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31节

  剩下的赞助中看店铺或者公司规模,再看赞助费多少,每场选择两三家就差不多了。
  最后筛选出来的赞助商中,规模最大,赞助费开得最高的是明浩房地产。
  因为都忙,叶薇和杨征明平时见面机会不多,一周能出来吃顿饭就不错了。但电话不说每天都打,两天总能通一次。
  宝贝星球要办海选比赛这件事,杨征明虽然是从报纸上知道的,但叶薇愿意接受赞助这事,他却是第一个知道的。
  知道后,他就提出想赞助宝贝星球。
  虽然寻人启事的营销非常成功,明浩房地产因此名声大噪,如今热度过去,楼盘又涨了价,但房子依然卖得很不错。
  尝到了知名度提升的好处,杨征明自然更加重视这一块。
  明浩房地产一直都有在报纸上打广告,前段时间听叶薇说准备拍广告上电视台,杨征明也动了心思。
  和上面两种宣传方式比起来,赞助宝贝星球的宣传面可能不会那么广,带来的关注度可能也不会那么高,但它非常便宜的。
  叶薇本来打算每个城市的初选尽量控制在一天内,但报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报名时筛选下去不少人,最终符合条件的也远超预期。
  就算把表演时间控制在两三分钟内,一天海选八个小时,至少也要两天时间。所以最终定下的三地海选,一共需要六天时间。
  杨征明找叶薇问过,六天三场海选赞助费的起步价,也就勉强能登一期《沪市晚报》的黑色全版广告。
  虽然赞助费的最终价格会比起步价高不少,但和另外两种宣传方式比起来,依然要便宜不少。
  其实如果早知道叶薇愿意接受赞助,杨征明是很愿意拿出一套房,给冠军奖励加码的。
  这样带来的关注肯定比纯赞助更大,而且如果后期能跟电视台合作,明浩房地产作为冠军奖励赞助商,也能跟着上一次电视。
  但这场海选比赛中,宝贝星球关注度为什么这么高?
  除了因为宝贝星球是活动主办方,还因为叶薇做主拿出了三万块作为冠军奖励。
  房子的噱头可比三万现金足多了,何况明浩房地产开发的楼盘,面积最小的房子市价都要十来万。
  如果明浩房地产加码一套房成功,宝贝星球的风头肯定会被抢走。
  杨征明了解叶薇,如果她刚有办海选比赛念头那会,他提出加码,她说不定会同意。毕竟那时候比赛能不能有热度,谁也不知道,他加码一套房既能给她省钱,又能增加噱头,属于一箭双雕。
  前途未卜的时候叶薇都没有想过拉他入伙,如今比赛热度已经起来,不再需要房子作为噱头,她更不可能答应这个提议。
  知道她不会同意,杨征明就没有提。
  ……
  叶薇不知道杨征明的想法,她最近忙得团团转。
  十二月来临前,叶薇抽时间分别去了趟苏城和杭城,看了黎欣挑选的那些店铺,并迅速在两城各定下两处店面。
  然后她让黎欣联系了焦平,宏达玩具,还有宝贝星球规划研发部门的人开会。
  规划研发部门是新组建的,说是一个部门,其实负责的工作是两个方向,规划主要负责儿童乐园的整体发展规划,确保各分店在风格上保持统一性和延续性。
  研发则主要负责游乐产品的创新设计,根据市场趋势,开动脑筋,的开发出新的游乐项目和设施。
  以前这两项工作都是叶薇一个人负责,规划研发部成立后,她就把工作分派了下去,这次分店选址,主要办事的也是这个部门的人。
  这次四家分店的设计方案,主要是规划研发部的人,和焦平以及宏达玩具的人在谈。
  叶薇只把握大方向,同时如果弹幕上有人提出好点子,她也会说出来,让大家商量落实的可能性。
  因为不用每场会议都到场,所以兼顾新店装修时,叶薇还能分出部分精力处理海选比赛的事。
