办公司,第三制衣厂就撑不住了,叶薇让王瑞珍找人打听了下消息,发现机器价格比三个月前降了不少,果断决定尽量包圆。
同时,她让黎欣赶紧去找新的厂房,并重点强调新厂房一定要比现在的大,最好比照着第三制衣厂去找。
说起来,其实第三制衣厂要卖的也有厂房。
但这几年沪市地价房价涨得飞快,像第三制衣厂这样离中心区近,占地面积又不算小的厂房土地,已经涨到了叶薇买不起的价格。
嗯,叶薇也起过连第三制衣厂的厂房一起接手的心思,但问完价她就放弃了,直接选择在现有厂房附近看看有没有出租或者出售的厂房。
叶薇个人更倾向于购买厂房,但拥有厂房所有权的个人或者单位都不是傻子,这几年房价涨得飞快,他们不可能轻易卖掉手里的金疙瘩。
果然,问了一圈,就算有人愿意出售,也基本是有产权问题的。出租的厂房中倒是有合适的,叶薇看过后直接定下其中最大的。
同时她转换思路,开始留意土地拍卖,打算有合适的地直接拍下来,以后自己建厂。
租下厂房,简单改造装修,等从第三制衣厂购入的机器设备陆续到位,童装厂招工的事就又提上了日程。
叶薇也联系了代办公司,让他们帮忙注册一家玩具厂,地址就填之前的厂房,另外再将童装厂的地址变更到新的厂房去。
至于童装厂的员工,则按个人意愿,大半留在童装厂,少数调去玩具厂,再各自提拔起部分人担任组长等职务。
别说,愿意调去玩具厂的人还真不少。
虽然玩具厂是新厂,但和童装厂一样背靠宝贝星球,想也知道不会缺订单。他们虽然没做过玩具,但再难能难得过做衣服?练一段时间,肯定能上手。
而且玩具厂还在原来的地方,所以他们虽然是从童装厂调到玩具厂,却不用换地方,有些人不爱折腾,就想留在待惯了的地方。
不过新招的员工中,愿意去服装厂的比较多。
因为参加招工的,以前基本都在服装制衣厂干,现在找工作,也更倾向于干熟悉的活。只有没应聘上童装厂的,才会再去玩具厂应聘。
虽然两家工厂都是宝贝星球开的,招工时间还基本吻合,但两家工厂招聘是分开的,毕竟这是两个单位,负责人也不同。
童装厂的厂长还是王瑞珍,玩具厂则被叶薇交给了黎欣负责。
叶薇一直都很愿意提拔身边人,尤其是创业初期就到她手下工作的,只要能力够,她都会给他们机会。
像江韵,现在已经是经理,管着宝贝星球在沪市的所有店铺。其他省份的经理,也都是从老员工中提拔的。
叶薇还打算增加区域经理职务,一个人管几个省市的店铺,不过这也是后续的计划。
黎欣到叶薇身边工作已经有两年,刚开始她做事还有些生涩,经过历练,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玩具厂初期规模不会很大,可以给她练手,要是能办起来,以后玩具厂扩大规模,厂长也还是她。
要是黎欣能力不够,叶薇肯定不会继续让她当厂长,反正厂子就在沪市,有她看着,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而来童装厂和玩具厂应聘的人中,刚从第三制衣厂下岗的职工占比最多,另外也有在其他国营或者私营服装厂工作的。
这时候的国营厂福利不错,但工资基本都是固定的,最多再给点加班费,其他的奖金提成就算有,一般也不怎么高。
私营厂则大多底薪一般,提成计件,勤劳肯干的到手收入不少,但其他福利一般,比如今年开始全国推行双休,而私营厂一周能休一天就不错了,还有社保和其他医疗方面的保障,大多数私营单位是没有的。
宝贝新球的职工福利,是比照着国营厂来的,双休社保全都有,如果要加班,会按规定给加班工资。
而工资制度又和私营厂一样,底薪不高,提成计件,只要勤快,工人月薪比在国营厂到手的高多了。
唯一不那么好的是位置比较偏,但厂里有宿舍,另外还安排了客车每天接送,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住宿还是坐客车上下班,所以大多数人都接受良好。
那些有工作的一权衡,就请假来童装厂和玩具厂应聘了。
应聘的人一多,幺蛾子就多了。
那段时间,童装厂和玩具厂的职工简直不能出门,出门一落单,就有人上赶着给他们送礼,请他们帮忙拉关系。
在厂里担任干部的,更是家都不能回了。
童装厂前两批招的员工以前大多在国营的服装厂上班,而童装厂和玩具厂的干部,很多是在这两批员工中选拔的。
所以他们的关系网中,都有不少人参与了这次招工,想着他们在厂里担任小干部,就打上了走后门的主意。
但王瑞珍和黎欣都了解叶薇,知道她并不介意“举贤不避亲”,却不喜欢用人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