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45节

  汤小芳立刻进门,将瓜放在饭桌上问:“有水果刀吗?”
  叶薇拿了水果刀给她,她动手切下一片说:“你尝尝,这是沙瓤瓜,可甜了。”
  说着给自己也切了一块,坐下打量一圈叶家的饭厅,等看到斗柜上放着的电话座机,语带羡慕道,“你们家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要不是李菊萍,说不定我家现在也能装上座机了。”
  叶薇没有动西瓜,坐下来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汤小芳脸上笑容一僵,见叶薇不动西瓜,也放下了手里这片,搓了搓手说:“是这样的,老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我知道李菊萍因为惦记着你家的房子,以前没少在你们姐弟之间挑事,但我公公都跟她离婚了,吴兴和她的关系,你应该也知道……”
  “你真觉得以前只有李菊萍打我家房子的主意吗?”
  突然被打断说话,汤小芳愣了下才迟疑道:“不是这样吗?”
  “你们家房子不够住,如果能多一间房,并顺利占为己有,李菊萍再偏心,三间房肯定也会分一间给你们夫妻,你扪心自问,她在我们姐弟中间挑事的时候,你没有祈祷过她能成功?”
  被说中心思的汤小芳表情局促起来:“薇薇……”
  叶薇却不想听她说,抬手制止了下继续道:“还有,如果我是你,在看到丈夫和公公怎么把婆婆赶出去后,肯定不会像你这么高兴,而是会觉得齿寒。”
  汤小芳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菊萍这个妈当得再差劲,再偏心,这些年其实也没有真正亏待过吴兴,学供他上了,工作给他安排了,老婆也帮他娶了,算来算去,也就个房子没给。”
  叶薇说着点了下头:“是,有句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李菊萍给吴兴的不少,但给吴龙的更多,他心里有怨言也正常。再加上认购证卖亏了钱,所以之前他吵着要让李菊萍把房子过户到他名下,没人觉得有问题。可他最后不止要了房子,还把李菊萍赶了出去了,对亲生母亲都能这么狠得下心,你怎么能确定以后他不会这么对你?”
  汤小芳僵着脸说:“我跟他是夫妻,我也没有做过对不起他的事,他当然……”
  “李菊萍和你公公也是夫妻,可他要抛弃她的时候,有迟疑过吗?”叶薇轻笑一声,“你可能会说,你公公被李菊萍欺压了很多年,但这话骗骗外人就算了,你自己真的相信吗?”
  汤小芳当然不信,其他事也就算了,李菊萍坑邻居赚黑心钱这件事不止吴老头知道,他们夫妻都是清楚的。
  真相暴露后她慌得不行,连忙和吴兴带着女儿回了娘家,结果没几天,她就知道了吴老头在邻居面前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事。
  吴老头干净了,更没有人怀疑她和吴兴知道这些事,毕竟他的认购证也被李菊萍给卖了。
  因为怕被迁怒,汤小芳没想过要告诉大家真相,但知道吴老头这么能颠倒黑白后,她确实也很难再相信她这个公公是个老实人。
  最终,汤小芳只是说:“我们有孩子……”
  “正是因为你们有孩子,我才会跟你说这些话。你恨李菊萍,是因为觉得她重男轻女,恨她在你生了女儿后态度大变,恨她不把你女儿当回事,恨她起了让吴兴踹掉你,再找一个女人生儿子,可你好好想想,你们家,真的只有李菊萍重男轻女吗?”
  李菊萍和吴老头干架时对他的那些控诉,大院里没有几个人相信,但叶薇信了。
  都说歹竹出好笋,就算是李菊萍和吴老头这样自私自利的人,生出的也不都是吴兴吴龙这样的货色。
  吴家还有两个女儿。
  因为年纪差得太大,叶薇记事是吴家大女儿已经下乡,所以她不怎么记得对方的模样。但吴家的小女儿,她很熟悉。
  在她小时候,她家和吴家关系没有那么差。
  她爸妈因为都是工人,忙生产的时候不怎么顾得上他们姐弟,吃饭还好说,可以直接去食堂,其他方面却不好办了。
  吴龙从小性格就暴躁,不欺负他们姐弟就算了,当然不会帮忙。但他三姐是个嘴硬心软的人,每次看到他们遇到困难,都会边念叨边搭把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叶薇都喜欢跟在她屁股后面转,用她的话来说,她们这叫“忘年交”。
  她们年纪当然没有差得这么大,在她被父母因为高额彩礼逼着嫁人时,叶薇已经懂得很多事。
  叶薇知道亲事是李菊萍点的头,就给她出主意,让她去求吴老头。谁想她还没开口,就偶然听到父母夜谈,得知亲事点头的人虽然是母亲,但牵线的人却是父亲。
  也是因为这个发现,她才会决定逃离。
  离开前夕,她告诉了叶薇自己的决定,叶薇听后很高兴,想她离开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跳,任由他们算盘落空鸡飞蛋打去吧!
  可后来几年里,每次想起这些事,叶薇心里更多的都是后悔。
  那时候她年纪太小了,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学了几首文绉绉的诗,就觉得离开了吴家的囚笼外面会是广阔天地。
  她不知道世事艰险,更不知道一个年轻女孩出去后,想立足到底有多难。
  这些年里,大院里关于吴家三女儿的去向有很多说法,有人说她去了深市,有人说她被拐了,还有人说她已经死了。
  总之她失踪至今快十年,一直了无音信,生死不明。
  叶薇跟汤小芳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担心她步了李菊萍的后尘,而是不想那个过分早熟的小姑娘,步了她姑姑的后尘。
  汤小芳或许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但她确实是一位真心疼爱女儿的母亲。
  叶薇看着她说:“你觉得如果不是李菊萍卖了你丈夫的认购证,你们家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我觉得你应该觉得庆幸这一点。毕竟你们再要一个孩子要交高额罚款,可如果他有了钱离婚再找一个,只要对方没有孩子,他们是可以要二胎的。”
  其实叶薇说的这些,汤小芳不是完全想不到。
  只是人总喜欢自欺欺人,日子过得好好的,谁会愿意去想枕边人是不是一头中山狼呢?