  原本叶薇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宝贝星球,同时也是担心在封闭场所会导致观众不多。所以刚开始,她打算直接在商业街搭建舞台,现场不设观众席位,经过的人都能驻足围观。
  但经过报名那几天的盛况,三座城市的公安机关都提出让叶薇更改海选场地,因为他们担心海选现场人太多发生事故。
  虽然临时改变场地有点麻烦,但考虑到真出事故,肯定会影响到宝贝星球的名声,叶薇考虑过后,让人联系剧院。
  考虑到海选时间比较长,而且选手年龄太小,演技出挑的少,过程可能会有些枯燥,很少能有观众耐住性子坐在观众席上看一天。
  所以海选不对外售票,或者发放固定数量的免费票,当天剧院门口会安排工作人员,感兴趣的自己到剧院排队,里面有多少空位,就放多少人进去。
  这样既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也能避免演出时间太长或者内容枯燥,导致观众大量流失,最后海选现场只剩下工作人员和选手家属。
  但叶薇知道,这办法治标不治本。
  如果现场效果不好,就算刚开始来排队的观众多,后面也会因为观众流失过快,导致观众席上人越来越少。
  所以比赛开始前,叶薇组织筹备小组的主要成员开了几次会,主要商量怎么做效果。
  不过从本心来说,她还是希望比赛过程能真实一些,所以商量出来的方案只作为备选,等比赛开始看效果如何,再决定要不要用备选方案。
  十二月五号,宝贝星球主办的首届“闪耀宝贝”海选活动,在沪市某剧院举行了初赛。
  活动开局不错,当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很多听说过这场比赛的人,选择前往剧院观看。
  第85章 谈合作 “你好,请问是《沪市晚报》的……
  “你好, 请问是《沪市晚报》的记者吗?”
  田坤是《沪市晚报》本地新闻栏目的记者,他进报社时间不长,两年不到,资历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在报社工作, 除了个人能力, 也是很看资历的。
  自己跑到的新闻另说, 但报社安排下来的新闻, 除了记者个人采访类型有偏向,否则上级安排任务时,会优先考虑那些资历深的记者。
  像政策性的新闻, 通常轮不到他这样资历不上不下的记者。
  最近沪市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性质稍微恶劣一些的新闻,都有其他记者抢着去。
  田坤抢不过别人, 知道宝贝星球海选比赛关注度挺高, 早上得知沪市站的初选今天开始,就直接扛着相机过来了。
  到了剧院,田坤没有和门口工作人员表明身份, 想办法提前进去,而是对着门口排长队的市民拍了几张照片。
  他想好了,上午在剧院门口拍一张市民排队的照片,下午才来拍一张,如果下午那张人也有这么多,回去他就以“闪耀宝贝”初选比赛现场火爆写一篇新闻。
  如果上午这么多人, 下午门可罗雀,他就以初选比赛内容枯燥,三万奖金不足以吸引观众驻足写一篇意思相反的新闻。
  结果照片刚拍好,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就主动来问他了。
  田坤转过身, 看到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孩,不由往门口望了眼,他记得之前没有见过这张脸,便问:“请问你是?”
  “我叫黎欣,是主办方宝贝星球的人,”黎欣说着举起手里的工作证,抖开后挂到脖子上说,“叶总刚才经过的时候看到你在这里拍照,让我过来问一问你,需不需要进去看看?”
