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79节
老林脸色骤变,赶忙放下手里的玩具走出去问:“你谁啊?来这里干什么?”
“干什么?我是来找你们讨说法的!”老太太说完,拉过身边女孩的手,扒开她的衣领说,“你们看看啊!我家囡囡身上的衣服,前天刚从他们家买的,昨天洗干净,今天刚给孩子换上,才多久啊,一个小时不到,我囡囡身上全是红疹啊!”
天气转凉后天黑得也早,但夜市到处都是灯泡,将这两条街照得亮堂堂的,围观的人不用使劲瞪眼,就能看到老太太身边女孩脖颈处露出皮肤上的红疹痕迹,一时哗然四起。
听着四周的议论,老林脸色骤变,想也不想否认道:“不可能!这段时间我们卖了多少衣服,其他人都没说有问题,怎么就你孙女起疹子?”
老朱附和说:“没错,我看你就是来讹钱的!”
“这是我亲孙女,我亲手养大了,我会为了讹钱故意让她起疹子?”老太太弯腰抱着女孩,大声哭道,“我可怜的囡囡啊!是奶奶不好,奶奶不该想着省钱,给你买不知道什么料子做的衣服,害你遭了这么大的罪……”
老太太一哭,原本就红着眼眶的小姑娘再也忍不住,嘴巴一瘪哭出了声。
围观的人看到,纷纷谴责起老林老朱,说他们黑心肝卖有问题的衣服,
老林一看就慌了,口不择言道:“虽然她孙女身上的衣服我家有款,但光这个夜市就不止我们家卖这个款,你凭什么说衣服是我们家的?”
“除了你家还有谁?”
老太太立刻直起身子,伸手拉起孙女上衣下摆,摸着图案边缘用指甲一抠,扯下好大一块印刷图案,拿在手里嚷嚷起来,“就这个图案一撕就下来的质量,除了在你家能买到,还能去哪里买?”
虽然大家看价格就知道老林老朱买的衣服质量不怎么样,但老太太一撕就扯下一大块图案,带给大家的冲击依然不小。
这衣服质量,也太次了吧?买到手能穿一个季度吗?
再看看小女孩脖颈处的红痕,不少人忍不住嘀咕:“之前我还觉得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现在看这质量,料子说不定真有什么问题?”
“肯定有问题,不然那小姑娘能起红疹?”
“果然便宜没好货,以后我再也不买他家衣服了。”
听着大家的议论,老林怕把事情闹大,不敢再否认衣服是他家的,虚了口气跟老太太打商量,请她到摊位里面说话。
等把人请到里面,就挥手让其他人都散了,老朱见了赶紧出来赶人,老林则进去拿出一百块,递给老太太,希望她能息事宁人。
谁想老太太直接把手一挥,大声说:“你什么意思?我带囡囡来是为了讨说法,可不是想要你的钱!”
老太太这话一出口,那些本来准备散了的人再次聚拢。
老林赶紧赔笑:“我知道您疼孩子心切,我们没别的意思,只是孩子身上都是红疹,您看病拿药都要钱,这钱我们出了,多的算是退买衣服的钱。”
听他这么说,老太太脸色缓和下来:“这还差不多。”
两人达成一致,老太太很快拿着钱带着孩子走了,老林则走出摊位,对留下继续围观的人说:“各位!刚才的事你们都看到了,那其实是个误会,他们家孩子啊,皮肤比较嫩,才会起红疹,但大家可以放心,我们家衣服的料子肯定没有问题。”
有人不信,说道:“都起红疹了还说没问题,忽悠谁呢?”
老林脸色微僵,但顾忌着这么多人在,很快又挤出笑容:“大家可以想象,我们在这里摆摊半个多月,卖了近千件,之前是不是没有人说穿了我家的衣服起红疹?所以今天这个事啊,它是个例,偶然事件,大家能明白吧?”