  也正因为清楚吴兴是个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叶薇说的这些都可能会成为现实,所以汤小芳没有神情激动地说不可能,也没有激烈指责叶薇胡说八道。
  她只是一阵阵后怕,她以为李菊萍被赶走了,她的好日子就来了。
  可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她的丈夫,真的可以依靠吗?
  但到最后,汤小芳压下了这些疑问,看着叶薇声音干涩问:“你……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
  “可能是因为……”
  听着从门外传入的女孩儿笑声,叶薇说道,“我不想你女儿成为第二个秋姐吧。”
  吴秋是“她”的名字,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第35章 深市要卖认购证 七月发生了四件大事,……
  七月发生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机械厂的假期从四五月份的一周三四天,增加到了一周五六天。
  没错,刚进七月, 这周才上两天班的一线工人就又放假了, 而且这次是从周三一直放到周日。
  通知出来后, 绝大多数人一脸忧虑, 脸上再无前两个月放假时的高兴。
  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前面刚说过的,前两个月一周才放三四天假, 进了七月后却一放就是五天。
  照这趋势下去, 再过两个月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开工了?
  众所周知,单位效益好的时候别说放假, 是经常需要加班的。相应的, 假期越多的单位往往效益越差,而开不了工的单位,那基本是要在倒闭边缘徘徊了。
  虽然大家早几个月就知道机械厂快不行了, 可真到这一天,他们心里还是挺难受的。
  明明去年还好好的,机械厂怎么突然就到穷途末路了呢?
  过去的辉煌,难道真的再也回不去了吗?
  辉煌?
  机械厂有过辉煌吗?
  答案当然是有,只是机械厂的上一次辉煌,都要追溯到刚改开那年了。
  当时机械厂的领导班子牙一咬, 斥资购买了一条当时最新的生产线回来。
  换了生产线后,机械厂立刻成了香饽饽,那些下游产业的国营厂,个个争着抢着想要机械厂生产出来的产品。
  可谁能想到, 那次会成为机械厂最后的余晖。
  改开后世界变得太快了。
  好像一不留神,机械厂新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零件,突然就成了落后产品。
  沪市因为是经济中心,改开后国营的、私营的各类工厂很快百花齐放,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产品更新换代一直很快。
  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产品配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当时已经落后的机械厂生产线,生产不出来这样高规格的配件。
  所以等机械厂领导回过神,就发现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在沪市卖不动了。
  好在,虽然在沪市不好卖,他们还可以扩大范围,去其他城市寻找合作对象。
  改开后沪市因为地理位置优势,又比较受政策扶持,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内地许多城市没有这个条件,发展要慢不少,机械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在沪市已经落后,可放到内地城市,就算不是先进行列,也是比较畅销的。
  但这么一来,势必会增加许多运输成本,而且沪市因为发展比较快,人工相对来说比较贵,这就导致产品价格下不去。
  机械厂的领导为了活下去,很快制定了薄利多销的路线。
  刚开始,这条路线是行得通的,但这几年物价涨得太快了。
  物价涨了,原材料肯定要跟着涨,人工相应的也要涨,渐渐的,机械厂再度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产品价格涨了,合作方肯定会更愿意和其他物美价廉的供应商合作,可要是不涨,成交一笔订单,机械厂就要亏一笔钱。
  机械厂的领导没办法,只能一边适当降价,一边找材料供应商压价,争取做到收支平衡。
  同时,机械厂领导也在想办法更新设备。
  生产线肯定是换不起的,太贵了,如果机械厂处于全盛时期,咬咬牙凑一凑,再找银行贷部分款项,总能买一套。
  可机械厂已经连续在活不下去的边缘徘徊好几年,拿不出首付,就算贷款也凑不够那个钱,更新部分设备已经是极限。
  但仅更新设备只能延缓死亡,而无法彻底自救。
  如果说之前厂里上四休三的时候,大家还能糊弄自己会好起来的,那么在假期进一步增加后的现在,大家不得不承认——
  机械厂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他们这些在机械厂工作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职工,也是真的快要失业了。
  大家不像之前那么高兴的第二个原因,是牛市变熊市了。
  因为认购证的原因,股市红火的时候,机械厂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炒股的。
  看财务科三人就知道了,虽然陈玲和孙淑兰在延中实业这只股票上折戟,亏了一千多,但同时买延中实业的周荣却小赚了上百块。
  更不用说认购证中签后发行上市的那些新股,大家就算没有卖在高点,跟股票发行价比起来,大家也是躺着赚。
  所以四月份假期刚开始增多那会,大家虽然知道机械厂效益不好,但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机械厂不行了他们就专职炒股呗。
  反正股票都在涨,买哪只都有赚头,要是运气好,手里股票一天的涨幅就能顶他们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有脑子都知道怎么选。
  五月二十六号后,股市形势急转直下,大家开始傻眼。
  当然,机械厂炒股的人多,股市下行后,也不是所有人都亏了,除了叶薇,厂里还有几个抛得早赚了几万十几万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