  田坤不知道黎欣口中的“叶总”是谁,但想她既然是主办方的人,这什么总,也许是宝贝星球的负责人。
  想到宝贝星球此前虽然上过几次报纸,但负责人一直很低调,姓甚名谁都没有人知道。
  当然,沪市企业这么多,哪怕只算私企,宝贝星球都排不上号,所以之前没什么人在意它的老板是谁。
  但最近,宝贝星球弄出这么大阵仗,关于宝贝星球老板的讨论就多了起来。
  田坤想,如果能进去见一见宝贝星球的负责人,有机会再采访对方几句,他今天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反正外面要拍的已经拍了,后面只要下午再来补一张照片就好,田坤便点头应下,跟着黎欣走进剧院。
  这家剧院规模只能说中等,里面一共有三个演出厅,海选初赛在最大的演出厅进行。而从大门到演出厅这一路,放了不少便携式广告牌,上面印的都是赞助商广告。
  田坤一路看着,忍不住想,这宝贝星球的老板倒是很有头脑,才第一场初赛,赞助商都有了。
  到了演出厅,还没进去,田坤就听到了从里面传出的笑声,心里不由生出些许好奇。
  虽然宝贝星球举办的海选比赛宣布后,热度一直很高,报名阵仗更是火热,沪市不少报纸都派了记者去采访。
  但表演不像唱歌,后者好不好听很直观,而前者除非演得特别好,或者特别差,否则在大多数人看来差别不大。
  而且唱歌比赛,观众动用的是听觉,只要有话筒,不管距离远近都能听到。表演却对视觉要求比较高,离舞台近的观众还好说,远了可能根本看不清脸。
  何况这场比赛的选手都是小朋友,表演水平厉害的并不多,所以过程容易显得枯燥。
  因此,报名热潮过去后,看好这场海选比赛后续的人并不多。
  要不是这样,《沪市晚报》内部估计轮不到田坤来采访,其他报纸更不至于一个人都没来。
  可听着从里面传出的笑声,田坤脑袋里不由冒出问号,难道他们都想错了?这比赛办得其实比他们想象的更有趣?
  也不对啊,这虽然是表演比赛,但演的应该不是小品吧?大家怎么笑得这么开心?
  带着这样的疑问,田坤走了进去。
  演出厅里观众席是阶梯式的,他们走进去虽然在最后排,但舞台上的情况一览无余。
  台上还真在演小品,因为是双人表演,所以选手父亲也上场了。不过选手父亲是捧哏,台词不多,主要是小朋友在演。
  表演的相声是《故事大王》,而田坤进来时,表演已经进行到讲故事阶段。
  一般的相声表演,是说大于演,但这场比赛的主题是表演,所以演大于说。
  于是,田坤看到了一个小胖墩,边讲小兔子采蘑菇遇到大灰狼的故事,边一人分饰两角,一下躺在地上扮演装死的小兔子,一下又爬起来演大灰狼。
  可能是年纪小忘性大,也可能是累了脑容量变小,演着演着就忘词了,开始来回躺下又爬起来,台词也开始自我发挥。
  这小孩挺逗,自我发挥的台词虽然越跑越远,但童言童语听得大家忍不住直笑。再加上跟他搭档的爸爸见他不按之前排的来,人都懵了,父子反差太大,看起来也更搞笑。
  第一排的评委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好一会才按停,小家伙听到后长出一口气,直接对着话筒说:“终于结束了。”
  现场又是一阵笑。
  表演结束,评委点评的间隙,黎欣询问田坤要不要去前面空位坐着。
  空位在第一排,那里只坐了三名评委,两边位置都是空的。田坤想坐在那里既方便拍到观众的正面,离舞台又近,就答应了。
  随着田坤在第一排坐下,又一名选手上台了。
  新上场的小朋友照着经典电视剧表演了一段,说实话,表演水平一般,但因为是小孩子演大人,看起来有些可爱,田坤注意到,观众席上时不时有人会心一笑。
  后面再上场的小朋友,表演内容都五花八门,有说相声演小品的,也有唱歌朗诵的,还有像他前面看到的一样,摘取一小段电视剧的内容照着表演的。
  至于表演水平,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演出过程也可以说是事故频出。
  而面对事故,小朋友们的反应五花八门,有人直接扯着嗓子嚎哭,也有人动着小脑瓜想办法化解。
  如果参加比赛的选手是成年人,在舞台上哭出来,观众说不定骂骂咧咧地走了,但哭的是小朋友,大家就会包容一些,有些甚至觉得好玩笑出了声。
  动小脑瓜的小朋友就更有笑点的,小孩子嘛,总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小点子,越动脑子在观众看来越好笑。
  因为时不时会发生这些笑点,观众流失的速度远比田坤想象中要慢很多。
  等到上午的比赛结束,吃饭休息的时间,田坤去外面看了眼,发现外面排队的人更多了,好像大家都不用回家吃饭一样。
  还有人向工作人员提出抗议,说进去的观众一直不出来,他们这些排了几个小时的什么都看不到,应该调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