说到这里老林话音一转,道,“也请大家放心,如果真是因为我们家的衣服过敏,我们肯定会承担责任。我们两个真不是黑心商人,如果我们真想赚钱,大可以把价格标得高高的,但我们来这里摆摊,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能让普通家庭买到更加实惠的衣服,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体谅我们……”
……
因为老林两人摊位出了事,不管是来逛夜市的顾客还是摊贩,都去看热闹了。
放假回来帮忙摆摊的叶兵也去凑了热闹,回来跟叶薇汇报完最新进展,忍不住嘀咕说:“老林这人忒精明,这么大的问题,居然就这样被他给糊弄过去了!”
叶薇摇了摇头,问道:“你怎么知道他糊弄过去了?”
叶兵神色微愣:“那些围观的人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不是糊弄过去了吗?”
“那些人大部分是摊贩,小部分不是他的顾客群体,利益没有受影响,当然无所谓他怎么回应。”
叶薇说道,“但你想想,如果你买了他的衣服后得知料子有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红疹,你心里膈应不膈应?如果你没有买他的衣服,但是潜在客户,你知道他卖的衣服有问题,还会去他摊位买衣服吗?”
“……不会。”
叶兵回答完,思索了会说,“但当时那么多人看着,他除了息事宁人,好像也没有其他办法,而只要这么做,就等于默认衣服料子有问题,这是死循环啊?”
说着见叶薇表情不怎么赞同,叶兵问道,“姐,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办?”
“我会直接报案,再到医院去做检查,搞清楚孩子红疹到底是不是衣服料子的问题。”叶薇回答说,“如果是,我会想办法私了,态度好一点,钱给足,只要孩子没事,大多数家长会同意私了。”
叶兵问道:“那如果是衣服料子有问题,家长又不愿意私了呢?”
“这种情况一般是另有目的,找到幕后的人,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实在不行,尽量往后拖,到时候大事也能变成小事。”
叶兵若有所思:“所以老林他们是太急了。”
“他们不是着急,是心虚。”他们知道进的童装用的不是什么好料子,所以一有人来闹事,就先怀疑上了自己的货,一心想着息事宁人。
就今晚的发展来看,他们看似解决了一个大危机,实际上却是给他们的商誉埋下了更大的祸患。
如果这件事是夜市里其他三家卖童装的人策划的,他们肯定不会放弃痛打落水狗。
叶薇说道:“等着看吧,他们的生意做不了几天了。”
……
刚解决危机的那天晚上,老林两人生意虽然受了影响,但他们觉得问题不是很大,过段时间就好了。
可连着几天,都有人带着或图案掉落,或脱线破损的衣服到他们摊位讨说法。虽然他都退了钱,但他们摊位上卖的衣服质量奇差的消息仍不胫而走。
一周不到,他们摊位上的童装就卖不出去了。
老朱不是一个能承受住压力的人,一看生意要败,就说要退伙,伸手找老林要钱。
老林以款都压在了货上为由拒绝,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更麻烦的是老林原本以为很快能回款,所以进货时他是按照手头现金加预计回款的总数订的冬装,如今货已经发过来,他却没有钱付尾款……
好在,正当老林焦头烂额时,港城报社派的人来到了沪市。
想到吴兴许诺发达后会拉他一把,老林心里有了底气。
第54章 好消息?坏消息? 刺骨的寒意顺着电话……
港城报社来人, 对机械厂的人来说可是大事。
原因也简单,内地改开才十几年,而港城早就发展了。再加上这几年港片流行,大家对港城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知道那里处处都是高楼大厦, 普通人也能月薪过万。
对比沪市月均三百多的平均工资, 大多数人都觉得港城遍地是黄金, 港城人也都是有钱人。
是,现在有钱人不少见,远的不说, 叶薇身家都有好几十万呢。
但从港城来的有钱人少见啊。
虽然近几年不少港商来内地投资, 但去深市的比较多,离得近嘛。
就算来沪市, 他们也很少来工业区, 住宿出行一般在黄浦静安,投资一般去沪东,那里在大搞开发。
所以机械厂大多数人都没在生活中见过港城人, 这第一次,心里难免有些激动。
等见到人,大家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其实这人长得还行,就是个头矮了点,人也有点瘦,穿着一身宽大的西装, 头上抹着黑亮的头油,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睛,看着还真有点电视里的港味。
一开口,港味更重了, 说的话大家一句都听不懂,得由身边的人翻译。
没错,这人不是单独来的机械厂,提前联系了懂粤语的翻译。
这架势,看上去确实挺唬人。
但因为大家看多了港片,总觉得港城都是俊男美女,不然气质也该特别点,可真见到人,大家却觉得他哪都差了点。
看上去没那么有钱,长得也没那么帅,气质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干练。
不过因为他扛着一台录像机,所以大家心里虽然失望,但都尽量挺胸抬头,脸上笑容洋溢,希望能展现出他们沪市人最好的一面。
但港城来的这人显然没有那么在意无关紧要的人,机器没开,别人给他打招呼也爱答不理的,由老林领着径直往六十八号楼去。
虽然是港城来客,但他又不是来投资的,仅为了一桩不确定的新闻,机械厂领导当然不可能出面接待。
吴老头倒是想去大院门口守着,但被吴兴给劝住了。
如果来的是林淑琪本人,他们去门口守着,传出去也是父亲思念亲生女儿的佳话。可来的只是个记者,他们眼巴巴地去守着,多掉价啊。
吴兴虽然没有港城的人脉,但自从知道吴秋改名换姓嫁了港城大富豪后,他就没少看港片,所以大概知道老林联系的这家报纸,和《沪市日报》这种正规报纸没法比。
甚至说是报纸,它其实更偏向于八卦杂志,不入流的,而这类报纸的记者,港城很多人把他们称作狗仔。
狗的仔,多难听的称呼啊!
要不是两地音信不同,他没办法联系到正规报纸,也没有正规报纸联系他,他都不愿意被这什么狗仔采访。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见到人后吴兴还是表现得很热情,笑着冲对方伸出手,用从港片学会的话打招呼道:“唐新桑,雷猴啊!”
唐记者闻言,露出了个奇怪的表情看向翻译,翻译用标准的粤语重复一遍,并介绍吴兴是谁,他才伸手和吴兴握了握。
然后几人上楼,到二楼还没拐弯,吴老头就蹿了出来,抢过唐记者的手上下摆动着,同时一脸感激道:“好人啊!您是好人啊!”
他叽里呱啦的,把唐记者吓一大跳,再次看向翻译。
翻译还没开口,吴兴就上前拉开了吴老头,并解释说:“抱歉,我爸知道小妹的下落太激动了,你们不知道,小妹失踪后他一直很自责,今年更是因为这件事跟我妈离了婚……”
吴兴说的时候,翻译用粤语将他说的复述给唐记者听,后者听完一脸若有所思,提出想给吴老头录一段像,至于内容,就按刚才来。
几人说好,吴兴带着吴老头退回屋子,唐记者则和翻译退回楼梯,打开摄像头后重新往上走。
等他上到二楼,吴老头再次扑出来,先是激动地喊吴秋的名字,又开始嚎哭女儿失踪多年,了无音信的煎熬,诉说对报社帮忙寻亲的感激,说着说着,他整个人都跪到了地上。
旁边围观的街坊邻居看了,纷纷捂住嘴巴一脸感动。
吴兴红着眼眶把吴老头扶起来,对唐记者说:“见笑了。”
听完翻译的转述,唐记者连说几声没关系。
当然没关系,他巴不得吴老头多嚎哭几次,这样的录像放出去才会更有话题度。
然后吴老头被扶去洗脸,唐记者则被迎进了吴家,继续拍疑似林淑琪的吴秋“生活”过的环境。
吴秋在家时并没有自己的房间。
虽然吴家有两间房,隔出了三个房间,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夫妻一间,儿子一间,女儿一间房。
但李菊萍夫妻重男轻女,吴龙从小就被惯得不成样,非常霸道,只肯自己一间房,所以吴家两个女儿一直都睡在饭厅里。
床也不是特意打的,就一张床板,晚上睡觉就把床板放在凳子上,白天饭厅要用就把床板拿起来靠在墙边。
直到吴家大女儿下乡,小女儿逃家,那张床板才彻底被收起来。
收起来的不止床板,还有吴家两个女儿生活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